初三地理備考知識:臺風生成地點
臺風是一種災難性氣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地理《臺風生成地點》的備考知識以供大家學習。
初三地理備考知識:臺風生成地點
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風暴的形成主要被熱帶輻合帶和季風槽的季度變化影響,相對于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東風波形成熱帶氣旋的比例較小。
生成地點
1~4月:這時的臺風生成地點比較靠南,大多數(shù)在北緯3~10度,東經(jīng)110~120度的南中國海。
5~7月:這時臺風形成的地點向北移,大多數(shù)在北緯10~20度,東經(jīng)130~150度的菲律賓以東洋面。
8~9月:這時臺風生成地點到達最北,大多數(shù)在北緯20~35度,東經(jīng)130~160度的琉球群島附近和馬里亞納群島附近。
10~12月:這時臺風生成地點南移,靠東,大多數(shù)在北緯10~20度,東經(jīng)140~170度的馬紹爾群島附近。
由溫帶氣旋或亞熱帶氣旋轉(zhuǎn)成 若果溫帶氣旋能夠成功脫離鋒面,并獲得部分熱帶氣旋的特性,可以被分類為亞熱帶氣旋。若擁有更多熱帶氣旋的特性,可以被分類為熱帶氣旋。
例子:臺風白海豚
總結(jié):在北大西洋和東北太平洋,熱帶波動會被信風從非洲西岸引導至加勒比海及北美洲,最終到達太平洋中部直至引導氣流減弱,這些波動(稱為東風波)是這區(qū)域很多熱帶氣旋的前身。
初三地理備考知識:臺風生成條件
熱帶氣旋的路徑主要受_的引導氣流影響,熱帶氣旋的運動被前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葉子被水流帶動。
生成的條件
要有廣闊的高溫洋面。海水溫度要高于26.5℃,而且深度要有60米深。臺風是一種十分猛烈的天氣系統(tǒng),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能供應。另外,臺風周圍旋轉(zhuǎn)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60米深的海水發(fā)生翻騰,為了確保海水翻騰中海面溫度始終高于26.5℃,暖水層的厚度必須達60米。
要有合適的流場。臺風的形成需要強烈的上升運動。合適的流場(如東風波,赤道輻合帶)易產(chǎn)生熱帶弱氣旋,熱帶弱氣旋氣壓中間低外圍高,促使氣流不斷向氣旋中心輻合并作上升運動;上升過程中水汽凝結(jié)釋放出巨大的潛熱,形成暖心補給臺風能量,并使上升運動越來越強。
要有足夠大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如果輻合氣流直達氣旋中心發(fā)生空氣堆積阻塞,則臺風不能形成。足夠大的地轉(zhuǎn)偏向力使輻合氣流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中心,而是沿著中心旋轉(zhuǎn),使氣旋性環(huán)流加強。赤道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為零,向兩極逐漸增大,故臺風發(fā)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距以上,在5~20度之間。
氣流鉛直切變要小。即高低空風向風速相差不大。
總結(jié):如果高低空風速相差過大,潛熱會迅速平流出去,不利于臺風暖心形成和維持。緯度大于20度的地區(qū),高層風很大,不利于增暖,臺風不易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