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書隨筆
沉思錄讀書隨筆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是一本由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所寫成的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沉思錄讀書隨筆篇1
讀《沉思錄》時,總感覺它不是有某種體裁的書籍,而更像是作者在戲言自語,一開始覺得很乏味,可是在讀完第一章時卻發(fā)現(xiàn):這都是我們明白的道理,可我們卻沒有遵循,這本書正是告訴我怎么樣實踐它。
從這本書中,我發(fā)現(xiàn)了我作為一個青少年,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所應該做的、不該做的、該忍耐的、該發(fā)泄出來的……我從中懂得了:人與人要相互體諒,不要因為一點小事鬧翻;我們要遠離奢華的生活,因為我們不賺錢,花的都是父母的錢;我們要學會忍耐,學會避讓,因為憤怒就是在摧殘自己……像這樣的道理,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想,如果我們想做好這些,就一定可以做好,雖然有些有點難,但是難做不等于不能完成,我們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zhì)才能更進一步,才能再次升華。
《沉思錄》這本書在幫助我前行,引領(lǐng)我探索人生的意義,找到自我的價值,雖然我們難以改變周圍的世界,可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沉思錄讀書隨筆篇2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jīng)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他的時候”--------這是何懷宏對于《沉思錄》的評價。一點都不錯,除拿起這本書,我的腦子很亂,感覺作者寫得也很亂,不能進入到書里的境界。但是,某天,我放下手中的一切,平靜下煩躁的心情,把書捧起,漸漸地,被作者的精辟觀點,深刻的思想所吸引,沉入到其中,不能自拔。
豐富的人生造就敏銳的視覺-----對作者的評價
“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隱退去過一種寧靜的鄉(xiāng)村生活的那種愿望。但是實現(xiàn)這種愿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這是羅素對于作者的評價。沒有豐富生活經(jīng)歷的人是不會有深層次的感悟的,內(nèi)心世界也不會如此浩瀚。說他是個悲愴的人,想必作者經(jīng)歷了太多的世事磨礪。豐富的人生是好作品的基礎(chǔ),豐富的人生促使作者寫出了精神盛宴。一些我們生活中不經(jīng)意的感受竟然如此觸人心弦。
使你的智慧僅僅用于正直地行動----摘自作者的觀點
自以為聰明之人做出不“聰明”之事大有人在,所有的貪官那一個不是“聰明”之人,不“聰明”能走上為官仕途嗎?沒有官那來的權(quán),沒有權(quán)到那里去貪,不貪能繩之依法吃獄中之苦嗎?在社會上把自己視為非常“聰明”的人,就等于把自己已置于“愚蠢”的行列里來了,毫無疑問,越是精致的,便越是脆弱的,相反,傻瓜的腦袋才是世界上最硬的。當然,并不是說聰明不好,聰明是人的智慧體現(xiàn),要把聰明的才智用到正道上去,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之人。
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遺忘了----摘自作者的觀點
最長久的名聲也是短暫的----摘自作者的觀點
非常正確。歷史不代表未來。成功一次并不能永遠使自己處于優(yōu)勢。從我們學生時代到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都能感受到這句話的意義。往往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稍一松懈就失去了優(yōu)勢。人生就像一座山峰,永遠需要我們不斷攀登,沒有停歇的時候。關(guān)注要我們的每一步,走好我們的每一步,不要去遙望山頂,因為那太遙遠,也不要看腳下,因為已經(jīng)走過了。在上山的過程中不要被負過多的包袱,包括名聲。名、利都是身外之物。
沉思錄讀書隨筆篇3
早就耳聞《沉思錄》是一本好書,但我總認為這樣的書太過高深,不適合我們讀。可是,當我真正接觸到它時,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大錯特錯了。北京大學教授何懷宏曾經(jīng)說過“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jīng)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一個人寫下了它,兩千年后也還一定會有人讀它”。沒錯,這是一本經(jīng)久不衰的書,讀完它,我真的感覺受益匪淺。
美國的一位教授費迪曼在他的著作《一生的讀書計劃》中將《沉思錄》列為必讀書目之一,而溫家寶在視察南京工業(yè)大學時也曾說過《沉思錄》是他的枕邊書,他可能讀了有100遍了,天天都在讀,由此,《沉思錄》的價值可見一斑。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是一本由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所寫成的書,因此字里行間出現(xiàn)的不是“我……”,而是“你……”,這就讓人感覺這些文字仿佛是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樸實真摯,直抵人心。作者馬可·奧勒留在位近20年,這是一個戰(zhàn)亂不斷,災難頻發(fā)的時期,所以作者通過《沉思錄》表達了自己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