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高山流水,知音難求,上完六年級語文《伯牙絕弦》后老師們要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1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盡管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這篇文章而言,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文章比較淺顯,因此我通過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對于這篇文章,我覺得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一、音樂渲染,營造氛圍。
課伊始,我便以音樂高山流水導(dǎo)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時,也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最后,讓學生在音樂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誦讀課文,感受伯牙和鐘子期那種知音情誼。
二、反復(fù)朗讀,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讀,而“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dǎo)學生反復(fù)朗讀。從剛開始時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fù),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提升。通過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反復(fù)地品味語言,不斷加深對伯牙與鐘子期知音情懷的體會,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
在朗讀的指導(dǎo)過程中,我注意把朗讀與想象及理解進行有機地結(jié)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導(dǎo)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dǎo)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練習,豐盈文本。
教學中,我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jié)構(gòu)之美,又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既豐富了文本的內(nèi)容,又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世上那個最懂你知你的人。
四、資料補充,升華主題
體會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讓學生體會到那種知音情誼,特別是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所以我對文本進行了挖掘與擴充,引導(dǎo)學生想象別人是如何稱贊伯牙的,讓學生體會伯牙作為一名著名的樂師,卻無人能聽懂他的琴聲,無人理解他的心意,從中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了解知音難求,感受“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補充介紹鐘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時所寫下的一首短歌,幫助學生感受伯牙對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心情,讓學生真正體會伯牙絕弦的那種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
我覺得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應(yīng)進行正確的價值導(dǎo)向。因此,我在學生體會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種痛苦與絕望的心情,及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對伯牙說什么,在學生安慰、鼓勵伯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然后告訴學生如果遇到了知音,應(yīng)該好好珍惜,如果還沒有找到,則應(yīng)該真誠對待周圍的朋友。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缺憾,有一部分學生朗讀不是很到位。這篇課文中有兩處停頓難點:“哉”“兮”是表示感嘆的文言虛詞,讀這樣的語氣詞,應(yīng)拉長些,才更具音樂美,還有課文的最后一句的朗讀都需要在適當?shù)臅r機多加指導(dǎo)。還有,課堂應(yīng)變能力也有待提高。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2
一直對上《伯牙絕弦》這課充滿了期待。聽過兩位教師執(zhí)教這課,特別是去年聽的這堂課仍讓人回味無窮,記憶猶深。兩位教師共同的特點就是指導(dǎo)了學生把文言文讀好,讀出韻味;同時注重了對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指導(dǎo);還有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以情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沉下心去感受伯牙在知道鐘子期死后斷琴絕弦的哀痛中,從而領(lǐng)悟到了知音所包含的深遠含義。
借鑒成功者的教學方法,我也決定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先指導(dǎo)學生把文言文朗讀正確,生字讀準,斷句正確,然后引導(dǎo)學生去理解文言文,在理解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學,分組學習,讓他們自己掌握學習的方法;最后解讀知音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流程還算流暢,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特別是朗讀文言文的興趣很高,讀得搖頭晃腦,有滋有味的。
但是我覺得遺憾的是有的學生從入課到最后都沒有讀出那種味道,讀的時候感覺斷句的地方是一個字一個字數(shù)過去的;其次是有個句子的斷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學生掌握的情況不太好,他們也知道該在什么地方斷句,但是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把“謂世”兩個字連在一起了,讓我不理解的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孩子,你給她糾正多少遍都沒用。課后我想,造成這樣朗讀的原因大概有兩個,學生的朗讀習慣和學生的語感的欠缺所導(dǎo)致的吧。
另外在教學中顯得不足的是學生在領(lǐng)悟知音內(nèi)涵的時候沒有深刻的內(nèi)心感受。“知音難得”,“知音難求”,由于學生沒有生活經(jīng)驗做基礎(chǔ),他們難以理解這種“難”的程度,更難以理解求得知音后內(nèi)心的滿足,欣喜,特別是在得到知音又失去知音后的那種絕望與凄涼更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采取有效的課件輔助教學,將學生帶入到那種情境中,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我記得我看過一位教師的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后我曾產(chǎn)生了這樣的恍惚“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老師非老師,而是伯牙子期的又一個知音。他在給人們再現(xiàn)高山流水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他是導(dǎo)演是主角,但是他不是獨角戲,而是在引導(dǎo)一班孩子一起為大家深情演繹。”這樣的教學意境的確是讓人嘆為觀止!
教學之路漫漫,探索之途更是漫漫!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3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釧子期的幫事。“伯牙絕弦”,是交朋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幫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名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古人說:“士為自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先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一是熟讀課文;二是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意;三是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chǔ)上理解兩個問題,一是你讀懂了什么?二是你從哪里看出伯牙與鐘子期互為知音?找到最能體現(xiàn)伯牙與鐘子期是知音的一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通過反復(fù)地感情誦讀這句話,引導(dǎo)學生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引導(dǎo)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三是引導(dǎo)品味知音之情。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吧?指導(dǎo)學生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公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引導(dǎo)學生想象伯牙的琴聲還能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訓練學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課文說句子。
最后思考子期死,伯牙息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通過理解伯牙的心情,感情朗讀課文升華主題。
在本課教學中我還能找到《高山流水》這首樂曲讓學生們在樂聲中體會,陶冶情操場,感受古人的高超琴藝,體會古人對朋友的深情厚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