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最新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最新大全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fā)現(xiàn)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中華文明的起源(1-12)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xiàn)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13-40)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第一個奴隸制王朝。P15
2、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后,商朝統(tǒng)治穩(wěn)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zhàn)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P23
4、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tǒng)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的青銅器,湖南寧鄉(xiāng)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P27
8、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P30
10、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P30—32
11、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P31
12、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zhàn)役是城濮之戰(zhàn)。P32
13、戰(zhàn)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zhàn)國形勢圖》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fā)生了長平之戰(zhàn),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P34
15、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一次革命。P36—37
16、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P37
17、春秋后期,我國發(fā)明生鐵冶煉技術,比歐洲早1900多年,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18、戰(zhàn)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筑了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P37
19、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P38—39
20、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P41
2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P41
22、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P41
23、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jié)氣P43
24、扁鵲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名醫(yī),他總結出中醫(yī)望、聞、問、切“四診法”。P43
25、屈原生活在戰(zhàn)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P43
26、戰(zhàn)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于湖北隨州。P44
27、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P46—P47
28、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戰(zhàn)國時期,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tǒng)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zhàn)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P47—P49
第三章秦、西漢、東漢(41-67)
1、秦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陸續(xù)滅掉六國,完成統(tǒng)一,定都咸陽?!肚爻驁D》P60
2、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3、秦始皇命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地區(qū)。
4、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靈渠的修建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P59
5、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在大澤鄉(xiāng)發(fā)動起義,在陳建立了政權P63
6、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漢朝,定都長安,歷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P64
7、漢初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P67
8、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歷稱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為“文景之治”。
9、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下令削弱諸侯國勢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P68—69
10、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P69
11、東漢明帝令水利專家王景主持治理黃河。P73
12、漢朝時用耬車播種,紡織業(yè)中也有了提花機P73
13、東漢杜詩發(fā)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P74
14、秦漢之際,匈奴的杰出首領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P77
15、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P78—79
16、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嫁給呼韓邪單于。P79
17、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x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P83
18、東漢班超經營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19、絲綢之路: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fā)通過河西走廊、今x疆地區(qū),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又把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輸入中國內地。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的絲綢之路。P83
20、我國使用紙作為書寫材料開始于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P87
21、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一部數(shù)學名著。P88
22、東漢張衡制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P88
23、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一書,華佗創(chuàng)制麻醉劑“麻沸散”,編寫了醫(yī)療體操“五禽戲”P89
24、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qū),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chuàng)始人之一叫張陵,尊老子為教主。P92—91
25、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寫了《論衡》一書。P93
26、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編寫了《史記》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P94
27、秦陵兵馬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藝術寶庫P95
第四章三國兩晉南北朝(68-84)
1、200年,曹操對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P102
2、208年,曹操對孫劉聯(lián)軍的赤壁之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P103—104
3、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后定都建業(yè),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P105
4、孫權派衛(wèi)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省),加強了夷洲與大陸的聯(lián)系P106
5、266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P108
6、從東漢末年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shù)民族陸續(xù)內遷。P109
7、316年西晉滅亡,317年皇族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P109
8、383年,前秦與東晉的淝水之戰(zhàn),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P11O
9、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10、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現(xiàn)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四個王朝。北魏和四個王朝統(tǒng)稱為北朝。P116
11、南朝的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計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第7位。P118
12、北朝的賈思勰著有《齊民要術》一書,這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yè)科學著作。P119
13、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P119
14、東晉的王羲之有代表作《蘭亭序》,稱后人稱為“書圣”P122、
15、東晉的顧愷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P123
16、南朝的思想家范縝,他撰寫了《神滅論》。P124
17、南北朝時期的石窟: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P124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云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會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黃河流域。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從事采集狩獵活動。
1929年,中國的青年學者裴文中發(fā)現(xiàn)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黃河流域。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能夠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采集狩獵捕魚,群居;具有審美意識。
昌盛的秦漢文化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的創(chuàng)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
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
⑤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等。
張騫通西域
1、西域: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xiàn)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qū)稱作西域。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聯(lián)絡大月氏(zhi),共同夾擊匈奴。
(3)意義:了解了西域的具體情況,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愿望。
3、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1)時間:公元前119年
(2)目的:為了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
(3)意義: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
聯(lián)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
(1)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張騫的優(yōu)秀品質:具有堅強的意志,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忠于祖國、信守承諾、不辱使命。
造紙術的發(fā)明
1、紙的發(fā)明:西漢時期懂得造紙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為文化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造紙原料: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
(2)蔡侯紙的特點: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質量也提高了。
3、造紙術的貢獻(或意義):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是中國對世界的偉大貢獻。
初一歷史知識點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jiān)獄
夏朝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區(qū)劃分國民(九州);部落按血緣劃分人群;
2、建立了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監(jiān)獄;
3、“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私有制的出現(xiàn)和對立階級的產生
夏滅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淫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
政治上:是當時世界上的國家之一。
經濟上: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廣泛使用青銅器,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鎬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經濟
政治:分封制
農業(yè):農作物品種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業(yè):分工較細(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較普遍
建筑業(yè):建筑物上開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滅亡及東周建立
1、西周滅亡時間: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
2、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1)荒淫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2)統(tǒng)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編寫內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諸侯的義務:服從周王,治理諸侯國,保衛(wèi)周王?!夑P系的親疏同姓、姻親、功臣、前代貴族依據(jù)分封人員A、加強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B、推動了邊遠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與文化發(fā)展。
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
夏商周國家統(tǒng)治人民的手段軍隊、刑法—暴力手段禮儀教化—懷柔政策軍隊刑法:對外征戰(zhàn),對內鎮(zhèn)壓反抗禮儀教化:配合暴力鎮(zhèn)壓,調節(jié)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
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春秋”、“戰(zhàn)國”名字的由來
1、春秋奴隸社會瓦解(前770--前476)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
2、戰(zhàn)國封建社會形成(前475--前221)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孔子編寫,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時期(前770--前476)
春秋諸侯爭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權勢。(表現(xiàn)在諸侯不聽天子命令,不盡義務,政令征伐自諸侯出。)目的:為了擁有對其他諸侯的支配權。(獲取周天子過去享有的政治和經濟特權。)
一、齊桓公稱霸
1、齊桓公首霸原因:
政治經濟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根本原因)
策略手段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順應當時的政治形勢,順應民心。
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東方大國,魚鹽之利,經濟富庶)
2、齊桓公完成霸業(yè)的標志葵丘會盟(公元前651年)
二、問鼎中原(晉楚爭霸)
1、晉文公稱霸:城濮之戰(zhàn)前632年——以少勝多(退避三舍)
2、楚莊王稱霸:邲之戰(zhàn)前597年(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宋襄公稱霸:徹底失敗
4、秦穆公稱霸西方;吳越爭霸江南
三、合縱連橫
1、戰(zhàn)國七雄三家分晉:趙、魏、韓春秋原有的國家:齊(田氏代齊,續(xù)用齊國號)楚、秦、燕
2、七雄(名稱,位置)
3、合縱連橫
秦孝公即位任用衛(wèi)鞅為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大大加速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過程,國力提高很快,秦國逐漸發(fā)展成為七國中大的國家。
的合縱家:秦國的張儀
的連橫家:魏國的公孫衍、蘇秦
四、如何看待春秋戰(zhàn)國的爭霸斗爭
原因: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東周王室衰微。
②生產力的發(fā)展,使社會經濟發(fā)展。
③諸侯國的實力增強。
目的:
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它諸侯國的支配權
性質:
“春秋無義戰(zhàn)”,爭霸戰(zhàn)爭實質上都是為了滿足奴隸主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私欲。
五、春秋爭霸戰(zhàn)陣的影響
消極: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
積極:
1、加快了中國統(tǒng)一的步伐。
2、加速了新舊制度的更替過程。
3、促進了民族融合。
4、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交流。
從傳統(tǒng)的鐵器牛耕到制度變更
鐵器牛耕引發(fā)的社會變革
一、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
鐵制工具和牛耕
牛耕:春秋出現(xiàn),戰(zhàn)國普及
意義: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千耦其耘——公作則遲
個體農耕——分地則速
二、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魏國——李悝;楚國——吳起;韓國——申不害;齊國——鄒忌;秦國——商鞅
三、商鞅變法
1、歷史背景:
(1)封建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戰(zhàn)國時,鐵器牛耕的推廣提高了生產力,新的生產方式出現(xiàn)(“公作則遲,分田則速”
(2)各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相繼變法
2、商鞅變法的目的:引進人才、富國強兵、變法圖強
3、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5、商鞅變法的作用(意義)
政治上:廢除了秦國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軍事上: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
經濟上: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
6、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體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變法內容的適宜。c.商鞅策略的正確。d.人民的支持。
(2)深層次的原因:
a.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處死了,那么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么?
判定一場改革成敗的標準,在于其目的是否達到。變革者個人的悲劇與變革成敗不能混于一談。
7、商鞅變法成功的啟示:
(1)變革不會一帆風順,要堅持不懈。
(2)變革需要勇氣,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
(3)順應時代潮流的變革,能推動社會進步。
如何短時間提高歷史成績
1、 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guī)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lián)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紙龃痤}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注,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比如今年廣西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提高歷史成績的竅門
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guī)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lián)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紙龃痤}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盡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注重整理筆記,抄錄書里。很多同學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而是把筆記抄到書里,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lián)系。有的同學還會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辟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yè)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