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生動物作文加批改評語
寫一篇記動物的作文,做到把動物的外形、生活習(xí)性、性情特點等交代清楚,也可寫一寫它們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動物的小學(xué)生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xué)生動物作文一
媽媽在螞蟻洞口放了幾粒大米。
一只螞蟻見了,它用嘴啃了啃,圍著大米轉(zhuǎn)圈,還是移不走大米,大米移動了一下,也許螞蟻覺得自己搬不動它,就爬向洞口,過了一會,從洞口爬出一只螞蟻,卻又回去啦,也許是出來觀察的吧,接著,洞里爬出兩只螞蟻,一起搬大米,還是搬不動。于是一只螞蟻爬向洞里,留下兩只好似在看守大米。不久,聰洞口爬出5只螞蟻,可大米還是紋絲未動,后來它們都互相抵觸,好像在動腦筋,開會。過了一會兒,它們有的站在石頭上,有的站在大米上,最前有一只螞蟻,最后有一只,左右各兩只,旁邊有一只好像是指揮,慢慢的大米動了,漸漸地大米離洞口越來越近,最后它們把大米移到洞里了。
看到這些我很吃驚,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人多,主意多,遇事要動腦筋。
批改評語:
這篇文章讓人讀來真是一種享受。首先是思想感情的愉悅,當(dāng)然來自你文章深邃新鮮的立意。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你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仔細(xì)觀察,細(xì)致描寫打動了別人,這是你作文的最大成功。
小學(xué)生動物作文二
我有一群可愛的小雞,是我過生日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
它們的身體胖乎乎的,非常可愛,全身長著金黃金黃的絨毛,好像燦爛的陽光。它們的嘴巴尖尖的,眼睛特別小,黑黑的,亮亮的。尾巴也小小的,總是向上翹著,象一把把張開的小扇子。
每天早上,我都會去喂它們。我把它們從籠子里放出來,把米一撒到地上,這群可愛的小家伙就興高采烈的跑過來,用它們尖尖的小嘴“嗒嗒”的啄著地上的米粒,吃一粒抬一次頭,很有趣。但它們從來不搶,總是圍成一個小圈,有時候吃一會兒還會偏過臉看看我。
晚上,如果屋里開著燈,它們就會在籠子里分散開,嘰嘰喳喳地四處張望,好像對什么都很好奇。關(guān)了燈以后,它們就會安靜下來,團成可愛的小絨球,擠在一起睡覺了。
有的時候,我會把它們放出來玩兒一會兒。一打開籠門,它們就會擠著沖出來四處亂跑,有的會快速的跑兩圈,有的會抻抻它金黃色的小腿,還有的撲撲翅膀,跳了跳,好像要飛起來了!我覺得它們太有趣了! 我非常喜歡這群可愛的小雞,它們陪伴我一起成長!
批改評語:
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小作者通過對小雞外形的描寫,突出其可愛的特點。文章還細(xì)致地描寫了小雞吃食、睡覺、活動時的樣子,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小學(xué)生動物作文三
這只小鸚鵡是我家的寶,我們一家四口都很喜歡它。
它后腦勺到翅膀末端金黃色的羽毛,還綴著那么些黑色的花紋,就像披著虎皮似的。它身子的羽毛是碧綠的,就像春天的嫩葉。它的爪子是粉色的,瘦瘦的像只雞腳。它的鼻子上面有一塊藍(lán)色的斑點,下面有一張鉤子似的小嘴,時不時一張一張的。它有一雙黑珍珠一般的小眼睛,總是要眨一眨。
小鸚鵡可臭美啦!每天它都要用它的小鉤子梳理它的虎皮大衣,再啄一啄它的綠色毛衣,最后還要把臉埋到水里洗一洗臉。做好它每天必有的打扮以后,它就要很愉快地叫幾聲,表示自己心情很好,啄啄米粒和水,然后跳上秋千,一邊蕩一邊唱歌。瞧這模樣,可愛極了。
有時候它很活潑,喜歡小蹦小跳,時不時喳喳地叫喚幾聲;有時候它很文雅,舉止活像貴婦人,也許是不想愧對它的虎皮大衣吧;有時候它又很精神,攀著籠子往上爬。我們對它說“你好”,它總是歪著小腦袋、睜著小眼睛聽,似乎它要把這句話給琢磨透。就靠它這么寫時間的傾聽,它一有空就不唱歌了,而是咕嚕咕嚕不知道要叫啥。正在大家摸不著頭腦時,它的咕嚕咕嚕漸漸地成型了。過了一段時間,它已經(jīng)會說你好和再見了,真是應(yīng)了一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再說一說它的家吧!我們叫它粉紅小窩,還真是它的安樂窩!看,粉色的屋頂,白色的墻,精致的門和窗。里面的布置也不大復(fù)雜,一座橘色的椅子,飯桌上擺滿了它喜愛的小米和大米,茶幾上有充足的水給它喝。還有它最喜愛的玩具——秋千。白色的秋千以倒三角形的形式掛了三個彩色鈴鐺,左邊是黃色的,右邊是紅色的,下邊是藍(lán)色的。它一蕩起來,一邊唱歌一邊把鈴鐺搖得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它的聲音可不是蓋的,美妙的歌聲和清脆的鈴聲交織在一起,成了一首交響曲。
我真喜歡這只漂亮、可愛的小鸚鵡!如果有空的話,我一定讓你見見這個好朋友,你也一定會喜歡它的!
批改評語:
作者筆下的小鸚鵡活潑又不失可愛,形象且具體,通過細(xì)節(jié)描寫將小鸚鵡的動作特點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給大家,用詞恰當(dāng)又不失單調(diào),孩子的氣的語言很有意思。
看過“小學(xué)生動物作文加批改評語”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