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三《赤壁賦》教案范文3篇
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百花吐艷離不開園丁愛的奉獻(xiàn)。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氖歉咧姓Z文必修三《赤壁賦》教案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中語文必修三《赤壁賦》教案范文一
【作者介紹】
一、多災(zāi)多難的一生
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自幼慧穎,博通經(jīng)史。十歲時,父親蘇洵赴京游學(xué),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一日,程氏為蘇軾講授后漢書・范滂傳。程氏講授此篇,慨然嘆息,當(dāng)時蘇軾問母:“軾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母回答:“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蘇軾自幼即在母親這種教育下淬勵苦讀。
十九歲時娶妻王弗,感情甚篤。21歲時出蜀,與弟隨父親赴京。翌年參加禮部進(jìn)士考試。主考官是當(dāng)時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他曾在給友人的書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dāng)避此人出一頭地?!辈胰苏f,三十年后,世人將只知蘇軾,不再記得有歐陽修。
進(jìn)士及第不久,母親程氏于四川病逝,蘇軾兄弟隨父親歸蜀服喪。還京后,嘉佑六年,出任鳳翔府判官。十一月赴任,踏上浮沉不定的宦途。英宗治平二年,元配王氏去世,第二年,父親亦于汴京病逝,軾與轍扶柩返蜀居喪。三年后,娶王氏堂妹為繼室。神宗熙寧二年,方赴京還朝。
蘇軾一生經(jīng)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其仕途之浮沉,與當(dāng)時新舊黨爭息息相關(guān)。蘇軾曾二次上書神宗,力陳新法之弊,但不為采納。遂自請外任,調(diào)任杭州通判。元豐二年,王安石致仕后,章惇、呂惠卿等人惡意讒毀、流放舊派人士。此時蘇軾由徐州調(diào)任湖州知事,到任未滿三個月,即發(fā)生“烏臺詩案”。身系囹圄的蘇軾,自覺難逃大難,于獄中寫下寄子由詩(近乎絕命詩)。后適逢皇太后生病,神宗下旨減刑罪犯,于是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
元豐七年,蘇軾改授汝州團(tuán)練副使,道經(jīng)金陵,前往拜訪早已退隱的王安石。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崩殂,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聽政。蘇軾被召還朝后,卻與掌權(quán)者意見不盡相合,故屢請外任,先后知任杭州、潁州、揚州、定州。元佑八年十月,哲宗親政,新派重新掌權(quán),興起「元佑黨禍」。蘇軾首當(dāng)其沖,貶知英州,途中又再傳旨貶至惠州。
蘇軾于惠州前后三年,常以陶潛與柳子厚之文自遣,稱二人為「南遷二友」。 62歲那年,朝廷再度貶其至儋州(今之海南)。當(dāng)時蘇軾已絕生還之想。直至徽宗繼位,大赦天下,蘇軾才得以北歸。過大庾嶺曾作詩言:「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贈嶺上老人)其暢快欣喜之情可想而知。在道途上,自題金山畫像中自言:「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贡睔w途中,卒于毗陵(今江蘇常州),臨終捎信與子由,要他為自己寫墓志銘,享年65歲。
二、情深語真的超曠性情
蘇軾一生歷經(jīng)多次磨難,而每經(jīng)磨難,創(chuàng)作、人格與思想,均更進(jìn)一層。
早年于父親教授下,研讀漢賈誼與唐陸贄之策議論辯之文,頗有縱橫家味道;其主要思想,可謂儒釋道并存一心,隨外界際遇之變化,進(jìn)而發(fā)展其人生哲學(xué)。而近五年的黃州謫居生涯,是蘇軾一生最重要的轉(zhuǎn)折期。由于謫宦身分,他過著亦仕亦隱的生活,黃州山水成了詩人筆墨馳騁之對象。超然物外,自適適人的體悟,乃苦難中逐漸發(fā)展而成。承認(rèn)悲哀并超越悲哀,是蘇軾于一己生命歷程以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發(fā)揮淋漓盡致的人生哲學(xué)。在磨難中淬勵出通曠的人格及作品,亦拓深了宋詩原本凄婉的風(fēng)格。
飄逸曠達(dá)之外,蘇軾也有平實的一面。俗世的生活本就是最真實的,在剛到黃州之時,生活貧苦,收入?yún)s有限,于是把俸祿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份,掛在屋梁上,每天用叉子勾取一份,取下后就趕快把叉子藏好。每天用剩的就存下來,積累后買酒待客。從這里一方面看到他真誠平實的生活態(tài)度;一方面看到此中的幽默與曠達(dá)──蘇軾的飄逸超曠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矯或享樂無度的放縱。
蘇軾還是一位深情之人,與弟轍手足之情篤厚,洵為千古美談。而對元配的悼亡詞,亦是千古名作。侍妾朝云,慧黠可人,東坡待之甚篤,蘇軾曾教她唱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钩聊┚?,朝云感觸萬端,泣不成聲;朝云病逝后,蘇軾終生不復(fù)聽唱此曲。
三、不朽的靈光
蘇軾的政治論文如策略中各篇,廣引史事,多設(shè)譬喻,滔滔不斷,氣勢極盛,顯然受孟子、戰(zhàn)國策的影響。歷史論文,如:留侯論、賈誼論、晁錯論等,善于隨機生發(fā),翻空出奇。
真正帶有文學(xué)性的散文,是他的許多「記」和「隨筆」。這些文章大都記敘、描寫、議論相結(jié)合,構(gòu)思奇特,筆機靈活,情趣盎然。如超然臺記、放鶴亭記、喜雨亭記、石鐘山記等,無論結(jié)構(gòu)和手法,都無一雷同。他的赤壁賦與歐陽修的秋聲賦堪稱雙璧,既無漢賦的板重,也脫離六朝賦的駢儷,賦中把詩情、畫意、哲理、史論渾為一體,簡直是一首美妙的散文詩。
蘇軾文的風(fēng)格,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他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蘇軾文集卷六六)。蘇軾為后世留下詩二千七百余首、詞三百多闋、文四千二百余篇,開創(chuàng)新局,影響深遠(yuǎn),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被賞愛的作者。
※故宮:紀(jì)念蘇軾九百年特展——
http://www.npm.gov.tw/exhbition/sue0701/sue-0701.htm
※附一:三蘇比較表──
姓 名 | 字 | 號 | 經(jīng) 歷 | 風(fēng) 格 | 著 作 |
蘇 洵 (老蘇) | 明允 | 老泉 | 1.年27,發(fā)憤為學(xué)。 2.因歐陽修、韓琦推薦提拔,除秘書省校書郎。 | 1.文字得力於國策、史記,長於議論。 2.古勁簡直,有先秦之風(fēng)。影響後世文壇,至深且鉅。 | 嘉祐集 |
蘇 軾 (大蘇) | 子瞻 | 1.仁宗時,試禮部,主考?xì)W陽修擢置第二;仁宗嘉祐二年,登進(jìn)士第。 2.上書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合,自請外任。 3.貶黃州,築室東坡,號東坡居士。 4.貶海南儋州;後赦回,卒於常州。 | 1.汪洋宏肆,才氣縱橫。 2.自謂:作文如行雲(yún)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於所當(dāng)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3.詞風(fēng)豪放。 4.古文、詩、詞、賦、書、畫,冠絕一時。 | 東坡 全集 | |
蘇 轍 (小蘇) | 子由 | 穎濱遺老 | 1.仁宗嘉祐二年登進(jìn)士第。 2.神宗時反對新法,任河南推官。 3.曾出使契丹。 4.徽宗時,歸隱許州,築室穎水之濱,自號穎濱遺老。 | 1.生性沉靜高潔,資稟敦厚,發(fā)為文章,汪洋澹泊,秀傑之氣,終不可掩。 2.蘇軾評其文曰:「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 欒城集 |
※附二:詠東坡聯(lián)──
1.明月皓無邊,安排鐵板銅琵,我欲唱大江東去;
春風(fēng)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更誰憐孤鶴南飛。(黃州蘇東坡祠聯(lián))
2.五年間謫宦棲遲,試較量惠州麥飯,儋耳蠻花,哪得此清幽山水;
三蘇中天才獨絕,若尚論東坡八詩,赤壁兩賦,還是公游戲文章。(張之洞黃州蘇東坡祠聯(lián))
【課文深究】
一、文體辨析──賦
“賦”是介于詩與文之間的一種韻文體。它的名稱起自詩經(jīng)六義“風(fēng)、雅、頌、賦、比、興”,意思是敷陳其事,楚辭對賦影響深遠(yuǎn),荀子賦篇是第一篇以賦命名的文章。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云:“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蹦铣虹妿V詩品也說:“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笨梢娰x的特色。由賦分化出來的用韻而較短簡的文體有辭、頌、贊、箴、銘、誅、哀、祭。
通用體例:序→問答→亂。特色:問答成文,為辭賦之通體。
賦的流變:◎起源:導(dǎo)源于詩,興于楚辭,盛于兩漢。
◎發(fā)展
時代 | 名稱 | 特色 | 代表作家與作品 |
戰(zhàn)國 | 短賦 | 篇章短小、語言簡樸、用以說理。 | 1.荀子禮賦、智賦、雲(yún)賦、蠶賦、箴賦。 2.李斯:駢文初祖,漢賦先驅(qū)。 |
漢 | 古賦 (大賦) | 1.多長篇鉅製,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用生僻字詞。 2.句式參差,韻散夾雜。 3.敘事為主,兼採對話形式。 (漢代賦家多屬文字學(xué)家) | l漢賦四大家 1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2揚雄:甘泉賦、長楊賦。3班固:兩都賦。4張衡:二京賦、歸田賦。 2賈誼辭賦之作,上承屈宋,下開枚馬,開漢賦之先聲。重要作品有弔屈原、鵩鳥、惜誓。 |
六朝 | 駢賦 (俳賦) (小賦) | 篇幅短小,抒情多於鋪陳,多用駢偶句式。字句簡麗,題材擴大,內(nèi)容個性化與感情化。 | l曹植:幽思賦、洛神賦。 2王粲:登樓賦。 3陸機:文賦。(駢體文學(xué)理論) 4江淹:恨賦、別賦。 5庾信:哀江南賦。 6鮑照:蕪城賦。 |
唐 | 律賦 | 製題新巧,音韻協(xié)調(diào),對偶精工。內(nèi)容貧弱,無文學(xué)價值 | 白居易、元稹皆擅長此體 |
宋 | 文賦、 散賦、散文賦 | 以散文體作賦,駢散相間,化典重為流利。較偏重說理,不重格律規(guī)制,無異有韻之古文。 | 1杜牧:阿房宮賦。 2歐陽脩:秋聲賦。 3蘇軾:赤壁賦。 |
二、赤壁賦的寫作背景
神宗元豐三年二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tuán)練副使,謫居在困頓之中。這一場牢獄之災(zāi),讓東坡縱有豪情,也不得不在“多難畏人”的警惕下沉默。元豐四年與友人同游赤壁泛舟江上,面對高遠(yuǎn)景象,取記游的方式,以水月為主調(diào),即景即心引動意興,書寫如夢如幻的感覺,表現(xiàn)具有哲理意味的曠放與妙悟。借水月變與不變的現(xiàn)象,反駁客對人生的悲調(diào),將景色、心理、哲理在契合中達(dá)到精神上的超脫自由。
三、 本文韻腳
段落 | 韻腳 | 聲調(diào) | 說明 |
一 | 望、上、章 間、天、然、仙 | 平仄互押 平 | 皆自然為韻 韻字間隔甚長,有舒徐之感 |
二 | 槳、光、方 慕、訴、縷、婦 | 平仄互押 平 | 陽韻,見歌聲之悠揚 呼應(yīng)簫聲「嗚嗚」 |
三 | 然、然 | 平 | 同字為韻 |
四 | 稀、飛、詩、昌、蒼、郎、東、空、雄 鹿、屬、粟 窮、終、風(fēng) | 平 仄 平 | 一世梟雄豪情萬丈,以平聲寫其氣魄 失意書生淪落江湖,以仄聲寫其失意 二者同歸於無 |
五 | 往、長、主、取、月、竭、色、適 | 仄 | 以常變說理,斬釘截鐵,卻仍有陰影 |
六 | 酌、藉、白 | 仄 | 主客共適自然 |
※本文全篇換了十二次韻,像漢賦一樣,采用主客答問的方式來闡述作者的思想;又似駢賦和律賦,常使用排比與對偶,具備了“賦”的基本特征,又不為“賦”的體制所拘泥,多處運用散文筆法,句式有時長短、有時整齊,參差錯落,是散韻巧妙結(jié)合、詩文和諧的佳篇。
四、相關(guān)補充
1. 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語譯】月兒出來多明亮啊,月下美人更漂亮啊!舉止從容身姿輕柔啊,想得我心里好發(fā)愁啊!月兒出來多潔白啊,月下美人更嫵媚啊!舉止從容身姿嬌美啊,想得我心里好煩悶啊!月兒出來四方照啊,月下美人更俊俏啊!舉止從容身姿苗條啊,想得我心里好煩躁啊!
2.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p>
3. 莊子・逍遙游:“夫列子御風(fēng)行之。”
4. 楚辭・九章・思美人・王逸注:“思念其君,不能自答?!?/p>
5. 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6. 莊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窮達(dá)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guī)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靈府?!?/p>
【語譯】死生存亡、窮達(dá)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這些事情都是事物的變化,天命的流行。就像白天黑夜在我們面前輪流交替一樣,我們的智慧不能夠窺見它們的開始。懂得此一道理,則一切變化都不能混亂胸中的純和之氣,也不能擾亂我們的心神。
7. 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語譯】若從萬物的個別差異性來看,就算是身上的肝膽也存在著如同楚越般的遙遠(yuǎn)距離;如果從相同之處觀察,則它們的往復(fù)變化卻是沒有不同。既然如此,就不必去追求感官或心情該如何取舍才是正確,而是讓自我游于沖和的自然境界。我們當(dāng)透視事物的存在本質(zhì),而不要被其流變的表像所迷,甚至連斷了腿都視如遺土,而不在意。
【參、延伸閱讀】
一、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 -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褂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5,披蒙茸○6,踞虎豹○7,登虬龍○8,攀棲鶻之危巢○9,俯馮夷之幽宮○10。蓋二客不能從焉,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11,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12,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一問其姓名,俛而不答?!竼韬羿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13,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5攀登險峻的山壁。
○6披,分開;蒙茸,叢生的雜草。
○7虎豹是指山上猙獰的怪石,踞虎豹即蹲坐在奇巖怪石上。
○8虬龍指盤曲之樹木,登,攀也。攀上盤根虬枝的大樹。
○9棲同棲,鶻,隼鳥,鷹類。危巢,高險的鳥巢。全句:攀上隼鳥的高巢。
○10馮夷,水神名,即河伯。全句是:俯視水神馮夷的水底深宮。
○11玄,黑色,縞,白色。上身衣服叫「衣」,下身衣服叫「裳」,鶴身白而尾黑,
有如人穿著白衣黑裳。
○12羽衣,鳥羽制成的衣服,傳說是道家的服飾;蹁躚,即翩仙,飄然若仙。
○13寤,醒也。驚悟,一驚而醒。
※ 前、后赤壁賦比較
前赤壁賦 | 後赤壁賦 | |
寫作時間 | 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初秋 | 元豐五年十月十五日,初冬 |
字?jǐn)?shù) | 五三七字 | 三五三字 |
人物 | 蘇子與洞簫客 | 蘇子、婦、二客、夢中道士 |
主客關(guān)係 | 兩人思想面向相對,客悲愁而蘇子曠達(dá)。 | 二客不能從;夢中道士點化蘇子的引子。 |
景象 | 「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寫秋夜江景的幽靜安寧。 | 霜露既降,木葉脫盡,人影在地,仰見明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幽峭寥落 |
體悟感懷 | 感於萬物盛衰消長之理,「?!古c「變」的生命哲學(xué),停留於觀念認(rèn)知層次上的超越。全文情緒轉(zhuǎn)折由喜轉(zhuǎn)悲而樂。呈現(xiàn)一種曠達(dá)圓通的了悟。 | 領(lǐng)悟到「化」才是萬物本質(zhì),將悟境落實到個體與宇宙生命現(xiàn)象?;糜X與夢境的描述,呈現(xiàn)神秘氛圍,情感壓抑而深沉。 |
寫作主線 | 通過主客對話,發(fā)抒議論感悟,直抒胸臆 | 著重敘事記遊,以登山獨遊反映哀傷之感 |
二、留侯論——蘇軾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
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dāng)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fù)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dāng)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顾焐嶂>溘`之困于會稽而歸,臣妾于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dāng)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fā)怒,見于辭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zhèn)?,而其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翻譯】
古代所謂的豪杰,一定有超過常人的氣度節(jié)操。一般人在情緒上都有不能忍受的事,一個人受了侮辱,拔出了劍跳起來,沖向前和人決斗,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大勇的人突然遇到變故,一點也不驚慌;無故凌辱他,也不發(fā)怒。這是因為他的抱負(fù)很大、而且志向高遠(yuǎn)啊!
張良接受橋上老人的贈書,這件事很奇怪。但又怎么知道這不是秦朝某位隱居的高人賢士,故意出來試驗張良呢??催@老人隱然表露的心意,都是圣賢互相警惕戒勉的道理;可是一般人不加省察,以為老人是神仙鬼怪這一類,這實在大錯特錯啊。況且老人的用意不是著重在贈書。
當(dāng)韓國滅亡,秦朝正盛時,秦王用嚴(yán)刑峻罰對付天下企圖反抗的人。普通人無罪而被殺身滅族的,多得無法計算。雖然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無法施展本領(lǐng)。對執(zhí)法十分急峻的人,他的鋒芒是不能輕易去觸犯,而且情勢上也沒有可利用的時機。張良忍不住憤怒的情緒,憑一個百姓的力量,在一次狙擊時逞能冒險。在當(dāng)時,張良僥幸沒死,但與死亡之間差不到容納一根頭發(fā)的空隙,真是危險到了極點。富貴家子弟,絕不輕易死在盜賊手里,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生命值得珍惜,不值得因盜賊來搶而拼命啊!張良憑著蓋世的才華,不去擬定像伊尹姜太公那樣的謀略,卻只采取像荊軻、聶政的刺殺計畫,靠著僥幸才能不死,這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啊!因此用傲慢無禮的態(tài)度深深地挫辱他。使他能夠有所忍耐,然后才可以成就大業(yè)。所以老人說:「這孩子可以造就啊!」
楚莊王討伐鄭國,鄭襄公袒露上身,牽羊去迎接;莊王說:「這個國君能謙卑待人,必能以誠信任用他的人民。」于是就放棄攻伐鄭國而離去。句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于是向吳國投降,做吳國的臣屬,三年來奮勉而不倦怠。有報仇的志向,卻不能謙卑待人,這是普通人的剛強。那老人認(rèn)為張良才能有余,卻憂慮他度量不足,所以深深地挫折他少年剛強好勝的銳氣,使他能忍受小忿恨來成就遠(yuǎn)大的謀略。為什么這么說呢?他倆并沒有平素的舊交情,突然在郊野間相遇,就命令他做仆人奴妾的事,他卻自然地做了,而毫不感到怪異。這種修養(yǎng),當(dāng)然就算是秦始皇的威勢也不能使他驚恐,項籍的強橫也不能使他動怒的原因啊!
我們觀察漢高祖所以勝利,項羽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于能不能忍耐的差別。項羽因為不能忍耐,所以雖然百戰(zhàn)百勝,卻也輕率地耗用了戰(zhàn)力;高祖能忍耐,保留他全部精銳的實力,來等待項羽的衰疲,這是張良教他的啊!當(dāng)韓信打敗齊國想自立為齊王時,高祖很憤怒,從言語中和臉色上顯露出來,由這件事看來,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脾氣,要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呢?
司馬遷揣測張良,認(rèn)為他一定長得高大奇?zhèn)?,可是見了圖像,才知道他的狀貌卻像婦人女子,和他的志氣并不相稱!啊!外柔內(nèi)剛,能屈能伸,這就是造成子房杰出成就的原因吧!
三、蘇東坡品評人、文
1. 陶 潛:質(zhì)而實綺,臒而實腴。
2. 歐陽修:論大道似韓愈,記事似司馬遷,論事似陸贄,詩賦似李白。
3. 王維: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4. 元稹、白居易:元輕白俗。
5. 孟郊、賈 島:郊寒島瘦。
6. 韓愈: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7. 錢公輔:帶規(guī)矩而蹈繩墨,佩芝蘭而服明月。
四、短歌行——曹操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1。
慨當(dāng)以慷○2,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3。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4。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5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6。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7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8?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9。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10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棲。 ○11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2
○1去日,過去了的日子??喽?,猶言恨多。
○2這一句承接首句,意謂在感嘆時光飛逝之余,應(yīng)當(dāng)慷慨高歌,無奈憂思重重,難以釋懷。
○3杜康,相傳古代最初造酒的人。這里作為酒的代稱。
○4衿,衣領(lǐng)。青衿,周代學(xué)子的服裝。悠悠,綿長,形容憂慮不斷。這兩句是借用《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里的句子,表示對賢才的思念之深切。
○5但,只。君,指賢才。沉吟,低聲吟詠。所吟詠的,即《詩經(jīng)》中的《子衿》詩。
○6呦呦,鹿鳴的聲音。蘋,艾蒿,草名,初生時可食。
○7嘉賓,尊貴的客人。鼓,彈奏。瑟、笙,兩種樂器名。以上兩句,引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
《鹿鳴》是歡宴賓客的詩篇,作者在這里表達(dá)自己期待賢者、招納賢才的熱誠。
○8掇,拾取。此句把賢者比作高空明月,可望不可即,喻人才難得。
○9陌、阡,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越陌度阡”,指賢士遠(yuǎn)道而來。
枉用,指賢士屈尊相從。這是客氣話。存,問候,慰問。
○10契闊,久別。舊恩,往日的情誼。此句意謂:在今日的宴會上,與久別的賢士們促膝談心,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情誼。
○11匝,周,圈。兩句意思是還有大批賢士像南飛的烏鴉、繞樹徘徊,還沒有選定最后的歸宿。
○12哺,口中咀嚼著的食物。相傳古代周公因忙于接待天下賢士,有時連吃飯都要吃吃停停。
吐哺,把口中咀嚼的食物吐出來。 (《韓詩外傳》說周公“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五、歌詠赤壁
(一)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二)赤壁懷古 唐.王周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zhàn)旗。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三)詠赤壁 唐.李白
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高中語文必修三《赤壁賦》教案范文二
教學(xué)目標(biāo)
知識和能力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詞;了解“賦”這種文體的特征,鑒賞本文的音韻美和意境美;分析本文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鑒賞文章的表達(dá)技巧。
過程和方法 反復(fù)誦讀文章。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結(jié)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感情,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學(xué)重點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詞;分析本文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鑒賞文章的表達(dá)技巧。
教學(xué)難點
分析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xué)課時
三課時。
一、見識一位特別的大師
1、根據(jù)課前的學(xué)習(xí),說說這三個詞之間的關(guān)系:黃州 赤壁 蘇軾
由于“烏臺詩案”蘇軾才與黃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這個案子的關(guān)鍵詞是“冤案,文字獄”。
2、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
他是一位曠世奇才:
——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詞的創(chuàng)始人;
——書法:為宋初四大書法家之一;
——繪畫:“朱竹”別具一格;
——文學(xué)理論:提出寫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藝觀。
3、林語堂《神·鬼·人—蘇東坡傳》評價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者,是瑜珈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p>
方方《喜歡蘇東坡(節(jié)選)》中說:將廬山寫得最有韻味的詩是蘇東坡;將西湖寫得最為傳神的詩也是蘇東坡;而中秋,自有了蘇東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詞盡廢”。……他一戲墨,就創(chuàng)立了中國文人畫;他一寫字,就有著驚世的書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傳出“東坡肉”、“東坡餅”諸類佳肴;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一說笑,就讓和尚成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蘇東坡稍一動彈,就會留下一道濃重的文化色彩。
可以說,他是最浪漫的詩人,最豪放的詞家,最超脫的文人,最瀟灑的過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師。
4、他命運多舛:一度下獄(元豐三年春被貶到黃州任團(tuán)練副使,實則等于充軍);三度貶官(他在《自題金山畫像》中描繪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命途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沒有像賈誼那樣“抑郁而終”,也沒有像陶潛那樣“歸隱田園”,反而在遭遇人生挫折期間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輝煌。
余秋雨說:“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shù)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薄霸邳S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5、他的特別的精神世界:
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
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
道:好學(xué)老莊,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nèi)心調(diào)和。
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佛道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統(tǒng)一在蘇軾身上。當(dāng)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時,蘇軾卻能峰回路轉(zhuǎn),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歸宿。
6、被貶黃州期間,他三賦赤壁:《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賦)。今天我們要學(xué)習(xí)的是他的《前赤壁賦》。
二、吟誦一種特別的文體
1、文體知識
賦,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由《詩經(jīng)》《楚辭》發(fā)展而來?!段男牡颀?middot;詮賦》記:“然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庇纱丝梢?,《詩經(jīng)》是“賦”的遠(yuǎn)源,《楚辭》是“賦”的近源。
賦是一種有韻的文體,講求聲律、押韻、對比等形式,有辭賦、駢賦、律賦、文賦等。賦的似詩似文的特征,與現(xiàn)代文學(xué)中的散文詩有些相像。
賦在形式上有三個特點: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排偶和藻飾是賦的一大特征。賦在內(nèi)容上的特點:鋪采摛文,體物寫志。
賦有多種形式: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賦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
2、播放課文朗誦視頻,感知內(nèi)容,為生字生詞正音(見課件)。
3、誦讀指導(dǎo)。
這篇課文是一篇辭賦,誦讀時要特別注重聲韻美。
(1)第一段:
韻腳:前半段無韻,后半段的韻腳依次是“間”“天”“然”“仙”。
句法:“舉酒屬客”“少焉”為散句,其余皆為駢句或近乎駢句,如“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舟”后可斷,為兩個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個“而”(駢體文有些虛詞只有輔助作用,常不計入),也可視為寬對。
(2)第二段:
韻腳:有兩組:第一組是“光”“方”;第二組是“慕”“訴”“縷”“婦”。
句法:這段開頭是散句,次用楚辭句法(與《九歌》中“桂棹兮蘭枻”“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聲嗚嗚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駢句。
(3))第三段:
韻腳:有五組:第一組是“稀”“飛”“詩”;第二組是“昌”“蒼”“郎”;第三組是“東”“空”“雄”;第四組是“鹿”“屬”“粟”;第五組是“窮”“終”“風(fēng)”。
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陳述句“順流而東也”和三個反問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駢句?!胺狡洹薄皼r吾與子”是統(tǒng)領(lǐng)字,不計。
(4)第四段:
韻腳:有四組:第一組是“往”“長”;第二組是“瞬”“盡”;第三組是“主”“取”;第四組“月”與“竭”,“色”與“適”交叉押韻。
句法:以散句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風(fēng)…用之不竭”這一段用駢句。
4、指名朗誦課文。
5、齊讀課文。
三、讀懂一篇特別的文章
1、概括文章五節(jié)的主要意思:
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 。
2、解讀鑒賞課文。
(1)賞析方法:清理每一節(jié)的主要要點,理清層次關(guān)系,從文中找到原句,并對原句重點字詞句進(jìn)行解釋翻譯。
(2)第一節(jié)賞讀。
齊讀這一段。
問題:說說第一段寫了哪些畫面和人物活動?
明確:畫面——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活動: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感受:遺世獨立,羽化登仙。
(3)第二節(jié)賞讀。
指名朗讀。
問題1:寫文章講究承上,哪一句承接上文的“樂”?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問題2:本段的悲從何而來?從簫聲而來,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潛蛟,泣嫠婦。
問題3:為什么要寫歌詞?歌詞”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暗寫蘇子胸襟。
(4)第三節(jié)賞讀。
全班男生齊讀。
問題1:找出承上啟下的句子: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問題2:“客”的悲又從何而來?
明確:“客”的悲有兩層意思:前一層由三“問”組成,先因望月而問“孟德之詩”,次因望地而問“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問“而今安在哉”,為下文寫悲做鋪墊。后一層轉(zhuǎn)而說到自己,先突出自己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不禁悲從中來;后寫幻想不能實現(xiàn)(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并以“托遺響于悲風(fēng)”作結(jié),呼應(yīng)上文“何為其然也”。
(5)第四節(jié)賞讀。
全班女同學(xué)齊讀。
問題:作者因景而樂,因情傷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轉(zhuǎn)喜?
明確:作者從眼前的自然景物出發(fā),得出了自己觀于天地人生的認(rèn)識,說明世上萬物和人生都既有變的一面和不變的一面。(分別從文中找出原句,并翻譯)
主要要點:
水 月 人
變 逝者如斯 盈虛如彼 生老病死
不變 未嘗往也 卒莫消長 代代相承
結(jié)論: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總結(jié):悲和喜其實只是一念之間的情感,關(guān)鍵在于對問題如何看待。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rèn)為人對自然萬物,不該取的不取,該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須臾而羨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這樣議論最后又回到樂上來了。
(6)第五節(jié)賞讀。
齊讀本段。
問題1:本段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客喜而笑。
問題2:這樣的結(jié)尾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這種結(jié)尾是向政敵的一種暗示:我雖然遭受迫害,貶謫黃州,但我的日子過得并不錯,既不寂寞也不苦惱。這實際上是一種抗議。
(7)全文小結(jié)。
3、文言知識過關(guān)檢測(見具體內(nèi)容課件)。
四、理解一種特別的情理
1、合作探究:夜游赤壁過程中,主客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情感線索:舉酒屬客扣舷而歌(樂)→客吹洞簫蘇子愀然(轉(zhuǎn)悲)→蘇子答客風(fēng)月共適(轉(zhuǎn)喜)→枕籍舟中東方既白(喜)。
感情的變化是;樂——悲——樂。
2、合作探究:客人因何而悲?這個悲有幾層含義?
提示: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歷史對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暫感觸生悲,一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xiàn)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觸景傷懷,有感與人生短暫。眼前之景,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詩句,進(jìn)而聯(lián)想到曹操兵敗赤壁的慘狀。這么個一世之雄隨著大江東去而 銷聲匿跡。有為者尚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生命短暫,有志無為者,惟有羨長江之無窮,哀人生短暫,表現(xiàn)出一種消極的人生觀和虛無注意思想。這樣的悲,用 李澤厚先生的話說,就是一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
3、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轉(zhuǎn)悲為喜?從中看出作者什么樣的人生觀?
提示:蘇軾針對客人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而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際也是寬慰自己。這里表現(xiàn)了蘇軾豁達(dá)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也傾向于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時也保持著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tài),并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看到了人生的大視野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從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這一道理予以進(jìn)一步的申說,思想感情由此得以深化,心胸從此更加開闊。正因為這樣,第五自然段寫客人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zhuǎn)悲為喜,開懷暢飲,主客“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極寫游賞之樂,而進(jìn)入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全文表達(dá)作者的情懷和人生態(tài)度:積極進(jìn)取,直面人生;聽任天命,隨遇而安;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
4、合作探究: 如何認(rèn)識文中的“主”與“客”?為什么安排主客答問?
提示:“主”“客”實為一體,分別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積極和消極的心態(tài)。通過主客答問闡述了自然界變與不變的哲理,蘇軾思想中兩種情緒的對抗,表達(dá)了他矛盾痛苦而又樂觀曠達(dá)的復(fù)雜心情。運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使行文結(jié)構(gòu)波瀾起伏,搖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層層展現(xiàn)、深層揭示。
5、合作探究:通過本文的學(xué)習(xí),總結(jié)文賦的特點。
提示:優(yōu)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語言特色。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潤孤舟之嫠婦?!睂⒊橄蠖灰鬃矫穆暻椋瑢懙镁泱w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
“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勃郁頓挫;與賦的講究整齊對偶不同,它的抒寫更為自由。如開頭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卻有整飭之美;心下直到篇末,雖都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全文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出韻文文學(xué)的長處。
寫景、抒情、議論的緊密結(jié)合。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含著人生哲理的藝術(shù)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dá)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chǔ)。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陳跡、感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也“不變”的哲理。
6、 延伸拓展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面對宇宙和歷史時都感到短暫悲哀:
曹 操: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許 渾: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楊 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他們在寂寞和悲哀中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表現(xiàn)出了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蘇軾更是如此,可以說,寂寞讓蘇軾如此美麗,寂寞讓蘇軾如此成熟。與其說是蘇軾成全了赤壁,不如說是赤壁成全了蘇軾。從蘇軾面對人生挫折的態(tài)度中,你獲得了什么啟示?
啟示1: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yuǎn)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
啟示2: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學(xué)會辯證地看待事物。……
高中語文必修三《赤壁賦》教案范文三
教學(xué)目標(biāo)
1.了解 “賦”的有關(guān)特點。
2.誦讀、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3.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觸發(fā)的情思和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xiàn)的曠達(dá)的情懷。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rèn)為這段煉獄般的經(jīng)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fēng)收住了勁,湍急的細(xì)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 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板書課題)
二、簡介“賦”的體裁特點
三、簡介蘇東坡及其在黃州的生活經(jīng)歷
四、指導(dǎo)誦讀
這篇課文為辭賦,特別注重聲韻美。在預(yù)習(xí)和教讀中,宜讓學(xué)生有感情地反復(fù)誦讀,誦讀中可根據(jù)以下要求,讓學(xué)生注意韻腳和對偶句。
(1)指導(dǎo)學(xué)生注意以下押韻字和換韻情況。
第一段 間天然仙
第二段 槳光方
慕訴縷婦
第三段 稀飛詩
昌蒼郎
東空雄
鹿屬栗
窮終風(fēng)
第四段 往長
瞬盡
主取
月色竭適
第五段 酌藉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現(xiàn)代漢語語音來讀,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韻,這是由于語音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演變而變化了的緣故,在北宋時期,它們都是押韻的。至于其間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怎樣,那是音韻學(xué)研究的課題。這一點,向?qū)W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過深。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舉酒屬(zhǔ)客 徘徊于斗(dǒu)牛之間 山川相繆(liáo) 釃(shī)酒臨江
駕一葉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并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研習(xí)課文
1.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討論題:
(1)第1段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色?這樣的景致使泛舟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情?
(2)第2段怎樣描寫簫聲的?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3)從第3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4)蘇軾針對客人的回答,闡述了什么道理,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
討論提示:
(1)清風(fēng)、江水、明月美好景色,泛舟者心情歡暢,其“樂”之甚。
(2)“怨”“慕”“泣”“訴”---“哀”“凄切婉轉(zhuǎn)”。
(3)其一,赤壁一帶的江山觸發(fā)他想到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當(dāng)年的英雄,而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于江渚之上。其二,由江水無窮想到人生須臾,渺如滄海一粟。其三,要擺脫現(xiàn)實處境,渴望能“挾飛仙以遨游,抱名悅而長終”,卻“知不可乎驟得”。
(4)從宇宙的變化說到人生的哲理。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從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會不變,人生短暫,自然可悲;但從不變的角度看,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為一,都會無窮無盡。表現(xiàn)了作者超然獨立、不計得失、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作者從水、月中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苦悶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脫 。(客人的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反映了作者的內(nèi)心痛苦。)
2.齊讀課文,體會其語言特點。
(1)駢散結(jié)合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散文的筆勢筆調(diào),使全篇文情郁郁頓挫,如“萬斛泉涌“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對偶不同,它相對更為自由,如開頭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飭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韻,但換韻較快,而且換韻處往往就是文意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宜于誦讀,并且極富聲韻之美,體現(xiàn)了韻文的長處。
(2)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譬
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蚊,泣孤舟之嫠婦?!边B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二、課外閱讀指導(dǎo)
課外自讀《后赤壁賦》,結(jié)合“練習(xí)”第四題,指導(dǎo)學(xué)生將《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進(jìn)行比較閱讀。
提示:兩賦寫于同一年,中間相距三個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前賦所寫,限于舟中,后賦則主要寫岸上;前賦字字秋色,后賦句句冬影;前賦主要談玄說理,后賦則側(cè)重敘事寫景;前賦主調(diào)曠達(dá)樂觀,后賦略為虛無縹緲。兩賦同是蘇軾得心應(yīng)手的力作名篇。古人的評點甚多,不無借鑒之處,茲轉(zhuǎn)錄數(shù)條如下:
《古文觀止》評語:“前篇寫實情實景,從‘樂’字領(lǐng)出歌來;此篇作幻境幻想,從‘樂’字領(lǐng)出嘆來。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與前賦同一機軸,而無一筆相似?!?/p>
李扶九的評語:“后篇亦寫客、寫歌、寫風(fēng)、寫月、寫樂、寫酒、寫肴,—一與前篇同,而各位置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還在;此篇有登岸一舉,半夜即歸,則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實情;此篇忽鶴忽道士,奇幻極矣,乃神似《南華》(《莊子則,非襲其貌也;至前篇說悲處,在客口中;此篇悲則公自言矣?!?/p>
以上兩段從同與不同兩方面分析了兩賦的特點,李評較詳。
林西仲評語:“若無前篇,不見此篇之妙;若無此篇,不見前篇之佳?!?見《古文筆法百篇》)這里說的是兩賦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缺一不可。至于兩賦的高下,前人也有評論,元代文學(xué)家虞集說:“陸上衡(陸機,晉文學(xué)家,著有《文賦》)云:‘賦體物(體味研究事物)而瀏亮(清晰明亮)。’坡公前《赤壁賦》已曲盡其妙,后賦尤精。于體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未有道主化鶴之事,尤出人意表?!?《道園學(xué)古剝》無獨有偶,據(jù)黃州的同志說:“陳毅同志生前參觀黃州‘東坡赤壁’中的‘二賦堂’時,對后賦備加贊賞,認(rèn)為后賦超過前賦,看來這后賦更著力于意境的創(chuàng)造,寫得含蓄、深沉,比前賦由議論‘化妝’的主客問答或許略高一籌,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 (見《東坡文論叢》,第39頁)
探究活動
前、后《赤壁賦》中的修辭及其比較
前、后《赤壁賦》中,有相當(dāng)多修辭辭格的運用,使得兩篇作品意象更加鮮明,描寫更為深刻。其中所用的修辭方法計有:譬喻、設(shè)問、對偶、象征等等。請針對這些辭格在文章中運用的情形,及其與全篇的關(guān)系,加以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