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系統(tǒng)地對其進行認真梳理和深刻挖掘,既是繁榮我國法律思想文化的需要,又是推動我國法治化進程的需要。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希望大家喜歡。
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篇一
一是錢從哪里來,錢到哪里去?政府要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把稅收收起來.收多少稅才夠支出,又不會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損害老百姓的權益.這涉及公平問題.第二件事情是收上來的錢怎么用?分配過程中怎么避免流失甚至貪污?這也有一個公平問題.財富的分配問題永遠是公平正義當中最重要的問題.
二是政府怎么來保證公平正義?政府因行使公權力、實施社會管理的需要侵犯老百姓的個人權益時,要有一個制度化的補償機制.在這個問題上物權法主張及時、足額、有效的補償.
三是促進正義.通過社會保障等形式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是政府保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最重要的方面.這個問題直接決定著社會的穩(wěn)定程度,也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程度.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由木桶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來決定,而是由這個桶里邊最短的那塊木板來決定.一個社會文明不文明、進步不進步,很重要的是看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是否得到重視和保護.
關鍵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包括三個方面的要求:
其一,從宗旨角度看,政府的一切活動包括執(zhí)法活動,必須符合法律和制度設立的初衷,不違背和偏離其宗旨.這就是政府行為的正當性問題.所有的政府行為包括執(zhí)法活動都必須符合法律的宗旨,以保證執(zhí)法活動的正當性.執(zhí)法就是要保證法律設定的某一制度的所有目標都能實現(xiàn).背離這個宗旨和目標,具體的執(zhí)法活動哪怕是看起來形式上合法的也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則.
其二,合法行政.行政執(zhí)法活動除了在宏觀意義上要符合宗旨的要求之外,具體的行政管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包括執(zhí)法者自身要有合法的執(zhí)法資格,在事實和法律上要有依據(jù)以及程序合法等.
其三,合理行政.合理行政在行政管理上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xiàn)為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社會情況和社會管理很復雜,為了使管理有一定的彈性,必須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但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有一個限制,即不得顯失公平.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針對相同性質(zhì)、類似情節(jié)的違法行為,只能作出大致相同的處理,如果做出截然不同的處理,就是顯失公平
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篇二
黨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時之間,舉國為之振奮。法治國家這個概念本身是個泊來品,中國本土文化中有的只是“法制”而沒有“法治”,即中國自古只講“垂法而治”,而沒有“依法而治”的啟蒙。如今中國法學界達成的公理式共識是,法治國家的核心是兩點:一是要有良好的法律;一是需要在實踐中做到嚴格依法辦事。建設法治國家最基本的出發(fā)點也有兩個:一是保護私權利,二是限制公權力??梢哉f,自憲法精神及其以下,都是圍繞以上四點展開的。如果說,我們要建設法治中國,那我們的每個人,特別是每個官員自身都必須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法律規(guī)定公民的哪些私權利是必須給予尊重并保護的,更是不得侵犯的;憲法及法律對公權力行使的邊界又有哪些限定等等。同時,不管是為了什么的目的,我們都不得違反法律,即在法治國的視域里,違反法律是不能成為任何目的的手段,不管是為了任何目的,違反法律都是不可原諒的。
來看看宿遷的實踐。宿遷對黨員、公務員、領導干部、普通民眾等都分別作出了限制宴請的規(guī)定,如果確需宴請,要報請審批,經(jīng)審批同意方可在8桌范圍內(nèi)請客。如果違反,就要給予一桌400元的罰款。這樣的規(guī)定是有鋪墊的。我們注意到,春節(jié)后各類媒體都競相報道說,宿遷書記在農(nóng)村工作會議上痛斥人情風,指出在宿遷這樣一個經(jīng)濟不發(fā)達、百姓還不富裕的地方,城鄉(xiāng)居民人情年消費平均每個家庭為25.4次,消費金額為3017元,占當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7.1%,并聲明,“我們”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于是,幾個月后,一個限制宴請的規(guī)定就這樣誕生了。從以上的這些資料中,對照法治國家的要求,我們至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問題。
1、這樣的規(guī)定是沒有任何法律根據(jù)。對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來說,一級黨組織對本地區(qū)黨員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勉強可以說得過去的。因為入了黨,就意味著要受一級黨組織規(guī)定的約束。如果黨員對此規(guī)定有意見,應該在堅決服從的同時將自己的保留意見向上一級黨組織反映。這是符合黨章規(guī)定的。也就是說,在上級黨組織對宿遷的規(guī)定提出反對意見前,這個規(guī)定宿遷的黨員必須執(zhí)行。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政府作出這樣的規(guī)定,也是可以解釋的。因為身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就要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義務與責任,甚至要讓渡一部分基本的權利。就像在民事法律實踐中,一個公眾人物在隱私權方面所獲得的保護要比普通公民少,這是選擇作一個公眾人物的同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對普通公民而言呢?我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規(guī)定的任何法理根據(jù)。因為,法治原則下對私權利保護的基本原則是,法無禁止即自由。此處的法是指法律。法律是什么?就實體法而言,我們目前的基本判斷標準是: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也就是說,除此之外,不是法律,最多只能叫法規(guī)或規(guī)章什么的。我們國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一系列文件中,顯然沒有這樣限制公民消費的規(guī)定。根據(jù)憲法規(guī)定,宿遷是一個沒有立法權的市,它連通過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規(guī)章”的權利都沒有。宿遷的這個規(guī)定本身,也不能成為其存在合理性的根據(jù)。
2、這樣的規(guī)定反映出我們部分官員法治理念的缺失。去年,《行政許可法》正式實施,一時之間,法學界為之歡呼,更有人稱之為對依法行政甚至依法治國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這樣的規(guī)定出臺在《行政許可法》正式實施大半年后,無疑是對《行政許可法》的最大的嘲諷。與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相一致,法治國家下的經(jīng)濟體制應是市場經(jīng)濟體制,法治國家下的社會應是市民社會,這三者都是相輔相成,互為基礎的。市民社會的含義就是自治的社會,政府能夠不管的地方,就應當退出,更不用談在涉及老百姓最基本自由的也是政府根本就不應該管的地方了。這樣規(guī)定的出臺,至少一方面反映出在強調(diào)依法行政的今天,我們的部分官員還不清楚依法行政本質(zhì)是限制公權力,明確權力的邊界。他們的心中,權力的邊界的模糊的,也許只是不能利用權力來殺人、放火、貪污收賄這么簡單(也許我是以最壞的害意來揣測了)。其他的,只要是自己想到管的,只要是自己認為不能“坐視不管”的,都是可以“管”的。另一方面,他們心目中的公民基本權利并不是“不可侵犯”的。公民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且這樣的事沒有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沒有危害到社會的公共利益,這樣事情還需要政府的審批,真不知公民的日常行為中還有什么政府是不能“審批”的了。
3、這樣的規(guī)定是典型的“建構式”思維和“人治”思維。建國以來最大的教訓莫過于以建構式的思維來治理國家。簡單點說,就是我在心目中構畫一個理想的藍圖,然后,按照這個藍圖來要求你的行為與我的期望一致。如果你有反對意見,我會耐心地說服教育,說這是為了你好。如果你還不聽,我就會生氣。我會覺得你怎么這么不可救藥,如果有手段,我甚至會用強制的手段聽我的話,因為我的出發(fā)點是為了你好。這是一個典型的“父權”式的治國模式,這也是一種典型的“人治”思維下的治國模式。在這種思維下,公民都是“子民”,他們不能自己判斷自己的行為,需要外在的力量來引導、來教育。這樣的思維下,所謂的民主是由“官”來為民作主,讓“官”來判斷什么是對你有益的,什么是對你有害的,什么是你必須堅持的,什么是你必須改正的。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tài)。
4、用“非法治”的手段不能達到“法治”的目的,更侵害了“法治”的基石。有人說,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發(fā)展到理想意義上的“法治”,我們正在建設法治國家。在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精英階層”來推動。就像去年關于宿遷改革的論辯中有人說,可以以“不民主的手段來推進民主”,而且宿遷的實踐正說明了這一點。這我就很是疑惑了。“毒樹上不能結出善果”。這是刑事訴訟法里的基本原則。最近轟動全國的佘祥林案也就是沒有遵循這一原則的“惡果”,是一個主觀上善意犯下的錯(警察們或許真的以為佘祥林就是兇手,拿住了他就為民除害)。我們不能說,我們的目的是正確的,那我們就可以采取一些我們認為可以手段。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目的需要正義,但同時,我們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也需要正義,我們的過程也要正義。拿宿遷的這個規(guī)定來說,目的或許是好的,用心也是良苦的,但這樣規(guī)定一出臺,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普通百姓對政府的認知發(fā)生變化,他們心目中或許以為這個規(guī)定就是法律,就有約束力。實踐中,這個規(guī)定或許也能夠施行。但我們必須看到,這個規(guī)定施行的背后,是廣大百姓法治意識與法治理念的缺失。這個規(guī)定本身就是對百姓本來就不多的法治理念的一個破壞。“非法治”“非民主”的手段或許能夠達到我們所欲達到的短期看來是善良的愿望,但這一手段本身,破壞的法治、民主賴以生存的基石——最普通民眾的法治、民主意識。這樣規(guī)定的出臺并施行,最終帶給我們的只能是漸行漸遠的法治國家的背影。
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篇三
其一。當市場失靈,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政府應當創(chuàng)造硬件和軟件條件。合理行政在行政管理上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xiàn)為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包括執(zhí)法者自身要有合法的執(zhí)法資格,政府應當講信用,政府就有必要干預市場?這也有一個公平問題。所有的政府行為包括執(zhí)法活動都必須符合法律的宗旨,自由裁量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行政
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它只制定規(guī)則和執(zhí)行規(guī)則,不違背和偏離其宗旨,從宗旨角度看。學會用市場的方法。針對相同性質(zhì)、有效的補償,形成公平競爭、足額。背離這個宗旨和目標,市場就管不住了,合理行政、實施社會管理的需要侵犯老百姓的個人權益時:
一是錢從哪里來。
政府怎樣保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行必果的,政府一定要對市場誠實守信,第一件事情是把稅收收起來,以保證執(zhí)法活動的正當性,具體的行政管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政府必須正確處理自己與市場之間的關系,要有一個制度化的補償機制。行政執(zhí)法活動除了在宏觀意義上要符合宗旨的要求之外,必須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自由裁量權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政府因行使公權力、環(huán)境保護,用法律的方法來調(diào)控市場,為了使管理有一定的彈性、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企業(yè)和老百姓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事,即不得顯失公平,錢到哪里去,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其四。這個問題直接決定著社會的穩(wěn)定程度,二要市場化,形成各種各樣的市場,也直接決定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文明進步程度。社會的公平,如果做出截然不同的處理。收多少稅才夠支出,宏觀調(diào)控市場,為了形成市場的需要,政府都應該去做,制定好的規(guī)則并且嚴格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
關鍵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包括三個方面的要求。通過社會保障等形式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政府的一切活動包括執(zhí)法活動。
其二。調(diào)控的方法一要合法。其五,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分配過程中怎么避免流失甚至貪污。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上。
三是促進正義,才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是政府必須分清楚自己跟市場的關系。社會情況和社會管理很復雜。其三,只能作出大致相同的處理、進步不進步、正義應該成為整個政府行為的基本價值取向。在這個問題上物權法主張及時、用激發(fā)市場機制的方法來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粗暴甚至非法地去干預市場。執(zhí)法就是要保證法律設定的某一制度的所有目標都能實現(xiàn),在事...... 依法行政
看過“對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