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心得體會 致敬改革開放的優(yōu)秀范文
2018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心得體會 致敬改革開放的優(yōu)秀范文
40年來,一江一河,一草一木,一家一戶,一人一物,無不體現(xiàn)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逐夢求學路
在改革開放的第十一個年頭,我來到了人世間,與我的父母相遇,爺爺也因我的出生而喜出望外。
七歲那年,我跟同齡孩子一樣就近入讀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小學在一塊空地上,四面圍著墻,圍墻上用紅字寫著“計劃生育是一項基本國策”。操場是平整過的土地,教室是磚瓦房,凳子要自己從家?guī)В诎逵捎谀昃檬拊缫逊喊?,教師是村里臨時聘用的嬸子,身兼班主任、語文、數(shù)學老師,學費只要幾塊錢。我最喜歡下課后在操場上奔跑、彈彈珠、跳房子。
那時候,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年,只有過年才去鎮(zhèn)上趕集買件呢絨的外套,作為過年新衣。吃的都是大鍋煮的飯,一開鍋,米飯和著稻穗的氣息撲面而來,食指大動。我們祖孫三代都住在兩間平房里,夏天睡著竹板床,冬天圍著鍋爐烤火,冬暖夏涼。家里有輛二八大杠永久牌自行車,父親會載著我去趕集買我愛吃的零食……
1998年,我隨進城務工的父母來到了上海,就讀于上海市本地的一所公辦小學。學校矗立在一條馬路旁,新蓋的兩棟4層樓房,貼滿了瓷磚;校園內的路面用水泥澆筑而成,操場是塑膠的,價值不菲;桌椅都是嶄新的,小班化教學,一個班級24個學生,有前后兩塊黑板,每月學校都會舉辦黑板報大賽;衣著統(tǒng)一校服,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我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懂得“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上海的衣食住行也走在全國前列。買新衣服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上海第一座購物商城“八佰伴”拔地而起,媽媽時不時會抽空帶我去買好看的衣服;肯德基、麥當勞爭相涌入,打開中國人的味蕾市場、“南翔”小籠包馳名海內外、步行街的小吃令人流連忘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空氣中混合著鋼筋混凝土的味道,我們一家住在20平的出租房里,幻想著哪年能在上海買套房子。上海已經有了南浦、楊浦兩座現(xiàn)代化的高架橋,雙向四車道,出租車招手即停,我每天坐著公交車去10公里外的學校上課。
14歲那年,我回到家鄉(xiāng)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繼續(xù)求學。母校二中坐落在縣城繁華的塔山路上,與縣人民政府比鄰而居,“安徽省廬江第二中學”的校名在陽光下熠熠發(fā)光。進入校園,正對著初中部教學樓,樓頂上是“建示范學校 育華夏英才”幾個大字,在黑夜里閃爍著紅光。初中部后面是新蓋的高中部教學樓,墻面粉刷成藍、白相間的顏色,兩棟教學樓里木質的桌椅整齊擺放著,電風扇、電燈棒一應俱全,教學樓周圍種滿了花草,乒乓球臺旁、籃球架下學生們揮汗如雨。
跨入新世紀,廬江百貨大樓、安德利商場一棟接一棟,形形色色的衣服我每年都會添置幾件。學校周邊有很多攤販,我時不時會去攤上買上一份小吃,年夜飯上葷素搭配,品類繁多,我永遠是吃得最飽的那個。家里原先的平房邊上建起了3層樓房,鋼筋磚瓦結構,購買了新的家電家具,我有了自己單獨的房間,睡在席夢思上,溫暖又舒適。家里還購置了第一輛摩托車,風里來雨里去,父親的后背一直那么寬闊。
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學校里的孩子們享受的是免費的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學生還能申請補助。放眼如今的校園,冬有暖氣夏有空調,冬暖夏涼。電子白板、多媒體機是教室里的智多星,是學生們開闊眼界的窗口;屋頂高懸的護眼燈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墻角那一摞摞課外讀物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透過教室的玻璃窗向外望去,是塑膠環(huán)形跑道和足球場,一群身著統(tǒng)一校服的孩子正在那里踢足球。耳邊傳來悠揚的歌聲,那是音樂教室里的合唱隊在排練。周五最后一節(jié)課的下課鈴響了,孩子們沖出教室,奔向校門口開車來接自己歸家的父母……
幾十年的變遷,滄海桑田,身邊的一切發(fā)生著巨變。從無到有,從貧窮到小康,每個人都真實地體會到了。尤其是從改革開放至今四十載,有數(shù)不清的大事發(fā)生在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每一個事跡都令世界刮目相看,并讓其震撼,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場景,印證著每一個中國人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推進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前進方向更加明確、價值取向更加鮮明、方法路徑更加成熟、胸懷視野更加開闊。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做矢志前行的“逐夢人”、堅定勇毅的“信仰者”、擔當有為的“拓荒牛”、只爭朝夕的“實干家”,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光輝業(yè)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xiàn)!
穿越四十年一直愛你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人民日報新媒體打造的“時光博物館”,紅色的展覽場館上標注著“40th 時光博物館 1978-2018”,門外熙熙攘攘地排著長隊。走過時光隧道,貨架上的大白兔奶糖,裝著老電視、收音機的老推車,擺滿一面墻的老唱片、懸掛著的二八大杠自行車等老物件映入眼簾,帶我穿越時光回到過去。
我1993年出生于魚米之鄉(xiāng)的一個小鎮(zhèn),沒有感受過1978年前后人們生活的艱辛,卻聽過他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拼搏奮斗的故事。作為90后,我們是幸福的一代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我們沒有遭太多生活的罪,真切地享受到改革開放給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中國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正如“宣言”署名文章《改革開放天地寬》中提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xiàn)!”經過改革開放,中國這個“大家”的歷史轉折在幾十年里深刻改變著每一個“小家”的衣食住行,書寫著不一樣的輝煌歷史。
1978年,“一場智慧的攀登”。
那時候,“饑餓貧窮”可能是老一輩人深深的印象。聽爺爺輩老人講起,那個年代生活貧苦,家里人多米少,經常吃不飽,需要背著籮筐去田里摘野菜;一大家子人擠在白馬湖壩上的土坯房里,穿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村里沒有大路,多是崎嶇泥濘的土路,一到下雨天濺得一身泥。爺爺經常回憶說:“從未敢想過,那一年國家說改革開放,在未來切切實實改變了物質生活,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準,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呀!”
1998年,“咬定青山不放松”。
那時候,“艱苦奮斗”是我最直接的感受。社會環(huán)境變好了,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有人去北上廣打工,有人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有人在湖里養(yǎng)起了水產,家家物質條件都稍好了一些。我的家里蓋起了三間房加一個小院子,院里有一口老壓水井,院前是一條水泥路,比爸爸小時候的壩上土坯房好了很多。我們也享受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孩童時代,過年時可以有新紅棉襖穿,上幼兒園時可以挑一個可愛的新書包,偶爾逛街時還能耍賴要到一個小玩具。
2008年,“千樹萬樹梨花開”。
那時候,“美好生活”成了大家普遍的追求。人們物質條件變好了,生活水準提高了,精神追求日漸增多了。作為一名高中生,我最大的印象是家長更多地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溫飽問題;更多的家長深層次意識到教育是真正改變命運的明智之舉,努力將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每個小家越來越有希望,整個社會也越來越積極向上,我們更多地關注國家大事,個人和國家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大家興奮地守在電視機前觀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一首《北京歡迎你》唱遍大江南北;集體觀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fā)射,以后還見證了中國航天員歷史性地出艙太空漫步。
2018年,“百花齊放春滿園”。
今天,“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成了我們更高的要求。我畢業(yè)后留在北京工作,這座四通八達的現(xiàn)代化城市包容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高新技術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便捷,包括居家智能機器人、多樣化網(wǎng)上購物、出門支付寶付款、出行共享單車等等。不單單我們個人生活發(fā)生了量到質的轉變,更振奮人心的是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順利召開,我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順利通車,聯(lián)合三地促發(fā)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宣布擴大開放新舉措。
櫛風沐雨四十載,春華秋實譜新篇。正如“時光博物館”里闡述的:“改革開放40年,既是國的40年,也是家的40年,更是每個人拼搏奮斗,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40年。”作為90后,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面,感恩于改革開放,感恩于祖國的日漸強大。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僅僅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美好生活,更應該將后半生投身到改革事業(yè)中去,敢于做改革的“弄潮兒”,擼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實干,努力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為瑰麗多姿的時代畫卷添彩。
改革開放40周年心得體會
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風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電視事業(yè)發(fā)展的日新月異,70后,80后,90后再見證,再記錄著四十年改革開放,電視事業(yè)的變化與變遷。
70后,最早接觸到電視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說的:“那時候,還不叫電視,叫收音機。”那時候,家里有個收音機早已是個大戶了,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東方紅”發(fā)射成功,這是個歷史的跨度,也為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進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說:“改革開放好,我們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機為以后的電視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后,看著黑白電視長大的一代人,那時侯,80后的孩子才開始看電視,那時,才真正有電視這個詞吧!80后年代的年輕人常說:“小時候,看電視積極的,跟什么似的。”雖是黑白色的,簡簡單單幾個臺,也成了80后孩子娛樂的一個好處,整天抱著《黑貓警長》看,那時,也只有這個可以看,國產的動畫片并不多,《黑貓警長》,《舒克與貝塔》,也許,這些對于90后的我們來說,我們沒看過,也不了解。對于80后的孩子年輕人來說,那時在電視上看到動畫片已經是一種幸福了,80年的電視事業(yè),還在往最好的頂峰發(fā)展,國產動畫片,視那時電視事業(yè)的一大亮點,正是因為國產動畫片,中國的動畫事業(yè)從簡單到復雜,從平面到三維立體,從皮影到電視,國產的動畫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靜靜綻放的曼陀羅花。
90后,跨世紀的一代人,我們是幸運的,從小看著彩電長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電視早已成為家里的古董,閑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24寸的彩電,彩色比黑白更生動,90后的我們這樣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我們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們看著彩電長大,活躍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著國產動畫到三維立體,看著老電影到新電視劇,電視事業(yè)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隨著電視節(jié)目的增多,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超級女聲,開心辭典,勇往直前等等,電視人在創(chuàng)新,電視事業(yè)在飛速發(fā)展。
電視事業(yè)的發(fā)展反應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70后的老人常說:“改革開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謝改革開放的春風。”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現(xiàn)在的中國是不會有這么快的發(fā)展,電視事業(yè)恐怕還是那簡單的皮影戲,電視事業(y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從黑白到彩色,從寬屏到液晶。一步步的發(fā)展,一步一腳留下的影跡。電視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識,了解到了更多國內外大事。
對于我們90后來說,電視事業(yè)的四十年的發(fā)展我們并不了解,它的發(fā)展之快,我們在見證,在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春風,讓電視事業(yè)蒸蒸日上,從襁褓中的嬰兒成長為健壯的青年。電視事業(yè)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中國的電視事業(yè)打入國際的市場,與國際接軌,改革開放四十年,電視人為電視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他們在創(chuàng)新,他們在發(fā)展,也在為中國的電視事業(yè)更強的發(fā)展努力!
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