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范文5篇
語文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學習。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掌握其意義和用法。
2.學習本文多層次的景物描寫。
3.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想象,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2.理解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
3.感受駢體文的聲韻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對比法、聯(lián)想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
1.介紹作者及文體特點。
2.疏解生字詞。
3.熟讀課文。
4.學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課
一.導(dǎo)語
上節(jié)課,我們對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駢體文名作《與朱元思書》進行了初步的閱讀。讓我們重溫一遍那“奇山異水”的美景。
學生齊讀課文。
二.朗讀指導(dǎo)
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提出朗讀要求:①語速舒緩。②注意停頓。③注意重音。
三.品析美文(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似曾相識何處來?
師:讀完本文,你發(fā)現(xiàn)文中的一些句子與以前所學的那些課文有相似之處?
生:《三峽》、《答謝中書書》二篇文章中有許多句子的意思和本文相同。
師:請用你們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這些意思或意境相同的句子。
生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和“自三峽七百里中”句式相同,都在說地理環(huán)境。
生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和“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都寫水之清。
生3.:“急湍勝箭,猛浪若奔”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都寫了水之急。
生4:“猿則百叫無絕”和“猿鳥亂鳴”“高猿長嘯”三句都寫猿啼之聲。
生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都寫山巒重疊,樹林茂密,遮天蔽日。
…………
2.且品且看游一回
師:文章的開頭別具一格,讓人仿佛即將開始一次旅行。這次的旅行是在什么時間、地點開始的?用詩化的語音說出來。
生:在一片高爽明凈的天空下,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隨流而下。詩人站在船頭,飽覽滿目風光。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景?
生:奇山異水
師:水之異體現(xiàn)在那里?
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庇帽扔骱涂鋸埖氖址ㄕf明水清見底,水急甚箭。
師:前文“風煙俱凈“說明沒有風浪,后文又說“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為什么?
生:山高嶺連,水的落差極大,故成滔滔之勢。
師:詩人看到了怎樣的“奇山”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藐。爭高直指,千百成峰?!?/p>
師:“夾岸高山,皆生寒樹”怎樣理解“寒”的意思?
生:因為山高,林密,無陽光照射,所以樹顯得很陰暗,使人看了有寒意。
師:山給水增加了氣勢,水給山增添了靈氣,而聲音則給山水增添了無限生機。閉上眼,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師:游覽江山,重巖疊嶂,奇壁陡峭,眼看水石相擊,耳聞泠泠之聲,諧婉動聽。鳥之鳴,晶瑩潤暢,蟬猿之聲,空谷傳響,裊裊不絕。有奇山異水,有奇聲異音,必有人之真情感懷。“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wù)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生1:表達了詩人“遁跡山林,不做凡夫俗子”的感情。
生2: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功名利祿之徒的蔑視。
生3:還表達了詩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不拘一格評一句
請用“我喜歡______句,因為這句寫出了______”的句式說一說你讀文后的感受:喜則贊之,美則賞之。
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報。(此環(huán)節(jié)可訓練學生對句子的品析能力)
生1:我喜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寫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和無拘無束的灑脫。
生2:我喜歡“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寫出了水的清和靜,給人以寧靜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因為它寫出了波浪翻滾的壯觀情景,描慕出了震耳發(fā)聵的聲音,極有氣勢。
生4:我喜歡“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即寫了鳥禽的聲音,又反襯了山林的寂靜,達到了以靜寫動的目的。
生5:我喜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wù)者,窺谷忘返”這一句,因為它給人無限的啟示和想象空間。
4.文言一隅“酸”一回
讓我們當一回古代的書生,也來“酸”一回。試用文言的句式和表達方式說一句話。(學生興趣很高)
生1:碧波蕩漾,澄澈透明,魚群穿梭,爭與人樂,美哉!樂哉!
生2:急湍猛浪,不亦險乎?
生3:此山此水,天下獨絕!
生4:返璞歸真,不慕名利,真君子者也!
生5:此文此情,亦天下獨絕!
師小結(jié):《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春江至桐廬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畫,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游了一番,評了一句,酸了一回。收獲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有詩人高潔飄逸的志趣熏陶。
教學反思:
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學生動有效,是許多教師探討的話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力求有所突破。首先,我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課文的學習過程分為:似曾相識何處來、且品且看游一回、不拘一格評一句、文言一隅“酸”一回,共4.個環(huán)節(jié)。形式新穎,思路清晰,且很好的整合了新舊課程資源。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收獲打。其次,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把一段段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的畫面。學生即愿意學又能夠由聯(lián)想的畫面去學,且輕松愉快。最后,我大膽給學生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鼓勵學生多說,真正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并嘗試性的采用了“說文言”的課堂教學活動??傊?,教無定法,但只要不放棄對課堂教學日益創(chuàng)新的追求,就會“教有新法”。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篇2)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段落結(jié)構(gòu)。
2、著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即本文的明線及暗線。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在課題封面上,單擊任意處進入菜單,然后單擊“導(dǎo)入新課”按鈕進入下一頁,注意一定要單擊藍色的按鈕處,以下均同)
1、由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
2、教師總結(jié)(單擊任意處進入下一頁)。另外,每頁下面有兩個按鈕,綠色表示“回主菜單”,藍色表示“回上一張”。
3、教師講解時可以進入下三張,均為已學過的魯迅作品。
二、寫作背景
1、本文寫作背景。
2、魯迅留學日本的經(jīng)歷。
3、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圖。
三、段落結(jié)構(gòu)
1、閱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圖片。
2、通過“目睹印象”和“耳聞親見”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學者形象。
3、討論作者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質(zhì)。教師作小結(jié)。
五、課文暗線
1、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2、分“在東京”、“去仙臺”、“棄醫(yī)從文”、“懷念先生”四個部分分析愛國主義感情。
六、小結(jié)退出
1、教師小結(jié)本課。
2、退出。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zhì)的寫法。
(2)領(lǐng)會語言的感情色彩。
教學重點:
課文閱讀。
教學難點:
課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題的確定。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預(yù)習質(zhì)疑
一、導(dǎo)入新課,培養(yǎng)興趣,強化動機。
1.打開自制教學軟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箏曲《櫻花》的伴奏下介紹: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師;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彼哪康氖墙璐舜蚵犔僖跋壬南侣?,同時委托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2.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藤野先生》的主題的理解是淺陋的,甚至是錯誤的,包括各種教輔資料和教師用書,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把半個多世紀的錯誤糾正過來。借此,還可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預(yù)習課文。
1.聽課文錄音,標出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
2.給生字注音:驛站教誨瞥見畸形不遜詰責匿名
杳無消息油光可鑒爛熳蘆薈挾著芋梗宛若緋紅
深惡痛疾系住菜根
3.整體理解課文,填空:《藤野先生》選自《》,體裁是。
4.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zhuǎn)移,本文可分為以下三部分:
(1)在,表達對的厭惡;
(2)在,回憶與的交往;
(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5.提出自己的疑問,特別是“無疑之疑”。
閱讀課文
一、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在東京。
1.指名朗讀,正音。欣賞櫻花盛開的上野公園及富士山的圖片。
2.“無非”是什么意思?表現(xiàn)作者什么感情?——只不過,表達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
3.理解作者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藝術(shù)匠心
提問: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點?——抓住了“盤著大辮子”的特點。
為什么抓這個特點?——因為在當時,有無辮子,可以區(qū)分對清王朝的態(tài)度。教師介紹當時關(guān)于辮子的知識:
在清朝以前,我國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投影以上文字),所以,頭發(fā)終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歲舉行冠禮之后,把頭發(fā)束在頭頂,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強制推行清朝法式:將前額頭發(fā)剃掉,后面留起辮子,當時有“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投影以上文字)之說。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識分子,例如魯迅,率先把辮子剪去。所以當時僅憑辮子就可以辨別對清王朝的態(tài)度。也有的辮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續(xù)一條假辮子。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的“假洋鬼子”就是這樣。還有一種是革命來了,就把辮子盤在頭頂,用一根筷子別??;革命失敗了,就放下來。阿Q就是這樣。
為此,魯迅還寫過一篇《頭發(fā)的故事》(后附)。
“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說明什么?——留著辮子,不肯剪掉,說明他們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庶h;而辮子盤在頭頂,
又說明他們追求時髦,顯示自己贊成“維新”。一旦維新失敗,還可以把辮子放下來,表示自己是?;逝伞?傊粋惒活悾煌敛谎?,是首鼠兩端的兩面派。
教師評: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實際上是在畫他們的靈魂。他以極簡練的語言表現(xiàn)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nèi)容,真是大師,大手筆!
4.理解作者語言修辭的藝術(shù)
“形成一座富士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比喻。有嘲諷意味。
如果有學生認為是夸張,則作如下說明:用此比喻,既表現(xiàn)了它的高,又表現(xiàn)出它的形狀。若說是夸張,則夸張過分,夸張不當。因為夸張的修辭方法要求既要明顯地說大話,又不能夸大得不著邊際。魯迅先生就舉過一個例子:說“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好的夸張;說“廣州雪花大如席”,則夸張不當。
“油光可鑒”是什么意思?答案:“油光可鑒”是說頭發(fā)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當鏡子照。
“鑒”是什么意思?什么詞性?鑒,原意是鏡子,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照鏡子。
小知識《“鑒”和“監(jiān)”》(用電腦投影,也可作為“語文環(huán)境”寫在黑板報上):
“監(jiān)”,甲骨文和金文寫法(字例見右表),像一個人在盛水的“皿”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照鏡子”,引申為“鏡子”。后來有了銅鏡,“監(jiān)”又寫成了“鑒”?!皹酥隆笔鞘裁匆馑?在這里是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什么感情?——原意是漂亮,這里是反語,用于諷刺,表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
將“成群結(jié)隊”和“實在”刪去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因為“成群結(jié)隊”表示“清國留學生”逛公園、賞櫻花的人很多;“實在”對“標致”起強調(diào)作用。刪去后削弱了諷刺的力量。
“精通時事”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答案:指了解許多無聊的事,也是諷刺說法。
5.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魯迅為什么厭惡和嘲諷“清國留學生”?——魯迅是抱著“科學救國”的目的去日本留學的,但是,這些“清國留學生”置國破家亡于不顧,白天逛公園,晚上學跳舞,打著“維新”的旗號,卻又忠君?;?,不學無術(shù),所以魯迅厭惡他們。
提供參讀材料《自題小像》(見課本26頁),印證以上觀點: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將此詩譯成白話詩(投影):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脫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6.理解與題目和中心的關(guān)系
這一段并沒有寫藤野先生,是否離題?答案:不離題。這一段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交代離開東京的原因,引出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第二個作用,學了后文才會知道。
二、閱讀“過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記得的”。
(以下三個文段閱讀題既可以作為課堂練習,也可以布置為課后作業(yè))
1.概括這兩個事例,寫成小標題:——(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
2.文中的“講義”有哪兩個意思?——前者指講課內(nèi)容,后者指課堂筆記。
3.“我”為什么“很吃了一驚”?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驗榭吹教僖跋壬H自給“我”這個外國學生改講義。
4.“我”為什么“不安和感激”?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不安”是因為講義中有那么多的脫漏和錯誤讓先生費神?!案屑ぁ钡氖翘僖跋壬臒崆殛P(guān)心。
5.把“都用紅筆添改過了”的“添改”改為“修改”可以嗎?——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費神。
6.藤野先生給魯迅添改講義是否偶一為之?請從文段中找出根據(jù)?!皇恰S袃商幙勺C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給他看一回;(2)這樣一直繼續(xù)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jīng)學。
7.填空:
藤野先生給作者改講義改得十分認真,其中最能表現(xiàn)改得全面的詞語是——“從頭到末”;說明改得細致的詞語是——“不但連一一”;說明改得及時的詞語是——“第二三天便還我”。
8.藤野先生添改講義這件事表現(xiàn)了他什么思想品質(zhì)?——認真負責。
9.“實物是那么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又反映了他對科學問題的。
10.投影圖片:藤野先生為魯迅改正的講義。
三、獨立閱讀“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干事到我寓里來了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解釋詞語:
正值不遜
匿名詰責
2.“愛國青年”指的是的青年。加引號表示。
3.“愛國青年”寫給魯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內(nèi)容是。
4.“干事卻又竭力運動”的“運動”在這里是的意思。
5.對“中國是弱國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正確理解是。
6.“影幾片時事的片子”的“影”是詞,意思是。
7.“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的“中國人”指的中國人和的中國人。
8.“他們拍掌歡呼起來”的“他們”是?!八麄円埠螄L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們”是。
9.“嗚呼,無法可想”是對無可奈何的慨嘆?!疤貏e聽得刺耳”是因為。
10.“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指。概括地說,“變化”的原因是。
11.這個文段既表現(xiàn)了日本“愛國青年”、的思想和對中國人的,又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強烈的精神。
四、獨立閱讀課文結(jié)尾兩個自然段(可布置為作業(yè)):
1.第一段中,熱情贊頌和高度評價藤野先生的語句是和。
2.“小而言之”意思是。
3.結(jié)尾一段,作者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行動有三:(1);(2);(3)。
4.“良心發(fā)現(xiàn)”指的是。
5.“正人君子”是諷刺那些的文人。這是運用的修辭方法。
6.“深惡痛疾”是短語;“良心發(fā)現(xiàn)”是短語;“增加勇氣”是短語;“黑瘦的面貌”是短語。
五、進一步深讀課文,研討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zhì)和本文主題。
1.本文的特點之一是“選擇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請大家完成課后練習一:填表,說明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xiàn)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zhì)。
2.提供“教師教學用書”的答案,討論:這個答案正確嗎?
3.啟發(fā)質(zhì)疑,提供下列名言(投影):
朱熹:“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p>
陸九淵:“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p>
4.指導(dǎo)質(zhì)疑,鼓勵創(chuàng)造。
(1)典型事例是四個嗎?答案:不是,應(yīng)是5個,還有“惜別”。
(2)藤野先生的品質(zhì)僅僅是“認真負責”之類嗎?答案:不是,應(yīng)是某種更高尚、更感人,更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作者在后文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僅僅是認真負責之類,不能稱為“偉大”。
(3)藤野先生是否對每個學生都如此“認真負責”?答案:不是。只是對魯迅一人,因此還引起了其他學生的懷疑。(4)說藤野先生“不懷民族偏見”準確嗎?答案:不準確。只要他不像“愛國青年”那樣歧視魯迅,就是“不懷民族偏見”了。他對魯迅不但不歧視,反而比對日本學生更關(guān)心,更熱情,更優(yōu)待。
5.提供參讀材料——當代研究魯迅的專家、上海華東師大教授、博士王曉明先生《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第3章《離鄉(xiāng)者的悲哀》(節(jié)選),投影: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是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zhàn)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舉國上下都彌漫著一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有的報紙就公開宣稱:“西洋人視中國人為動物,實際確乎不得不產(chǎn)生動物、下等動物的感覺,因此,他們(指中國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類的資格?!币虼?,魯迅在這個時候去日本留學,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和輕蔑。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罵。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間,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視和輕蔑中間,請想一想,一個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怎么能忍受這樣的處境?
魯迅見到的許多留學生,偏偏又是那樣不爭氣,非但不從日本人的輕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動力,反而以自己的種種乖行,不斷地證明那輕蔑的正當。就以與魯迅同住的留學生來說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響,塵土飛揚地學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戶循序洗澡的慣例,搶先鉆進洗澡間,把水潑得四濺的。在這樣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討厭,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輕蔑眼光,一面是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態(tài),難怪魯迅一拿到修習日語的畢業(yè)證書,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臺去。
仙臺又怎樣呢?在仙臺醫(yī)學??茖W校里,只有魯迅一個中國人,那些討厭的同胞的嘴臉,自然是可以免見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視中國人的風氣,在仙臺同樣很盛。仙臺報紙上的辱罵中國人的言論,一點都不比其他地方溫和,魯迅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中,也同樣有對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飾的人。他學習成績中等,便有同學以為是得了老師的暗中幫助,于是托詞去檢查他的筆記,甚至寫信向他發(fā)出威脅。課間放電影,映到日本軍人揮刀砍殺中國人,而圍觀的其他中國人一臉麻木的時候,也有同學大聲地議論:“只要看中國人的樣子,就可以斷定中國是必然滅亡”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這樣傲慢,魯迅初到仙臺,就有教員熱心地張羅食住,任課的教授當中,更有藤野嚴九郎那樣滿懷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學中,也有好幾位不滿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別站出來替魯迅辯護。但是,盡管如此,這些事情仍然給魯迅非常強烈的刺激
6.得出結(jié)論,揭示答案:藤野先生的品質(zhì)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這,是比“認真負責”之類更難能可貴、也更使魯迅感激和終生懷念的品質(zhì)?!罢J真負責”之類,失之淺陋。因此,方才的表格應(yīng)改成(投影)。
7.提供參讀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謹憶周樹人君》,印證以上觀點: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zhàn)爭之后,又過了相當?shù)哪陻?shù)。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作“豬頭三”。在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yīng)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教師評:藤野先生對本文的理解,應(yīng)該是有權(quán)威性的。從他的文章中,不僅能證明他“看重中國人”,還能知道其中原因——少年時學習漢文,受過中國文化的熏陶。
六、研討課文其他內(nèi)容與主題的關(guān)系,進一步理解本文主題。
1.藤野先生的品質(zhì)是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那么,本文又滲透著魯迅先生什么思想感情?答案: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文的暗線;明線是寫藤野先生。
2.具體說明哪些事例滲透著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答案:(1)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2)只記得“水戶”“日暮里”兩個地名;
(3)對艱苦的生活不以為意,發(fā)奮學習以救國;(4)對“愛國青年”的憤怒;(5)棄醫(yī)從文。
3.為什么寫只記得兩個地名?答案:“日暮里”——想到“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水戶”——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進行反清復(fù)明活動,事敗后長住
日本講學。他是浙江余姚人,離紹興很近,可謂魯迅先生的“同鄉(xiāng)”,魯迅很敬重他。目的: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主義感情。
4.再次概括作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說明寫這一內(nèi)容的目的。答案:看電影事件使魯迅先生認識到:醫(yī)學救不了中國,要救中國,首先要改變?nèi)藗兊木?,而改變?nèi)藗兊木瘢淄莆乃?,因此棄醫(yī)從文。寫這一內(nèi)容的目的是反襯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5.寫“愛國青年”是什么目的?答案:反襯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反襯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
6.寫其他教職員對魯迅先生的關(guān)心是什么目的?答案:正襯藤野先生的品質(zhì)。這些人關(guān)心魯迅,只是“物以稀為貴”,不是尊重。
7.“惜別”時,藤野先生“似乎想說話”,但為什么“竟沒有說”?答案:尊重魯迅的人生選擇。(電腦投影藤野先生贈魯迅的照片及背面題字)
8.歸納本文主題,有兩個要點:(1)表現(xiàn)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和尊重;(2)抒發(fā)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七、填表,理解本文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
八、理解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人物外貌的寫作藝術(shù)。
1.本文寫人物外貌,注意抓住特征,畫出靈魂,因而用極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極深刻豐富的內(nèi)容,例如寫“清國留學生”抓住“盤辮子”
的特征。請你說說,寫藤野先生抓住了什么特征?答案:黑瘦,八字須,戴眼鏡,穿衣模糊,有時忘記帶領(lǐng)結(jié),冬天穿舊外套,寒顫顫的??傊?,是當時典型的嚴謹治學、生活簡樸的知識分子的形象。
2.老師總覺得作者寫藤野先生的外貌不太漂亮,因此改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發(fā)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著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著一條漂亮的領(lǐng)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答案: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藤野先生。
3.寫藤野先生的外貌,先寫八字須、眼鏡,再寫黑瘦,可以嗎?答案:不可,應(yīng)先整體,后局部,這才符合人們觀察和描寫事物的習慣。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篇4)
一、激情導(dǎo)入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游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詩文。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崩畎椎摹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边@些優(yōu)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么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答謝中書書》
二、解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確:前一個“書”與“謝中”連讀指的是一個人,最后一個“書”是指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dú”或曰“信札[zhá”,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可以抒情,如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字家,字通明,號華陽隱居,著有《陶隱居集》,被稱為“山中宰相”。
補充簡介: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jīng)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作品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微)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學生畫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頹(tuí)歇(xiē)鱗(lín)與(yù)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及停頓。
a、四字句兩兩停頓
b、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學生齊讀。
(4)學生個別讀。(教師做適當點評)
四、小組活動
找出你們組不理解的句子和詞語,然后提問
⑴重點字詞:
談(贊嘆);欲:將要;俱:都;競躍:爭著跳躍;
交輝:交相輝映;奇:指奇山異水。
四時(四季);歇(消散);
鱗(魚)用魚身上的魚鱗來代指魚,這種寫法是我們學過的哪種修手法啊?生:借代。;
自(從);未復(fù)(不再);與(參與,這里是欣賞)。
⑵重點句子
A、實是欲界之仙都。
譯: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B、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從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種美景的人了。
C、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D、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譯: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E、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找個別學生口譯文章。
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5)帶著想象再讀課文。
五、探究學習
(1)剛才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是一副“清麗的山水畫”,作者在文中用哪一個字來概括它的特點?
明確:美。
師:既然這個字概括了它的特點,那么這個字就是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師:而這個字所在的一句話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師:顯然這句話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統(tǒng)領(lǐng)全文。
(3)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寫了什么時候的景物?
明確:四季,晨昏。
寫四季的句子是哪些?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教師: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有山、白云、水、石壁、樹木、竹
教師: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
教師:首先,請同學們告訴老師,寫山的句子是——高峰入云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仰視)
教師: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突出了山之高,那么這里的水又是怎樣的?文中寫水的句子是——清流見底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俯視)
教師:明靜的溪流清澈見底,突出了水之凈。
教師:好,那么老師考考你《答謝中書書》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嗯很好,同學們,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靜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教師:所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運用夸張,從形體上描繪秀美景色,表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板書)
教師:寫石壁、樹木、竹的句子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教師:這句是從哪個觀察角度描繪的?(平視)
教師: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diào)如果單一會使人感到冷寂。但這里的景色,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多像兩幅綴以碧玉翡翠的巨錦,絕美無比。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
教師: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從色彩方面描繪秀美景色,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板書)
教師:同學們,由此我們看出作者描繪景物不是雜亂無章的,作者由仰視到俯視再到平視的順序和來寫山川四季景物的。
教師:那么全文為了說明這個“美”字作者還寫了什么時候的景物?
(由早到晚)
教師:引用原句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
教師: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清晨白霧繚繞,既而如帶如絲,最后只見晨曦不見霧紗,這時隨著一輪紅日的噴薄而出,萬物都恢復(fù)了勃勃生機,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這是怎樣的一幅畫卷啊。
教師:夕陽欲頹,沉鱗競躍——傍晚夕陽夕下,飛鳥歸林,猿猴也在樹上休息了,一切都將歸于寂靜之時,多情的魚兒在水中爭相跳出水面,給晚景增添了生命的靈動。
教師:“亂”字用的好不好?為什么?
“亂”把猿鳥的動作、聲音活動的狀態(tài)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
教師:“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這幾句描寫(表達效果)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板書)
教師: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三種美交匯融合,給山川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同學們?nèi)绻隳茉诩毤毚Φ脑?,你會發(fā)現(xiàn)這都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搭配結(jié)合。那么是什么巧妙的搭配結(jié)合?——動靜
教師:(板書:動靜結(jié)合之美)
教師:你看,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如此絕妙的動靜搭配之中作者僅用一句既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又兼顧了晨昏,繪盡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真可謂是山水奇文?。∮纱宋蚁氲絻删鋵β?lián):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教師:難怪這篇美文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流動的山水詩”。的確是一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四字一句呈現(xiàn)為詩歌的形式。
教師:那么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贊美、感慨之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教師:我記得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優(yōu)美的景語寄喻著作者的什么情感?
教師:融于自然山水之中的愉悅歡快,悠然自在之情。
教師:這在表達方式上叫什么?
生:描寫、抒情
教師;短文除用描寫、抒情外,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議論
教師:能指出議論句是哪句嗎?
學生:最后一句。
教師:齊讀
教師:那么這句議論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說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點明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師:你能說說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其言外之意嗎?
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師:好了,這篇短文,作者僅用了六十八個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式,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既描繪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種生命與自然相融的愉悅表達得淋漓流暢。
教師:主題——本文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教師:這么美的文章,這么美的語言,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怎么能忍得住不把它再深情地讀一讀,背一背呢?對嗎?
師:齊讀
師:齊背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傾聽著陶弘景為謝征描繪的江南美好山水風光,跟著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所難以感受的純凈和平和。讓我們?yōu)檫@份無盡的美麗而陶醉、而感動吧。請記?。喝绻愀桧灻?,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會有聽眾。
教師:在課結(jié)束之時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讓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勉。熱愛生活吧,因為四季美景皆是畫,春夏秋冬都是詩呀。
板書設(shè)計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四仰視——高峰如云
答季俯視——清流見底
謝寫之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中景
書
書景曉霧———猿鳴
晨昏之景夕日————沉鱗
抒懷——欲界之仙都
檢測反饋
1、用原文填寫下列句子。
(1)《答謝中書書》中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答謝中書書》中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澈見底。
(3)文中的靜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動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對這幅清麗自然、有聲有色的江南山水畫的贊美之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
(5)文中感嘆世人追逐功名,無暇欣賞奇麗的山水,從而曲折的表達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答謝中書書》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寫景極富特色: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與此同時又注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變化、色彩的配合、動靜的相襯等,使景物呈現(xiàn)出極強的立體感。
(2)寫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對偶、夸張)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對偶、借代)
(3)“實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眱删涞谋磉_方式是:議論、抒情。
(4)將“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拓展成一段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注意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八年級上冊中學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朗讀并背誦課文。
2.分析、理解、賞析文章的意境,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賞析文章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展評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寫景狀物的文言文,今天我們再次跟隨陶弘景的腳步,去領(lǐng)略一番祖國的山川之美。首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題,應(yīng)該如何斷句?(屏顯:答謝中書書,不加標點)
生自由回答,并說明理由。
師補充解題:答,答復(fù);謝中書,姓氏加官職是一種敬稱;書,書信,一種文體。這是陶弘景寫給謝中書的一封回信。那么這封信里寫了什么呢?請大家齊讀課文。
二、美文初讀
生齊讀課文。(提示重點字音:頹,與)
本文出現(xiàn)了較多古今異義詞,請找出來。
(生交流后自由回答,師補充:歇,頹,鱗,四時,與)
同學們對文中字詞已經(jīng)了解了,再讀課文希望讀出點味道來,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下點功夫。
生再讀課文。
三、美景再現(xiàn)
同學們都讀得很流暢了,為我們理解文章打下了好基礎(chǔ)?!吧酱ㄖ溃艁砉舱劇?,自然山川的美麗,自古以來都為人津津樂道。陶弘景筆下的山川到底有多美,請同學們用美景再現(xiàn)的方式,將它翻譯出來。
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討論,五分鐘后,我們進行眼明手快小游戲,屏幕上隨機出現(xiàn)一句原文,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看誰翻譯得又快又準確!
(生討論,五分鐘后搶答翻譯)
同學們都很了不起,把幾百年前的山川之美用自己的語言還原了,下面我們再讀課文,試著把作者觀賞這美景的心情也還原出來。
(生再讀課文。)
四、美感尋味
最后一句,陶弘景表達了極致的贊嘆之情,他為何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請大家填空回答“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在橫線上填上文中的景物。提示:可從景物、描寫方法、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方面賞析。
(屏顯:山川之美,美在_________;小組討論)
山水相映,五彩斑斕,生意盎然,實是欲界之仙都??!難怪陶弘景對此帶有滿滿的贊嘆,現(xiàn)在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感受我們找尋到的山川之美。
(配圖誦讀課文)
五、美情體悟
實是欲界之仙都,可是“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作者在暗暗自得,不是誰都能領(lǐng)略到這仙境般的山水之景哦!為何唯獨陶弘景能有這樣的領(lǐng)悟呢?我們來了解一下陶弘景其人:
(屏顯作者背景,請一同學朗讀)
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歲時就入南朝為官,在朝廷任職20年。37歲這年,陶弘景辭官隱退,隱居山林。梁朝建立后,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給予的有力支持,親筆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書“山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輔政,重回朝廷。然而,徜徉于大自然懷抱之中,并為道家仙風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詔書后,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決心。提筆寫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如何理解“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明確:山川之美,只可以自己欣賞,卻不能獻給君王。
師:梁武帝其實很委婉,君王并不想和他一同品味山水,只是想讓他出山輔佐自己,陶弘景答應(yīng)他的請求了嗎?
生:沒有,他委婉地用寄情山水來回答君王,不想回到朝廷做官。
師:可以看出陶弘景是個怎樣的人?
生自由回答:厭倦官場,淡泊名利,熱愛自然,寄情山水……
這是鐘情于山水的陶弘景,這是熱愛山林自由生活的陶弘景,才能做到眼中有山水,心中有美景,自在生活,而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向往的呢?現(xiàn)在我們試著通過背誦課文,體會作者神仙般的自然生活吧!
(配圖,音樂,生背誦課文。)
六、小結(jié)
千百年來人們對山水之美津津樂道,我們通過對文字的回味也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享受,以后同學們游歷名山大川時也要學著用美的文字再現(xiàn)美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