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青春之歌》讀后感范文1000字
夏夜,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陣陣氤氳的晚風吹散了我朦朧的倦意,情不自禁坐一把古藤,品一口香茗,捧一紙經典。
書頁翻飛的聲響輕輕回蕩耳畔,飄進屋里的雨滴沾濕了扉頁,在燈光的映襯下,晶瑩剔透。仿佛楊沫筆下的《青春之歌》,那一個娓娓而來的動人故事,在我內心深處散發(fā)著難以言喻的光芒。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更是我心靈的伴侶,值得珍藏永恒的經典。它就像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淡淡的清香總是縈繞著鼻尖,回味無窮。作者楊沫用她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以及深刻的描寫,華麗的語言和深情的人物給我們演繹了一場非同凡響的時代青春。讓我感受到青春就像一首無言的歌,那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合著心跳的節(jié)拍,奏出生命的輝煌樂章。
“人在最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她一邊哭,一邊陷入到回憶中……”她――林道靜。當初,她是如此柔弱。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她,生母慘遭迫害致死,飽受著異母對她的凌辱和虐待,為了與命運抗爭她毅然離家出走,毫不在意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可是家庭的不幸,坎坷的愛情,民族的危難,革命的風暴交織折疊造就了林道靜,鑄就了一個嶄新的靈魂。她的故事曾幾度令我潸然淚下,沉浸于其中無法自拔。
“只有把個人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這是林道靜給我青春最大的禮物。在這個現實的物質社會,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虛擬的網絡游戲上,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短暫的安逸偷懶里,或許我們都曾把青春荒廢在自私的爭奪名利中……和林道靜的精神境界相比,我也許只是她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我想為自己的心靈留有一塊純潔的圣地。
上帝賜給我們一張純白的紙,再讓我們以美好修飾,以活力充實,以道德升華,以勇敢呵護,每畫下一筆都會成為永恒的歷史。當白紙被我們密密麻麻地填滿時,再用時間的雙眼去欣賞,那些改寫不了的遺憾會令你終身懊悔。
現在,我想在那張白紙上畫下青春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我要以林道靜作為學習的榜樣,也和她一樣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親愛的祖國母親,您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底蘊深厚。您就像盤飛在世界東方的那條巨龍,向世人展現著您五千年的滄桑文明。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對祖國母親的關注程度將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正是這樣,我想去譜寫那一直延綿不絕的華夏篇章,去為五星紅旗增添一抹新的艷麗。同時,銘記社會主義核心,乘著“愛國”的翅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慢慢地合上書,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望一望漆黑的夜空,竟點綴著幾顆忽明忽暗的零星,聽著池塘里青蛙的催眠曲,享受著陣陣晚風輕撫著我的臉龐,我不知不覺地做了美好的夢――我充實而快樂地漫步在青春里……
《青春之歌》讀后感
《青春之歌》就是這樣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作品描寫了抗日和抗戰(zhàn)時代背景下,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tǒng)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并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全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作品的第一部分,主人公林道靜逃出給她帶來痛苦回憶的地主家庭,但又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她身心俱疲。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寫林道靜痛苦中的掙扎,那第二部分便展現出了她作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中國共產黨黨員艱苦頑強的奮斗。從發(fā)起定縣小學的學生運動時的稚嫩,到在宋家做家庭教師危急之中獲取黑名單的機智;從剛剛被捕時的單純幻想到經歷了一年多煉獄考驗與磨練的覺悟和覺醒;從跟隨張大姐從事地下工作的缺乏經驗,到在北大領導學生成立學生自治會發(fā)起學生運動的獨當一面。林道靜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驗中成熟著,并最終成長為一名有追求有信仰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青春之歌》蘊含著作家楊沫的生活原型,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戰(zhàn)斗抒寫豪情,用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新時代下的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
如今,對于每一個青年學生來說,“志愿者”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情系山區(qū)兒童,奔赴邊遠貴州山區(qū)支教而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樹地震災難中,志愿者們以血肉之軀為災區(qū)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動的“生命長城”;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外,志愿者以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世界友人的贊揚;;剛剛結束不久的上?!笆啦鄙?,青年志愿者們充分展現出了一個正在崛起中大國的文明姿態(tài)……。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開拓者。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們?yōu)檎任ky中的祖國不屈不饒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時代下的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將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結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務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志愿者”,譜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于我們的青春之歌。
楊沫《青春之歌》讀后感
生活在這個“和平”時代的我們幾乎沒有那股“為革命勝利而奉獻自我”的沖勁,這股勁在久而久之的安寧中逐漸淡化,甚至將要化為烏煙。惟獨從書本或影視中還能有所體會。楊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滿了奮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贊歌。
這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了當時我國各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過的道路。塑造了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他們遵照黨的指示,領導學生運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小說的結構清晰明了,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行蹤展開的,由林道靜散發(fā)開引出各種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繪林道靜的形象。林道靜是林道靜是大地主林伯唐強暴佃戶姑娘秀妮所生,母親投河自盡后,小道靜受盡了養(yǎng)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造就了林道靜的性格:倔強、富于反抗、同情勞動人民,卻又染上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習性。在林道靜的體內流著“紅血液又有黑血液”。這一性格的雙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要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難
她心地善良,同情民眾,憎恨她的家庭,為擺脫可怕的鳥籠、可怕的婚姻,為追求自由,道靜離家出走,但是她雖然逃離了家庭給她設置的網,卻又踏進了余敬唐的羅網。她因絕望而走向自殺的道路,北大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以“騎士兼詩人”的風度和溫情體貼贏得了林道靜的愛情。然而現實不能把兩個沒有共同的追求目標的人捆綁在一起,這樣只會給雙方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道靜終究是要擺脫余永澤給她設置的鳥籠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內心涌動著滾滾熱情,而余永澤在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在道靜為與余永澤的愛情苦悶時結識了盧嘉川,他引導她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并逐漸投身于火熱的斗爭。日漸覺醒的林道靜發(fā)現自己以前“好象個糊涂蟲”,也使她進一步看清了余永澤自私、庸俗的真面貌。當余永澤趕走盧嘉川,導致盧被捕,最后犧牲時,林道靜終于與他分手了。林道靜的這段經歷,不僅真實再現了30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無路可走的痛苦處境,而且也形象地說明了,個人反抗是軟弱無力的。從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林道靜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經歷。林道靜跨出了“愛”的小圈子,標志著她思想歷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這以后,她經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訓和斗爭實踐的艱苦磨煉,她張貼標語,撒發(fā)傳單,單匹馬地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黨組織營救了她,把她秘密護送到定縣農村。在這里,黨又派果敢、機敏、干練的江華同志領導她工作。在江華的幫助和教育下,林道靜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紅的熱情幫助,以及她那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她進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是為人民,為革命而奮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溫情狂熱,多愁善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并自覺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中鍛煉自己。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終于成為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zhàn)士。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知識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中,其青春才是最壯麗和輝煌的。
作者通過曲折的情節(jié),細膩地挖掘林道靜的內心世界,描繪了林道靜的思想感情的發(fā)展脈絡,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靜的形象真實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說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成功之處。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后動蕩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青春之歌》讀后感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
《青春之歌》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下,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tǒng)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并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的故事。全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追求精神。
《青春之歌》以作家楊沫的生活為原型,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戰(zhàn)斗書寫豪情,用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新時代下的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
如今,對于每個青年學生來說,“志愿者”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情系山區(qū)兒童,奔赴邊遠貴州山區(qū)支教而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樹地震災難中,志愿者們用血肉之軀為災區(qū)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動的“生命長城”;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外,志愿者以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世界友人的贊揚;剛結束不久的上海世博會,青年志愿者們充分展現出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的文明姿態(tài)……我們是社會主義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開拓者。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們?yōu)檎任ky中的祖國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時代下的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將個人前途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結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務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志愿者”,譜寫屬于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于我們的青春之歌!
讀《青春之歌》有感
相同的年齡,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她把對祖國的熱愛對黨的真誠,用堅貞的信念去完成,譜寫下最壯美的青春。
—題記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沒有抗戰(zhàn)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身影,我依舊能夠感受到這場歷時的大風暴。也依舊能夠領略到她對黨的真誠,對祖國的熱愛。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的中國時,她那種無私奉獻青春、頑強與不屈的斗爭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動。
林道靜雖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她不僅為個人主義命運做掙扎,也為著拯救危難的祖國奮斗,卻又一度遭到打擊—自殺未遂、教書被逐、愛情不如意、尋找職業(yè)四處碰壁、對黨的理解尚且幼稚…面對重重打擊,她沒有選擇放棄。盡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盡管她知道她選擇的這條路異常艱辛,可她只擋這些打擊、坎坷。從沒有放棄自己的理念與命運,沒有放棄對黨的向往。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精神,令人起敬佩。特別讓我觸動心弦的是她在獄中與林紅接觸的那一段,一個女孩,本著柔弱的身軀,面對烤打,她沒有屈服:面對愛情的誘惑,她沒有動搖。而是帶著憤怒與之抗爭。她的心中只有黨和國,她身上的一道道疤痕,就是最好的鑒證。
在感動與敬佩之余,不由得想到了我們正值青春的朋友們。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太短暫了,也正是因為她的短暫,讓我們覺得彌足珍貴。但現實生活中,許多正值青春年華的朋友們,卻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選擇讓青春隨風逝去,面對挫折,或是些生活的小挫折,就不堪一擊;或是學習的一點小坎兒,就匍匐在地;或是寫感情的小插曲,就選擇輕生…有的人選擇讓青春沉淪,或是習慣了像花一樣的生活,經不起風吹雨打,很多事情都靠著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脫離了父母,就選擇沉淪、擱淺。當選擇讓青春逝去的人醒來的時候,發(fā)現青春以不在。當選擇沉淪、擱淺的人準備起航時,卻發(fā)現青春已成傷感。每每想到這些我的心都在隱隱作痛,這種痛愈發(fā)嚴重。
我記得且很喜歡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保爾說的那段話:“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以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yè)。”是的!有人說的好,擁有健康是可喜的,能用健康的身軀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的人是可敬的,年輕就應該奉獻。
正在少年的朋友們,即將步入青年的朋友們,青春不設回頭客。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命運”,而是要像林道靜那樣,努力改寫命運,一個人的本質,不僅僅是簡單的存在,應該是一種超越價值的存在。是的!也許這條路很艱難,可我們有青春,那就應有沖勁,有干勁。那還有什么可怕的呢?跌倒了可以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即使是100次跌倒依然有101次爬起來,繼續(xù)著自己堅定的腳步,相信青春,相信未來。
《青春之歌》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應該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向林道靜學習,獻出我們最壯美、最靚麗的青春,與祖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