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誠信的議論文素材高中
關(guān)于誠信的議論文素材高中
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利用一些好的素材是加分的關(guān)鍵,將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作文當(dāng)中,可以是作文更有說服力。你知道誠信的議論文素材有哪些嗎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誠信的議論文素材,供大家分享。
誠信的議論文素材:誠信事例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xué),聽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nèi)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biāo)?,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華盛頓與櫻桃樹
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華盛頓勇敢地承認(rèn)了這件事并得到了父親的諒解。
4、宋濂借書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里很窮,上不起學(xué),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yuǎn)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雪。當(dāng)宋濂挑起行李準(zhǔn)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yuǎn)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yán)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fā)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fēng)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dāng)宋濂到達(dá)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5、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chǔ)(季布一諾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結(jié)交朋友,很講義氣和信用,凡事答應(yīng)過人,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質(zhì)使他在同輩的朋友中贏得了聲譽。后來他的名聲更加遠(yuǎn)揚,連北方的許多游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誠信的議論文素材:關(guān)于守信
(1)引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經(jīng)》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2)事實論據(jù)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人。年輕時在太學(xué)求學(xué),與汝南元伯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學(xué)習(xí),后來都請假離開太學(xué)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二年后回到太學(xué)讀書,(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見一見你的幼子."于是一起約好了日期。當(dāng)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zhǔn)備酒菜招待范式。母親問:"兩年前分手時,千里之外約定的話,你就那么確定他會來拜訪嗎?"張劭回答:"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范式果然來到。大家登上大廳一起飲酒,最后開心的分別了。
太史慈應(yīng)約來還
太史慈,青州人。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一次,他在神亭戰(zhàn)敗,被孫權(quán)的兄長孫策俘獲了。孫策以前就聽說過太史慈的大名,于是就立即為他松綁,并以禮相待,還向他詢問下一步進(jìn)軍的策略。太史慈見孫策如此對待自己,倒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只是一味地說:“我乃敗軍之將,不配共論大事。”孫策則說:“從前,韓信定計于廣武君李左車,現(xiàn)在,我想請教將軍,您又何必推辭呢?”
太史慈見孫策如此懇切,就說:“劉繇所部剛被打敗,士卒離心,如果分散了,就很難再聚攏起來;考慮到這種情況,想請您采取布施仁惠的措施加以安撫,又恐怕不符合您的心意。”孫策聽了太史慈的話,長跪施禮回答說:“這實在是我內(nèi)心所希望的。明天中午,希望您再回到這里來。”諸將都很懷疑,認(rèn)為讓太史慈走了,他明天就不會再來了。孫策則不這樣認(rèn)為,他說:“太史子義,乃青州名士,以信用和道義為立身處世的首要原則,他一定不會欺騙我的。”第二天,孫策下令大擺宴席,宴請各路將領(lǐng),擺設(shè)酒食,立竿視影。正午時分,太史慈果然到了。孫策非常高興,后來常常與他商議軍事。
郭進(jìn)守信
太祖時,郭進(jìn)的官職是西山巡檢,有人密報說他暗地里和河?xùn)|劉繼元有交往,將來有可能造反.太祖聽后大怒,認(rèn)為他是誣害忠良之人,下令將他綁起來交給郭進(jìn),讓郭進(jìn)自己處置.郭進(jìn)卻沒有殺他,對他說:"如果你能幫我攻占河?xùn)|劉繼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還能賞你一個官職."
這年末,這個人果然將劉繼元的一個城誘降過來了.郭進(jìn)將他的這件事上報給了朝廷,請求給他一官半職.太祖說:"你曾經(jīng)誣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你的死罪,給你官職卻是不可能的."命令還是將這個人交給郭進(jìn).郭進(jìn)再次進(jìn)言:"如果皇上讓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給那人賞了一個官職.君臣之間也是應(yīng)該守信的。
誠信的議論文素材:誠信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dāng)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jìn)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dāng)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jié)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這是一個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商鞅深知誠信的重要性,所以,他的改革從樹立誠信形象開始,最終完成了強國的大業(yè)。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guān)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jié)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lǐng)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dāng)了。結(jié)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jié)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梢?,“誠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既看到許許多多善良的人們嚴(yán)守誠信的原則,也看到不少人違背良心違反誠信。嚴(yán)守誠信的人雖然不是事事順利,但最終會因為他的誠信而獲得幸福,比如劉慧芳的故事。劉慧芳是電視劇《渴望》中的主人公,她美麗善良誠信勤勞,在歷經(jīng)坎坷后擁有了幸福美好的人生。
而違背誠信的人雖然有時能投機取巧受益,但最終都會受到命運的報復(fù)。比如,創(chuàng)維集團(tuán)的前老總黃宏生,挪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資產(chǎn),違反誠信,損人利己,最終鋃鐺入獄。
可以說,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石。建立誠信的社會,要從我做起,建立誠信的社會,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體系和社會監(jiān)管機制,建立誠信的社會,任重而道遠(yuǎn)!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