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讀書筆記33篇(10)
巴黎圣母院讀書筆記33篇
巴黎圣母院讀書筆記2000字2
他是法國著名浪漫主義作家;他是法國人道主義代表人物;他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lǐng)袖;他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作家……被如此多耀眼光環(huán)環(huán)繞的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
在他精華薈萃的作品集中有一顆璀璨明珠,任由時光荏苒卻依舊熠熠生輝,它就是被評論家公認為不可或缺的世界文學名著,屬世界文學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巴黎圣母院》。
馬克思哲學指出:“物質(zhì)決定意識”,究竟是什么樣的景象觸動了雨果的內(nèi)心,促使他完成了《巴黎圣母院》這一鴻篇巨制的呢?
四百多年前法國路易十一統(tǒng)治時期,宮廷與教會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偉大的人民群眾發(fā)起了英勇抗爭,就是在這種黑暗、殘酷的社會背景下,人道主義者雨果提筆激揚文字,創(chuàng)作了這一波瀾壯闊的巨著——《巴黎圣母院》。這部佳作無情地揭露了專橫、殘暴的封建王朝和陰險卑鄙的教會勢力對善良無辜者的殘害,揭示了在禁欲主義的壓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墮落的過程。同時,它也表明了雨果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精神和資產(chǎn)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
這篇巨著主要講述了丑聾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養(yǎng),做撞鐘人,外貌正經(jīng)的神父克洛德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后,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西莫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弗比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弗比斯。但弗比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殺,但沒有死。他嫁禍于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西莫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西莫多大戰(zhàn),愛斯梅拉達被由克洛德帶領(lǐng)的軍隊絞殺在廣場上,卡西莫多憤然將克洛德從教堂頂樓推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尸體殉情(故事中還有落魄詩人甘果瓦和丟失了孩子的可憐母親“香花歌樂女”的襯托劇情)。
劇情那么精彩,卡西莫多和愛斯梅拉達這兩個人物形象也深入民心,贏得了人們的一致贊揚,而我偏偏反其道而行,我心中的男主角是他——人人厭惡的衣冠禽獸副教主克洛德。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那大惡魔克洛德是如何從善良慢慢墮落成十惡不赦的大惡人的呢?我想,原因有三個。
第一,生活不順:父母的變故使他在19歲就承擔起撫養(yǎng)還在襁褓里的小弟弟的責任,他把他的滿腔感情都傾注在了這個小弟弟身上。對弟弟的愛使他充滿了憐憫心,收養(yǎng)了丑陋不堪的卡西莫多并撫養(yǎng)他長大。同時,他還幫助教導培養(yǎng)窮學生甘瓦地,使后者成為作家。他對他的弟弟,卡西莫多和甘瓦地都傾注了深沉的真誠的愛。結(jié)果事與愿違,他所深愛的弟弟若望成了一個街頭無賴,卡西莫多和甘瓦地都背叛了他。
第二,身份尷尬:他從小就做了修道士,在彌撒書和辭典中長大,長期的教義并沒有使他思想淳化,單調(diào)刻板不人道的教會戒律也并沒有能消除他內(nèi)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他一直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所以,當他遇見愛斯梅拉達時,即使他那時貴為副教主,也無法抑制他情欲的萌動,這是人之本性。這種強烈的愛無時不壓抑著他、折磨著他。他是一個有情欲的人,但同時他是一個副主教,身份的矛盾掙扎使得他徹夜難眠??寺宓聦鬯姑览_的愛是真心誠意的,是熱烈的,無可替代的,他甚至愿意為了能與愛斯美拉達相愛,放棄他所有的一切,連同他信奉了幾十年的上帝,這時,他的愛沖破了身份尷尬。
第三,愛情坎坷:愛情從來不是公平的!愛斯梅拉達有自己深愛的人:弗比斯,所以她一次又一次無情拒絕了克洛德,遭到拒絕的克洛德就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得不到你,那我就要毀滅你!因此他先指使他的養(yǎng)子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搶愛斯美拉達,失敗后,又刺殺情敵弗比斯,并嫁禍于愛斯美拉達。當愛斯美拉達被卡西莫多搶救到巴黎圣母院內(nèi)合法避難的時候,他再利用權(quán)勢和陰謀讓愛斯美拉達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對她的庇護,然后在一片追殺聲中,用死亡作威脅,逼迫愛斯美拉達接受他的所謂的愛情。這時的他已經(jīng)化身為愛情的魔鬼。
弟弟慘死,他崩潰地發(fā)出:“我不殺約翰,約翰實由我死”似的悲鳴;呆板的教條主義,野蠻的宗教裁判時時壓抑著他:“永恒誓愿侍奉上帝是多么瘋狂,守身獨處是多么無聊,求知、宗教、修身養(yǎng)性盡皆虛空,而上帝又是那樣百無一用”。心愛女人另有所愛,他絕望地咬牙切齒:“那好吧,你就死吧!誰也得不到你!”就是在這重重重壓之下,克洛德一次又一次把靈魂出賣,化身為撒旦,成為黑暗勢力作惡的工具,折磨著他人,同時也痛苦著自己。
雨果曾說,克洛德的悲劇在于:自己被宗教的教義所害,又用宗教來害人,加害于自己鐘愛的人。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且是那個時代對人們的壓抑所造成的悲劇。追求自由的人的本性,宗教里的禁欲主義只會物極必反;同時,克洛德這種極端自私,只顧滿足自己的情欲,絲毫不考慮對方意愿的人,根本不懂愛情。無視愛人的意愿,單方強加給對方的愛,不但是極端錯誤的,更是罪惡的!
因此,我認為,雨果正是通過克洛德這一悲劇人物,揭示出禁欲制度的荒謬可笑及其對人性的扭曲摧殘,揭露了教會的虛偽和罪惡,來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chǎn);同時告誡我們: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是黑暗的社會造就了無情的克洛德,他的人生悲劇留給了人們太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