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5篇】
自由是什么?自由,可能是暢所欲言,也可能是為所欲為,還可能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可能是放蕩不羈愛自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篇1)
每顆種子都有自己的設計圖,按照自己的設計長成一個優(yōu)質(zhì)的蘋果。雖然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但長成的蘋果又香又甜,只因完全讓種子自由發(fā)芽成長。只有自由的生長才是順應食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生長,才會生長健康,果實豐碩。
揠苗助長的悲劇,因為一時的愚蠢,已經(jīng)讓世人嘲笑的數(shù)千年。任何違背事物發(fā)展成長規(guī)律的行為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傷及事物本身。自由地生長,讓事物順應自身發(fā)展的設計圖,結(jié)果必然能春暖花開,益人益己。縱看事物的進化史,從基因的遺傳到環(huán)境的影響,最重要當數(shù)物質(zhì)本身即內(nèi)在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順乎天者,生;逆乎天者,亡。這里的“天”,是天性的“天”,而非天地的“天”。自由的生長是合乎自己內(nèi)在發(fā)展軌跡的生長。
自由的生長,并不是放縱的、為所欲為的生長。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離不開環(huán)境的,同時又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這便是對立的統(tǒng)一,任何人為地改變環(huán)境,改變事物發(fā)展演變的軌跡的行為都是徒勞的。我們只能把握規(guī)律和利用規(guī)律而不能改變規(guī)律。自由地生長,是事物發(fā)展中的相對自由而非任意的自由,就像種子的生長發(fā)芽過程中,會有蟲子的叮咬,會有風雨的阻礙,人的作用,只能是從旁協(xié)助,培土,施肥,澆水,以順應規(guī)律地促使其健康成長。如果外力胡亂干擾,只能會抑制天性,破壞系統(tǒng),其結(jié)果必然是事與愿違。赤潮的形成就是人類胡亂干擾自然的結(jié)果。
然事物自由生長的過程,可能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可唯有這樣,才有可能帶來應有的效益。
教育中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應該是這樣。我們不應該面向市場的對口培養(yǎng),而應該更多地注重“人”本身的發(fā)育成長,一味關注市場,讓人才的成長順應市場的要求而不是順應人才自身成長的規(guī)律,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將是缺乏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自由狀態(tài)下生長的人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與市場銜接不佳,但從長遠看,這樣的人才必然是具備發(fā)展后勁的,也必然是符合市場要求的。
江河的壯闊正因為它能自由地奔流,潮水的漲落正因為月球?qū)Φ厍虻淖匀灰Γ浅降挠行蜻\轉(zhuǎn)正因為它們符合自在的運行規(guī)律,在這里,任何人為的努力,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自由生長,美麗成長。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篇2)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題記
自由是人們世代相傳的一種追求,它像高山之巔的雪蓮一般高潔,使得世人為之傾倒。
在竹林七賢生活的時代,向往自由無疑是過分的奢求,司馬政權(quán)的壓制使人們生活都無法自保,又何談追求?然而嵇康卻偏偏追逐著內(nèi)心那份對自由的渴求,傲然屹立于污濁的世間,以一曲《廣陵散》的盛名暢快淋漓的行走在與君權(quán)對抗,與世俗對立的自在灑脫的路上。
自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精神食糧,它在人們出于不順心的處境中激勵著人們向著屬于自己的命運方向前進。當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行于綠水青山之間時,我相信他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像個詩壇的俠客,仗劍執(zhí)酒瀟灑的步入江湖,指點風月,揮筆寫就一篇篇動人的詩書,留給人們無法想象也無法體量的墨色海洋,他的自由為萬千華夏兒女打開了心智之門,這自由,追得值得!
自由還是一曲生命的贊歌,自由給予人們的并非只是簡單的隨心所欲,有時,它更成為偉人解脫的憑借。
當歷史風煙向我迎面涌來,在亂世中我看見了西楚霸王獨身立在烏江畔的決絕。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會想到些什么呢?是那熊熊大火三月不滅的阿旁宮,還是悲憤出走而客死途中的亞父?是那無辜坑殺的20萬秦兵,還是那為他解憂而倒在血泊中的虞姬...最后,他選擇了自刎,這大概也算得上是一種自由吧,與其被迫死在別人賬下,不如揮刀成就自己的輝煌。那一刻,他終得解脫,終得自由,終于不必再顧及那些前世今生的緣債了。以前自由在他眼中應是高不可及的欲念,在他一生戎馬征程中,他能做的只是多殺幾個敵軍而已,當然他也確實做到了,但這自由,離他卻越來越遠了,而如今他倒下了,再也不會被任何事牽絆了。也許有人會說,以死換得的自由是不是代價大了些,但如若可以獲得自由,死又何妨?
如今生存在這個物欲縱橫的時代中的我們,金錢,權(quán)位都可能會絆住我們的雙腳,遮住我們最初純凈的心,對于自由的追求不再表現(xiàn)的那樣的強烈,但,自由仍被很多人“奉若神靈”,虔誠的供奉,他們的心上有一塊凈土是留給純真的。朋友,請共同為自由舉杯吧,未來的漫漫長路,有自由相伴,定能瀟灑走完。愿,隨著心的軌跡走出屬于自己的山河歲月,為青春作結(jié)。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篇3)
余心言老作家的《游泳的不自由》一文主要寫的是一個男孩學游泳的感悟,讀第一遍后我沒有讀懂,再讀幾遍,覺得越看越有意思。文章通過學游泳這件事,講述了“自由”和“不自由”的關系,深入淺出,讓我受益匪淺。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話雖是這么說,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也沒有絕對的“不自由”。魚在水,鳥上天,看上去都很“自由”,其實都有“不自由”——魚兒受環(huán)境局限,只能在水中暢游;鳥兒也只能在低空中翱翔,飛不出大氣層?!白杂伞迸c“不自由”是相對的,是相互關聯(lián)的,如果想“自由”,必須要“不自由”,只有做到“不自由”,才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的“自由”。
每項事物都是局限于“自由”與“不自由”兩者之間。比如齊天大圣孫悟空,他雖然法力無邊,自由自在,可是還有閻王爺管著他的生死。他學有所成后,大鬧天宮,卻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他被唐僧救出后,頭上便有了一個“金箍”,如果不聽命令,唐僧便會念“緊箍咒”。于是,他明白之前的“自由”是任性而為,不是好事,要追尋更大的“自由”,必須專心向佛,才能修成正果。最后,孫悟空作了斗戰(zhàn)勝佛,“金箍”自動脫落了,從此他擁有真正的“自由”,變得更加強大,但此時的他已經(jīng)懂得如何運用“自由”,限制自己的個性了。
生活環(huán)境給予我們很多“不自由”,但是只要有毅力和決心,通過自身努力便能獲得更多的“自由”。比如先天聾盲的海倫·凱勒,她看不見光,便用鼻子呼吸陽光;她聽不見雨聲,便用手指捕捉風向;她沒有受過專業(yè)的教育,便勤奮刻苦學會讀書寫字。她雖然有身處黑暗的“不自由”,卻通過不懈奮斗從黑暗中得到了“自由”,成為聞名世界的女作家。再比如天才物理學家霍金,年輕時患了運動神經(jīng)元疾病,全身除了三個手指頭外都不能運動,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突破身體的極限,完成了《時間簡史》等巨著,為人類作出了突出貢獻,實現(xiàn)了思想的“自由”。
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將面對“自由”和“不自由”兩種選擇,就像文中的小男孩,沒學游泳時身子總往水下沉,還會嗆水,處處“不自由”。學會后,男孩能感受到游泳的“自由”,但同時發(fā)現(xiàn),縱使自己會許多樣式,也要按照一定姿式來,才能游好,越是亂撲騰,越游不好,想游好,就不能隨心所欲。所以,只有掌握了更多的技能知識和客觀規(guī)律,我們才能逐漸擺脫“不自由”的束縛,實現(xiàn)真正的“自由”。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篇4)
生物在不斷的進化中,會失去原有的特性;人在不斷成長中,也忽略了自由的本質(zhì)。如今的人們所追求的自由,簡單的說,就是不工作,做自己想做的事,卻能換取報酬,這就是所謂的“不勞而獲”?!白怨偶w绔少偉男”,古代的那些紈绔子弟正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而失去人生的本質(zhì)目標,晚年即使浪子回頭,也只能“徒傷悲”。
自由是人生最為神圣的東西,所以,不要因為一己之私而玷污了它。軀體的自由是大多數(shù)人所追求的,他們只注意到了“身自由”,而沒有重視“身心自由”,所以到頭來他們思想還是受到了束縛,并不自由。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在“自由”后產(chǎn)生空虛感的原因。
何謂自由?先來看看例子:莊周夢蝶,莊子在夢中認為自己是蝴蝶,有所追求,大道存于心,而又毫不拘束,故有《消遙游》傳于世;蘇軾身貶黃州,盡管無法擺脫人情世故,卻還是要“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陶淵明身離紅塵,思想不為外界干擾,著《桃花源記》、《歸來去兮辭》。人生的自由,是建立在“道”上的,是建立在那片純凈的內(nèi)心之上的。沒有追求,就沒有自由。
盡管現(xiàn)在我們的自由已被欲望所覆蓋,但人的享受又使自由得到一方自由的凈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向往著《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也向往著“歸來去兮”。其實,自由就在我們身邊,這不取決于它怎樣對待我們,而是取決于我們怎樣對待它。如果只知一味抱怨現(xiàn)狀就會失去;但如果你在束縛中去尋找,你就會得到更多——即使那些規(guī)矩令你窒息,但只要學會“鉆空子”,自由就在身邊。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有涯遇無涯,殆矣?!睂W無止境,即使是莊子這樣消遙的人,自由中也有追求,更何況我們?
“生命誠可貴”,生命是人最為珍貴的東西;“愛情價更高”,愛情是人最神圣的東西;“若為自由幫,兩者皆可拋”,自由不是源于軀體,而是靈魂。
解脫束縛,還不如不在乎;追求自由,就是在拘束用追求尋找自由。不要感嘆人生的苦難,因為自由就在身邊。
高中關于自由的議論文(篇5)
初春,院子里的樹都生機勃勃的長著,有一棵樹卻不慌不忙的等著,沒有任何爭風吃酷的跡象。很快夏天到了,所有的樹都長大了,在桃紅柳綠的日子里欣欣向榮,誰也不知道當初的那棵不發(fā)芽的小樹是哪棵,因為它與別的樹并無區(qū)別,也正在樹群中享受美好呢。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人生不是百米賽跑,不是一開始走了彎路或者落后就沒有改變的機會,只要你能在漫長的旅途中堅持下來,總有獲勝的一天。
在如今社會的快餐文化中,中國的家長只想著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沒上小學便已經(jīng)這個補習班,那個藝術(shù)班。卻沒有想過如何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讓孩子贏在終點線。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讓我們中國越發(fā)落后于其他發(fā)達國家。
德國的教育更加令我們深思。只有8200萬人口的德國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小學、初中不只是玩,還有鍛煉表達能力,學習獨立生活,高中才是他們真正開始學習的起跑線,所以根本沒有補習班的概念。德國的教育體系是十分特殊的,上大學很容易,但想上的人并不多。德國的`教育理念是:“做一個有用的人”。不只是讀書,很多的職業(yè)都能做一個有用的人,真正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也正因為如此,每個孩子出來,腦子里別人的東西少,自己的東西多。這樣一來,基礎知識夠用,加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執(zhí)行力,德國的科技如何能不世界?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像想象力和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們是對立的,因為想象力的本質(zhì)是荒誕,而知識的本質(zhì)是邏輯。一旦孩子腦子里裝得盡是知識,那么想象力就裝不下了。
人們都應該懂得,人生就是馬拉松,不是看開頭,而是看中間,只要你不放棄,才能笑到最后,笑得。
讓我們?nèi)绯醮旱男湟话阕杂傻某砷L,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不怕他人言說,堅定走向自己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