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怎么養(yǎng)竹子的生態(tài)習性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具有分布廣以,生長快,用途多。那么你對竹子的養(yǎng)殖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竹子怎么養(yǎng)的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竹子的養(yǎng)殖方法
一、種植時間
1、散生竹
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開始發(fā)筍,多數(shù)竹種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長,并抽枝長葉,8~9月大量長鞭,進入11月后,隨著氣溫的降低,生理活動逐漸緩慢,至翌年2月,伴隨氣溫回升,逐漸恢復生理活動。根據(jù)這一生長節(jié)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時節(jié)應該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陽春”最好。冬季11~ 12月種竹,盡管雨量少,天氣干燥,但此時竹子的生理活動趨弱,蒸騰作用不強,栽竹成活率也較高。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可在梅雨季節(jié)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但只宜近距離移栽,且根盤帶土多方能保證高的成活率。北方地區(qū)由于冬季嚴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筍期不宜栽竹?!胺N竹無時,雨后便移”。只要保證母竹質(zhì)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熱的三伏天和嚴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時間均可栽種。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則南北地區(qū)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2、叢生竹
一般3~5月竹稈發(fā)芽,6~8月發(fā)筍,且叢生竹不耐嚴寒。所以叢生竹種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發(fā)、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最好。同樣,如果管理條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種竹。
3、混生竹
混生竹生長發(fā)育節(jié)律介于散生竹與叢生竹之間,5~7月發(fā)筍長竹,所以栽竹季節(jié)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為宜。
二、種植地整理
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100cm(中小徑竹50cm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100cm),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 4.5 ~7.0 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徑竹)。 整地是竹子種植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整地好壞直接影響到造竹質(zhì)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對種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樹根等雜物。如土壤過于粘重、鹽堿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則應采用增施有機肥、換土或填客土等方法進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種植穴。種植穴的密度和規(guī)格,根據(jù)不同的竹種、竹苗規(guī)格和工程要求具體而定。在園林綠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徑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種植穴的規(guī)格為長、寬各40cm、深30cm。
三、母竹的要求
母竹質(zhì)量對造竹質(zhì)量影響很大。優(yōu)質(zhì)母竹種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質(zhì)母竹不易栽活或難以成林。母竹質(zhì)量主要反映在年齡、粗度、長勢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母竹年齡:最好是當年至2年生。因為當年至2年生母竹所連的竹鞭,一般處于壯齡階段,鞭芽飽滿,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長出新竹、新鞭,成林較快。老齡竹(3 年以上)不宜作母竹。
?、?母竹粗度:中徑竹(哺雞竹類、早園竹等)以胸徑2~3cm為宜,小徑竹(紫竹、金鑲玉竹、斑竹等)以胸徑1~2cm為宜。
③ 母竹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無病蟲害及開花跡象為宜。
④ 土球直徑以25~30cm為宜。土球過小,母竹易過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土球過大,則不便運輸。 中小型觀賞竹,通常生長較密,因此,可將幾支一同挖起作為一“株”母竹。具體要求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叢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 叢。母竹挖起后,一般應砍去竹梢,保留4~5盤分枝,修剪過密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種植成活率。 母竹遠距離運輸時,如果土球松散,則必須進行包扎,用稻草、編織袋等將土球包扎好。裝上車后,先在竹葉上噴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防止風吹,減少水分散失。母竹近距離運輸不必包扎,但必須防止鞭芽和“螺絲釘”受損及宿土震落。
四、母竹的種植
母竹運到種植地后,應立即種植。竹子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5cm即可。首先,將表土或有機肥與表土拌勻后回填種植穴內(nèi),一般厚 10cm。然后解除母竹根盤的包扎物,將母竹放入,根盤面與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與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撿去石塊、樹根等雜物,分層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
填土踏實過程中注意勿傷鞭芽。然后澆足“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后再覆一層松土,在竹稈基部堆成饅頭形。最后可在饅頭形土堆上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止種植穴水分蒸發(fā)。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風大的地方需加支護架,以防風吹竹稈搖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竹子的形態(tài)特征
竹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70余屬,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zhì)。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的地上莖木質(zhì)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最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桿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shù)種類僅在生長12至120年后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jié)并且多而密,在節(jié)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fā)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fā)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竹鞭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中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雖然人們經(jīng)常將竹子稱為樹,但它是一種草本植物,木質(zhì)部不發(fā)達。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cè)較平滑,另一側(cè)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zhì)薄而較脆。竹筍長10至30cm,成年竹通體碧綠節(jié)數(shù)一般在10至15節(jié)之間。
竹大都具有地下根狀莖,節(jié)明顯,各節(jié)生芽,地下莖各節(jié)的芽可萌發(fā)成地下橫走的竹鞭或地上的竹竿。竿節(jié)上的芽常形成各節(jié)的分枝。分枝上的葉為營養(yǎng)葉,批針形,具短柄。
竹鞭在某些地區(qū),也有叢生的竹子,其地下莖形成多節(jié)的假 鞭,節(jié)上無芽無根,由頂芽出土成稈,整個植株叢狀生長分布,典型的如鳳尾竹、慈竹、麻竹 和 孝順竹。一般生長于水熱條件比較充足的區(qū)域。
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有些竹地上部分的空心莖每天可長40厘米,完全成長后的高度可達35─40米。竹生長快速的原因是其枝干分節(jié),故當其他植物只有頂端的分生組織在生長時,竹子卻每節(jié)都在同時生長。但是,隨著竹的不斷長大,竹節(jié)外面包裹的鞘就會脫落,竹的高度就停止生長了,但其內(nèi)部的組織生長充實依然在不斷進行中。分布廣,易活。
竹子和一般樹木有很大的差異。竹子地上部分是由有節(jié)的竹稈、竹枝和竹葉組成。竹稈的基部連接著地下莖,地下莖也分節(jié)。地下莖的節(jié)上的細長的根,稱為須根,才是真正的根部。竹子的抗拉力和承重力是一般樹木的1-3倍,而且有很好的彈力,是建筑的良材。在中國漢代就開始用竹子作造紙原料;毛竹因其特有的細密均勻的紋理、堅硬的質(zhì)地,非常適合用來生產(chǎn)地板及其它裝飾板,竹子當然還能做成我們常用的竹菜板,竹席,竹床,竹柜、竹椅等,此外,竹子還能制作樂器,如笙、管、簫等;竹子編織的工藝品更是琳瑯滿目,有很強的觀賞性。青脆香甜的竹筍還可以食用,竹子也可以入藥。在1200多種竹子中,毛竹是優(yōu)良的用材竹種之一;它的質(zhì)地堅硬,表面紋理高雅美觀,是新世紀的最佳裝飾用材。
竹類的生長快速,有的一天之內(nèi)能長一公尺以上,在僅僅兩三個月內(nèi)便可以完全發(fā)育,以后便不再長高或長粗,永遠保持這種大小一直到枯死。竹子的生命周期不長,數(shù)年之間而已,等到竹子老的時候,就會開花,然后枯死,這樣是為了要淘汰老竹子保存留新株,以促進竹林的成長生命力,但是竹子們常常一起開花枯死。
竹子的生態(tài)習性
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qū)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并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經(jīng)驗可以借鑒。
竹子是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竹子開花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屬于竹子結籽繁殖的一個過程。中國古代人民早就觀察到這種現(xiàn)象,在2000多年前的《山海經(jīng)》中就有:“竹生花,其年便枯?!钡挠涊d。晉代戴凱所著的《竹譜》中記述著:“藥必六十,復亦六年。
”其注解是:“竹六十年亦易根,易根輒結實而枯死?!辈贿^,竹子主要是進行無性繁殖的,每年春季從地下的竹鞭上長出筍來,然后發(fā)育成新竹。竹鞭不是它的根,而是地下莖。地下莖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單軸型的地下莖能繼續(xù)生長,芽著生于兩側(cè),側(cè)芽發(fā)育成筍;合軸型的頂芽發(fā)育成筍,側(cè)芽產(chǎn)生新的地下莖,相連形成合軸,地下莖產(chǎn)生竹稈密集成叢,大熊貓喜歡吃的愉竹和華桔竹,就屬于這一類;此外還有一種復軸型,是上述兩種的混合型。竹子的有性生殖則像其他有花植物一樣,先開花,后結籽,完成整個生長周期。竹子開花的周期,也因竹子種類不同有三種類型:少數(shù)竹子可以年年開花,開花后竹稈并不死亡,仍然可以抽鞭長筍;大部分竹子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開一次花,而且有一定周期,從40到80年不等,開花后桿葉枯黃,成片死去,地下莖也逐漸變黑,失去萌發(fā)力,結成的種籽即所謂竹米,下種后萌發(fā)生長,才能長成新竹,箭竹和華桔竹就屬于這個類型;還有一種類型是不定期零星開花,開花后,竹林并不死去,例如慈竹就是其中的一種。
華桔竹、大箭竹等都屬于定期成片開花的一類。這類竹子開花的間隔時間很長,一般為50一60年:還有的甚至要近百年才開一次花。但是,不論哪一年長出的竹竿,只要竹鞭的年齡相同或相近,那么開花的時間就大體相同。即使生態(tài)環(huán)境差別很大,如陽坡、陰坡,陡坡、緩坡,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海拔高度,都能同時開花。
看過“竹子的生態(tài)習性”的人還看了:
3.竹子的種植方法
4.如何種植觀賞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