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勵志演講稿
當優(yōu)秀已成習慣,你會發(fā)現(xiàn):在不遠的前方,已點起一盞感恩之燈,為你照亮前行的茫茫黑夜,伴你成長,塑你夢想。勵志演講稿應該怎么寫?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五分鐘勵志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五分鐘勵志演講稿篇1
時常聽別人哼唱,自己也時常哼唱著姜育恒的那首《再回首》,惟獨對“曾經(jīng)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尋,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這一句不愿認同。“孤獨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復追尋,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結論。
平平淡淡是最真,說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無為嗎?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著中學彩色夢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們也在高喊著: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認為只要“與世無爭,恬淡一生”便可無憂無慮地生存,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為”思想發(fā)揚廣大之勢。是什么使我們豐富的校園生活漸退了繽紛的色彩呢?又是什么使我們真實的熔漿凝固,不在有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熱血沸騰?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是因為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為我們的心真的不在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棄世界的仍然是你。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壽命最長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除了你沒有把握住一次幾乎成功的愛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虛榮于倨傲,你對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確的感受?生活究竟給過你多少真正的重荷于不平呢?沒有!只因為在當代的中國,在我們這個文盲、半文盲數(shù)以億計的國度里,大學生既被社會過高的期待,也過高地期待著社會,只因為我們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那種求平淡的心態(tài),仍是不思進取的借口。于是,你曾經(jīng)也想要有所作為,卻不知道從何做起,跟著感覺走,在各種誘惑面前遠離本真狀態(tài),被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潮裹挾著四處漂流。當你疲倦地走過無數(shù)個三百六十五里,你才發(fā)現(xiàn)留在身后的除了那份平淡,什么也沒有。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群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著。四年,我們有幸擁有著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還有多少人在為能擁有這四年而埋頭于題海和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中呢、當初我們從他們這種狀況中走出來,走進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難道就是為了追求“平平淡淡是最真”嗎?
在我們四年的每個日子里,傾注了親人的多少關懷和溫暖,他們流淌著辛勤的血汗,默默地支持著子女的選擇,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我們能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還有,在許許多多的眸子里時時刻刻地流露著對我們的期待,期待我們能用知識建構大腦、用我們的手去為人們描寫更美的生活。在親人面前,在那些關注我們的人的面前,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認為“平平淡淡是最真”呢?難道我們付出我們的金色年華,揮灑著父母的血汗僅僅是為了換取這份平平淡淡嗎?僅僅是為了換取一張各科都過了60分的畢業(yè)證嗎?小到為了每個家庭的付出,大到為了那如水流逝的時光,我們怎么就可以輕易認同“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的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卻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記得有一天和班上幾個新近參加美術班學習的女生談起了她們學習美術以后的感覺和收獲。她們告訴我:并沒有什么大飛躍,但確實已學會了怎樣用心去觀察一個事物。也許她們永遠成為不了畫家,但是我贊嘆她們的這份參與意識和嘗試勇氣。我想告訴她們:即使你們不成功,你們也沒有成為空白。
說到這里有人會說:我的確平凡得很,無一技之長,不會唱不會跳,更不會吟詩作畫,注定這四年就這么平淡了。世上不過只有一個天才貝多芬,也不過是只有一個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過嘗試,通過毅力化平淡為輝煌的。毅力在效果上有時能同天才相比。有一句俗語說,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但我們至少可以像蝸牛那樣憑著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不要再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掉淚;也不要滿不在乎地揮退夏日的艷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則使靈魂起皺。
拿出我們嘗試的勇氣,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大學四年畢業(yè)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讓我們的青春飛揚吧。
五分鐘勵志演講稿篇2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信念的力量》。
有這樣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敗中不放棄奮斗,在挫折中不忘卻追求。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難微不足道,無邊的艱險不足為奇。這種力量,就叫信念。
俄國的列賓曾經(jīng)說過:沒有原則的人是無用的人,沒有信念的人是空虛的廢物。就從我們古代說起吧: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下獄,受了宮刑。應該說,人世間沒有比這更大的恥辱了。可是他沒有消沉,忍辱含垢,披肝瀝膽,專心著述整整十一年,終于寫成了《史記》那部五十二萬字的鴻篇巨著。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假如他不是為了“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恐怕早就自盡身亡了。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再來說說近代,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他是真正稱得上,為他所信仰的共產(chǎn)主義事義奮斗一生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還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為他播放《國際歌》。當那磅礴的旋律盈滿一室時,的嘴唇分明還在翕xi動,在吟唱!在連放三遍后,對守在身邊的鄧穎超同志說:“我堅信全世界共產(chǎn)主義一定能實現(xiàn)。”雖然,講這個話的聲音很細微,卻給身邊的人震動很大。已近彌留階段的他,最后唱這支歌,顯示了真正不移的信念。人生盡可信念不同,能夠為信念奮斗終生,奉獻一切,那么,就連他的敵人也會為他的人格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