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書畫造假手法
常見的書畫造假手法
收藏到假的書畫對于收藏者來說會造成很嚴重損失,所以了解它們造假的方法學會去鑒定真假很重要,那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學下啦小編為你推薦的常見的書畫造假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見的書畫造假手法
勾描線條:造假者用紙或絹覆于字畫原作上,用細碳條或尖鉛筆雙勾描下線條輪廓,如果是書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繪畫,則按線條輪廓對照原作模仿著色,這類手法以偽造名人題款和名家書法為多。
改頭換面:造假者利用殘破字畫或無款字畫,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種手段,將無款作品變成有款作品,將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將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
模仿特征:有很多名人字畫,風格極其鮮明,特點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畫的“老手”,以不看題款便知何人作品來炫耀自己的“眼力”,造假者抓住這些人的輕浮心理,專門模仿原作特征,以至達到以假亂真程度,使某些驕傲粗心的投資者打眼上當。
識畫先識紙
中國書畫最講究用紙,有些書畫家的書畫技法,就是根據(jù)紙性演繹而來。當今,要想了解中國書畫,離不開研究用紙?,F(xiàn)介紹幾種書畫用紙。
毛邊紙。一種竹紙,明末江西出產(chǎn)竹紙,紙質細嫩,色呈米黃,正面光,背面稍澀,質地略脆,韌性稍差,耐久程度次于太史連紙。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適宜于寫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和書寫書畫,但紙邊并不毛。因明代大藏書家毛晉嗜書如命,好用竹紙??虝?,所用紙張,極為講究,用紙量大,常到江西訂購稍厚實的竹紙,并在紙邊蓋上一個篆刻的 “ 毛 ” 字印章,久而久之,人們習慣稱這種紙叫 “ 毛邊紙 ” ,并沿用至今。史載: “ 天下購善書者,必望走隱湖毛氏(毛晉)所用紙,歲從江西特造之,厚者曰 ‘ 毛邊 ' ,薄者曰 ‘ 毛太 ' ,至今仍存其名不絕。 ” 毛邊紙的由來可能緣于此。清乾隆以后用紙,除太史連紙、棉紙外,有很大一部分書是用毛邊紙印刷的。
現(xiàn)在我國南方產(chǎn)竹的地方均有生產(chǎn),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漚爛發(fā)酵,搗碎成漿,再添加適當?shù)狞S色染料,不施膠,手工竹簾抄造而成。毛邊紙質地細嫩、柔軟,韌性好,略帶蛋黃色,吸水性強,用于書寫,容易吸干墨水,字跡經(jīng)久不變。較重的毛邊紙又稱為 “ 玉扣紙 ” 。江西橫江出產(chǎn)的仿毛邊紙又稱為 “ 重紙 ” 。現(xiàn)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帶用堿法制漿,在竹簾絲網(wǎng)的圓網(wǎng)造紙機上造出,稱 “ 機制毛邊紙 ” ,這種紙的質地、外觀與手工造的毛邊紙均有較大差別。
玉版紙。一種潔白精致的精良箋紙。宋黃庭堅《豫章集 · 次韻王炳之惠玉版紙》詩: “ 古田小箋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 ” 元費著《蜀箋譜》: “ 今天下皆以木膚為紙,而蜀中乃盡用蔡倫法,箋紙有玉版,有貢余,有經(jīng)屑,有表光。 ” 《紹興府志》: “ 玉版紙瑩潤如玉 ” 。
連史紙。又叫 “ 連四紙 ” 、 “ 連泗紙 ” ,紙質較厚者又稱為 “ 海月紙 ” 。原產(chǎn)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閩北地區(qū)和江西省鉛山縣一帶。采用嫩竹做原料,堿法蒸煮,漂白制漿,手工竹簾抄造。紙質薄而均勻,潔白如羊脂玉,書寫、圖畫均宜,多用來制作高級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箋、扇面原紙等。相傳是福建邵武連姓兄弟經(jīng)過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們排行 “ 老 三 ” 、 “ 老四 ” 而得名。
機器連史紙。機器連史紙是用機器制造的,顏色稍黃,清末民初才被采用,中華書局印《四部備要》用的就是機器連史紙 。
書畫收藏鑒定必須掌握的知識
學習書畫鑒定的相關知識應該是多方面的。有的較為直接,有的較為間接。中國書畫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產(chǎn)物,因此,講書畫離不開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搞書畫鑒定更須了解中國的歷史及其的文史知識。如詩詞的格律、書法篆刻知識,以及歷代帝王的稱謂、職官、禮制等。歷代著名的書畫家,大多具有相當水平的文學造詣,有不少書畫家本身就是文學家。他們所寫、所書、所題的字畫,往往都與歷史、文學有直接的關聯(lián)。若碰到明代畫家作品中題有清代某一詩人作的詩詞,那么這畫肯定是幅偽作無疑。
干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法既準確又實際,對我國歷史的發(fā)展、人民的風俗習慣、經(jīng)濟文化生活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國歷代書畫作品上題款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律沿用干支加帝王年號的形式,連近現(xiàn)代,甚至當代的不少書畫家依舊沿用這種方式。所以掌握干支紀年法,對正確認清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及作者本人的創(chuàng)作年齡至關重要。所謂干支,實系天干、地支的合稱。干共有十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支,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順序兩兩相配,至六十循環(huán)一次,為一個甲子。人們常說的『六十花甲』即從此來。
以避諱來斷定書畫家創(chuàng)作年代和作品真?zhèn)我彩菚嫊嬭b定中必須了解的相關知識。關于避諱制度的起源、種類及方法,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項專門學問。避諱大致可分為避朝諱和避家諱兩種。避朝諱即是避當代皇帝及先帝的名字;避家諱即是避作者家中長輩或祖先的名字。書畫鑒定中,避朝諱相對避家諱比較容易掌握。避諱的具體方法基本有:該字、缺筆、空字、改音等。避諱的范圍有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等。避諱的情況比較復雜,在鑒定中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鑒,因其字『玄照』,為避康熙帝『玄燁』名,故作品落款時將『玄照』改為『元照』。落款一般都寫成『元照王鑒』或『王鑒元照』。
古代建筑、衣冠服飾和生活器具等方面的知識也是應該掌握的。因每個時代的歷史發(fā)展、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的不同,在這些方面就有各自不同的某些特征。這些可以通過歷代發(fā)掘的實物和歷史文獻資料加以相互印證。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卷》,至今流傳有許多本子,而其中只有一件是真的。這是因為北宋張擇端的原本無論橋梁、舟車、市肆、城廓等均符合宋代的形制。尤其是城墻除了門洞是磚砌的以外,其他都是土筑成的。而其他偽本的城墻全都是磚砌的,而這種磚砌的城墻要在明代初年才出現(xiàn)。
看了“常見的書畫造假手法”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