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觀后感5篇
《徒手攀巖》講述的是亞歷克斯·霍諾德在2009年的時候,就立下了一個目標,徒手攀巖酋長巖,為此他先后做了1000多次的嘗試和準備,在借助繩索攀爬了接近60次的酋長巖之后,他追求卓越的完美,在無繩索保護下爬上酋長巖的故事。希望以下觀后感對您有所幫助!
《徒手攀巖》觀后感一
紀錄長片的院線狹路
紀錄長片作為一種獨立的電影類型,自從影史星海中異軍突起,到如今各國院線固有一方天地,其間已走過近百年的探索路程。
1922年,當弗拉哈迪將世界上首部紀錄長片《北方的納努克》捧到觀眾面前時,聽取驚嘆一片,看膩了“抓馬”的敘事與鏡頭,如此新鮮而真實的素材,令當時的電影擁躉們愛不釋手。但熱度稍縱即逝,同樣出自“紀錄片之父”手中的《摩拉灣》,已難以復制前作的成功。這大概也算紀錄長片與生俱來的困境之一,它的確不像多數(shù)商業(yè)化的類型電影,可以享受屢試不爽的流水線作業(yè);但這同時賦予了紀錄長片某種先天體質,即渴求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鏡頭語言,拓寬觀察對象,挖掘探討主題,2019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徒手攀巖》,即可看作世界紀錄長片踏出的新鮮腳印。電影聚焦于一次極限運動——攀巖者亞歷克斯·霍諾德挑戰(zhàn)徒手攀登酋長巖。由于極限運動過程的一次性與徒手攀巖本身的聚焦難度,其實這部紀錄長片的制作同它所凝視的這場挑戰(zhàn)一樣,不可行差踏錯半步。不加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巖者霍諾德、巖壁各段懸掛的負重攝影師、集中調度機位與角度的導演,三方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好在導演金國威與伊麗莎白·柴·瓦沙瑞莉這對夫妻檔是資深的攀巖愛好者,之前也已有《攀登梅魯峰》的成功制作經(jīng)驗,因而保持客觀記錄態(tài)度,同時盡可能減小對拍攝對象身體及心理的影響,在他們身上變得可能。最終,807天的制作周期,以紀錄片臺前幕后的集體登頂成功而告終。
但居高不下的評分與寥寥無幾的觀影人次常成為紀錄電影的院線歸宿,2017年關注慰安婦現(xiàn)狀的《二十二》票房1.7億已是觀影奇跡,其實2019年記錄身邊人的《四個春天》票房破千萬也不算常態(tài),更多院線紀錄片的票房均以百萬抑或十萬計。除非引發(fā)強烈社會共鳴,如《徒手攀巖》這類常規(guī)聚焦專業(yè)領域、具體事件的作品,受眾面十分有限,且娛樂性缺失的情況下,觀眾僅憑愛好或對獎項追捧,走入影院的幾率更是低之又低。所以,即使本片有奧斯卡榮譽加身,院線這條狹路對《徒手攀巖》而言,也并不算好走。
祛魅極限運動
如果《徒手攀巖》是一部符合大眾期待的商業(yè)片,那么你將會看到主角亞歷克斯·霍諾德在女友支持下,經(jīng)過一次挫折,然后重燃勇氣,終于成功登頂。但好在這不是一個“超級英雄”的俗套故事,而是一段取材真實的實戰(zhàn)記錄。
對于霍諾德這項史無前例的挑戰(zhàn),導演兼同行金國威夫婦始終保持中立態(tài)度,以藝術角度,他們愿意記錄一樁可能成真的神話,但從倫理考慮,這畢竟是一項危及拍攝對象生命的事件,他人無權左右。但于霍諾德而言,徒手攀登酋長巖是他的終極目標,與是否被拍攝毫無關系。于是,經(jīng)過2015年至2016年的前期探討與充分準備,電影于春天正式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開機。
除中立的制作立場外,導演對徒手攀巖這項極限運動的祛魅解讀同樣值得稱道。全片基本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其中包括霍諾德的其他嘗試與練手,多次到達酋長巖考察攀登路線,和團隊共同把巖壁分段拆解并集中討論難點,不斷進行帶繩訓練,并實地排除障礙。如《GQ》中的一篇報道所說,相比較奇跡,電影呈現(xiàn)的其實是一項周密的攀巖工程,“事實上,影片中真正驚悚的無保護攀爬酋長巖的鏡頭只有13分鐘,前一個半小時講這個目標在Alex心里怎樣醞釀了8年,他又如何集中花2年時間來準備。在奇觀背后,整個準備的過程像是一本攀巖教科書,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是所有人都能學習的。”
通過記錄霍諾德的失敗、返場、摸索,《徒手攀巖》真正做到了真實、客觀、極致,無疑是這個時代鳳毛麟角的優(yōu)秀紀錄電影。
《徒手攀巖》觀后感二
昨晚看了一晚上央視電影頻道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居然沒有最佳紀錄長片的頒獎片段。一并被剪掉的還有幾個“無關緊要”的獎項: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紀錄短片、最佳動畫短片、最佳真人短片等等。很無語。
朋友圈里的巖友都在刷屏“FREE SOLO”獲得了奧斯卡獎,今天又有好些不玩攀巖的朋友、同事問我有何感想。這是大神的事情,我只是個愛攀巖的人,我能有什么感想?!
------呃,------ 還是寫點吧,作為戶外記錄片、漢諾哥、金國威導演的三重粉絲。
雖然早有這個計劃,但漢諾哥說,偶數(shù)年才是他的大事年,所以知道他2017年free solo了酋長巖,感覺有點奇怪,單數(shù)年也搞大事啊?就一直期待能看到相關影片,一年多之后,這個月15號才第一次看到,但是我居然沒能一次看完,因為期待與實際相差有點大!
影片還是一貫金導、伊麗莎白.柴的風格,先摘取一截重要的片段、吸引眼球的畫面,然后再開始敘述。我第三次看的時候,只看了最后20分鐘攀爬的片段,才終于找到心潮澎湃的感覺。如果你看了感覺也一般,不要緊,你不是一個人,看看豆瓣的第一條評論,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觀感,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看過alone on the wall、honnold3.0。雖然前2部片子由其他人導演制作,但可以把它們與free solo看成漢諾哥的三部曲,如果你因為奧獎喜歡上了他,想要更全面的去了解他,看完這三部片子,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如果你想在一部戶外記錄電影里找到看大片的感覺,我推薦你看meru,同樣是金國威、伊麗莎白.柴的作品,那部片里有友情,有愛情,有親情,有災難,有死亡,有溫情,有勵志,有徒步,有攀巖,有登山,有絕美的風景,有頂級的片尾曲。meru獲得2016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提名,那也是我迄今看過最好的登山紀錄片。如果你心有抑郁,我推薦你看the dawn wall,那是一部純粹的攀巖片,但我相信你會哭,如釋重負的哭。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絕大多數(shù)的攀巖,不是奧斯卡影片里那樣的!玩過,你就知道了!
《徒手攀巖》觀后感三
在看 Alex 的 free solo 時,我腦海里偶爾閃過《爆裂鼓手》的片段:同樣的瘋魔般某種趨于極致的生命體驗,同樣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偏執(zhí)眼神。
《爆裂鼓手》可能更多是血管暴起地憤怒嘶吼:fuck!我就是要搞定它!而《徒手攀巖》則是心緒平定又暗藏恐懼地完成它。
除去極具生命力意象,確保完美否則就是死亡外。Alex 告訴我們的更多是:倘若你已經(jīng)如此想要某個事情發(fā)生,你該如何去做?
事實上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靠青筋暴起,咬牙切齒地憤怒就能完成的,電影的拍攝是為了呈現(xiàn)某種極致的情緒。而倘若生活中,那勢必是長遠地規(guī)劃,不懈地堅韌與平靜地等待換來的。因此當一切來臨時顯得如此水到渠成,而《徒手攀巖》,只是忠實地將這件事情記錄下來。
samurai spirit(武士精神)
Alex 做的事情更像是即將遠行的武士,出征前安置好家人,穿上鎖子甲擦亮彎刀,拍拍朝夕與共的戰(zhàn)馬,與同伴呼嘯而去。
當要去某種極致體驗時,無可避免需要面對社會責任,親情愛情等問題。對 Alex 來說,極致體驗不是問題:每個人都隨時可能會死去,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free solo 只不過是將這個問題直接拋到了你的面前,直接得容不下一絲閃躲。于是大部分人感到恐懼,而對 Alex 來說,直面恐懼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if I had some obligation to maximize my lifespan ?
no.
Alex 不認為自己應該有為了他人而長命百歲的義務。又或者說他覺得生命的決定權應該歸屬于這個生命體本身,任何對生命體本身有所束縛(或者說責任)的事情,實質上都是在阻礙他成為“他”。
而這件事情投射到家人和女友身上,也很明確:
他的母親也許是經(jīng)歷過很多次掙扎和討論,最終意識到“生命體的自我實現(xiàn)”對 Alex 是多么重要而美好的一件事。
而對于 Alex 的女友來說,Alex 很明確他們的不同,而這樣的不同無法改變,或許也不用改變。
對 Sanni 來說,生命的意義是過得幸福美好。而對 Alex 來說,幸福美好不能確保任何事情, 朝向幸福美好去努力并不指向偉大,而對他而言生命是場戰(zhàn)斗,是追求并達到完美的過程。
在給家人們明確了之后,絕地武士也開始上路了。
戰(zhàn)斗之道
某種意義上,他如同諸子百家中墨家的傳人。踐行著苦修士般的生活(素食主義,日常訓練,節(jié)制情緒,極簡主義的生存方式)。讓他感到愉悅的絕對不來源于食物的口感,房屋的大小,而來源于當 Alex 完全能夠掌控自己的身體與精神意志時,能達到的效果。他在一次一次地更新著自己的上限,而這種事情本身,就是神跡:創(chuàng)造著偉大的同時,也將自己塑造成藝術品。
不知道你是否有見過真正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的武士,絕大部分經(jīng)歷過刀與血的武士是不會一味憑著魯莽之氣胡殺亂砍,事實上靠著蠻勇殺敵的大多是新兵。
Alex 在做 free solo 時,同樣如此。他為了攀上理想中的巖壁,做了幾年的準備。不僅如此,如何選擇巖壁上的路線,在不同難度點選用的姿勢,天氣情況,時間計劃,攝制方式等等都逐一實踐安排。
武士同樣如是,在進入沙場前,是無數(shù)次空擊,砥礪,沉默,忍耐。當他終于確信自己的心臟能不再懼怕敵人的撞擊,當他終于確信自己的雙手能不再顫抖以致控制不住武器,當他終于確認自己的胸甲能夠能不再脆弱以致抵達不住飛來的箭羽時,他方能篤定地踏入戰(zhàn)場。
一切就緒后,武士只需要在黑暗中逐漸抬頭,默數(shù)“one,two,three“,揮刃,殺敵。
終極命題
我們應該如何存在?或者說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在整部影片中,Alex 一直在嘗試探索或者表達他的態(tài)度和思考:一個人沒有責任承擔他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唯一的責任應該是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在影片中他談及他的思考的時候,總讓我恍然間看到了《荒野生存》中 Christopher 的影子。
rather than love, money,faith,and fairness.give me the truth.
Christopher 脫離城市,步入荒野。為了尋找生活的真諦,他相信生命的意義絕不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之中,他愿意將自己的生活與靈魂交付荒野之中,認為只有自然之中才存在可能的意義,他隨身攜帶的也是梭羅的《瓦爾登湖》
尼采:離群索居者,不是神靈,便是野獸,同是兩者。
某種程度上,Christopher 與 Alex 是一類人,他們嘗試剝離某種社會身份與意義,愿意用人之為人的最本源的事物:血肉之軀去探測人類的極限,去思考那個終極命題。
而如何到了最后 Alex 能找到什么答案的話,一定是他攀在懸崖峭壁上掠過耳畔的清風告訴他的。
《徒手攀巖》觀后感四
酋長巖是亞歷克斯2017年6月3日徒手攀上去的世界第一人,耗時3小時56分鐘。酋長巖高3000英尺,號稱“攀巖宇宙中心的伊爾酋長巖之巔”。電影在前期的鋪墊做的非常充足,亞歷克斯在一次次挫敗感和各種不確定因素中堅持了下來,他可以說是一個生活上的怪人,也正是因為這種奇怪使他能專注于攀巖—這項他熱愛到血液里的運動。電影在最后那半個小時里非常的讓人揪心,在看電影后半段開始徒手攀爬酋長巖的時候我的心一直砰砰地跳...最終他成功了,我雖然體會不到他對攀巖的那種熾熱的愛,但是我能感受到,攀巖對于他來說,甚至比生命還重要。《徒手攀巖》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希望我也能追逐自己熱愛的事情吧!
《徒手攀巖》觀后感五
不愧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獲獎影片,全程完全沒有枯燥乏味的感覺,前段的鋪墊讓我們更加了解主人公專業(yè)攀巖者Alex這個人,讓他在觀眾心中更立體更豐滿,而后段無保護攀巖過程一度緊張的我不敢看、手心冒汗,無論抱石繩段、耐力角、極限平板還是橫切段,都感覺危險至極、難度系數(shù)爆表。
我想攀巖不僅是Alex的興趣愛好,更融入了他的生命,變成了他的使命和信仰,始終不棄,是他最喜歡最快樂的時刻,勇攀高峰,攻堅克難,也正是這些極限運動愛好者的本能所在,他們的人生是精彩、有魅力和有價值的,那種堅持,那種追求理想的決心,為自己所愛的事努力的人,本身就很偉大、閃閃發(fā)光,在影片中我們不僅能看到美麗壯觀的風景,更能從中學會努力追求夢想、戰(zhàn)勝自己的正能量,感覺這不光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部洗滌心靈的勵志片,我看得很震撼,絕對值得到電影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