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讀后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冻了间洝纷x后感精選10篇,希望大家喜歡!
《沉思錄》讀后感1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書中涵蓋了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諧等調(diào)和各種矛盾的人所應(yīng)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特性。要用一篇讀后感去描述這樣的一本思想巨作,則略帶著侮辱的嫌疑,但在以完成任務(wù)為目標的背景下,則又釋然了。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歲時繼承王位,卻遇內(nèi)憂外患,沒什么好日子過。他戎馬倥傯一生,美國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為軍人,他戰(zhàn)功赫赫;作為皇帝,他關(guān)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gòu),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于賑災(zāi)。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學(xué),在于這部《沉思錄》?!冻了间洝烦蔀楣帕_馬哲學(xué)斯多亞派的最后一部典籍,與古羅馬人注重實踐、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為《沉思錄》,奧勒留被稱為“偶像們的偶像”。
卷一中作者向我們列出了他通過奚心觀察,虛心地學(xué)習(xí)和發(fā)揚家人、良師、益友身上可貴的品質(zhì)和閃光的精神,這不由地讓我想到孔子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睙o獨有偶,奧勒留在卷二中開篇寫到“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到好管閑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但我不可能遷怒于他們,或者憎恨他們。否則就是自尋煩惱?!弊鳛橐粐?,能夠如此謙遜地學(xué)而不厭,不斷地錘煉自己的品性,真地很令人敬佩。所謂“有容乃大”,只有胸襟寬闊的人,只有能清楚地認識自己和看清別人的人,才能夠使自己的內(nèi)心獲得真正的平靜和安寧。正如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構(gòu)建和諧社會,我想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
“熱愛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運之線為你織造的一切,因為還有什么比這更適合你的呢?”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無謂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夠承受苦難,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將會從苦難的歷練中渾然新生,猶如被烈火灼燒過的真金。司馬遷,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也沒有放棄寫書。在他寫完《史記》的同時,實際也為自己寫出了精彩的人格。在我看來,這本《史記》的歷史意義,已不僅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從窄而言,是司馬遷的精神,從廣而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而今身為天之驕子的我們是否應(yīng)該秉承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沉靜看待過去,思索著探討現(xiàn)在及未來。
《沉思錄》讀后感2
“對于理性的動物來說,依據(jù)本性和依據(jù)理智是一回事。觀照內(nèi)心。善的源泉是在內(nèi)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涌出……”這是《沉思錄》的精彩語錄。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xué)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馬可·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nèi)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xué)習(xí)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活的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沉思錄》是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沉思錄》讓我有了四點感悟。
一、適者生存。適者生存這一法則不僅僅只適用于動物界,對我們?nèi)祟愐餐瑯舆m用,尤其是在當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會遺棄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活生生的,殘酷的現(xiàn)實,如果你不想成為社會的棄嬰,你就必須學(xué)會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適應(yīng)整個社會。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氣。我們不再是天真無知的小學(xué)生,也不再是埋頭苦讀的中學(xué)生,我們再也不需要那種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種鋒芒畢露的沖動,我們需要的是不到最后決不言敗的精神與毅力,還有在苦海中作樂的坦蕩與大度。所以,當你在苦難中倍受煎熬時,你要對自己說:堅持吧,挺一挺就過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各種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圍。為了欲望,我們勞心勞力,可到頭來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沒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過多的欲望吧,我們需要只是那適當?shù)恼_的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活得精彩。
四、辯證思考。猶如硬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遇事,要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與絕對壞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甜美、憂郁,高貴,是一本能讓人思考的書,讀罷,還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還在思考,讓人心靈感到安寧和靜謐,《沉思錄》讓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圍的一切。
《沉思錄》讀后感3
《沉思錄》,一本總理讀100遍,天天都在讀的書,我剛擁有,才讀到第四篇,感觸就像一個故事,明白了一個方法。
我在工作、生活密封的盒子里時而像蒼蠅一樣亂竄,時而像雕塑一樣迷茫,時而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不安。一天有一個人,告訴我這就人的存在,他擱下一本書,給我講了一個人。
曾有一個人,他的敵人是自己,他對朋友充滿猜疑,難以包容朋友的錯誤和缺陷,所以沒有朋友,他離開市集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認為遠離世俗的山間小屋里,希望能看完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物——一本書,他渴望領(lǐng)悟書中的所有道理,但又唯恐準備不足,所以遲遲不愿輕易開啟扉頁。一天當他在河邊看到自己頭發(fā)依稀花白時,他猛的跑回拿起書就讀,生怕留下什么憾事。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站在你現(xiàn)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承受的了嗎,至少我覺得不可思議。
多年后,市集有了一位老者,雖然白頭,卻神清氣爽,他有了自己的家庭,對妻兒的照顧,辛苦的勞作都讓他幸福之極,他的朋友童叟皆有,人人把他當良師益友,進而敬仰之至,他樂善好施,真愛事物,把市集的點滴都看做自己的責任和快樂之源。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可能是我們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處在你現(xiàn)在擁有的環(huán)境下,你羨慕嗎,至少我羨慕。
其實這是一個人。而這種變化就來源于一本書——《沉思錄》。讀這本書前四篇讓我明白,世間萬物都是按照自然規(guī)律相互聯(lián)系,不停變化的,只是,最不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其實是人本身。
把心靈的鏡子放在面前。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用心靈的鏡子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會讓人獲得真誠、平和的心態(tài),超凡、決絕的勇氣;
人與人是彼此存在。在人的結(jié)構(gòu)中理性的彼此為對方而存在,首要的原則是團結(jié)友愛,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都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所以在工作中,要和同志團結(jié)在一起,相互關(guān)愛,在生活中,要尊師重道,孝敬父母。
這些道理其實并不深奧,只是少有人愿意去做,或希望去做但不知從何做起?!冻了间洝肪拖耖_啟智慧、快樂生活大門的鑰匙,告訴我該如何淡泊、明志、寬容、德廣,不斷塑造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組工干部“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于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理讀100遍,仍天天讀,其實總理讀的是同樣的文字和道理,悟的卻是思想上的深入,和實踐工作中的比照。
感悟之余,明白了方法——實實在在去“修煉”。
《沉思錄》讀后感4
初次拿起這本書翻閱時,閱歷甚淺的我似懂非懂。隨著一遍遍地閱讀,我深深地敬佩著《沉思錄》中馬可·奧勒留的高尚情操及美德。
《沉思錄》是人學(xué)著作,是人的哲學(xué)。哲學(xué)啟示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最初的哲學(xué)就是生活的,人生的,為人處事的。奧勒留在書中沉思個人倫理、社會倫理、精神信仰、國家和人民、靈魂與死亡……
馬克反復(fù)強調(diào)人的社會性,人不是孤獨存在的,因果的織機永恒地織著與他人相關(guān)聯(lián)的線。人們是彼此為了對方而存在的。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各種各樣有著很多陋習(xí)的人,但由于他們是我們的同類,我們?nèi)砸拼麄儯荒芤詯簣髳?,要忍耐和寬容,要有一顆包容一切的心。
正如馬克所說:“品質(zhì)閃耀在良好的傳承中”。從十五個排比式的段落中,讓我感到馬克具有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拿赖聜鞒芯?,舍棄周圍親人、朋友、良師等人的惡習(xí),并能足夠健康地承受,同時保持自己清醒的品質(zhì),傳承優(yōu)良的品德,使自己能擁有一顆完善的,不可戰(zhàn)勝的靈魂。在如今紛擾的社會背景下,各種欲望、誘惑隨處可見,隨時可遇,學(xué)會自制,保持馬克的傳承美德的恒心與毅力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敬佩的。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種歡樂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別的,只是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這種對死亡的無懼的理解,恐怕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具有的。但馬克的這種無畏死亡的樂觀人生態(tài)度確實令我敬佩。在我們短暫的人生旅途上,會遇到許多的挫折與困難,成功與失敗在于你保持一份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加繆把人看成是古希臘神話中終生服役的西西韋斯,他命中注定要永遠推一塊巨石上山,當石塊靠近山頂時又滾下來,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環(huán)不息。而歌德在回顧自己一生時談到,自己就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一個是屢戰(zhàn)屢敗,一個是屢敗屢戰(zhàn);一個是悲觀的,一個是樂觀的。面對種種的不幸和困難,不要將其看作是人生的絆腳石,反而將其視為磨礪個人的必要過程。笑對人生,奮勇前進。
《沉思錄》中多次提到,要讓自己的行為和活動限定于有益的社會活動中,因為這符合人的本性。正由于我只是一部分,對于一切出于整體而分配給我的事物,我不會不滿意。這是顧全大局,看淡個人利益的非常好的闡釋。由于記住我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更加珍視整體的團結(jié),維護整體的穩(wěn)定。作為一個單位的個體,作為社會的個體,作為國家的個體,我們都應(yīng)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大局間的關(guān)系,樹立顧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境界。
《沉思錄》不僅是對自我更深層次的探索,也充滿對人類道德的思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zhì)文明日益豐富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在悄悄退化,而《沉思錄》正是讓我們重新找回失去的文明。
《沉思錄》讀后感5
馬克.奧勒留的《沉思錄》是今年的第三本書單,閱讀過后,才覺得這本書更適合有一定閱歷,一定年齡的人閱讀會更好,理解的更透徹。通讀全文,我也只是簡單的知道一些皮毛,還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本書提到最多是意志、自然和諧等。下面就從以下幾點理清我的感想。
卷一:就是讓我們區(qū)分那些是能控制的,那些是不能控制的,我們都是每個群體,每個思想,每個獨立的意志,判斷事物的好壞取決于我們對該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說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其實仔細想想還真是,我們因愛情,友情,權(quán)利,金錢,健康等等而苦惱,這些都是我們控制意志外的事物,是我們主觀對事物的看法,或高興,或悲傷,或嗷嗷大哭。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決定我們的行為。
卷二:自己的意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有人問,什么是好的生活,怎么去評價是好或者是壞的生活,只有內(nèi)心平靜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這是作者的原話,我很喜歡。我們?nèi)ヅΦ淖非笪覀冃睦镎J為的好的生活,不僅僅只在乎結(jié)果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具有兩面性,看到其中一面,我們覺得事情可以承受;看到另一面我們又覺得無法承受。怎么取舍,唯有自己遵從內(nèi)心最真實的選擇。
卷三:有時再想,人為什么而活著,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偉大的哲學(xué)家也不能給你其答案,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短短幾十年,看過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感覺人類太渺小了,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我一直堅信是有外星人,說不定我們是被外星人關(guān)押的囚犯。所以,人是為自己而活,短短幾十年,我們要將人生視如赴宴,把自己最華麗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不遺憾,不后悔。也有人會說,想做到何其難,社會上各種壓力以及責任,你可能扮演各種角色,都有著與之相對應(yīng)的責任,什么是責任,責任必須在人際關(guān)系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卷四:勇于面對困難,不要悲嘆哀怨。當困難來臨時,不用悲傷,即使你悲傷了,也是于事無補,與其在困難中顧影自憐,不如好好分析是那個環(huán)節(jié)出的[]錯誤,想要實現(xiàn)目標,就得付出汗水,沒有誰能隨隨便便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一個人所處的境況能顯示出這個人的本性。自由的人兒,如果一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強迫,阻礙,能自由的選擇,成功的實現(xiàn)愿望,避免可以避免的事情,他就是自由的人。
卷五:知足方能與自然和諧一致。古人云:知足者長樂。不論你渴望擁有什么樣的外在事物,過于看重價值,你的內(nèi)心會被它牢牢套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沒有辦法去控制你意志外的事物,有自知方能自如,與自然和諧相統(tǒng)一,才能過寧靜而幸福的生活。
《沉思錄》讀后感6
當脫離質(zhì)料的外衣的時候,沉思所形成的形式,而那生命本身的目的,又是多么地遙不可及。一點生命的微光,又究竟在漫長的歲月中占了幾何。光陰的一瞬對于個人來說也許便是全部,但卻在永恒的時間長河中微不足道。遠古的圣人已經(jīng)離去,他的名望在一代代的傳頌中也將被時間慢慢消磨直至徹底消散于天地之間。人所生活的一隅不過是無盡的時間中的一隙,無盡的空間中的一粒,那么所追求的欲望,快樂又是多么的渺小阿。
但除卻質(zhì)料與形式這種所依附的東西,什么是真正的本我呢?是理性,是一切存在的根本目的。無理性的個體為有理性的個體而存在,有理性的個體為有理性的個體而相互存在。讓理性支配我們的生命而不是那誘人的快樂,快樂是短暫的,而理性則如同原子的存在一般永恒。瞽叟即使從來沒有見過太陽,他也能夠通過理性去感受陽光的質(zhì)性。
聽從理性的支配,既然萬事萬物永恒處于變動之中,那么又怎么會為了變化而傷心或憤懣以至于使得我的本性被埋沒呢?就在不久之前我也還只是一堆原子與元素,而不久之后我又會回到這種狀態(tài),那我還有什么可以擔憂的呢?在神性的流溢之下,支配的理性,宇宙的本性,皆在這一片秩序之中。又或者說命運女神從未垂青,正如布蘭詩歌中O FORTUNA所唱誦一般,陰晴圓缺,變化無常,但個人的道德,正義,與理性,在命運女神的注視下,在生命之燭的映照中,在分給個人的不可估量的永恒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中,不要忘記,這是人的真正的本性。既然火光不會在蠟燭熄滅前消失,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在生命之火中為這些高尚的情操而保有呢?
縱然萬物皆是塵埃與泡影,在神性的流溢之下,在這短暫的話劇之中,是否能夠滿意地退場了呢?
借助光芒看見至善的真理,個體的本性是整體本性的流溢,那又何必追求個體的快樂?快樂不是善,在真理的火炬中,是一切形成的原則。即使靈魂無法看見,那么我是否看見了神呢?那路邊的一顆草,一粒石頭是神嗎?我正在面對著的計算機是神嗎?神與我同在嗎?神是絕對真理的持有者嗎?亦或是它就是絕對真理的本身?
注重理性的要求并去實踐它。運用這些規(guī)則以使自己免于苦惱。況且我們已經(jīng)有了理性的健全的靈魂,那為什么我們還會爭吵不休呢?
失去的是現(xiàn)在的,未來的也是現(xiàn)在的,長與短在永恒的尺度下沒有意義。現(xiàn)在是唯一能被奪走的東西。變化是宇宙的真理。
《沉思錄》讀后感7
馬可·奧勒留(120-180年)是羅馬帝王哲學(xué)家,在征戰(zhàn)和治國間隙,寫作了12卷本的沉思錄。本人買的是小本的口袋書,經(jīng)常翻閱,挑選要言,一是自省,二是讀給學(xué)生。昨日靜坐,回想生活工作的經(jīng)歷,有些感受,便隨手記下幾條。
春風(fēng)可以帶來溫暖和綠色,但同時跟來的也會有沙塵和垃圾。因此,當我們做好事大事的時候,應(yīng)該爭取減少壞因素的發(fā)生。
生靈是對生命的敬稱。但如果一個生命總是處于混沌和茫然之中,他就只是一個生命而已,與雜草和豬狗無異。
集體的進步需要集體的信念,而集體的信念來源于領(lǐng)導(dǎo)者的智慧和執(zhí)著。
我歌頌執(zhí)著。沒有信念的人永遠不會執(zhí)著。哪怕一個求乞者,只要他堅持去奔走,他也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但執(zhí)著一念還需要懂得真理,一個積極的人應(yīng)該懂得去為人們共同的幸福而執(zhí)著。
當我們快樂時,我們忘記奮斗的艱辛;當我們痛苦時,我們卻只關(guān)注眼前的艱辛。
轉(zhuǎn)變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字眼,尤其是對于一個老師。我們愿意教導(dǎo)每一個學(xué)生,我們愿意讓他發(fā)生轉(zhuǎn)變。當學(xué)生發(fā)生轉(zhuǎn)變時,我們會對理想更充滿了希望。、
教育不是簡單的培養(yǎng)技能,教育應(yīng)體現(xiàn)教育者的思想深度和精神毅力。沒有精神影響的教育是低層次的教育。教育等于改造。
壞情緒是殺死我們熱情和希望的兇手。我們不愿接近那些沉浸在苦悶、彷徨、憂郁、抱怨、畏懼和懦弱情緒中的人。他們不一定是失敗者,但他們是需要不斷自我拯救的人。
讀格言是自我教育或集體教育的好形式。當我們匆忙行進的時候,我們離不開那些激昂奮進的話語。那些話語會給我們安慰,給我們指引,給我們力量。在班級工作中,格言的力量更是顯而易見,雖然學(xué)生們囿于生活閱歷的缺乏和思想信念的淺薄,有些還暫時難以理解。但經(jīng)常說格言讀警句能令他們走出困境,睜開眼睛。格言是愛思考的人的精神結(jié)晶,是他們所有經(jīng)驗與知識的縮影,是他們所有行為的指南針。
我是愛激動的人,因此,我更贊美理性。理性是我們對自身和世界、思想和行為、已知和未知、感覺和存在的預(yù)想與判斷。這些之所以能成為理性認知,是因為他們合乎科學(xué)、歷史、社會和思維的邏輯與規(guī)律。我們應(yīng)追求秩序、完整和效率,摒棄混亂、瑣碎和忙亂,只有這樣,工作才更有效果,學(xué)習(xí)和思考才更見成功。
大氣魄需要大心靈,但我們太多的時候被“小”字包圍。我們低估自己,畏懼困難;我們低估別人,看不見別人的偉大;我們低估環(huán)境,看不到危機和希望;我們低估時代,落后于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我們在一個小圈子里轉(zhuǎn)圈,追求也變得狹隘,感情也日趨麻木和低落。
做事需要不斷反思。反思需要奮起。
《沉思錄》讀后感8
“對于理性的動物來說,依據(jù)本性和依據(jù)理智是一回事。觀照內(nèi)心。善的源泉是在內(nèi)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涌出……”這是《沉思錄》的精彩語錄。
《沉思錄》是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xué)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馬可?奧勒留把一切對他發(fā)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nèi)心的意見,并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xué)習(xí)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了解生命的本質(zhì)和生活的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之努力?!冻了间洝肥菑撵`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沉思錄》讓我有了四點感悟。
一、適者生存。適者生存這一法則不僅僅只適用于動物界,對我們?nèi)祟愐餐瑯舆m用,尤其是在當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會遺棄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活生生的,殘酷的現(xiàn)實,如果你不想成為社會的棄嬰,你就必須學(xué)會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適應(yīng)整個社會。
二、挺住精神。人需要沉得住氣。我們不再是天真無知的小學(xué)生,也不再是埋頭苦讀的中學(xué)生,我們再也不需要那種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種鋒芒畢露的沖動,我們需要的是不到最后決不言敗的精神與毅力,還有在苦海中作樂的坦蕩與大度。所以,當你在苦難中倍受煎熬時,你要對自己說:堅持吧,挺一挺就過去了。
三、寡欲多福。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被各種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圍。為了欲望,我們勞心勞力,可到頭來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沒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過多的欲望吧,我們需要只是那適當?shù)恼_的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活得精彩。
四、辯證思考。猶如硬幣,任何事情都有兩面。遇事,要辯證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好與絕對壞的事情,所以,當我們失敗時,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時,要想想失去了什么。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過得有滋有味。
《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甜美、憂郁,高貴,是一本能讓人思考的書,讀罷,還沉浸在其中,思考,思考,還在思考,讓人心靈感到安寧和靜謐,《沉思錄》讓我思考人生,思考自己,也思考周圍的一切。
《沉思錄》讀后感9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北懔⒓粗杂谶@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后來隨我去西安、青島的途中,和一整箱其他的書一并丟失。后來買到了如上的版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Long英譯轉(zhuǎn)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jīng)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后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六年間,我多次,反復(fù)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么。少女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并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里認為,斯多亞學(xué)派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yǎng)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xué)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fā)展,對于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耙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么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xiàn)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么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xiàn)在失去的生活?!蔽以俅我笞约海h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fā)生了,不發(fā)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xué)習(xí)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nèi)釔蹌谧鳎私庾约旱馁|(zhì)料和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guān)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zhàn)場時寫就的文字里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tài)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里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zhì)料和內(nèi)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并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fā)自內(nèi)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沉思錄》讀后感10
《沉思錄》讀后感“屬于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于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zhàn)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后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敝杂谶@般潔凈、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古羅馬 唯一一位哲學(xué)家皇帝馬可·奧勒在《沉思錄》中留下的文字。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留使人有這么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fā)現(xiàn)都不能改變的。而《沉思錄》來自于他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奧勒留自幼學(xué)習(xí)過希臘文學(xué)、修辭、哲學(xué)、法律與繪畫等。在他執(zhí)政的近20年間,古羅馬帝國水災(zāi)、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zāi)人禍不斷,盡管他以其堅定的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哲學(xué),他試圖以哲學(xué)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nèi)心的安寧。他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guān)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讀了《沉思錄》一書,對于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頗有啟發(fā)和收獲。作為一本哲學(xué)書、生活書、勵志書,今天讀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作者寬廣的胸懷及言行一致、努力踐行自己的世界觀等優(yōu)秀品質(zhì),仍然值得我們后人學(xué)習(xí)。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xué)習(xí)他們最優(yōu)秀的品質(zhì),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nèi)釔蹌谧?,了解自己的質(zhì)料和藝術(shù),尊重公共利益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guān)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在今天物化的社會里,這不失為當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我們要學(xué)習(xí)作者追求自身內(nèi)心安寧、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強道德修養(yǎng)、人文修養(yǎng)。我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為了什么,我在宇宙當中到底有什么意義。
這本書就是在嘗試解答這些問題。因此這是一本偉大的書,它想解決的是人類任何時代都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覺得空虛與失望,不應(yīng)該再怨天尤人,首先我們應(yīng)該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諸葛亮如是說。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寬廣的胸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沉思錄》讀后感精選10篇相關(guān)文章:
★ 經(jīng)典哲學(xué)《沉思錄》讀后感1000字
★ 沉思錄好句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