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小豆的介紹
赤小豆 ,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u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整理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僅供參考。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赤小豆為常用中藥?!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
別名:赤豆,紅小豆,朱砂豆。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的干燥種子。葉、花及發(fā)的芽亦供藥用。野生與栽培均用。
產(chǎn)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生產(chǎn)。
性狀鑒別:干燥的種子呈圓形而稍扁,長5~7毫米,直徑約3毫米,種皮暗紫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線形,白色,約為全長的2/3,中間微凹陷成一縱溝,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條不明顯的棱脊。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除去種皮,可見兩瓣乳白色子仁。氣微,嚼之有豆腥氣并有粘性。以身干、體實、飽滿、色紫紅發(fā)暗者為佳。
主要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質(zhì)20.7g,鈣67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58g,粗纖維4.9g,灰分3.3g,磷3.5mg,鐵5.2mg,其外還含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功效與作用:赤小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洗凈泥土,生用,打碎。
性味:甘、酸、平。
歸經(jīng):入心、小腸經(jīng)。
功能:除濕利水,消腫解毒,和血排膿。
主治:水腫腳氣,瀉痢下血,熱毒癰腫。
臨床應(yīng)用:赤小豆性善下行,內(nèi)能通利水道,使水濕下泄而消腫,為滋養(yǎng)利水消腫良藥,治水腫、腳氣偏于虛勝者,尤為適宜;外可清血分熱毒,因其性寒入血而能降火行血,故可治療熱毒瘡瘍之癥。
1、治療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等癥,常與薏仁米、冬瓜皮等配伍,亦可與鯉魚同煮服,虛性浮腫,可與紅棗配伍,長期服用,如赤豆薏苡湯。
2、用于濕熱黃疸,身黃,發(fā)熱、無汗,可與麻黃、連翹等配伍,如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用于瘡瘍腫毒,紅腫熱痛及內(nèi)癰,大便下血,可單用煎濃汁服,或與當(dāng)歸配伍。亦可研末外敷。若與冬瓜仁、桃仁、薏苡仁等配伍,可治腸癰。
4、治療流行性腮腺炎:赤小豆搗細(xì)末與雞蛋清調(diào)敷患處,一般一次即能消腫,療效顯著。
5、治療肝硬化腹水,常與活鯉魚同用,具有消腫行水利尿之功。
使用注意: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用量:9~30g,或入散劑。外用:生研調(diào)敷患處。
處方舉例:1、赤小豆湯(《圣濟總錄》):赤小豆50g,桑根白皮(炙、銼)60g,紫蘇莖葉30g(銼焙)。上三味除赤小豆外,搗羅為末。每服先以豆銼60g,用水五盞煮熟,去豆,取汁二盞半,入藥末12g,生姜0.3g,煎一盞半,空心溫服。
2、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麻黃(去節(jié))60g,連翹60g,赤小豆60g,杏仁40個(去皮、尖),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60g(切),生姜(切)60g,制甘草60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納煮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3、赤豆薏苡湯(《瘍科捷徑》):赤小豆、薏苡仁、防已、甘草。煎湯服。
注:赤小豆有野生與栽培兩種。南方多習(xí)用野生者,北方習(xí)用栽培者,兩種商品質(zhì)量無甚區(qū)別。均同等入藥。此外,四川、云南則以“紅飯豆”入藥。河南、山西則誤將相思子充當(dāng)赤豆用,二者在外形與藥效上均不相同,必須嚴(yán)格區(qū)分。
赤小豆的介紹
入藥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 味
味甘、酸,性平。
歸 經(jīng)
歸心、小腸經(jīng)。
功 效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主 治
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fēng)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相關(guān)配伍
1、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同用,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等癥。
2、與麻黃、連翹、桑白皮等同用,用于濕熱黃疸輕癥。
3、與赤芍、連翹等同用,用于瘡瘍腫毒之癥。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禁 忌
陰虛津傷者慎服。
炮制方法
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
生理特性
1、赤小豆:呈長圓形而稍扁,長5~8mm,直徑3~5mm。表面紫紅色,無光澤或微有光澤;一側(cè)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約為全長2/3,中間凹陷成縱溝;另側(cè)有1條不明顯的棱脊。質(zhì)硬,不易破碎。子葉2,乳白色。氣微,味微甘。
2、赤豆:呈短圓柱形,兩端較平截或鈍圓,直徑4~6mm。表面暗棕紅色,有光澤,種臍不突起。
產(chǎn) 地
1、赤小豆: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2、赤豆: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相關(guān)論述
1、《別錄》: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脹滿,吐逆卒。
2、《本草綱目》: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涂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三度(權(quán))。縮氣行風(fēng),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士良)。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暴痢后,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辟瘟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蠡魚、鯽魚、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1]
3、《本經(jīng)》: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看了“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的人還看了:
6.赤豆的功效與作用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小豆的介紹
上一篇: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赤芍的介紹
下一篇:茺蔚子的功效與作用 茺蔚子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