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長安的荔枝》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
打開《長安的荔枝》這本書,眼前總會閃現(xiàn)出那些栩栩如生的場景。仿佛做了一個夢,夢中我來到了大唐,看到了一個九品小官和荔枝的過往,我看到了他身上永不言棄的精神……
主人公李善德,一個九品小官,為人老實忠厚。從書中作者對他的描述中,我認識到他是一個善良的人??蛇@樣一個人,卻被上級灌醉欺騙,接下了難以完成的任務(wù)。他必須要在貴妃生辰之前,從四千六百里外的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而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特別是在當時,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發(fā)達的交通。事出反常必有妖,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至高無上的帝王,為滿足自己的私心,讓下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不聽任何人的解釋。從某方面來說,唐朝之所以滅亡,不是一個意外。
在做某個事情時,不求完美無缺,只求問心無愧,才是做事該有的態(tài)度。李善德知道自己在和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wù)對抗,但他別無選擇,為了家人,他必須拼一把。人生總會遇到許多困難險阻,退無可退,不如一搏。即使失敗了,可以有足夠的理由告訴我自己我盡力了,我的失敗不是因為逃避。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與其等著被打敗,不如勇敢起來,做自己的勇士。書中有一句話很有道理:“就算失敗我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李善德一人一馬,到了嶺南,四處借錢,認識了蘇諒,阿僮姑娘等人。在他們的幫助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能夠做到這個任務(wù),但又不得不考慮如何應(yīng)對黑暗的官場,一枝獨秀,難免遭到妒忌,只有共享利益才能走的長久。這便是官場,也是職場的規(guī)則?!白龉僦?,就是三句話,和光同塵,好處均沾,花花轎子眾人齊抬,一個人吃獨食是吃不長久的?!蓖轮橛跐?,誰能不含。需要傾力付出的回報置之不理,唾手可得的利益不會放過。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他決定投靠衛(wèi)國公楊國忠,事情辦成了皇帝會高興而楊國忠少不了好處??闪罾钌频聸]想到的是,朝廷為了能夠讓貴妃吃到新鮮荔枝,不惜砍掉整個果園。因為官場的黑暗,阿僮姑娘失去了屬于家族的果園,而運送荔枝的大量物資由百姓承擔。最后,李善德做到了,他成功的在貴妃生辰那天把荔枝運到了長安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皇帝知道的是,貴妃笑了,卻不考慮任何的代價,也不知道用了多少代價。下級的官員、馬匹累死的可不少。書中曾說那些幸存者,到達長安時他們猶如被綁在馬上的死尸,一動不動。李善德因為替百姓打抱不平,激怒了楊國忠。他被貶職,回到了嶺南,回到了阿僮姑娘的果園,和她一起照顧果園,向她和她的家人贖罪。于是他和妻兒幸福美滿的在果園度過了余生,他因禍得福躲過了安史之亂。故事到這兒也就結(jié)束了。
身處黯淡之中,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曦舒和銀爍。但如果被黯淡打敗你能看到的只有茫茫黑暗。粗糲能甘,紛華不染。能在黑暗中保持冰魂雪魄的人,不會一直處于黯淡。李善德明白他的面前有一道難以穿過的疾風,但他不放過一絲希望,一直向前,努力、拼搏在他的身上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這便是他身上寶貴的精神。
冥冥之中,我醒了,離開了那個夢境,這個夢境如同水月鏡花一般,但又讓我覺得真實。書中的道理讓我銘刻于心。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2
這個故事與嶺南有關(guān),與荔枝有關(guān),所以引起了我的興趣。
作者馬伯庸把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用周德文式的視角演繹和闡述出來。這種方法很親切,讓我更快地融入到故事里,獲得了酣暢的閱讀體驗。
周德文,是作者在寫《顯微鏡下的大明》時查閱徽州文書時關(guān)注到的一個明朝基層小吏,與本書中的主人公李善德?lián)蔚睦笾κ凡畈欢唷S罉菲吣?,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于是強遷一批富戶負責催辦錢糧、采購建材,支持建設(shè)。周德文便是其中之一,最后由于東奔西走太過辛勞而病死。之前追了張若昀主演的短劇《顯微鏡下的大明》,主要是講一樁源于一府一縣甚至一村的人丁絲絹案,逐漸牽扯出各方利益相關(guān)者,百姓利益、商業(yè)利益以及政治利益之間的周旋博弈,而其中涌現(xiàn)出的小人物置身其中又是如何維護自己所關(guān)心的。所以“周德文式”應(yīng)該是以一個小人物的雙眼審視歷史中的大事件,作者想刻畫史書中不太關(guān)注的普通人,想結(jié)合底層的吶喊完整地呈現(xiàn)中國古代政治,傳達更真實的規(guī)律,也啟示著偉大的背后離不開勞動者的苦難艱辛。
再說回《長安的荔枝》,在唐朝想要從廣州運送一批新鮮荔枝到西安,這個不可能的任務(wù)被官員們踢皮球,無人敢接。上林署小吏李善德汲汲營營半生,本為妻兒在長安新置了房產(chǎn)想過安穩(wěn)的日子,卻被人設(shè)計擔任了荔枝史。在好友杜甫和韓洄的安慰和鼓勵下前往嶺南拼死一試,在面對嶺南以及長安和沿路各級官府的責難與荔枝物性與運送路線、人力、物資等難題中,李善德一次次陷入絕望,又一次次打破死局,尋得生機,最終僅剩一騎兩甕,荔枝成功在貴妃誕辰送入長安。而他為提前排查沿路隱患,早六日便等待在城外石碑中,眼見成功在即,他并沒有心生喜悅,而是因為這一路失去的好友,看過的疾苦,耗費的人馬而感到疲憊、厭惡。之后他并沒有像之前想象的繼續(xù)擔任每年的荔枝史繼續(xù)克扣百姓、勞民傷財,從而仕途無量。而是公然與右相楊國忠對立,直抒胸臆。最后在高力士“巧計”下才免受斧鉞之誅,流放嶺南。
雖然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作者給了李善德一個好的結(jié)局。他終于可以守諾為侗人阿僮姑娘帶去長安的酒,償還經(jīng)略府多砍她的荔枝樹以求得原諒,給一直資助他卻無奈失信而滋生誤會的胡商蘇諒道歉,為守護他的林邑奴仆刻碑,最主要的是避過了安史之亂,得以居家平安度日,可謂守住了本心,無愧于“善德”。
作者在歷史事件和人物框架下構(gòu)造了一個荒謬而精彩的故事。書中有趣的地方不止李善德運送荔枝的奇思妙想和曲折經(jīng)歷,由荔枝引發(fā)的官場現(xiàn)形記和社畜打工記同樣令人拍手叫絕。文中的暗諷的語言、詩詞“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長安到嶺南沿途的山川風物等細節(jié)考究、貼切,增加了真實感。我想,以后五六月吃荔枝的時候,不只是想起那句詩,更想起了這個具象的故事,想起了馬伯庸筆下的李善德。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3
《長安的荔枝》是一篇由馬伯庸編寫的歷史長篇小說。文中講述了在天寶十四年,一名長安九品小吏李善德被算計入坑,被迫擔任長安的荔枝使。并要在貴妃生辰時,獻上嶺南運來的新鮮荔枝。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從嶺南到長安五千余里的距離,
路遠迢迢,山高水遠,無疑是一條“死路”。文中的李善德,經(jīng)歷了絕望、頓悟、覺醒、失望、痛苦,這荔枝之路可謂是艱難重重。
“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世功成萬頭禿?!薄肮侨舛髫M斷,男兒死無時”。在好友的勸說下,從一開始的“離和”致死的想法,到后面的殊死一搏的轉(zhuǎn)變。決定實地考察之后再做決定。
文章不僅從運輸方案、試驗、推理、計算寫出了運輸荔枝整個過程的曲折艱辛,從微觀人事也能折射大唐宏觀社會。
在李善德的試驗運輸途中,之所以李善德會被廣州經(jīng)略府派兵追殺,是因為李善德不懂得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府內(nèi)官員心想:“這蚊子若能辦成,圣人必定對經(jīng)略府有所猜疑,事后若被小人算計,上身遠長安,后果不堪設(shè)想?!白x到這里深有感觸,人心的變幻莫測,不可猜忌,亦不可避也。
就像張九齡招林甫猜忌,后被林甫作蠱后,被罷相的前夕九齡作《歸燕詩》貽林甫”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在文后韓十四提到:“和光同塵,好處均沾,花花嬌子眾人抬?!币鉃楦鞑扛鞲芊值霉Φ?,大家便會鼎力相助。老李不懂自己身處的位置,不考慮自己扮演的角色,盡管在辦事能力上、責任心和耐心上能談功勞,但作為一名九品吏在他人眼里便是獨攬功德,便會得罪眾人,盡管搏得圣人關(guān)注,日子也不一定長久?!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紅顏一笑,背后是萬民吐炭。文中在李善德和右相談到費用的問題時,右相說的“本相已有一法,既不必動用太府寺的國庫,亦無需從圣人的大盈內(nèi)帑支出,你安心做你的事便是?!?/p>
其實,這句話就暗指這個任務(wù)最終由百姓買單。隨后到后來的荔枝林被砍而“阿橦”失聲痛哭,還遇到黃草驛的“逃驛”,以及附近村落空無一人,和長安慶宴的奢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農(nóng)戶俱是三等貧戶,每年常例租庸調(diào)已苦不堪言。”位居高位不僅要貪國庫的錢糧,就連農(nóng)戶的衣丁也不放過?!凹覠o余米,人無蔽衫。”直接諷刺了封建社會的“吃人”現(xiàn)象。可謂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p>
從這些細節(jié)也不難理解,為何安祿山能夠范陽兵變,讀到此處,不得不感慨:“朝內(nèi)奢靡,府內(nèi)貪圖。百姓苦疾,民心不順。”自然就沒有人愛戴大唐,擁護圣人。
隨即必會自取滅亡。想到現(xiàn)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廣大青年之士熱愛祖國。國家繁榮富強,民族興旺發(fā)達。
不由得感慨,“中華崛起,民族復(fù)興。國家富強,人民安康。志者不負,勇?lián)姑?。今昔非比,繼往開來?!?/p>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4
前面的兩個系列(按位置拆籃球戰(zhàn)術(shù)和設(shè)計模式)還沒完結(jié),確切來說是剛開始,又想寫寫讀的書,反正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想到哪寫哪,也是留個備忘錄。這次聊聊《長安的荔枝》。
《長安的荔枝》是馬伯庸最近的一篇中篇小說,根據(jù)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改編。自己覺得馬親王的中篇比長篇好,中篇故事緊湊,感情飽滿,恰到好處,長篇的結(jié)局經(jīng)常有一種“結(jié)尾配不上前文鋪墊”的感覺,也是一家之言。
天寶年間,貴妃誕辰將近,一位九品小官李善德在上級的誆騙下接了一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皇帝命他將鮮荔枝運到長安,作為貴妃生辰禮。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為了完成圣上的使命,李善德殫精竭慮,耗盡心血。首先,他做了大量的模擬實驗,(馬式懸疑風格,理工科風格),從荔枝保鮮和運輸手段兩個方面,不斷改進。期間得到了胡商蘇諒與峒女阿僮的幫助,動員了整個大唐帝國的力量,他終于找到了那一絲絲可能性,完成了任務(wù)。
然而,小說包含的不僅僅是完成任務(wù)有多么曲折,更多的是人性,社會性。
替罪羊與香餑餑
當命令最初下達的時候,沒人愿意接手,大家都知道這是個燙手山芋,李善德不過是各方力量尋找的替罪羊,背鍋俠。當李善德發(fā)揮自己算術(shù)方面的優(yōu)勢,最終找到一個方案的時候,他又變成的各方力量爭取的香餑餑。
裹挾
整個方案推行的時候,他被那個最終的目的裹挾著,背棄了信義,欺騙了朋友,他沒有選擇。一如當今人到中年的社畜。
英雄
這一路上,他看到了為了運輸這一筐荔枝,民眾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看到了官吏們對百姓的盤剝。身為人的良知,身為官的道義,讓他無法忽視這一切,他必須把這一切說出來。他選擇了直言不諱,選擇了慷慨陳詞。這是舍生取義的無畏,是大義凜然的勇氣。這一刻,他失去了自己的官運,卻守住了自己的本心。
塵埃
當他因直言冒犯了楊國忠,未來一片黯淡,引頸待戮時,又是高力士輕描淡寫兩句話,就化解了殺身的危機。一句話可以讓你生,一句話可以讓你死,小人物的整個世界也不過是實權(quán)人物眼中的一粒塵埃而已。在那些真正掌握實權(quán)的大人物眼里,下層官吏,平民百姓都是命如螻蟻一般的存在。
天命
李善德保住性命,歸隱嶺南。一年后,安史之亂爆發(fā),不久京城被破,官員四散逃命,家破人亡者無數(shù)。他卻因為百姓仗義執(zhí)言,遠離了長安,躲過一次災(zāi)禍。福禍相倚,當初若是留在長安做官,此時生死未卜。當前所經(jīng)歷的,正是命運安排你經(jīng)歷的。為了權(quán)財,耗盡心力,機關(guān)算盡,終究抵不過大勢。
讀完的體會,大抵就這些。小人物李善德的命運,很容易跟我們產(chǎn)生共鳴,被社會的洪流裹挾著的我們,盡力保持心中的道義,也許更能得到命運的眷顧。
《長安的荔枝》可能正在改編成電視劇,可以期待一下。后面有時間再聊聊馬親王的《風起隴西》和《兩京十五日》。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5
無聊之中,在刷短視頻時,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就是因為這句話,我不禁翻開了《長安的荔枝》,走進了馬伯庸所構(gòu)造的“荔枝的世界”。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一詩句從盛唐至今被無數(shù)人傳誦,惹得世人艷羨楊貴妃上千年。可是,誰能想象當年運送荔枝的真實過程?誰能想到這首詩能夠繁衍成一篇長篇小說?馬伯庸用他精妙的文筆帶我們穿梭時空,回到盛唐時代,領(lǐng)略了運送荔枝背后的脈絡(luò)。這雖是歷史小說,我們卻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影子,大城市買房落腳、職場情商博弈、不得已的違規(guī)逾矩等,小人物的掙扎是那么相似。
關(guān)于這一故事的原始真實性,在正史《新唐書·楊貴妃傳》中也有記載:“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驛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故事開頭,作者以李善德借“積香貸”買房為故事楔子,不僅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現(xiàn)狀及性格,也為后續(xù)接下“任務(wù)”埋下伏筆。之后由于購房后的欣喜、房貸的壓力,在這樣心情的加持下,本就不通曉職場之道的他在醉酒后便飄飄然的掉入了上林署“貼黃”的陰謀中,讓他成為砧上之魚,板上之肉。
讀到這里,相信每一位讀者都和我一樣,想看看李善德究竟如何破解這看似無法可解的“死局”。
就在李善德以為自己瀕臨死期、灰心喪氣、心若死灰、哀哀欲絕之時,遇到了自己的兩位摯友——韓承和杜甫。韓承暗暗勸他以“和離”之法,保全家人,并好好享受這剩余幾月之余的光陰。而杜甫則勸他“既是身臨絕境,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說不定還能搏出一點微茫希望。”
他苦思冥想后,忽靈光乍現(xiàn),聽取了杜甫的建議,置之死地而后生。荔枝轉(zhuǎn)運之法便如雨后春筍在他腦海里點點冒出。
在整個荔枝轉(zhuǎn)運過程中,馬伯庸用他所執(zhí)的丹青妙筆引領(lǐng)著我們在起承轉(zhuǎn)合處感受李德善的殫精竭慮、悲喜交替與結(jié)局事違本心的無可奈何。
文字的精妙之處在于,不僅僅把故事講述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是扣人心弦之后的蕩氣回腸與回味無窮。
馬伯庸做到了,透過《長安的荔枝》這個故事,不僅生動有趣的描摹了荔枝轉(zhuǎn)運之法的艱難,更是以古喻今,將現(xiàn)實與古代虛擬的想象,巧妙的有機融合,韻味與哲理力透紙背、余味悠長。
總之,《長安的荔枝》讓我們再次欣賞了馬伯庸的天才創(chuàng)作,進一步了解到唐朝的許多知識,確實是一部精彩佳作!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6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故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唐玄宗為博貴妃一笑,不惜勞民傷財千里奔襲,因為楊貴妃愛吃荔枝,所以這一愛好像一只蝴蝶煽動了下翅膀,產(chǎn)生蝴蝶效應(yīng)讓與這一事件關(guān)聯(lián)的人物一起卷進歷史的滾滾漩渦中。
天寶十四年,一個未入流的從九品小官李善德,剛剛在長安貸款買了房,結(jié)束了長飄生涯,卻意外由于同事的算計落入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wù)當中——從嶺南給長安送荔枝,李善德憑借自己專業(yè)的技能和智慧反復(fù)試驗終于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運送路線,準備呈送皇帝,卻被一個當紅的小宦官奪去爭功,隨著事件層層展開,又意外被幕后高人指點與權(quán)臣楊國忠見面取得運送荔枝的差事,終于逃過一劫,貌似人生又有了新希望,之前對他不好的人都想著法的討好他,然而之前結(jié)下深厚友誼的人卻與他漸行漸遠。
運送荔枝的時限已迫在眉睫,李善德顧不得多想其他,眼中只有不惜所有代價完成任務(wù),其他都拋在腦后,荔枝終于送到長安,然而李善德卻并無一點開心之意,為了貴妃的口腹之欲,不知道有多少升斗小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李善德在即將成為紅人之時,果斷放棄了這一切榮華富貴,他選擇當面質(zhì)問楊國忠從而得罪了權(quán)臣,本想肯定會被革職查辦小命不保,不想再次被高人搭救,原來這個高人就是玄宗身邊的紅人——高力士。
然而滾滾紅塵,小人物不過是大人物棋盤上的一枚小小棋子,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捉弄,李善德最終被發(fā)配到了嶺南,為了補償阿僮,他在嶺南種起了荔枝,時過境遷,安史之亂,楊貴妃已死,長安不再需要荔枝。
某日,李善德吃多了荔枝上火生病,躺在床上回望長安,然而,長安已經(jīng)破敗,只能在夢里回憶,終是回不去了。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7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千多年來引發(fā)了人們的無限遐想。我曾以為這是屬于一代君主的浪漫,然而讀完《長安的荔枝》這本書后,我才明白這短短兩句詩的背后,是不惜砍伐大量果林、累死數(shù)十馬匹、無數(shù)人奔波勞累甚至獻出生命、壓在貧農(nóng)身上一層層徭役得來的,真正詮釋了“歷史的塵埃,落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這句話。
書一開篇,主人公李善德經(jīng)過多年打拼,終于在長安城邊上用巨額貸款買到了屬于自己的房子,誰知被同事算計,接到了一個“催命符”的任務(wù)——在貴妃誕辰之前將嶺南“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荔枝運至五千余里的長安城,鮮荔枝的保鮮時限僅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李德善想過逃避,想過與妻子和離來避免家人受到牽連,可為了家人,李善德決心拼死一搏,“既是深臨絕境,退無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說不定還能搏出一點渺茫希望”。他絞盡腦汁,調(diào)動所有資源,不計成本嘗試各種辦法,一場跨越五千余里的傳奇轉(zhuǎn)運之旅就此展開。
起初,沒有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推進他的實驗進程:結(jié)交了胡商蘇諒,并獲得他的幫助;熬夜翻閱古代典籍和親身游歷,尋求嶺南到長安的快捷之道;孜孜不倦向荔枝園的侗人求教保存荔枝之法;借助楊國忠的銀牌調(diào)動各方力量......最后,花了十一天成功轉(zhuǎn)運了鮮荔枝。
無數(shù)次面臨絕境的時候,李德善說,“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如果你沒有強迫你自己,你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究竟是怎么樣,全力以赴,方能無愧于心。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8
要問當今網(wǎng)絡(luò)上最火的一本書是什么?馬伯庸先生寫的《長安的荔枝》肯定排在前列?!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泵慨斘覀兤穱L到荔枝鮮嫩多汁的時候,都能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這句詩,而藏在詩句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樣的?接下來我們跟隨著馬伯庸先生的文筆,從九品小吏李善德的視角出發(fā),來一探究竟。
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wù):要在貴妃誕辰之前,將新鮮的荔枝從嶺南運送回長安。荔枝這種水果,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新鮮的荔枝跨越五千多里,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在好友韓洄和杜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他最終決定親自去嶺南試一試。就算失敗,他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到了嶺南之后,他先去見了嶺南五府經(jīng)略使何履光,但人家直接表明不會花一分錢去幫助他,只是給了他一張符牒予以方便。就在他在驛站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善于察言觀色的胡商看出了他的心思,兩個一番溝通之后,他表示愿意花錢幫助他進行荔枝的運送實驗,作為交換只需要借用李善德的通行符牒。想到橫豎都是死,最終李善德與他達成了交易。
第一次進行實驗,兵分四路,荔枝在四天左右發(fā)生味變,最出色的隊伍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路程。第二次進行實驗,為了節(jié)省開支,兵分兩路,荔枝進入味變期的時間延長了半日,馬隊只比上次多走了兩百里。第三次進行實驗,為了讓荔枝放得更久一點,在峒女阿僮的啟發(fā)下,運用“分枝植甕之法”和“鹽洗隔水之法”,荔枝堅持到第十一天才味變,而最快的轉(zhuǎn)運隊沖到了離長安不遠的丹江口。
當天晚上,李善德埋頭又做了一次詳細計算,想到如果朝廷可以出面,將沿途驛站所有的力量都動員起來,加快更換頻率,再加上他設(shè)計的保險措施和路線,十一天荔枝在保證不變味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抵達長安。后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宦官魚朝恩將他引薦給了右相楊國忠,在楊國忠銀牌的加持下,他自由調(diào)度人馬,速度果然提了上來,最后也有驚無險地將荔枝運送回了長安。
故事講到這,你認為李善德是一位幸運兒,一路上化險為夷,認識了不少朋友,也獲得了不少幫助,對吧?但當他成功地將荔枝平安送到京城的時候,他其實一點都不開心。為什么?因為這一路跑下來,他發(fā)現(xiàn)越接近成功,他的朋友就越來越少。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為了獲得結(jié)果上的成功而不計過程中的手段,即使最終獲得了世俗眼里的成功,于他而言也毫無意義,因為他討厭沒有原則、毫無底線和人性的自己。
原本與蘇諒之間有過承諾和交易,但經(jīng)由楊國忠插手之后,兩人之間的情誼蕩然無存;原本把阿僮當作女兒一樣疼愛的他,在面臨上頭交代的增加砍伐荔枝樹的任務(wù)時,也顧不得她的嘶吼和哀號了。
其次,這項運送荔枝的任務(wù)也折射出唐朝到中后期的奢靡和腐敗。為了完成將新鮮荔枝從嶺南運送回長安,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實際上花費了三萬一千零二十貫,最開始派出的浩浩蕩蕩的隊伍,最后抵達長安的只有區(qū)區(qū)一騎,兩壇荔枝。而花費的這筆錢,并不是由國庫支出的,而是壓榨本就被賦稅折磨得體無完膚的貧戶,這也是導(dǎo)致李善德到達黃草驛的時候,方圓十里荒無人煙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們再來說一說李善德這個人物。從小說一開始描繪主人公買房貸款的情節(jié)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李善德就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真實寫照,很殘酷也很真實。而在小說的最后,通過李夫人與阿僮的對話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李善德是一位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人。面對華山之險峻,女子的諸多追求者們望而卻步,只有他寧可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一言不發(fā)地悶著頭把女子背下了山,后來這女子成了李善德的妻子。他這個人,笨拙、膽小、窩囊,但是對于他珍視的東西,就一定會豁出命去守護。這也就是為什么到最后,本該升官加爵、享受榮華富貴的他,卻冒著送死的風險與楊國忠對抗的原因。因為他很痛苦,不是為了仕途,也不是為了家人,而僅僅是為了一個道理。也是為生長了二十年、只為京城貴人一口鮮就慘遭砍伐的荔枝樹請命;為沿途喪命的騎手和橫死的馬匹請命;為橫征暴斂、搜刮的民脂民膏而悲憤;為荔枝與國家孰輕孰重而發(fā)出質(zhì)疑的呼聲。
最后公布一個內(nèi)幕消息:聽說《長安的荔枝》這本書已納入了影視制作的籌備當中,李善德這個人物,當時候會讓極具親和力和人氣的雷佳音來飾演,到時候我們拭目以待呀!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9
因楊貴妃的一兩句話,無數(shù)人為其跑斷腿,朝廷官員李善德自接了嶺南荔枝使這一職務(wù)后整日提心吊膽,惶惶不得終日,生怕自己既因這職務(wù)還不了剛剛購買房屋貸的功德與福報,更害怕就此拖累一家老小,喪命于此,最終在好友杜子美的一個老兵故事鼓舞下,破釜沉舟,前往嶺南,面對各種困難險苦,最終把荔枝于六月一日送回長安城,可其中也損失巨大,是友誼與信任的危機,更是身處其位不能謀其事的悲哀,轉(zhuǎn)頭來李善德竟是陷入宮中爭寵的圈圈繞繞里頭去了,可悲,李善德最終遵從心中信念義憤填膺抒發(fā)心中所想,惹怒右相,流放嶺南,雖是被流放,卻也是落回心寧之地。
這本書令我感慨最深的是李善德在明知此事不可為后經(jīng)過自己多方努力尋找到一點機緣,他大膽嘗試,令我心生向往,他說“哪怕失敗,也要知道距離終點有多遠”,在努力到一定程度后,這就是一種境界,忘我,無畏,事在人為。于我來說,只有努力過后才能知道自己能走到多遠,而不是渾渾噩噩的過一日算一日,少了少年人的意氣風發(fā);于國于家而言,只有這樣,國才能進步富強,家才為家,平安幸福,團結(jié)友愛,永遠充滿青春活力。
其次,這本書以一個小吏的角度向我真實的呈現(xiàn)了唐天寶年間荒淫無度,區(qū)區(qū)一個荔枝就要設(shè)置荔枝使,區(qū)區(qū)一個右相便身兼四十多個轉(zhuǎn)運使職務(wù),更甚是在右相知道運送荔枝耗資巨大、損失巨多后,仍想要年年運送,不顧民生疾苦,只是想為了與貴妃有更好的親緣關(guān)系?!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亡國的命運不會改變了。孟子曾言“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睘樯险邞?yīng)在其位謀其事,憂國憂民,如此,國之大也。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0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由一首詩寫就一篇小說,由一段歷史展開文學創(chuàng)作,用放大鏡追溯古代最快的“美團外賣”路線,這可不就是化詩為文的典范之作嗎?如果將古代背景、人物再與現(xiàn)代人際關(guān)系相融合,那歷史故事的經(jīng)世致用價值也出來了,所以語文(文學),歷史從來都在我們身邊。
老實人李善德是故事的主人公,他像現(xiàn)代人一樣,普普通通干了20多年平平凡凡的工作,只想買一套房與家人過平平淡淡的生活。多么樸素的愿望!然而還有貸款。一場聚會改變了他的命運,官員們將無人能勝任的“荔枝使”一職踢皮球踢給了醉酒的他,等他緩過來,只有兩條路,要么死,要么拼死一搏。
于是他踏上了從長安去嶺南的路,聯(lián)系荔枝,研究路線,研究保鮮技巧,哪件事都很難,哪件事都因一個叫“生”的愿望而努力到極致,最終他通過四路騎手的試驗,研究出11天的最佳路線。拿著圖紙回到長安,燙手的山芋無人來接,邀功的果實眾人皆搶,這就是人性??上麄兌伎床欢@份血淚之作,只得歸還。輾轉(zhuǎn)波折,機緣巧合,楊國忠?guī)椭怂?,重走荔枝路,才發(fā)現(xiàn)權(quán)力真是個好東西。
最終耗費了一萬多貫錢,荔枝來到長安。個中驚險,波折只有李善德知道,感受了權(quán)力的便利,一路上卻失去了僮女的信任,失去了蘇諒的友情,看到了百姓的流離失所,他不開心,這到底值嗎?百姓重稅!貴妃一笑?他一涌而出!于是本該受賞的他,本該學會將官場之道應(yīng)用自如的他,卻順從本心,被楊國忠以莫須有的貪污罪貶到了嶺南。
故事的結(jié)尾,李善德在田里侍弄荔枝,向僮女“贖罪”,偶然間才知長安已淪陷,所以有時候,什么才是福,什么才是禍呢?也許一切都是云煙。但對李善德來說,永遠遵從本心,便永不后悔。
這本書里有親情、友情、愛情,有最樸素的求生本能,人際交往的世故人情,有扣人心弦的路線。情節(jié)故事短小而精彩,讓人感慨不愧是馬伯庸,加之于庚哲教授作序,更感親切。
“我這輩子從來沒花過這么多錢,在一件毫無勝算的事情上?!?/p>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p>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1
唐朝詩人杜牧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引發(fā)了人們的無限遐想。為了能讓長安的楊貴妃吃到嶺南的新鮮荔枝,作者針對這場跨越五千余公里的傳奇轉(zhuǎn)運之旅展開了腦洞大開的想象,不僅讓我看到了小人物的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為的熱血奮斗,這本書也是很多同事推薦給我的。
不得不說這本書讀來很上頭,毫不拖沓,酣暢淋漓,節(jié)奏連貫,邏輯嚴密,情節(jié)描述很有畫面感,讀完意猶未盡。整個小說圍繞小小的荔枝展開,從歷史小人物折射了大唐王朝的興盛衰落。雖是歷史小說但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影子,大齡青年在城市生存買房安家、職場情商博弈。主人公李善德,人如其名,正直善良。在接下燙手山芋后,經(jīng)過激烈思想角逐,迎難而上,經(jīng)過不斷實驗改進轉(zhuǎn)運荔枝的方法,優(yōu)化轉(zhuǎn)運路線,仿佛是我們當代社畜打工人的真實寫照,面對職場上的各種“坑”,面對難以完成的kpi,這本書就像是職場上的生存指南。李善德身上“再多磨難也無懼”的銳氣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沖勁讓他在面對困難時依然邏輯清晰,拆解任務(wù)時分工嚴謹。
“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的職場合作之道對今人仍有啟迪;胡商蘇諒一直掛在嘴邊的“做人吶,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樣云淡風輕的生活感悟讓我們可以從容面對一切得失;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李善德那句“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重點多遠的地方”說出了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雖然這本書有很多生僻字詞,比如官署名、職務(wù)名、地名,但絲毫不影響讀者理解整個故事情節(jié)。詞藻精美、語言生動,在看房憧憬未來家人團聚時“一股淡淡的喜悅,像古井里莫名泛起的水泡,在李善德心中咕嘟咕嘟地浮起來”;在看到荔枝園時“這些荔枝樹樹干粗圓,枝冠蓬大,像一個圓幞頭扣在幡竿之上。荔枝花幾乎不成瓣,像一圈毛茸茸的尖刺插在杯狀花萼之上”;剝開阿童姑娘種植的荔枝“溫香軟玉、晶瑩剔透,手指一觸,顫巍巍好似脂凍,他張開嘴,小心翼翼地一整個吞下去,那甘甜的汁水霎時如驚濤一般,拍過齒縫,漫過牙齦,滲入滿是陰霾的心神之中,令精神為之一清”,這些描述讓讀者身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
從這本書中也讀出了很多自己的感悟:基層工作十分冗雜,面對復(fù)雜工作時要認真深入思考,實地考察研究,做足預(yù)案,把握細節(jié);“智者,當借力而行”,遇到難以完成的工作要善于借勢借力借智,才能讓自己快速出圈;在復(fù)雜工作落實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無法預(yù)料的變數(shù),這時我們要學會準確識變,科學應(yīng)變,主動求變;生存在世,一定要有立身之本,李善德依靠自己的算術(shù)能力,精準計算轉(zhuǎn)運荔枝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時間和路程,最終才能確保新鮮荔枝按時送達。
人生處處是驛站,只要樂觀以待,就如山花爛漫。雖然李善德歷經(jīng)周折成功將荔枝送達,本可以擁有大好前途,但最終他因良心上過不去當面向楊國忠揭露了現(xiàn)實最后被貶嶺南,幫侗族女阿童種荔枝,我想,李善德的一生雖然布滿荊棘,充滿挑戰(zhàn),但他這一生值得、不遺憾?;貧w當代,我們青春正好,風華正茂,“躺”要做到不錯過機遇,“卷”要做到不執(zhí)著于結(jié)果,過程本身就閃耀著生命的光澤。要始終做一個敬業(yè)者,當機會來臨時才能自信滿滿地說“我值得”,即便結(jié)果不如所愿,也可以云淡風輕地說“不遺憾”。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2
讀過《長安的荔枝》感觸頗深,值得身在職場的人品讀,既會開卷有益,又會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些許讀后感。
一、無論收到什么樣的文件,都需要細心核對,不要不好意思,公事一定要公辦。
本書正是起源于李善德收到了荔枝,卻沒有在當下細心核對,事后再去找別人理論,結(jié)果別人愛答不理,說明細心核對的重要性。
二、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齊。
發(fā)表文章的時候,自己的名字放在領(lǐng)導(dǎo)的名字后面;當取得成績以后,既需要率先感謝領(lǐng)導(dǎo)的提攜,又需要隨后感謝同事的幫助。書中的李善德去嶺南辦事,遭遇了多種多樣的阻攔,后來才恍然大悟,想要辦成事,就需要讓每個部門都得到利益,有了大后方齊心協(xié)力的的支援才能把事情辦好。
三、學會借力,不要只靠自己的力量。
一個籬笆還要三個樁,不要單打獨斗,就像書中的李善德一般,在沒有得到朝中楊國忠的幫助時,被別人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好比如軟柿子被別人隨意拿捏,既沒有辦成事,又會受盡欺負。待到得到朝中楊國忠的支持,唐朝的地方官員會爭相配合,可見拉大旗做虎皮很有必要。具體到職場,需要早請示,晚匯報,不是得到領(lǐng)導(dǎo)的明示,就是得到領(lǐng)導(dǎo)的默許,唯有得到領(lǐng)導(dǎo)的支持,辦事才會如虎添翼。
四、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要輕易告訴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跟再親近的人,也要留一手,把好主意或者好方案告訴的人,表面會夸獎你,背地里極有可能會照貓畫虎,功勞隨時隨地都會被搶走。書中的李善德正是因為心直口快,輕信了別人,把運荔枝的方案泄露出去,最后的功勞不得不拱手讓人。我們在現(xiàn)實的職場,即使有再好的主意,也要藏在心里,少說話,多辦事,以免言多語失,即使別人套話,也需要轉(zhuǎn)移話題,爭取顧左右而言他。
五、永遠不要輕易許諾,茍輕諾,進退錯。
外出辦事,超出職權(quán)的范圍,即使是模糊的職權(quán),也不能輕易許諾。李善德去運荔枝,正是因為許諾富商,荔枝由富商的商隊運輸,等到李善德回京述職,卻出生了變數(shù),最終由誰運送荔枝,李善德說了不算,由此既失去了富商這一個重要的朋友,又一并失去了保存荔枝的容器,險些誤了大事。
六、大多數(shù)規(guī)則是為弱者設(shè)立的,大多數(shù)規(guī)則是強者制定的。
有些關(guān)鍵的流程,往往是弱者需要遵守,流程就好比如規(guī)則一般,起初李善德嚴絲合縫依據(jù)規(guī)則辦事,卻處處碰壁,然而等到李善德拿到了楊國忠的“令牌”,卻能夠在很多時候暢通無阻。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3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長安的荔枝》,這本書很有意思,講的主要是為了讓楊貴妃能在生日那天吃上荔枝,朝廷命上林署的小吏李善德為荔枝使,讓他從嶺南運送荔枝來長安,只為博得妃子一笑。
從我們現(xiàn)代人的角度來看,從嶺南運荔枝,并且保持新鮮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放在唐朝,嶺南距離長安五千四百四十七里,為了從遙遠的嶺南運回新鮮的荔枝,李善德絞盡腦汁,做了很多次實驗,他想怎么給荔枝保鮮,怎么讓整個路程更加快,怎么能讓荔枝以更短的時間和更短的路程運回長安,能夠趕在六月一日貴妃生日那天送回長安。在古代能完成這個任務(wù)比登天還難,因為古代主要靠馬運送,路途遙遠,而且怎么保鮮荔枝也是一個難題,這些難題都是讓人頭發(fā)的問題。
剛開始看這本書還怕這是一本歷史小說,怕太難看懂,沒想到很容易就能夠讀進這個故事,主人公李善德在別人都不愿意接這個燙手山芋的時候,他以為自己要飛黃騰達了,趕緊接下這個任務(wù),沒想到自己可能因為完不成這個任務(wù)送命。
他剛開始懵了,覺得自己就要沒命了,他一蹶不振了,后來他想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我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轉(zhuǎn)變心態(tài)以后,他去嶺南研究荔枝,他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對待這項任務(wù)的認真程度,真的是他最后能夠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他不停地實驗,用什么路線才能把荔枝用更短的距離送到長安,為了讓路途更加順暢,他還最后自己上陣開路,只為了在十一天以內(nèi)送到長安。
這本書最打動的后半部分,李德善說服楊國忠讓他給自己一些幫助,一些權(quán)力,讓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這件事,最后楊國忠被他說服,他不停地壓榨自己,最后他親自上陣,在前面帶路,還受到了追殺,只因為他快要立功了,人性的復(fù)雜之處。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有他的認真和追求,里面有一句話很感動我,就是他不停地壓榨自己,不停地在路上奔跑,只是為了讓荔枝更好地運到長安,從他身上我看了一種認真勁兒,拼勁兒,可能我就喜歡這種人。運送荔枝的成本在古代很高,不知多少人為了一點點新鮮荔枝跑斷了腿,可能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事功成,萬民皆頭禿。為了運送荔枝,很多人在背后忙,代價真的很大!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篇14
最近看到消息,《長安的荔枝》要改編成電視劇,著名“窩囊廢”雷佳音飾演男主李善德,腦海中對應(yīng)了一下這兩個人,竟然覺得確實很合適。讀這本書的時候,對男主的感受確實就一個詞:窩囊。
近幾年工作忙碌且心浮氣躁,讀書只選擇傻白甜劇情不用動腦筋且沒有壞人結(jié)局大團圓的書,《長安的荔枝》是近幾年書單里少有的短小精悍牽動人心的作品,且全過程一直代入李善德認真思考如何能在漩渦中完成任務(wù)保住性命。
李善德與我們多么相像啊,以為得了好差事,卻沒想到背后有個巨大的坑;以為身臨絕境,卻在一次又一次的拼搏后看到了希望;以為尋得了生機,卻又屢屢碰壁處處推諉……最終借力借勢、和光同塵,圓滿完成了運送荔枝的任務(wù),貴妃吃到了新鮮荔枝,各個dw有了功勞,皆大歡喜。唯有李善德,跑了一路,做了多少實驗,越接近成功,越愧疚。最終,他還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說了大實話,被舉家流放嶺南,徹底告別了好不容易得來的繁華的京城生活。在嶺南守護荔枝,守護阿僮的果園,或者說,守護自己的內(nèi)心。
李善德,本分老實、一絲不茍、在乎家人、兢兢業(yè)業(yè)、沒有心機、不夠圓滑、不懂經(jīng)營、不善上位,一如你我。像他一樣,很不容易的進入體制內(nèi),有了一個小職位,成為一個房奴,扎根某地。像他一樣,在完成任務(wù)時,難免會遇到困難、不公,四處碰壁,下笨功夫,反復(fù)實踐,闖出一條路。像他一樣,也會厭煩,會覺得荒謬,會在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人情冷暖、直面人心復(fù)雜。
最終,因為種種“巧合”,李善德得以在“安史之亂”中保全自己,與家人相依相伴,這樣的結(jié)局,也許能給你我聊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