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題3篇
中考作文題1:
從下面兩個文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作文(1)題目:春嫩不懼寒
作文(2)閱讀下面材料,選擇感悟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團隊,心存高遠,腳踏實地,沉浸于量子世界十余載,追求小量子里的大“夢想”。他們堅持不懈,追求極致,發(fā)現(xiàn)了量子反?;魻栃?。這是繼美國物理學家霍爾于1980年發(fā)現(xiàn)反?;魻栃?30多年后,人類首次實現(xiàn)其量子化。
認識薛其坤的人幾乎都知道他近乎苦行的生活軌跡。早上7點進實驗室,晚上11點才離開,這樣的作息時間,他已經(jīng)堅持了整整20年。在薛其坤看來,“全世界從事物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刻苦的。”刻苦是他們團隊攻堅克難的第一秘訣。
科學研究的刻苦不是常人所能堅持的。薛其坤認為進入了這個科學世界,應該以苦為樂,這樣的堅持是一種享受。他在緊張的工作中體會到的是快樂,而非痛苦。憑借對科學的好奇心,對工作的熱愛,對科研的責任心與擔當,對信心的堅守,薛其坤及其團隊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終于向國際科學界“亮劍”。
“把科研工作一步一步做上去,把學生一個一個培養(yǎng)出來,唯有如此才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這位科學家追夢人如今最樸素的愿望。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
(2)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書寫要規(guī)范、整潔、美觀。
(5)文中不得出現(xiàn)考生本人姓名以及畢業(yè)學校名。
【解讀】
《春嫩不懼寒》中的關(guān)鍵詞即是“春嫩”和“寒”,“春嫩”即“初春”、“早春”,可以引申理解為一個人的少年時代,而正在讀書的青少年也正是“春嫩”時節(jié);“寒”即“寒冷”,引申為人生路上的苦難、挫折、磨礪等??梢詮恼Z句的本義寫自然界的某種事物,是怎樣不畏懼冬末的嚴寒的;可以從引申義(比喻義)的角度,寫某個少年是怎樣不畏懼人生路上的艱難執(zhí)著前行的。
寫作時,“春嫩”或“不懼寒”在文章中應該有一個特寫的鏡頭:寫早春寒意料峭的景象或初春某種花草伴雪成長的景象,以此來烘托文中的人物,使人物的感情自然地抒發(fā)出來??v然不是真實的“春嫩”或“不懼寒”,但我們?yōu)榱送怀鑫恼轮行牡男枰?,不妨可以在文中描摹帶?ldquo;春嫩”、“不懼寒”的詩意環(huán)境,把人物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既增強了文章的詩意氛圍,又照應了題目,使文章主題得到升華。
第二篇文章是材料作文。試題給出了摘選自《人民日報》的449字的材料,材料展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帶領(lǐng)團隊從事物理研究并取得輝煌成績的事跡,并通過他的言論表現(xiàn)了薛其坤及其團隊為追求夢想,刻苦鉆研,以苦為樂的品質(zhì),贊美了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對工作的熱愛,對科研的責任心與擔當,對信心的堅守以及勇于探索,刻苦鉆研的精神。
寫作時,可以從記敘的角度入手,寫自己身邊的某個值得敬佩的人獻身事業(yè)、以苦為樂的真實事件,也可以發(fā)揮合理的想像,記敘薛其坤院士早晨7點到晚上11點在實驗室里工作的過程,也可以模擬寫作薛其坤院士的日記,形成一篇展示薛其坤院士為研究物理學、精心教育學生而無私奉獻精神的自述文章。還可以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闡釋“刻苦是攻堅克難的第一秘訣”、“夢想點燃精彩人生”、“堅持成就夢想”等觀點……行文中選擇其中一個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這篇文章,也可以在寫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寫成日記、書信、演講稿、人物訪談等都應該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表達。
【誤區(qū)】
誤區(qū)一:思維僵化。“春嫩不懼寒”一題富于詩意,必須在較好地完成現(xiàn)代文閱讀《雪地“吃春”》的基礎(chǔ)上,準確理解題目,才能把文章寫得充實具體。有很多考生受現(xiàn)代文閱讀的影響,不敢發(fā)散思維,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大肆地寫“雪”,寫在雪中發(fā)生的事情,然后生硬地往題目上扣,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不懼寒”的主題。
誤區(qū)二:內(nèi)容淺易。在具體的寫作中,“春嫩不懼寒”最好體現(xiàn)出引申義或比喻義,體現(xiàn)出自己或他人不怕困難、勇于戰(zhàn)勝挫折的精神。不能對“春嫩”理解過于淺易,簡單地認為是“春天的各種事物太鮮嫩,因為春天來了,根本不用懼怕冬天的寒冷”,這樣理解,就與命題者的命題意圖完全相反了。也不能理解為“春嫩不應該懼怕寒冷”,這也絕不是命題者的初衷。
誤區(qū)三:主題泛濫。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會出現(xiàn)多個感悟最深的寫作角度,不能因為自己占有的素材少而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多個角度。在“薛其坤帶領(lǐng)團隊發(fā)現(xiàn)量子反?;魻栃?rdquo;材料中,出現(xiàn)了“堅持”、“刻苦”、“夢想“等多個角度,如果面面俱到地去寫
寫,會顧此失彼,哪個方面都不會寫的太充分,主題自然不會得到凸顯。
誤區(qū)四:審題偏頗。材料作文最怕審題出現(xiàn)偏頗。寫作前,一定要反復閱讀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guān)鍵句。不能太過于強調(diào)材料中無足輕重的語句。如針對材料中“科學研究”、“培養(yǎng)學生”、“等詞句去設(shè)定寫作角度、確定寫作主題,就很難寫出切合題意的考場佳作。
【范文】
春嫩不懼寒
嫩柳輕搖,飛絮競逐,游絲相賽。行走在旖旎的春天,雖然剛經(jīng)歷寒冬的洗禮,但萬物復蘇,生機盎然,大自然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
我喜歡春天,不僅因為她有鳥語花香,春光融融的美景,更是因為她是希望和活力的象征。春天中的萬物都只有經(jīng)歷嚴寒后才能復蘇,她所蘊含的不畏挫折,積極進取的精神激勵著我奮力前行。
半樹青蔥,半樹春。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俊采星馳。古往今來,年少而有為者比比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六歲屬文,二十歲作《滕王閣序》,名揚四海,“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名句。蘇軾,生十年,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也一樣有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激情,有著“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執(zhí)著,有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骨,我們當然要勤字當頭,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懼艱險,努力前行!
半米陽光,半米香。
人生如四季,我們正處在最美的春天。年少的我們,自信卻不自負,張揚卻不張狂。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撐起自己的藍天。放眼今朝,90后的創(chuàng)業(yè)青年奮發(fā)有為,最近,一款能幫你淘到時下潮流禮物的APP應用“禮物說”在網(wǎng)上火了起來,短短四個月,用戶就達到200萬,而成功開發(fā)這款軟件的人,竟是年僅21歲的溫成輝。他也曾因資金問題面臨困境,但他篤定的說;“你不放手,失敗才會撒手”。有志不在年高,追夢的路,迷霧茫茫,但我們依然要信心滿滿地走向前方,所有的磕磕絆絆都只是暫時的考驗,對夢想“不放手”的溫成輝成功后笑得清清爽爽,在路上的我們,對追求不言棄,也定能贏得痛痛快快,讓我們的春天絢麗多彩,繁花似錦。
半院桃李,半院花。
身在考場的我們,正在用筆尖與試卷的窸窣聲譜寫著最動聽的音符。我們從升入初中時開始編織自己的夢想,在父母老師的支持與鼓勵中踏上追夢之旅。我們知道,有夢在,這個春天必會留下難忘的記憶,這個春天里,校園里的半院桃樹和李樹和我們一起共逐高中夢,一路歡歌,一路精彩。桃李用滿樹鮮花換一個春天的倩影,我們會用努力換一個無怨無悔的結(jié)局。
碧草如酥處,繁華錦上時。左岸夢想,右岸幸福,將青春的道途,點綴得滿徑花香。而我將在這漫漫長途中,收獲自己的風景。春嫩不懼寒,于蝶舞蹁躚處,我自鏗鏘!
【解讀】
這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清新的滿分作文。考生靈活地駕馭語言,把“春嫩不懼寒”的精神在文章中全面地展現(xiàn)出來。從結(jié)構(gòu)上說,全文洋洋灑灑,充滿散文的味道,“半樹青蔥,半樹春”、“半米陽光,半米香”、“半院桃李,半院花”巧妙穿插于段落間,把文章主體部分自然劃分為三個層次,先由古代少年才俊寫到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再由90后軟件開發(fā)者寫到信心滿滿的“我們”;最后結(jié)合“我們”身臨考場的實際抒寫“不懼寒”的心聲。結(jié)構(gòu)設(shè)計非常巧妙,讀者一目了然。捧讀這篇考場佳作,你會忍不住反復品味??忌恼Z言優(yōu)美流暢,很能打動人心:開篇對春景的描繪,輕輕幾筆,信手拈來,而春景畢現(xiàn);三個“半……半……”的精巧設(shè)計,把優(yōu)美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出來;結(jié)尾再用優(yōu)美而精煉的語句把春景與青春、人生巧妙結(jié)合,畫龍點睛,升華主題。
中考作文題2:
有的人,無論遠近,仿佛總在身邊;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終浮現(xiàn)眼前;有份情,真摯濃烈,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有種理,意味深長,常??M繞我們的腦畔……他們(它們)從未走遠。
請以“從未走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讀】
鹽城卷一直以命題作文為主,2015年仍舊采用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現(xiàn)作文題,而是以“導語+命題+要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就命題內(nèi)容來看,這道作文題,仍就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寫作實際,讓每位考生都有話可寫,有真話講,有真情抒,積極引導學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關(guān)注社會,擁抱自然,思考生活,進而獲得個性化的感悟。寫好這道題關(guān)鍵在這幾個方面:
讀導語,實現(xiàn)從時空到心理的跨越。這道題的題眼是修飾語“從未”,就是“從來沒有”的意思,這樣就可從時空角度把文題理解為“從來沒有走遠”,粗讀提示語,“總在”“始終”“時時”“常常”等詞也證實了這一點。而“仿佛總在身邊”、“始終浮現(xiàn)眼前”、“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常常縈繞我們的腦畔”等短語,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人并不在身邊;只是“浮現(xiàn)”在眼前,其實這件事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可見,“從未走遠”一題,還應該抓住關(guān)鍵詞“遠”從心理角度去理解,即“敘述的對象雖然已走遠,但其影響仍留存心底,并沒有走遠”,所謂“天涯若比鄰”便是如此。
定角度,設(shè)想從一個或幾個點解釋文題。文題中“遠”既指時間消逝的久遠、空間距離的長短,也指心靈的隔閡或思想的偏離等??蛇x取某一個人(物)如何讓“我”感覺從未走遠,也可以寫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覺他們就在我身邊的。
精構(gòu)思,讓作文從平淡無奇變得光彩動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沒有特點,寫不出新意。而要寫出特點,寫出新意,就必須對作文有一個精妙的構(gòu)思。寫作時要盡力寫出其中的“變化”過程,即由起初的以為遠去到感到就在身邊的過程,是某物的觸發(fā),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啟發(fā)……如具體寫出自然就動人了。
【誤區(qū)】
誤區(qū)一:漠視導語。該題的導語已經(jīng)比較明確地告訴考生,不僅可以寫那些一直就在身邊的人、事、情、理等,還可以寫那些看似已經(jīng)走遠,實則一直就在身邊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學忽略了對導語的研究,只是從第一個方面選材立意,就很容易寫得膚淺,而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
誤區(qū)二:題材單一。導語部分提示我們可從人、事、情、理方面尋找題材,后面還附加了一個省略號,也就是說,如果寫那些從未遠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從閱卷情況來看,寫“人”的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且寫爺爺奶奶這類親情、老師同學這類師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這樣單一的題材造成撞車現(xiàn)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得分。
誤區(qū)三:無“我”意識。“從未走遠”這一命題作文,其實就是個半命題作文,不僅要填寫出“誰(什么)”從未遠去,其實還要寫出從未離開“誰”,而后面這個“誰”最好就寫“我”,而少數(shù)同學審題時忽略這一點,直接去寫某個歷史人物從未遠去,卻沒有寫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這就有“掉書袋”的嫌疑了。
誤區(qū)四:蜻蜓點水。不少考生審題時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思考了“是誰”從未遠去,沒有認真思考“為什么”感覺“從未遠去”,是他(她、它)給人以教益,還是他(它)給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讓人思念、感激、感恩,還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難怪出現(xiàn)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
從未走遠
仿佛一夜之間,鎮(zhèn)上雨后春筍般地冒出無數(shù)“現(xiàn)刻瓦片”的小攤,攤旁擠滿了喧鬧吵嚷討價還價的游人,攤后站立著油嘴滑舌卻又分心刻瓦的攤主。我站在街頭,腳下依舊是那條麻石板路,卻似乎很多東西都走遠了。
一抬頭,鎮(zhèn)口石門上是陶二爺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壽”,“口”中藏“祿”,“喜”依“示”邊,團團喜氣,卻又因瓦的灰色顯得肅穆起來。“福”下是喜鵲登梅、貔貅招財、麒麟送子、三陽開泰四副吉祥圖案,極為傳神。穿過石門沿著石板路走,兩側(cè)屋頂上青瓦鱗鱗千瓣,古樸素雅,沉穩(wěn)寧靜,紋路古拙若桑間雞鳴,桃源犬吠,淳樸可愛。
十多年前,小鎮(zhèn)尚未被開發(fā)成為景區(qū),未被冠以古鎮(zhèn)之名。幼年的我熱衷于觀賞陶二爺?shù)裢呖檀u。他好兩口小酒,頰上微酡,使描樣上線條飄逸圓潤,下刀時力道勻適,打磨時凹凸有致,上藥后渾然天成。一抬腕,是丹鳳朝陽,一低頭,是魚躍龍門。鑿削鏟旋,如寫書法,抑揚頓挫間光影流動。陶家一排“福”字瓦簡單而各異,掩映著后院小葉黃楊密密匝匝的葉子,流淌著時光靜好。
可現(xiàn)在,那些生意紅火的攤主并不描樣,遑論上藥——現(xiàn)刻嘛,效率第一。彼時的認真與虔誠呢,精雕細琢與歲月安穩(wěn)呢呢,難道都隨著這十余載光陰漸行漸遠了嗎?我聽著耳邊高高的鞋跟叩擊著石板路,望著尖尖的傘頂劃過起伏的墻垣,心下一絲迷惘。
七拐八彎進深巷,熟悉的木門,斑駁的低檻,陶二爺竟一直沒搬家。推開半掩的門,一聲舊舊的“吱呀”聲還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條魚,磚石中心只寥寥幾筆,一條極生動的灰鯽,然覺滿磚江湖,煙波無盡。抬頭見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頭還記得我這老頭子?”我可處江湖之遠啦!”復又低頭。有細密的雨絲飄舞,屋瓦上浮漾著濕濕的流光。
跨出門檻的那一剎那,我恍然意識到,那些我以為走遠的,其實都在這兒,從未走遠。也許在深巷里,也許在職業(yè)掩映下,陶二爺始終如此,懷著雕刻的信仰刀刀筆筆,歲歲年年。
那寧靜空靈的檐雨滴聲,從未走遠。
【解讀】
作者以細膩的筆調(diào),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陶二爺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我幼年時陶二爺?shù)窨虝r的動作,再次相見時,老人家的神態(tài)簡練傳神,“一怔”“一笑”,一“低頭”,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執(zhí)著與堅守,正是一道從未走遠的風景。文章一氣貫注,筆法累累如串珠,全無矯情做作之文句,在積累了許多來自生活的感性體驗之后,在這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顯露出一番成長的自省和理性思辨,體現(xiàn)了考生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和思考,科技進步和文明傳承這一重大的社會性問題便在這些細節(jié)中得以凸顯。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卻把思考的空間留給讀者,讓人回味無窮。
中考作文題3:
有的人,無論遠近,仿佛總在身邊;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終浮現(xiàn)眼前;有份情,真摯濃烈,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有種理,意味深長,常??M繞我們的腦畔……他們(它們)從未走遠。
請以“從未走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讀】
鹽城卷一直以命題作文為主,2015年仍舊采用這一考查方式,只是形式上有了突破,不再是直接出現(xiàn)作文題,而是以“導語+命題+要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就命題內(nèi)容來看,這道作文題,仍就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寫作實際,讓每位考生都有話可寫,有真話講,有真情抒,積極引導學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關(guān)注社會,擁抱自然,思考生活,進而獲得個性化的感悟。寫好這道題關(guān)鍵在這幾個方面:
讀導語,實現(xiàn)從時空到心理的跨越。這道題的題眼是修飾語“從未”,就是“從來沒有”的意思,這樣就可從時空角度把文題理解為“從來沒有走遠”,粗讀提示語,“總在”“始終”“時時”“常常”等詞也證實了這一點。而“仿佛總在身邊”、“始終浮現(xiàn)眼前”、“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常??M繞我們的腦畔”等短語,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人并不在身邊;只是“浮現(xiàn)”在眼前,其實這件事并不是發(fā)生在眼前……可見,“從未走遠”一題,還應該抓住關(guān)鍵詞“遠”從心理角度去理解,即“敘述的對象雖然已走遠,但其影響仍留存心底,并沒有走遠”,所謂“天涯若比鄰”便是如此。
定角度,設(shè)想從一個或幾個點解釋文題。文題中“遠”既指時間消逝的久遠、空間距離的長短,也指心靈的隔閡或思想的偏離等。可選取某一個人(物)如何讓“我”感覺從未走遠,也可以寫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覺他們就在我身邊的。
精構(gòu)思,讓作文從平淡無奇變得光彩動人。中考作文怕就怕沒有特點,寫不出新意。而要寫出特點,寫出新意,就必須對作文有一個精妙的構(gòu)思。寫作時要盡力寫出其中的“變化”過程,即由起初的以為遠去到感到就在身邊的過程,是某物的觸發(fā),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啟發(fā)……如具體寫出自然就動人了。
【誤區(qū)】
誤區(qū)一:漠視導語。該題的導語已經(jīng)比較明確地告訴考生,不僅可以寫那些一直就在身邊的人、事、情、理等,還可以寫那些看似已經(jīng)走遠,實則一直就在身邊的人、事、情、理等,部分同學忽略了對導語的研究,只是從第一個方面選材立意,就很容易寫得膚淺,而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
誤區(qū)二:題材單一。導語部分提示我們可從人、事、情、理方面尋找題材,后面還附加了一個省略號,也就是說,如果寫那些從未遠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求的。但從閱卷情況來看,寫“人”的占了絕大多數(shù),而且寫爺爺奶奶這類親情、老師同學這類師生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這樣單一的題材造成撞車現(xiàn)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得分。
誤區(qū)三:無“我”意識。“從未走遠”這一命題作文,其實就是個半命題作文,不僅要填寫出“誰(什么)”從未遠去,其實還要寫出從未離開“誰”,而后面這個“誰”最好就寫“我”,而少數(shù)同學審題時忽略這一點,直接去寫某個歷史人物從未遠去,卻沒有寫出“我”是如何感受到的,這就有“掉書袋”的嫌疑了。
誤區(qū)四:蜻蜓點水。不少考生審題時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思考了“是誰”從未遠去,沒有認真思考“為什么”感覺“從未遠去”,是他(她、它)給人以教益,還是他(它)給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讓人思念、感激、感恩,還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難怪出現(xiàn)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范文】
從未走遠
仿佛一夜之間,鎮(zhèn)上雨后春筍般地冒出無數(shù)“現(xiàn)刻瓦片”的小攤,攤旁擠滿了喧鬧吵嚷討價還價的游人,攤后站立著油嘴滑舌卻又分心刻瓦的攤主。我站在街頭,腳下依舊是那條麻石板路,卻似乎很多東西都走遠了。
一抬頭,鎮(zhèn)口石門上是陶二爺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田”中藏“壽”,“口”中藏“祿”,“喜”依“示”邊,團團喜氣,卻又因瓦的灰色顯得肅穆起來。“福”下是喜鵲登梅、貔貅招財、麒麟送子、三陽開泰四副吉祥圖案,極為傳神。穿過石門沿著石板路走,兩側(cè)屋頂上青瓦鱗鱗千瓣,古樸素雅,沉穩(wěn)寧靜,紋路古拙若桑間雞鳴,桃源犬吠,淳樸可愛。
十多年前,小鎮(zhèn)尚未被開發(fā)成為景區(qū),未被冠以古鎮(zhèn)之名。幼年的我熱衷于觀賞陶二爺?shù)裢呖檀u。他好兩口小酒,頰上微酡,使描樣上線條飄逸圓潤,下刀時力道勻適,打磨時凹凸有致,上藥后渾然天成。一抬腕,是丹鳳朝陽,一低頭,是魚躍龍門。鑿削鏟旋,如寫書法,抑揚頓挫間光影流動。陶家一排“福”字瓦簡單而各異,掩映著后院小葉黃楊密密匝匝的葉子,流淌著時光靜好。
可現(xiàn)在,那些生意紅火的攤主并不描樣,遑論上藥——現(xiàn)刻嘛,效率第一。彼時的認真與虔誠呢,精雕細琢與歲月安穩(wěn)呢呢,難道都隨著這十余載光陰漸行漸遠了嗎?我聽著耳邊高高的鞋跟叩擊著石板路,望著尖尖的傘頂劃過起伏的墻垣,心下一絲迷惘。
七拐八彎進深巷,熟悉的木門,斑駁的低檻,陶二爺竟一直沒搬家。推開半掩的門,一聲舊舊的“吱呀”聲還是昔年音客。他正刻一條魚,磚石中心只寥寥幾筆,一條極生動的灰鯽,然覺滿磚江湖,煙波無盡。抬頭見是我,一怔神,旋即爽朗一笑:“丫頭還記得我這老頭子?”我可處江湖之遠啦!”復又低頭。有細密的雨絲飄舞,屋瓦上浮漾著濕濕的流光。
跨出門檻的那一剎那,我恍然意識到,那些我以為走遠的,其實都在這兒,從未走遠。也許在深巷里,也許在職業(yè)掩映下,陶二爺始終如此,懷著雕刻的信仰刀刀筆筆,歲歲年年。
那寧靜空靈的檐雨滴聲,從未走遠。
【解讀】
作者以細膩的筆調(diào),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陶二爺十多年前雕刻的巨型“福”字,我幼年時陶二爺?shù)窨虝r的動作,再次相見時,老人家的神態(tài)簡練傳神,“一怔”“一笑”,一“低頭”,盡管只是一個普通的刻碑老人,但他的執(zhí)著與堅守,正是一道從未走遠的風景。文章一氣貫注,筆法累累如串珠,全無矯情做作之文句,在積累了許多來自生活的感性體驗之后,在這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顯露出一番成長的自省和理性思辨,體現(xiàn)了考生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和思考,科技進步和文明傳承這一重大的社會性問題便在這些細節(jié)中得以凸顯。小作者巧妙的揭示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卻把思考的空間留給讀者,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