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如何防止嬰兒黃疸
孕婦如何防止嬰兒黃疸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因人體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fā)黃的癥狀。作為孕婦,如何防止自己的嬰兒患上黃疸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孕婦如何防止嬰兒黃疸,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孕婦防止嬰兒黃疸的方法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xiàn)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jié),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后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fā)現(xiàn)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guī)程。
嬰兒黃疸護理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
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fā)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y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后排泄,糞便因此帶有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
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wěn)、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yī)院檢查。
3、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xiàn)白色就沒有關系,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4、家里光線不要太暗
寶寶出院回家之后,盡量不要讓家里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系,不會有什么影響。如果在醫(yī)院時,寶寶黃疸指數(shù)超過15mg/dL,醫(yī)院會照光,讓膽紅素由于光化的反應,而使結構改變,變成不會傷害到腦部的結構而代謝(要有固定的波長才有效)。
回家后繼續(xù)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里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而且家中太暗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曬到太陽,怕會曬傷,而且也怕紫外線帶來傷害。
5、勤喂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喂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喂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xù)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
判斷寶寶得了黃疸的方法
專家解釋,醫(y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xiàn)于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病癥。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xù)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癥狀。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干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后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xiàn)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得了黃疸會對寶寶健康有什么影響?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出現(xiàn)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xù)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tǒng)造成永久性傷害。極少數(shù)發(fā)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fā)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發(fā)育遲緩或出現(xiàn)一種腦性癱瘓。
如何區(qū)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陳紅武教授介紹:“家長要判斷孩子是哪種類型黃疸,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就不用特別處理,只需密切觀察。黃疸出現(xiàn)的時間,生后第2天開始出現(xiàn),5-7天是高峰期,足月寶寶2周可消退,早產寶寶可持續(xù)3周,期間吃奶好,無特別不適現(xiàn)象,一般是生理性。若足月小孩,黃疸超過2周,甚至3周,黃疸延遲消退,可能是病理性。
其中母乳性黃疸較常見,母乳里面有些蛋白質,孩子消化不了,引起黃疸,數(shù)值不高,寶寶一般狀況好,吃奶好,體重正常生長,無其他不適,又排除了其他引起黃疸的因素,可診斷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停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