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通用10篇)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怼短鞂m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1
今天,爸爸帶我去看了中國貿易中心的航天展,我高興極了。
到了航天展的門口,我們買好票,向館內走去,這里的門票真貴啊,就我和爸爸要208元。
我們先去看了各式各樣的航天火箭和飛行器的模型。有前蘇聯(lián)的“衛(wèi)星號”、“東方號”、我國的“長征號”、美國的“土星5號”等。講解員介紹說,火箭是一種運載工具,是專門用來向太空發(fā)射東西用的。它裝上彈頭就是“導彈”;裝上人造衛(wèi)星或飛船就是“運載火箭”;裝上空間探測器就可以進行科學實驗。我想,乖乖,這家伙可真是個“神”,要是都裝上了“核彈頭”,這人類不就在一瞬間被它毀滅了嗎?這可是個“真神”呀!
火箭的發(fā)射是靠高壓氣體的“反沖”作用推動的。而高壓氣體的產生,是靠帶有燃料和助燃氧化劑的發(fā)動機點火燃燒生成的。它的發(fā)射能力,主要取決于發(fā)動機的“級數”,“級數”多的,就像一個一個的接力棒,這樣發(fā)射得就比較遠。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長征一、二、三、四號的發(fā)射過程,看到了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神六”飛行員費俊龍和聶海勝那為國爭光的驕人英姿;我還看到了航天員穿的航天服,除頭盔和膠皮手套外,整個航天服是用一種特殊的高強度滌綸制成,重10千克,航天員只需3分鐘就可穿戴整齊。講解員說:“航天服主要是航天員在出艙活動時穿的。在軌道飛行期間,航天員可以穿飛行制服或便裝,但在航天器發(fā)射和再入大氣層期間,必須穿一種特制的防護救生服?!蓖ㄟ^觀看錄像,我還看到了航天員在飛船上吃東西的場面,那些食物好像都在空中漂浮著,航天員吃的時候一抓一抓,看起來真有意思。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2
今天我們在線上第二次觀看了天宮課堂,來自星空的知識,也讓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這五個實驗中,令我最深有感觸的便是第四個實驗太空拋物,在地球上的生活中,我們拋出的物體會因受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的作用,沿一種拋物線的方向下墜,而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物體從手中拋出后,會沿原有方向勻速直線運動,這也恰好與我們最近學習的物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相吻合,宇宙也因此,仍然保持它那一抹神奇色彩。
這次直播,還向我們展示了即將要與天和核心艙對接的“問天”和“夢天號”。中國人永遠不會停住他們向宇宙邁出的腳步,保持著那份獨有的浪漫,我也一定會在以后學習生活的道路上,有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和信心。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3
這學期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千年夢圓在今朝》,從此遨游太空的夢想就在我心里悄悄的萌芽了。今天我們終于可以跟宇航員一起來一個“天”與“地”的交流了。
太空真是太奇妙了!三位宇航員帶我們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有一滴水變冰球的實驗,有水滴搭橋梁的實驗,還有水油分離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水油分離的小實驗。
首先空間站的宇航員和地面上的同學們把裝滿水和油的瓶子搖晃,使水和油充分融合在一起。地球上因為有重力原因,水和油很快就可以分離開,但空間站沒有重力,一直是融合在一起的。接著,航天員用一根繩子拴住瓶子,以畫圓圈的形式進行搖晃。再接著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來了,水和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了分離??粗衿娴囊荒挥忠荒?,我覺得科學是永無止境的。
雖然有很多的專業(yè)術語我還聽不明白,但是我也受益匪淺,探索太空任重道遠,這也激發(fā)了我對未來世界的求知欲。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4
今日下午,我們收看了激動人心、非比尋常的天宮課堂第二課。這節(jié)課是由離我們400公里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們來授課。
在課堂上,老師們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核心艙高微重力、無容器實驗機柜,還向我們展示了本次任務中開展的空間科學實驗進展。這次別樣的課堂,讓我了解到了許多高科技的實驗設備、有趣的物理實驗現象。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發(fā)展事業(yè)的不易與艱辛,無數的科學家嘔心瀝血才讓我們站到了世界載人航天發(fā)展事業(yè)的巔峰,在這里我十分佩服我們的前輩們擁有如此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長大以后,我一定要為祖國的發(fā)展事業(yè)奉獻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中華民族更上一個臺階。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5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舉世矚目,萬眾歡騰。從那時起,航天員成為我崇拜的對象,飛往浩瀚無際的太空成為我遠大的理想。
為了獲得更多的航天知識,12月13日,我和爸爸、弟弟一起來到會展中心參觀20__飛天壯歌——中國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我走在會展中心一號大廳的展廳里,仿佛漫游在航天世界中,航天員在飛船中所吃的食物令人驚訝,高29米的火箭更讓我大開眼界,航天服、各種衛(wèi)星、嫦娥一號這些航天用具讓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通過這次參觀使我知道:這次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是我國3名航天員首次成功實施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科學實驗。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我們建設新型國家取得的又一個標志性成果,是華夏兒女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偉大壯舉。
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雖然此時不能為航天事業(yè)做貢獻,但是我們應該做到遇到困難時航天精神是我們的指路燈;碰到挫折時航天精神為我們鼓勁。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讓我見證了這個道理。
記得有一次,爸爸讓我把奧數書的幾道奧數題目做完,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拿起奧數書跑回書房,認真地演算起來,可是途中遇到了“攔路虎”,我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來,就跑到客廳問正在看報紙的爸爸,爸爸眉頭一皺,指了指在書房中橫掛的航天精神掛幅,掛幅醒目寫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然后爸爸對我若有所思一笑。我恍然大悟,急忙跑回書房認真思考起來,我在草稿紙上算了又算,想了又想,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算出來了,一股成功的喜悅之情涌上心頭。這就是航天精神的力量,是它在鼓勵我,讓我知道堅持不懈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東風在續(xù)飛天夢,神州大地慶神舟。作為祖國航天事業(yè)忠誠的支持者,我衷心祝福祖國航天事業(yè)一定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中國航天人一定繼續(xù)譜寫航天事業(yè)的壯麗篇章。而我則要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響亮地回答:21世紀的接班人也有能力接住祖國航天事業(yè)的接力棒!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6
蘇軾自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辛棄疾深感“無窮宇宙,人是一粟太倉中”;王勃呼喊“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航天夢,是中國人骨子里自古以來的浪漫情懷,也是這浪漫情懷讓一代代中國人去努力追夢。
“明月幾時有”是先人對宇宙的思考,“飛天敦煌”象征著古人對天空的向往,古往今來中國人從未停止過追夢的腳步,而神舟系列“飛天成功”讓中國人的航天夢變成現實。當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天空時,我時而對由密集的氣體和灰塵云所形成的獵物星云感到驚奇,時而對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飛快沖破大氣層感到驚懼。夜深人靜,浩渺星空,總想去一探究竟,當看到真正的航天人,我才懂得這些只是航天夢的起點。
航天夢的實現少不了航天人的付出,祖國需要什么,他們就奉獻什么,而支撐他們的動力就是強烈的愛國情懷?!爸袊鴮椫浮卞X學森曾說過:“我們的科研人員愛國是一貫的,是有光榮傳統(tǒng)的!”“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是我國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年過古稀依然堅守在航天第一線……
正是有著將個人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的老一輩航天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才能有今天的成就。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所傳遞的航天精神:愛國為先,堅守夢想!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焙教靿粢袕姶蟮暮教炀褡鳛橹危教炀癫⒉皇呛唵翁剿饔钪娴膲粝?,是航天人肩負崇高的責任感、懷揣永不退縮的勇氣,無怨無悔堅守和奉獻。錢學森、孫家棟、楊利偉……這一個個閃亮的名字無不在為我們踐行著航天精神,帶領著我們去追尋我們的航天夢。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蔽蚁腭{著小小飛船,撿拾宇宙中細碎的星光,在每一個溫柔的夜晚,拼湊成溫暖的光,進入夢鄉(xiāng)。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7
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厚英爺爺來給我們做了題為《孩子們,你們想當航天員嗎?》的講座。
在張爺爺的講座中,包含了很多的航天知識。以及我國為什么要發(fā)展載人航天、當前國際上發(fā)展載人航天的情況,載人航天的科學研究。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中國航天科學家的那種精神。他們不知經過了多少個日夜研制出可以保溫,可以將二氧化碳變?yōu)榭諝夂教旆?。不知經過多少個日夜,想出、并實施在飛船上的數個逃生手段。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日夜研制出了可以制作“太空水”的機器。并且,舊書按時飛船飛上天后,他們也會夜以繼日的在電腦屏幕前觀察者飛船的動態(tài)。
在張厚英爺爺的講座中,讓我最激動的就是張厚英爺爺說:中國的太空站會成立,它的壽命是10~15年,那時,美國的太空站已經報廢,太空中唯一的太空站就是我們國家的,并且,到那時候,還會有人上去居住。而且,我們中國接受來自各個國家的航天科學家來通過太空站來研究宇宙,這真是體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大度。
現在的中國,航天科技已經非常強大了,他已經成為了世界上能發(fā)射載人飛船的三個國家之一了。現在的中國,幾乎每年都要發(fā)射一艘飛船。
在聽了張厚英爺爺的這次講座后,我也想成為一名航天員或者航空科學家,因為那可以為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這次的講座,讓我在心中默默下了這個決心。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8
航天技術一直是中國近些年一直要攻破的一個重要能力,現在的中國北斗衛(wèi)星就是我國展現實力的一個重要的契機。由于近些年跟美國的貿易戰(zhàn)使得美國對我國的一些GPS導航系統(tǒng)進行了一些限制,所以我國重新啟用了我們北斗衛(wèi)星的導航系統(tǒng),而且我們的技術還對外進行服務,所以很多國家非常喜歡我們國家的一些導航服務。
從這件事情就能看出來一個國家想要發(fā)展他的國家實力,提升全球的重要地位,航天航空技術是必不可免的一種行為。從正面的意義上來看,研究航天航空技術不僅可以發(fā)揮出國家的硬食面的實力,也能夠對外太空進行更深刻的研究,明白外太空之外的東西以及研究世界和宇宙的奧秘。從反面的意義上來看,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航天航空力量,那么它就沒有制空權,也沒有全球定位和監(jiān)控的能力,那么這個國家就不可能繁榮富強起來。
未來的航空航空技術肯定是隨著不斷的進步而提高我們的研究能力。如今我們對于外太空的探索其實是一種未知的,雖然我們有很多的技術能夠達到月球達到火星,但是我們載人航天的技術人員不能夠實現到達火星的能力。而對于更遙遠的外太空更是觸不可及的一個存在,所以我們只能夠通過望遠鏡來對太空進行探索,而不能實際的進行發(fā)掘。
如果未來的技術能夠支持人類遙遠的太空航行,那么為未來我們人類將有可能進行太空的移民,或者發(fā)現更多的太空能量。所以研究航天技術是每個國家都夢寐以求,也是必須要研究的一個重要項目。但是有的人研究航天技術是未來去統(tǒng)治地球,有的人研究航天技術是為了發(fā)現眼淚最終的奧秘,所以出發(fā)點的好壞決定了這個技術的成長空間,而中國的出發(fā)點永遠都是放眼全球,展望太空的,所以中國的技術才能在這些年發(fā)展的越來越好。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9
人們看到鳥兒它在天空中飛翔,我們人類也想在云霧繚繞之間,觀賞世界各地壯美的山河,聰明的人們便發(fā)明了飛機,人類終于可以在天空中鳥瞰世界各地。但人類并不滿足于現狀,有了更加宏偉的計劃,要去發(fā)現太空,了解太空,認識太空。于是設計師,科學家們齊心協(xié)力建造出了航天飛船。
看著電視上,網絡中一張張浩瀚的宇宙的圖片,美麗的星空。長大后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油然而生?;孟胫?,有一天,我也能坐在航天飛船上,為祖國完成航天任務,這該是多么光榮,多么開心的事啊!
在中國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相信每個中國人一定會記得。在10月19時58分,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生基地,中國首個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發(fā)射,此時此刻,在場的人們沸騰了;在電視機的人們沸騰了;全中國,沸騰了!
令人振奮的還有在9月25日21時10分,同樣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神舟七號”順利升空,但這次的任務與以往的都不同,宇航員首次要離開航天飛船,在宇宙中步行,當宇航員翟志剛離開船艙,在太空中揮起五星紅旗時,注視著他們的工作人員,群眾的吶喊聲、歡呼聲、鼓掌聲……譜寫成一首激動人心的歌曲,交織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藝術作品。
每一個“首次”,都令我,令我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使我的夢想之火越來越猛烈。
中國,在六十年的發(fā)展中,有了導彈,核武器,有了人造衛(wèi)星,載人飛船,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在太空漫步的國家。有了這一切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
雖然,我們與歐洲的各個航天發(fā)達國家相比,這不算什么。但是,我們這些少年的奮斗目標,就是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增磚添瓦,我們承載著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一定會奮發(fā)圖強,越飛越高。
“少年強那中國一定也很棒,吸收五千年的磁場,有傳說中的神奇和積蓄的鋒芒,一根傲骨無法隱藏神的智慧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三課主題觀后感篇10
航天科技一直是任何國家都必須重視的一個新興領域妹,她對我們探索太空以及探索未知領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制空權已經變得非常的普及了,那么還更深層次的就是宇宙太空的權利。比如說美國這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率先登陸月球,然后他就聯(lián)合其他的國家在月球上面劃分區(qū)域,說誰占領誰就在將來擁有采礦的權利,所以我們的航天技術也不能落后,否則的話在未來的100年內我們將會逐步的落后,所以航天技術以及航天的愛好將是我們新一代顏最重要的一個方向。
第一次接觸航天方面的知識是在幼兒園大班。那一天,老師把一張報紙貼到了墻上,那上面有一艘火箭——其實是神舟六號,還有兩個人——其實是費俊龍和聶海勝。聽到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解,我弄明白了個大概,心里覺得自豪。突然,我發(fā)現——居然沒有一名女性。當時我就想:要是我能當中國的第一名女宇航員,該有多好呀!從那時開始,我便懷揣著這樣一份夢想,上了小學。我曾經很自豪地跟班上的一位同學說,我將來會成為中國的第一位女宇航員,他聽了,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那時的我自豪極了,覺得當一名宇航員太簡單了!三年級,我逐漸了解了一些有關航天方面的知識,這才知道,當一名航天員不是那么簡單的,不僅要有學問,要有好的身體,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其實當時我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質,只是模糊地覺得是身體好的一部份罷了。
雖然我知道我想成為一名航天航空員已經不太現實了,但是我可以在地下為他們工作,比如說地勤服務以及研究。我們可以在地上研究一些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航天飛船或者航天器材,也可以在地下的指揮中心,中間空宇航員的一局動,看看他們的生命體征以及各類的信息安全技術等。所以說,為了我能夠實現這個夢想,我現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參加一些科技展。為的了就是能夠更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我將來的夢想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