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的健康養(yǎng)殖技術
泥鰍的健康養(yǎng)殖技術
泥鰍是一種小型經濟魚類,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從自然界中捕捉,很少進行人工養(yǎng)殖。但由于它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餌料雜且易得的優(yōu)勢,它也是一種最易飼養(yǎng)又可獲得產的魚類,已成為池塘、網箱、庭院的主要水產養(yǎng)殖品種之一。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泥鰍的養(yǎng)殖技術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泥鰍的養(yǎng)殖技術
1、 池塘曝曬和消毒
池塘曝曬對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陽光的曝曬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鰍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曬,將池塘的底部曬成龜背狀,這樣對于消滅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處。挖出底層淤泥,由于池塘的底層淤積了很多糞便和剩余的飼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棲息地,而泥鰍又有鉆泥的習慣,喜歡在池塘的底部活動,所以對于泥鰍養(yǎng)殖池來說,鰍苗入池之前,必須要清除底層的淤泥。一般情況下,用鐵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車推到遠離池塘的地方處理。
生石灰消毒在生產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滅多種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經水溶化后,變成強堿性溶液,能殺死殘留在池塘中的雜魚、昆蟲、螞蟥、清泥苔、水網藻和一些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殺滅寄生蟲、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別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畝1000千克,直接潑灑到湯底,潑灑之后加注新水,經過一周的時間,才能將鰍苗入池。
2、 鰍苗入池
一個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規(guī)格的泥鰍,5到6厘米的泥鰍,每平方米可放養(yǎng)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鰍,每平方米可放養(yǎng)50-80尾,如果魚塘條件較好可適當增加放養(yǎng)量,否則要適當減少放養(yǎng)量。在泥鰍放養(yǎng)期間,如果密度過小,則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如果密度過大,溶氧量降低,對泥鰍的生長不利。下面,我們來看看泥鰍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飼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養(yǎng)殖泥鰍要使用配合飼料,因為配合飼料營養(yǎng)全面,使用方便,對水質的污染小。泥鰍的配合飼料分為三種規(guī)格,5到8厘米的鰍苗使用一種規(guī)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鰍使用一種規(guī)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鰍使用一種規(guī)格。三種規(guī)格的飼料不僅是顆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質的含量也不同,鰍苗的蛋白質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鰍的蛋白質含量要求低一些。使用配合飼料投喂的時候,要沿著池塘的邊緣潑灑,要求潑灑的非常均勻,避免在某一個地方過于集中,引起搶食的現象。飼料投喂每天兩次,投喂量以泥鰍在1小時內吃完為度。那幺,飼料撒在了池塘里,怎幺判斷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過簡易制作的觀察臺來判斷。觀察臺成杠桿結構,一端固定在岸邊,另一端是圓形或方形的篩網,喂完料1小時以后,飼養(yǎng)員要翹起篩網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飼料是否已經吃完。
泥鰍的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 池塘飼養(yǎng)泥鰍,鰍苗下塘后2天內不投飼料,等鰍苗適應池塘后再投飼料。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 在泥鰍的飼養(yǎng)過程中給泥鰍投餌時,通過觀察池塘的表面現象就能判斷實際的投餌量是否合適。一看吃食時間長短、二看泥鰍個體的生長大小、三看水面動靜、四看水質變化。
泥鰍的投養(yǎng)與管理
一、泥鰍的投放模式 一種是當年放養(yǎng)的苗種當年收獲成鰍,就是4月份前把體長4-7厘米的上年苗養(yǎng)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貨,這樣既有利于泥鰍生長,提高飼料效率,當年能達到上市規(guī)格,還能減少由于囤養(yǎng)、運輸帶來的病害與死亡。過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規(guī)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養(yǎng)殖成商品泥鰍。 第二種就是隔年下半年收獲,也就是當年9月份將體長3厘米的泥鰍養(yǎng)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獲 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鰍懷卵時期,放養(yǎng)時間最好避開泥鰍的繁殖季節(jié),可選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二、放養(yǎng)時的處理 鰍種放養(yǎng)前用3%-5%食鹽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發(fā)生率,浸洗時間未5-10分鐘。
三、水質調控 養(yǎng)殖池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泥鰍池塘水質的調控方法重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及時調整水色,要保持池塘水質“肥、活、爽”,養(yǎng)殖泥鰍的池塘水色以黃綠色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為宜,溶解氧的含量達到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6-8.8,養(yǎng)殖前期以加水為主,養(yǎng)殖中后期每2-3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在20-50%。當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時就應追加有機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時應減少或停施追肥。經常關注水色變化,當發(fā)現水色變?yōu)椴韬稚蛩w溶氧低于2毫克/升時,要及時加注新水,或更換部分老水,定期開啟增氧機,避免泥鰍產生應激反應。 二是及時施肥,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有機肥15千克左右。也可根據水色的具體情況,每次每畝施1.5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氫銨,以保持池水呈黃綠色。 三是及時消毒,6-10月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若發(fā)現水塘水質已富營養(yǎng)化,還可結合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適當施一些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以控制水質。 四是對溫度進行有效控制,泥鰍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為18-28℃,當水溫達30℃時,泥鰍大部分鉆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時要經常更換池水,并增加水深,以調節(jié)水溫和增加水體溶解氧。 五是每天檢查、打掃食臺一次,觀察其攝食情況。每20天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每半個月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消毒食場一次。 六是防止缺氧,如果有大量的泥鰍浮于水面,驅之不散或散后迅速集中,就是缺氧比較嚴重了,這時一定要即使解救。
四、疾病防治 泥鰍發(fā)病的原因多是由于日常管理和操作不當而引起,而且一旦發(fā)病,治療起來也很困難,因此,對泥鰍的疾病應以預防為主。
五、預防敵害生物 泥鰍個體小,容易被敵害生物獵食,影響泥鰍的飼養(yǎng)效果。在飼養(yǎng)期間,要注意殺滅和驅趕敵害生物,如蛇、蛙、水蜈蚣、紅娘華、鷗鳥、鴨子等。
六、起捕 泥鰍的起捕方式很多,例如用須籠捕泥鰍效果較好,一個池塘中多放幾個須籠,籠內放入適量炒過的米糠,須籠放在投餌場附近或隱蔽處捕獲量較高,起捕率可達80%以上,當大部分泥鰍捕完后,可外套張網放水捕捉。
七、產量 一般飼養(yǎng)8-10個月可以捕獲,經過幾個月的飼養(yǎng),高產的每平方米成鰍量可達500-800克,折合每畝可產350-450千克。每尾體長15厘米左右,體重10-15克達到商品規(guī)格。
看過“泥鰍的健康養(yǎng)殖技術”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