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策略研究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既通常又細致復雜的工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詞語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和運用。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策略研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策略研究
一、轉變思想,優(yōu)化教法
袁微子強調:“文字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的訓練?!钡趯嵤┧刭|教育的今天,閱讀搞得教學轟轟烈烈,包含其中的詞語教學卻往往被忽視或教學方法不當,導致學生的語言基本功訓練不扎實。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重視課堂教學中詞語的教學,應采取多種方法,擴展學生釋詞思路,優(yōu)化訓練,指導運用,以收到較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效果。
1、模糊意會,領悟詞義。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并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確切。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并由模糊趨向清晰。教師教學時采用意會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fā)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guī)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通過這種對詞的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于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2、比較琢磨,理解詞義。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zhàn)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束才20分鐘”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3、互換詞語,理解文意。
在進行詞語教學時,還可以運用換詞法。換詞就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換詞不僅能讓孩子聯系已有的知識,啟發(fā)新的知識,還可以體會到作者使用這個詞語時的情感體驗。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作者當時用了“到”、“入”、“過”、“滿”,都覺得不甚滿意,最后決定用“綠”取代了以上那些字眼。在教學時,可以讓孩子嘗試著用一些詞替換“綠”,并說明為什么要用這個詞?最后教師總結說明作者使用“綠”的意圖在于它不僅表示綠色,還有“吹綠了”的意思,作者將春風擬人化,增添了動態(tài)美,“綠”也由此成為全詩的“詩眼”。此種做法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作者用詞的高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文章之所以生動,之所以具有美感的原因。
4、演示實驗,領會意思。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如《鄉(xiāng)下人家》中對“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中“大踏步”可以讓學生嘗試演一演,進一步體會農家的風情。錄像的使用也可以再現課文所描述的優(yōu)美境觀,既釋詞又解句,使學生更好地把課文了然于心。
5、聯系生活,理解詞語。
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與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聯系,在生活實際中已理解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并未建立聯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棗紅、米黃”這些詞語,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平日所喝過的牛奶、所吃過的紅棗、所見過的小米的顏色而不講自明;而“山梁、樹冠”等詞,我們則可通過引導學生看相關的幻燈、圖片、實物進行理解。
二、、運用技術,活躍氣氛
現代信息技術已將過去傳統(tǒng)的,靜態(tài)的書本教材形式轉變?yōu)橛陕曇簟⑽谋?、圖像、動畫等構成的動態(tài)教材。運用多媒體、教學掛圖、聯系現實生活等方式輔助詞語教學,使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提高學習效率。
如《趙州橋》這樣描寫橋上的雕刻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本渲猩~較多。教學時,教師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態(tài)的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等詞語的意思。
三、優(yōu)化評價,調動興趣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起著導向和制約的作用,在理解詞語的教學過程中,不要以“標準答案”為參照去評價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思考過程中,對詞語的情感體驗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真正把評價作為激勵學生進一步參與學習活動的手段。
2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技巧
一、積極與上下文相結合,對詞語進行理解
(一)結合上下文詞句義,對詞語的意思進行直接感知
在文章中,通過對上下文的閱讀和理解,并不難概括和歸納出部分詞語的真實內涵,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的同時學會對部分詞語的意思進行揣摩,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行解決詞語問題。例如,在《將相和》這篇文章中,關于“負荊請罪”這一詞語在文章中的意思,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課文,并找出與“負荊請罪”相關的語料,“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通過這句話學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負荊請罪”的意思和用法,這樣他們對詞語意思進行了直接感知,并達到了理解的目的。
再比如,課文《翠鳥》中對“鮮艷”進行了這樣的描述:“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鮮艷”一詞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煉,結合文章內容來理解。如果教師只對課文中的“生詞”進行生硬的講解,學生將很難真正明白這些詞語的意思,就更不用說掌握它們的用法了。
(二)結合前后文語句間的聯系,對詞語進行理解
語句之間具有較為復雜的關系,特別是一些虛詞,由于其較為抽象,若教師一味地利用字典等工具進行口頭的解釋,學生將很難對其進行正確的理解,難以達到詞語教學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在解決這些比較抽象的詞語問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他們對上下文相關句子進行反復的閱讀和理解,并對語句間的聯系進行充分的挖掘和思考,以便加深他們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課文《海濱小城》中有句“人們把街道打掃的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教師引導學生對“甚至”這一詞語進行理解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讓他們弄懂和理解“甚至”這詞語前后短句之間的關系,前文“打掃的十分干凈”遠沒有后句“連一篇落葉也沒有”所表示的干凈程度深,而且由于干凈的效果十分突出而明顯,所以在文中使用了“甚至”一詞,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便能夠對“甚至”這一詞語進行深入的理解,并能明白在何種情境中可以使用該詞。
(三)結合上下文句子,感悟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在記敘文中,教師通常會選擇對文中相關故事情節(jié)的感悟和敘述來對詞語進行講解。這主要是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經驗不足,對新鮮的事物和故事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這種心理,將詞匯的講解穿插到故事敘述中,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例如,在課文《養(yǎng)花》中對“循環(huán)”這一詞語的理解,教師若是僅僅從字典意思去解釋,學生往往很難明白,這時教師可以對課文中這一片段進行敘述,“所以我想借養(yǎng)花來調節(jié)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于是,總是寫一會而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然后回……然后再……”,通過這樣一直重復重復,學生對“循環(huán)”一詞有了準確深入的理解。
二、通過對生活實際進行聯系來理解詞語
雖然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知識和小學語文教學有密切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對某些詞語的理解。然而,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的大部分信息并沒有真正做到與書面詞語相聯系。因此,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某些生活化的詞語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指導,以便他們將這些詞語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比如對于書面詞語“乳白”“棗紅”“米黃”等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牛奶的顏色、所吃棗和小米的顏色,并鼓勵學生進行回憶,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白這些書面詞語所代表的顏色究竟是什么樣的。另外,對于書面詞語“樹冠”等這類詞,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和幻燈片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呈現,使學生能夠對其的形狀和特點進行記憶和把握。
三、開展游戲活動,理解詞語
游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在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善于利用學生這一特點,積極組織和開展游戲活動,并將詞語教學貫穿于游戲活動中,將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游戲中理解和掌握詞語,而且這樣的形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操場上》這一課中,教師除了對詞語進行基本的介紹和講解之外,還可以組織和開展詞語歸類游戲,幫助學生對所學生詞進行歸類和認知。教師合理地向學生分配“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這些詞語卡片,以同桌兩人為一個小組,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并闡明這樣歸類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游戲,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幾個詞語的理解,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學會了從多個角度來理解詞語。
3小學語文詞語教學計劃
一、游戲激興趣
愛玩、愛動、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語言。撅起的小嘴,翹起的大拇指,閃動的笑臉,揮動的小手,無不暗示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在詞語教學上何不順應這種天性,讓孩子玩起來。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有效的游戲,一定能激發(fā)孩子們的識字學詞的興趣,增強識字學詞的效果。
字謎是孩子們喜歡的一項游戲內容,而字謎往往是根據字的構造特點進行編寫的,所以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進行字謎游戲?!斑@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的字、詞,不知道大家記住了嗎?我來考考你們,我說字謎,你們猜,猜出來了還要給它組詞。”三個太陽;一口咬掉牛尾巴;三人一起去觀景……低年級的孩子通過猜字謎的方法識記字、詞,既有趣又可以提醒部件,讓詞語更有趣。
二、朗讀品味道
曾經有人這樣問: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永正是這樣回答的: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在朗讀上。而俗話也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朗讀是學生獲得文本信息的基本途徑。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有滋有味地讀,去感受絢爛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探究、感悟詞語的興趣。
下面是《兩只鳥蛋》一課的詞語教學片斷:
師:鳥媽媽回家沒有瞧見兩只鳥蛋,心情怎么樣呢?
生:焦急不安。
師:焦急不安就是說鳥媽媽著急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呢。誰來做做鳥媽媽?
生1讀句子。
師:是的,鳥媽媽在鳥窩旁飛進飛出,可真急壞了,如果能配上表情來讀一讀會更好,誰再來做一做此時的鳥媽媽。
生2讀句子。
師:你的語速加快了,語氣加重了,眉毛皺起來了,焦急不安的鳥媽媽來了,一起學著她的樣子來做一做鳥媽媽。
全班一起讀句子。
盡管學生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去了解“焦急不安”這個詞的意思,但我進行了有效的朗讀指導。學生通過體會“鳥媽媽”的心情,讀出焦急的語氣、做出焦急不安的表情這一過程,讀得一遍比一遍投入,一遍比一遍有感情。這樣,不但讓學生真正記住了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品出了這個詞語的味道,懂得了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了這個詞應該在什么樣的語境中運用。
三、表演助感悟
“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的確,低年級的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而低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詞語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孩子的認識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讓學生親身演示詞語的含義,使學生在親身的表演中感悟詞語所表達的意思。
比如,人教版第一冊中的《四季》這篇課文。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春天“草芽尖尖”、夏天“荷葉圓圓”、秋天“谷穗彎彎”、冬天“雪人大肚子”這些有趣的詞語,我通過讓孩子們表演來達成目標:“孩子們,我們來演一演草芽、荷葉、谷穗和雪人吧,你會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開始手舞足蹈,小手做出了尖尖的草芽,手臂演出了圓圓的荷葉,身體彎曲成了鞠著躬的谷穗,肚子向前一挺,大肚子的雪人也出現了……從這些逼真的演出中,難道孩子們還不懂這些詞語所代表的真正意思嗎?接著,我馬上讓孩子們配上自己的動作邊演邊讀。就這樣,孩子們演得開心,讀得認真,學得扎實,課堂變得生機勃勃,情趣盎然。
四、多媒體促拓展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意境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以起到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形象,不但便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新鮮感,而且還能挖掘學生的記憶潛能,加深學生對詞語的印象,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
如人教版第二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我會讀”,主要是六個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為了讓孩子們拓展出其他的關于春天的四字詞語,我課前搜集了多幅春天的美景圖片,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我設計了“給美景送詞語”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件上出示一幅圖片,讓孩子們把自己覺得合適的詞語送給它。有些圖片就能搭配多個四字詞語,比如:春天里一幅各種花兒盛開圖,就可以搭配“春暖花開、五顏六色、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等詞語;有些圖片只能想出一個對應的四字詞語:比如“花香鳥語”;有些圖片還可以進行詞語的比較,比如“萬里無云”、“藍天白云”等。課堂上,因為有了圖片的幫忙,一方面孩子們對詞語的理解更深刻了,另一方面還拓展了孩子們的課外積累。
4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總結
1、以語文課堂為陣地,學習積累運用詞語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名家精篇,語言生動豐富,用詞恰當、傳神。因此,結合課文的學習,指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和積累詞語是最好利用的陣地。
(1)朗讀、背誦中學習積累詞語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優(yōu)美,如果僅僅從學生語言材料的學習和積累來看,出色課文的朗讀和背誦,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而且保證了質量,因為這些語言材料的生成能力較強。從課文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會在學生的言語活動中煥發(fā)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除此之外,出色課文還會給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文章樣式以及作者對社會、人生等方面深刻的認識與體驗。
(2)品析鑒賞中深化理解積累詞語
我們強調在品析鑒賞中理解積累詞語,就是強調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要防止學生出現淺嘗輒止的問題。揣摩比較是詞語學習的有效手段。課文中有許多畫龍點睛的詞語,學生看似懂了而未真懂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品評、賞析,在品析中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加、減、換、調等形式引導學生推敲、揣摩語言運用的精妙之處,挖掘其蘊涵的意義。學生在品詞、品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記住這些好詞佳句,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備”。
2、由課內走向課外,擴大學生學習積累運用詞語的空間
詞語的學習和積累,僅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輔之以大量的課外積累。
(1)在交流傾聽中學習積累運用詞語
人的生活,是一種社會化行為,與人的溝通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的途徑。我們應致力于合理開發(fā)、利用校內外“聽”的資源,拓寬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渠道。在學校,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最多的。因此,教師應盡量讓自己的教學語言規(guī)范、優(yōu)美,這樣,學生可以在美的聽覺環(huán)境中受感染、熏陶,積累語言于無形。在課內外、班內外,可以組織多種多樣的語言積累實踐活動,如舉辦朗讀比賽、詩歌朗誦會、講故事等活動,共同享受積累帶來的快樂。
(2)在寫中學習積累運用語言
學生寫話或作文就是對語言材料的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一方面是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積累語言。學生有意識地在運用中積累已有的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段來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在課文精彩處、空白處模仿寫作,這些都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寫作是更高層次的語言積累。
詞語分類歸納
一、 描寫人的品質:
平易近人 寬宏大度 冰清玉潔 持之以恒 鍥而不舍 廢寢忘食
大義凜然 臨危不俱 光明磊落 不屈不撓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二、 描寫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謀 融會貫通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才華橫溢 出類拔萃 博大精深 集思廣益 舉一反三
三、 描寫人物儀態(tài)、風貌:
憨態(tài)可掬 文質彬彬 風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斗志昂揚 意氣風發(fā) 威風凜凜 容光煥發(fā) 神采奕奕
四、 描寫人物神情、情緒:
悠然自得 眉飛色舞 喜笑顏開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呆若木雞 喜出望外 垂頭喪氣 無動于衷 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