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悟人生哲學的隨筆:小毛驢與白龍馬
學習啦:衡量生命價值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生命的質量。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小毛驢與白龍馬》。
2010年3月,廊坊市召開教育科研大會。我有幸被邀請在現(xiàn)場做一個十分鐘的發(fā)言。
我知道這次會議的規(guī)模很大,因此,影響力也自然不小。從接到任務起,我就反復琢磨,這樣的一個場合,如何發(fā)言才能與眾不同?
從參加工作開始,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會議,聽到了各種各樣的發(fā)言,我也慢慢從自身的感受出發(fā),總結出大會發(fā)言的一些要訣:首先要揣摩聽會者的心理,他們最渴望得到的信息是什么,他們最喜歡的表達方式是怎樣的,他們最反感、最排斥的又是什么。這一點不想明白,很可能就會費力不討好。其次,要具備三言兩語說清問題的能力,沒人喜歡長篇大論,簡練、清晰、干脆、風趣的風格是大家都歡迎的。另外,要有相對新穎的切入點,這樣才能引人入勝,壓住場子。
定下了這樣的調子,再去準備就容易多了。
會議當天,參會人坐了滿滿當當?shù)囊欢Y堂,氣氛非常熱烈。發(fā)言的一共三個人,我排在中間。第一個發(fā)言的是一個學校的校長,她講的內容是如何開展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很顯然,她是被傳統(tǒng)的思維束縛住了。內容幾乎就是工作總結??此仆暾⒓氈?,但卻中規(guī)中矩,完全沒有注意到聽會對象的需求?,F(xiàn)場大部分是教師,對這些內容自然不“感冒”,加上發(fā)言嚴重超時,大家不耐煩的情緒瞬間被點燃了。會場里開始出現(xiàn)竊竊私語的聲音,嚶嚶嗡嗡的,由小變大,秩序混亂起來。還沒有上臺,我就知道,在這樣一個背景的襯托下,我的發(fā)言一定會成功了。
果然,一上臺,我環(huán)視四周,緩慢而有力的說:“今天上臺來,不介紹什么經驗,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出人意料的開端,讓人們從渙散的思緒中回過神來。大家停止了交頭接耳,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我。
很久以前就讀過這樣一個故事:白龍馬在與唐僧去西天取經前在一個磨坊“工作”,在這兒它還有一個好朋友——一頭毛驢。等白龍馬從西天回來給毛驢講述豐富的見聞時,毛驢十分羨慕,感嘆自己見識淺薄。白龍馬對它說:“其實你走的路并不比我少,只是你一直沒能走出這個屋子,沒能離開這個石磨。”他們的生命看似有相同的長度,但厚度卻相差太遠。衡量生命價值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生命的質量。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住了全場人的注意力,諾大的會場變得鴉雀無聲。
作為一名教師,怎么去追求教育生命的質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這樣,我們與別人擁有一樣的耳朵,卻能有不一樣的聽法;有一樣的眼睛,卻能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一樣的心,卻有不一樣的想法。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滿足于現(xiàn)狀,滿足于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周而復始地像小毛驢一樣在原地打轉,像傳聲筒一樣去傳遞知識,刻板地按照一個模子去塑造人,自然而然便成為了教書匠,教育工作就變得疲憊而乏味。也因為缺少研究,我們就不能用科學的教育理論解釋自己的教育行為,也不能把自己的教育行為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加以總結和概括。
清晰的表述,引領著每一個人進入了我的話題情境,我知道,大家已經真正聽進去了,而且,聽得有滋有味兒……
就這樣,一次十分鐘的發(fā)言,一個“小毛驢”的故事,讓我認識了很多朋友。以至于多年之后,偶爾碰到當年的聽眾,還會津津樂道重溫這個情節(jié)。
后來,我在工作中不止一次地引導老師們,不要錯失每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校日益重視教師提高的前提下,大家有了越來越多的公開亮相的場合。講課、說課、評課,經驗介紹,哪怕是一次簡單的談談工作感受,都要認真對待:分析聽話對象,研究發(fā)言背景,琢磨表達方式……切忌毫無思想,顛三倒四,枯燥乏味。
如果能夠做到每一次都有“驚艷”的表現(xiàn),你,自然也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了。
公眾號:王福強的小院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