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榮光》觀后感5篇最新精選_致敬英雄國家榮光觀后感5篇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國家榮光》是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大型紀錄片,弘揚崇敬英雄、學習英雄的社會正氣,讓英雄精神薪火傳承。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國家榮光》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央視紀錄片《國家榮光》觀后感【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滾滾長河中,永遠都會存在閃耀著輝煌星光的一批人,那就是英雄。他們擁有為了實現(xiàn)目標理想而取得的偉大事跡,更主要的是他們能夠給后人一種瞻仰的精神,不斷的鼓勵后人以他們?yōu)槟繕瞬粩嗲斑M,不斷超越所以我們需要英雄,需要崇尚英雄,來給我們指明方向。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 每一個時代的英雄會有不同的具體內涵,但英雄的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和平建設的年代,年輕人可能會把比爾·蓋茨當成英雄崇拜,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紀念過去的英雄,緬懷英雄們?yōu)槲覀兯鞒龅姆瞰I。在俄羅斯,年輕人結婚時,新郎新娘會身穿禮服,到烈士紀念碑前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他們對英雄的景仰, 這幾乎成為俄羅斯年輕人舉行婚禮的傳統(tǒng); 在美國, 到處可見以英雄命名的公共場所, 為英雄修建的紀念塔或紀念堂;同樣,董存瑞、黃繼光、楊靖宇……這些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造就的英雄,應該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懷想起他們當年的英雄壯舉,我們心中會油然生起神圣和崇敬的情感 —— 這才是人類美好天性的體現(xiàn)。
但是,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出現(xiàn)了一股質疑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跡的歷史虛無主義暗流。一些人以娛樂的心態(tài)、獵奇的心理,消解和惡搞英雄,抹黑歷史事實,不僅損害了英雄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光輝形象,也混淆了是非曲直,值得警惕。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如果忽視和冷落英雄,就將失去未來。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英雄輩出,中華民族向來崇敬英雄,許多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或成為成語婦孺皆知,或寫入課本口口相傳。今天的大好河山和美好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是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很多英雄都是戰(zhàn)爭年代誕生的,時過境遷記憶容易模糊,但英雄精神并不會過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崇尚英雄,呼喚英雄,就是要倡導一種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社會風尚,就是要秉承一種從容而有擔當的英雄氣質。今天我們常常抱怨世風日下,慨嘆社會朝氣不足、暮氣沉沉,說到底就是缺乏這種“英雄氣質”。英雄氣質是對待職業(yè)、對待他人、對待命運的一種積極態(tài)度,是對自我人生的一種無怨無悔的精神追求。正是有了英雄,“人”字更加高大,社會更加美好,發(fā)展更加給力。
英雄是價值的標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英雄敬仰”,這不僅僅是一種內在精神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源泉。尊重英雄,就是尊重我們內在的精神堅守,為社會文明進步蓄積能量與動力。
央視紀錄片《國家榮光》觀后感【篇2】
第8期《求是》雜志將發(fā)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章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chuàng)作、學術創(chuàng)新?lián)碛袩o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立業(yè)先立德,明德才能引領風尚。文學藝術家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深深作用于人心,廣泛影響著社會。要想明德于世道人心,自身就必須是正人君子;要想燭照他人,自己必須擁有足夠的光焰,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反觀現(xiàn)實,文藝界和學術界一些人近年來傳出不少丑聞亂象,離習近平總書記“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標準差得挺遠,也辜負了人民群眾的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藝術界人士和哲學社科工作者提出用明德引領風尚,實際上站在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靈魂的角度,要求塑造靈魂的人,首先要先立德,先塑造好自己,如此才能引領風尚。
明德重自律,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道德修養(yǎng)與價值觀緊密相聯(lián),文藝和社科工作以自身的獨特屬性,理所當然地成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之一,義無反顧地承載起時代使命,擔當起歷史責任?;赝麣v史,很多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都是明德典范。高喊“堅信我們既然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就應采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而斷然拒領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蓄須明志、息影舞臺的梅蘭芳;帶領劇社義演了大半個中國,為志愿軍捐獻戰(zhàn)機的常香玉……這些崇德尚藝的文藝工作者,不僅作品過硬,其高尚的人格更是受到世人稱頌。新時代的文藝和社科工作者,要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時時注重修心修身修行,克服浮躁心態(tài),校準精神坐標,做一名有社會擔當的創(chuàng)作者,應成為廣大文藝和社科工作者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創(chuàng)作出更多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更好地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聚焦新時代,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chuàng)作、為誰立言這一根本問題。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就要求文藝和社科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要反映觀照現(xiàn)實,有利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回答現(xiàn)實課題。立足中國現(xiàn)實,植根中國大地,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只有把自己置身于大時代之中,重視自身品德建設,把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才能“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xiàn)價值”,寫就永恒的大我。
新時代呼喚著文學、藝術和理論界,牢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靈魂”的教導,躬身踐行用明德引領風尚的要求,用情用心用力凝聚共識,匯聚合力,開創(chuàng)文藝和社科事業(yè)新氣象。
央視紀錄片《國家榮光》觀后感【篇3】
《求是》雜志刊發(fā)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指導我們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文藝工作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雖然我不是文藝工作者,也不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是一名奮戰(zhàn)在基層的人防工作者,但我仍受益良多。根據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結合日常工作,談談我的認識和想法。
一是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要堅定文化自信。當前,世界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互聯(lián)網的普及,給我們帶來了生活和學習上的便利,也讓不良文化和負面情緒侵蝕我們的內心,容易造成理想信念缺失,滋生享樂主義、虛榮心理和拜金思想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底蘊,中華民族的延綿發(fā)展,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我們要以史為鑒,同歷史對話,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前,面向未來。
二是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重要命題的豐富內涵作了深入闡述,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不斷取得重大成就,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國家的綜合實力大幅提升,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一切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也離不開人民的磅礴力量。新時代,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牢記初心和使命,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依靠群眾,把工作做細做實。
三是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國家情懷,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這句話對于我們每個人亦是如此,人生而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是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我認為,作為中國人,我們每個人都要有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責任感,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的緊迫感,無論身在何方,無論處于何崗位,我們都有一份小小的力量,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央視紀錄片《國家榮光》觀后感【篇4】
何謂英雄?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英雄者,有凌云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
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不但敬畏,而且難以捉摸。古今中外,可稱之為英雄者,寥寥可數。
隨著時光的年輪劃過一圈又一圈,那個戰(zhàn)火蔓延硝煙彌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跨步走進了新時期。有人說,這是一個缺少英雄的時代,沒有戰(zhàn)爭,沒有;還有人說,這是一個很少需要犧牲的時代,奉獻是英雄和模范們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實這是對英雄的誤解。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奉獻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哪個時代都有見義勇為、舍身救人;哪個時代都需要樂于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
魯迅曾經說過,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個時代遠去了沖鋒陷陣的機會,拋去了鬧革命促生產的蠻勁兒,不見了革命小將的造反有理舉動,能有的僅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慵懶生活。習慣了安逸與漠然,如何在內心里激起那種一呼即應的使命感,如何在簡單的生活里保持高尚的操守卻成了一件難事兒。
10月24日,為救兩名落水少年,湖北長江大學10多名大學生手拉手搭成人梯撲進江中營救,兩名少年獲救,而3名大學生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們都是19歲。他們的生命永遠19歲,他們的青春永遠19歲。
且不必說他們是八零后,亦不必說他們是大學生。僅僅他們站出來的這個舉動我們就該為他們鼓掌,吶喊。而他們不僅站了出來,還用生命向我們證明這代人,并不盡如世人眼中所謂垮掉的一代。我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靈魂的人,我們的身上也留著英雄的血,英雄的精神。
鮮活的生命已經化作塵埃,他們用生命做出的吶喊卻久久回蕩在我們耳邊。喚起我們心中沉睡的真神。
真愛大愛,不只是掛在嘴邊,寫在紙上的。浮躁與喧囂可能會模糊我們對于夢想的堅持,挫折與磨難可能會阻擋我們邁向成功的彼岸,唯有道德的底線和靈魂的救贖不能放棄。
英雄,從來就不只是活在歷史和記憶里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默默地為這個世界奉獻他們微不足道卻舉足輕重的力量,讓我們得以安生,倍受感動。
央視紀錄片《國家榮光》觀后感【篇5】
自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在微信上總能看見關于習近平主席踏遍大江南北緬懷英烈的報道。“英雄精神”也成為了這些報道中國最常出現(xiàn)的一個詞。
什么是英雄精神?英雄精神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精神信仰,是“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奉獻精神,是“臥薪嘗膽”的奮斗精神。英雄精神代表著民族精神,如何評價英雄,如何看待英雄,反應的不只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更有著新時代精氣神的體現(xiàn)。對光輝歷史的銘記,對英烈的懷念和崇敬,不只是我們前行中的鼓舞和鞭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或許有人會認為,英雄僅僅是那些在戰(zhàn)爭年代為了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士們,只有像“精忠報國”的岳飛,寧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抗日英雄楊靖宇等這樣的人才能夠被稱為英雄。實則不然,英雄不只是戰(zhàn)爭年代所獨有的,在和平年代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奮斗的人們同樣能被稱為英雄。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所以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需要英雄情懷。
那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同樣也應該具有英雄情懷。習近平主席說過:“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zhí)著而為信念。”英雄因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信仰的忠貞不渝而偉大。英雄是歷史中的杰出人物,擁有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有著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我們要崇尚英雄精神,從中汲取先輩們的優(yōu)秀品質,學習先輩們甘于奉獻,不求回報地奉獻精神;學會先輩們的不忘初心,不畏艱險,才能在未來砥礪前行。我們要傳承英雄精神,這能夠激勵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積極上進。我們有善于向榜樣們學習如何在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在小事小節(jié)上修煉自己,真正做到“見賢思齊”四個字。讓先輩們不只是課本上、屏幕上排列整齊的文字,而是作為指路的明燈,人生的導師,引領我們前進,照亮我們腳下前行的路。
人人生而平凡,但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變得不平凡,對英雄最好的銘記不是我們嘴里空喊的口號,而是努力向他們一樣,積極,奉獻,忠貞,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