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諫逐客的典故講了什么
李斯諫逐客的典故講了什么呢?下面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吧。
李斯諫逐客的典故講了什么
李斯諫逐客,歷史事件,經(jīng)過為李斯在秦王把客卿攆出秦國事件中上奏章給秦王,最終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
呂不韋一倒臺,秦國一些貴族、大臣就議論起來,說列國的人跑到秦國來,都是為他們本國打算,有的說不定是來當(dāng)間諜的。他們請秦王政把客卿統(tǒng)統(tǒng)攆出秦國。
秦王政接受這個意見,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員,凡不是秦國人,都得離開秦國。
李斯進諫
有個楚國來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學(xué)派代表荀況的學(xué)生。他來到秦國,被呂不韋留下來當(dāng)了客卿。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驅(qū)逐的份兒,心里挺不服氣。離開咸陽的時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給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當(dāng)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lián)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業(yè)?,F(xiàn)在到大王手里,卻把外來的人才都攆走,這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秦王政覺得李斯說得有道理,連忙打發(fā)人把李斯從半路上找回來,恢復(fù)他的官職,還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當(dāng)謀士后,一面加強對各國的攻勢,一面派人到列國游說諸侯,還用反間、收賣等手段,配合武力進攻。韓王安看到這形勢,害怕起來,派公子韓非到秦國來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國的屬國。
韓非也是荀況的學(xué)生,跟李斯同學(xué)。他在韓國看到國家一天天削弱,幾次三番向韓王進諫,韓王就是不理他。韓非滿肚子學(xué)問,沒被重用,就關(guān)起門來寫了一部書,叫《韓非子》。他在書中主張君主要集中權(quán)力,加強法治。這部書傳到秦國,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贊賞,說:"如果我能和這個人見見面,該多好啊。"
這一回,韓非受韓王委派來到秦國,看到秦國的強大,上書給秦王,表示愿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出力。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還沒考慮重用韓非,李斯倒先著急起來,怕韓非奪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說:"韓非是韓國的公子,大王兼并諸侯,韓非肯定要為韓國打算;如果讓他回國,也是個后患,不如找個罪名把他殺了。"
秦王政聽了這話,有點猶豫,下令先把韓非扣押起來,準(zhǔn)備審問。韓非進了監(jiān)獄,想辯白也沒機會。李斯卻給他送來了毒藥,韓非只好服藥自殺了。
秦王政扣押了韓非,也有點后悔,打發(fā)人把韓非放出來,可是已經(jīng)晚了。秦王政十分懊惱。正在這時候,有個魏國人繚到秦國來,秦王政找他一談,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就任用繚為秦國尉,后來人們稱他尉繚。
歷史上對李斯的評價是怎么樣的
《淮南子·泰族訓(xùn)》:"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曹丕:"昔伊戾費忌,以無寵而作讒;江充焚豐,以負罪而造蠱。高斯之詐也貪權(quán),躬寵之罔也欲貴,皆近取乎骨肉之間,以成其兇逆。"
劉勰:"戰(zhàn)代任武,而文士不絕。諸子以道術(shù)取資,屈宋以《楚辭》發(fā)采。樂毅報書辨而義,范雎上書密而至,蘇秦歷說壯而中,李斯自奏麗而動。若在文世,則揚班儔矣。荀況學(xué)宗,而象物名賦,文質(zhì)相稱,固巨儒之情也。"
司馬貞:"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陽,人臣極位。一夫誑惑,變易神器。國喪身誅,本同末異。"
蘇軾:"李斯、趙高矯詔立胡亥,殺扶蘇、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曾鞏:"戰(zhàn)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于說之易合。其設(shè)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zhàn)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李贄:"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
歸有光:"李斯用秦,機、云入洛,一時呼吸風(fēng)雷,華曜日月,天下奔走而慕艷。事移時易,求牽黃犬出上蔡東門,聽華亭之鶴唳,豈可得哉?"
王夫之:"秦政、李斯以破封建為萬世罪,而賈誼以諸侯王之大為漢痛哭,亦何以異于孤秦。"
姚鼐:"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人之仕也,無論所學(xué)識非也,即有學(xué)識甚當(dāng),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頻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dǎo)譽于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dāng)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丁耀亢:"李斯嘗為倉吏,見倉鼠而樂之。吾觀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謀飽,終而嚙人,秦之社遂以空。及東門黃犬,仍思顧兔,馳心猶未死也。矯詔殺人而致族滅,不亦宜乎!高則刑余匹夫,死亦不足責(zé)。若夫恬亦有罪焉,為秦名將而阿主興功,殺人多矣。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或曰:扶蘇何罪?夫扶蘇不死,則二世不被弒,秦能亡乎?"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贄之學(xué),其《藏書》《續(xù)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其言謂放勛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湯、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漢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此等謬論,正如醉夢中囈語,而當(dāng)時諸名士極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溫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以揚雄、胡廣、譙周、馮道為吏隱外臣,亦大謬。"
曾國藩:"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近世如陸、何、肅、陳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毛澤東:"孟夫子一派主張后法先王,厚古薄今,反對秦始皇。李斯是擁護秦始皇的,屬于荀子一派,主張先法后王。"
魯迅曾稱贊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則有殊勛。"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稱為書法鼻祖。
李斯諫逐客的典故講了什么
上一篇:火牛陣的典故講了什么
下一篇:荊軻刺秦王的典故講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