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全面小康的隨筆:何為小康
學(xué)習(xí)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之一,小康是一種生活方式,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小康?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何為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的一件大事。可是,若問何為小康,恐怕很多人都不甚了然。今天就借劉老師的公眾號,與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這很簡單嘛!不就一個經(jīng)濟指標嗎?比如,年薪二十萬已進入中產(chǎn)階級的行列,理所當然可以算是小康了??墒?,如果身在北上廣就難說得很,因為,即使你不吃不穿,干上二十年、三十年才夠買一套住房,那顯然不算是小康。那么,既然工資收入不能成為核定小康的標準,那就以消費來定。但是,這越發(fā)讓人不著邊際,因為消費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量化標準,俗話說,“蘿卜芹菜,各有所愛”,有人喜歡下飯館,有人喜歡品茶, 有人喜歡聽戲,有人喜歡高檔化妝品,還有人熱衷于收藏,實在難有個統(tǒng)一的標準。當然,人人對房產(chǎn)都能產(chǎn)生興趣,因此,可以用住房來標定小康。這樣的話,也許有人就說了:人人奔小康,家家兩套房一一誰家還沒有一套房,如果有一套房就算小康, 那還用奔什么小康呢!可是,家家若有兩套房這也很有問題,當未來我們的子孫后代靣對著沒有上水的四套或者八套空房子而質(zhì)問他們的祖宗為什么要這么多房子的時候,不知我們該何以解答?
難道小康真的沒法子定義嗎?也不是,個人以為,所謂小康就有別于大康——眼下還不知道有沒有大康這個說法,簡單點說,小康即小足而安康。小足就是人的吃穿住行等物質(zhì)生活達到了適度。那么,何為適度?適度就是無過無不及。也就是說,不及這個度就不夠小康;反之,若超出這個度就叫做過度。過度不僅不能叫小康,而且有害健康。就拿吃的來說,身體的營養(yǎng)需求正好達到滿足就是適度,超出這個度就是過,過就有錯。比如三高癥就是過錯,其它也能以此而論。而且,問題還在于“小康”也不僅僅指的是物質(zhì)生活,它也應(yīng)當包含精神生活。小康二字分明是在說:雖小而康一一知足而樂,樂而安康。"知足"出于心,所以,樂而安康就不是物質(zhì)所能達到的目標了,它是心靈的追求,是精神生活的目標。人類的精神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人的高級追求。我們完全可以在物質(zhì)生活適度的條件下詩意地棲居,達到快樂安康??墒牵恍?ldquo;先富起來的人"雖然早已過了"不及",超過了小康,卻還在追求著“過”——追求奢侈腐敗的物質(zhì)生活,從而放棄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說實在的,那是在追求不康,他是不會得到真樂和安康的。
也許人們要問,小康之后應(yīng)當怎么樣?按照古人的說法,小康(小康這個概念就是古人提出的)后就是大同。大同就意味著和諧。就拿錢來說吧,除了用于滿足物質(zhì)生活之外,可用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比方說,可以用錢來綠化山川、植樹防沙、治理污染、改善環(huán)境, 美化地球家園,造福子孫后代,就是大同,就是和諧。
對于中國人來說,達到小康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那只是個遲早的問題,而真正重要的是小康之后該如何的問題。然而,二十一世紀卻是個充滿疑問的世紀。如此輝煌的物質(zhì)文明卻讓人類進入壓力及亞健康、幸福度逐漸下降的時代,進入一個讓人困惑不解的時代。究竟哪里出了毛病?恐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的太多",即那個“不知足⺁”。就是這個不知足不知害了多少人,使多少人吃著“求不得之苦”。我們非常同情那些腐敗分子,由曾經(jīng)的人上人忽然變成了階下囚,這無論在肉體上或在心靈上都是難以承受的。說來也怪,傷害他們的竟然只是這個“不知足",真是可悲可嘆!我們真需要問一問這個"不知足"到底來自何方。
中國人幾千年過著不足于溫飽的日子,我們實在需要小康。如今,人人都要進入小康社會,過小康的日子,這真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一個可喜可賀的奇跡。但愿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正確地理解小康,千萬別錯解了小康。小康不等于一直富下去,小康有度,小康為足。而小康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選擇一個最佳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最佳生活方式呢?實際上,這是一個關(guān)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及人人都必須關(guān)心的大問題。所以,望大家各抒己見,然后咱們共同探討。
公眾號:探索詩和遠方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