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5篇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這六方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碓∑绞攀酪恢苣昙o念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1
金秋時節(jié),秋風習習,迎面送來陣陣禾香,金黃的稻穗,拍打著手掌掀起滾滾金色的稻浪……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一粒偉大的種子,悄然降臨人間。那是一個戰(zhàn)亂動蕩的年代,他的童年時光也都是在四處逃難中度過。
高中畢業(yè)后,從小熱愛花草與大自然的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當官發(fā)大財,而是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農(nóng)業(yè)大學的農(nóng)學院,并在畢業(yè)之后到湖南農(nóng)校任教。在課堂上,他細心給同學們講解,課后他也會與同學們一起做實驗。
_年代饑荒降臨,大量的人民因饑餓而去世,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望著此情此景,他下定決心要讓中國人遠離饑荒,于是他邁開雙腿,向田野中奔去,開始了研究雜交水稻的漫長征途……
袁隆平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了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而另一個就是“禾下乘涼夢,高產(chǎn)不封頂”。他說了也這樣做了,一個又一個早晨,他奔向?qū)嶒炋?,一個又一個傍晚,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我不在家,就是在實驗田;我不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在他日日夜夜的努力中,他不斷創(chuàng)新,反復(fù)實驗,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lǐng)先的狀態(tài)。
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大獎的袁隆平,十年前身價1008億,可他卻獨愛15元的襯衫,他勤勞質(zhì)樸,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研究水稻的事業(yè)。
他也終不負自己的期望,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畝產(chǎn)量不斷刷新記錄,不僅讓中國人遠離了饑餓,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許多國家吃上了中國的雜交水稻,養(yǎng)活了更多的人口。
袁隆平爺爺研究室的種子是偉大的種子,而他本人何嘗不是一顆偉大的種子呢?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2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nóng)校采訪。
安江農(nóng)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wù)實、文明進取”的校訓(xùn)振憾了。學校里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nóng)學院畢業(yè)后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個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dǎo)下,終于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nóng)校發(fā)源并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xiàn)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shù)膫ゴ蟀l(fā)明和貢獻,準備建設(shè)“安江農(nóng)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后,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后,帶領(lǐng)我們在學校里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么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wù)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于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3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于“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tài)度卻僅僅愿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斗”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注定超越了任何物質(zhì)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嘆,但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yǎng)、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于現(xiàn)實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建國_年來,我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zhì)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fā)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泛濫。如果任其泛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dǎo)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創(chuàng)造出超越物質(zhì)財富更為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才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4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題記
時光的齒輪一刻不停,春去冬來夏生冬藏,萬物存在于現(xiàn)在,展望于未來,緬懷于過去。_年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不平凡的一天:新冠疫情,奪走無數(shù)生靈之命;圣母院失火,世界文化遺產(chǎn)流逝;澳大利亞動物尸曝滿地,預(yù)警世人愛護自然;中美交往關(guān)系僵化;中國周邊國家動亂,對中國虎視眈眈。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在告訴我們:世界該重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了,中國,應(yīng)該更加強大了。
而就在昨天這不平凡的一天——_年5月22日,繼汶川大地震后又一個“七級地震”來臨,余震未退,人心難安。中國兩大國士先后逝去,令人痛惜。
我在聽到兩大國士逝去后,我還當這是無聊娛樂號散播的謠言。畢竟在前幾天我還在想,袁隆平爺爺會不會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上臺給我們講述他的故事呢,今年的國慶上,他還會坐在和去年一樣的位置嗎?腦海中浮起袁隆平爺爺看見稻苗時臉上欣慰的表情;想起他在采訪中說過:“你們生活得太好了,吃得太好了,你們沒有體會過當時那種挨餓的感覺,我是再也不愿看見人吃不上飯挨餓了?!?/p>
雙眼看向窗外,天灰蒙蒙的,霧氣氤氳,山上的青葉在霧氣下影影綽綽,冷風從窗邊的縫隙中絲絲飄過,卷起悲傷的思緒。
一幅畫面隨著這絲絲縷縷的風展開,袁隆平爺爺在和記者交談。記者問他:“您以前為什么想要種雜交水稻呢?”袁隆平略微哽咽,眼中泛起點點淚光,回答記者說:“我永遠忘不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饑荒餓死了人。”記者又問袁隆平爺爺說:“您現(xiàn)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事再次發(fā)生呢?”袁隆平爺爺停頓了一下,語氣堅定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語必嘆息一聲。我想這一聲嘆息是為饑荒年代的人而悲傷的。他們生在百廢待興正一無所有的中國,只有經(jīng)歷過這些苦難,才能明白吧。
同時我又為他而驕傲,這兩遍地“不可能”充分地表明了袁隆平爺爺?shù)淖孕?。他知道中國的糧食可以養(yǎng)活中國人了,他不懼這糧災(zāi)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被人民銘記在心。袁隆平爺爺?shù)囊簧?,為了中國和世界的吃飯問題而奮斗!只要春風吹過的地方,到處是青青野草,中國人民永遠銘記國士——袁隆平,紀念他的貢獻。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紀念作文5
他們到底跋涉過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負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shè)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chǎn)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lǐng)著中國專家迎戰(zhàn)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chǎn)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guān)系。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后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20__年,陽光熾熱,土地溫暖。90歲高齡的袁隆平依舊在埋頭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奮斗十年,讓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種上我們的雜交水稻。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zhì),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愿把技術(shù)無償?shù)呢暙I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閑看云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fā)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