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課堂教學實錄
落日這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什么樣的場景?作者想表達什么思想感情?教師應(yīng)該做好準備給學生授課。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落日課堂教學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落日課堂教學實錄第一課時
師:(指名讀)請注意文中帶點的字,如果換成括號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樣?
生1 :我想在黑板上畫圖區(qū)分“懸”與“浮”的差別。(指著簡筆圖解釋)“懸”是說明太陽沒有*近海面,離海面還有一段距離,而“浮”說明太陽下面的邊緣已接觸到海平面。“懸”還表明這輪太陽置于天與海之間,無所依托,靜靜地悠閑地停泊在半空中。
生2 :“下沉”顯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壓下來,具有不可阻擋的氣勢與力量。“下落”顯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來了。夕陽落下去是有個過程的。“下沉”比“下落”更準確,更有力量。
生3 :“挨”是*的意思,若即若離;“碰”表示太陽與海面完全接觸。“挨”讓人感到親密,“碰”讓人覺得生硬。如果換用“碰”字,我似乎還聽到了“轟”的聲音,而太陽落下去的過程是靜靜的,毫無聲息的。
師:同學們的分析得真深刻,體驗得很到位。這就是作者用詞巧妙之處,每用一詞都是十分講究。給讀者以無限的品味與咀嚼的空間。結(jié)合剛才的理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
【教學點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言與思維是同構(gòu)共生的關(guān)系。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直覺、理解和感悟能力。通過語言的訓練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言語的積累與感悟。通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在特定的語境里,學生在言語經(jīng)驗與心理機制的積極作用下,“潛心會文”,通過換詞辨析,細細推敲,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與精妙,同時,他們還感覺到了詞語的“份量”、“溫度”、“音質(zhì)”與“可親近性”。這些都是“如水在口,冷暖自知”鮮明而生動的語感積淀。
三、探究閱讀,人化自然
【片斷點擊】師:長時間地看這一輪落日,覺得眼前的這輪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紅燈籠,看著看著,這輪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機,有了一份情意。還記得李白的《送友人》嗎?里面有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小黑板出示后半句)“故人”是什么意思?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在作者眼里,這位“故人”是怎樣的一位朋友?
生1 :是個孩童。
生2 :是一位跳水運動員(還有學生欲言又止)。
師:孩童也好,跳水運動員也好,既然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總該有自己的相貌、個性和動作吧。讀讀這些語段,小組討論討論,想想,落日是一個什么樣的孩童?又是什么樣的跳水運動員?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們討論無章可依,便及時叫停。強調(diào)要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在認為有意義的詞句上做上記號,發(fā)表見解時做到有根有據(jù)。二次討論氣氛和效果明顯好轉(zhuǎn)。)
學生討論后匯報――
生1 :太陽像一位鄉(xiāng)下的野孩子,在外面瘋玩了一整天,臨下山時,還是野勁十足。
生2 :我覺得太陽是冬天里的一位小姑娘,而且還有點害羞。不知是凍的,還是羞的,漲紅了小臉,正低著頭,擺弄自己火紅的蝴蝶結(jié)呢。
生3 :我認為此時的太陽多么像一位心底善良、純真的兒童呀,在告別白天的時候,還把最美麗的色彩留在人間,把世界裝點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生4 :作為跳水員,夕陽入海時“水波不驚,悄然無聲”,說明她是位技術(shù)高超的運動員。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條,如果身材肥胖臃腫,入水時就會濺起很大的水花,談不上優(yōu)美和賞心悅目了。
【教學點評】“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活用詩句,賦予古詩句以全新的意義,教學流程頓覺峰回路轉(zhuǎn),眼睛為之一亮。太陽不僅僅是一只懸在海與天邊緣的紅燈籠,而成了可親可感的人。學生們的思路驟然暢開,在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依托小組討論,學生利用自己的認識、經(jīng)驗構(gòu)建起了個性鮮明的太陽形象:即使是跳水員,那也是一種飽含著情意的美的形象。“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山已不再是簡單的物性的山,而是可以充滿人性的可以對話的知交。同樣,三亞落日也不應(yīng)就是對照與審美的對象,而成了物我合一,情思交融的美的載體與象征。
落日課堂教學實錄第二課時
【片斷點擊】師:顯然,被落日感染的不僅是作者,就連蔚藍的大海與天空也被她的笑顏感染了。(在用藍粉筆板書的“大海”與“天空”兩個詞的邊緣勾上幾道紅邊。“大海”與“天空”的中間部分皆用紅粉筆書寫。板書如下)
天 空
像紅燈籠
三亞落日 像孩童
像跳水員
大 海
師:面對此情此景,萬語千言,唯有一聲感慨。(出示小黑板:哦,這就是三亞的落日!)
生:(女生讀――男生讀――齊讀。學生讀得十分投入。)
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伴著海浪涌過的濤聲,海鷗聲聲的鳴叫顯得空靈悠遠。一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教師事先給她的一篇習作《感謝這一切》。
【教學點評】“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因為旨在求美。”令人過目不忘的往往是教學的細節(jié)之美。教師的板書獨具匠心,藍粉筆板書著“大海”與“天空”,而和夕陽有關(guān)的詞語居于中間,用紅粉筆書寫,給藍色的“大海”與“天空”鑲上紅色的邊沿,圖示著“感染” 的意義。物物相映,交相生趣。人置于其怎能不深受感染。三遍朗讀,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詠三嘆,情真意切,這是作者由衷的慨嘆,又何嘗不是師生內(nèi)心情感的自然流淌呢?這時,學生已身處在情感的“高原地帶”,任何片言只語的表達都已顯得累贅而空洞。《感謝這一切》的作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欣賞這一切,傳遞著這樣的價值取向: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是頤指氣使、目空一切的霸主,而應(yīng)用一種敬畏摯愛的心靈匍匐于“大地”之上,小心呵護著神圣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此處得到有力的落實。
【整體評價】《三亞落日》有多種教學思路。有的側(cè)重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利用多媒體展示三亞落日美輪美奐的畫卷;有的側(cè)重于朗讀訓練,以讀的訓練促進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側(cè)重于課文敘述結(jié)構(gòu)的分析,從“落日”“日落”兩個層面體味作者觀察的細致、表達的邏輯……
這堂課的特色在于,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要領(lǐng)略到三亞的美景,更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情境之中,揭示人與自然應(yīng)該如何相處這一課題,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震撼與思考。“頭頂?shù)男强蘸托念^的道德法則”都應(yīng)該是讓人心懷敬畏的。教者的這種價值取向或隱或顯地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決定了這堂課立意的高遠。
新課程的理念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說,過去的課堂教學是“一講到底”到后來的“一讀到底”,發(fā)展到新課程理念下的“一悟到底”。從一端走向另一端,這都是不足取的,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強調(diào)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我們?nèi)钥梢粤鰣远ǖ?ldquo;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落實“雙基”。本課體現(xiàn)在特定的語境里進行字詞的替換比較,就是明證。
關(guān)于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今,獲取信息的手段快捷而又多樣。如何把靜態(tài)的知識開發(fā)為可資利用的課程資源,做到有效地服務(wù)于教學。本課鏈接的兩份材料,都是學生的習作,因為是來源于學生,所以學生覺得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又是文本的,真情的表達、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了未盡之言,釋放與提升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另外,把學生的經(jīng)驗也納入到課程資源的范疇之內(nèi),引導學生與教材進行深度的對話,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披文入境,運用經(jīng)驗世界的種種表象,填充與豐滿教材的空白處,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從課程資源的視角反觀教材,教師將獲得更為開闊的視野和深刻的實踐啟示。
看過“落日課堂教學實錄”的人還看了:
5.寫夕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