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馬克思哲學的論文
有關馬克思哲學的論文
馬克思哲學觀是馬克思哲學的整體性觀念體系,它系統(tǒng)的回答了時代問題和前沿問題。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馬克思哲學的論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馬克思哲學的論文篇一
論馬克思的哲學觀
摘要:哲學觀是對哲學整體性的透視,是反思性的。哲學觀的研究在每一個哲學體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立命之本,是樹木之源,是哲學研究具體問題的根基,是一個時代哲學研究日益成熟的標志。
馬克思哲學觀是馬克思哲學的整體性觀念體系,它系統(tǒng)的回答了時代問題和前沿問題。馬克思所理解的哲學,即哲學觀問題,不是哲學的一個問題,而是全部哲學中的根本問題,是決定如何理解和解釋全部哲學問題的根本問題。馬克思哲學觀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揚棄并發(fā)展起來的,是對時代問題的回答,是一切批判性問題研究的前提。要真正理解馬克思的哲學觀,就應該始終站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
關鍵詞:哲學觀;形成過程;新起點;超越
一、 哲學與哲學觀問題
什么是哲學,這是哲學觀的首要問題。哲學是不是等同于哲學觀,馬克思的哲學與馬克思的哲學觀是否是同一個概念,這些都是我們首先應該搞清楚的問題。
哲學觀就是關于“對哲學本身的理解”,它是任何一種哲學理論、一種哲學學說、一種哲學體系、一種哲學派別、一種哲學形態(tài)本身所具有的。任何一個哲學家在提出自己的哲學學說構建自己的哲學體系時,都會形成自己的哲學觀。哲學觀它不是哲學學說中的一個概念,它是哲學體系中的基石,是哲學理論中的“核心9觀念”、“中心靈魂”,它構成此學說與彼學說的的原則性區(qū)別。
如果說哲學觀是任何一種哲學理論和哲學學說內在所固有的“哲學觀念”,那么“哲學觀問題”則那“哲學觀”作為“問題”來研究。也就是把“哲學觀”作為研究對象來研究。關于這種哲學研究我們可以稱之為“這學學”研究,這就好比我們的“物理學研究”“生物學研究”一樣,也是一種“元哲學”研究,或者是本元最初研究。所以“哲學觀”研究和“哲學觀問題”研究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二、 馬克思哲學觀的形成過程
(一) 西方哲學思想史上哲學觀的形成過程
早期哲學家思考自然,特指事物運動變化的本性,亞里士多德明確把自然定義為“運動和變化的本元”,古希臘哲學家認為,最初最先存在的東西在運動變化過程中始終起決定性作用,這種關于宇宙本原的感念后來發(fā)展為形而上學的最高原則。什么是本原這一問題始終貫徹于整個希臘哲學始終。在探討本原的過程中,他們又提出了一與多、靜與動、變化與永恒問題。希臘哲學發(fā)展到后期,逐漸開始關注人生問題,朝倫理化問題發(fā)展。到了經(jīng)院哲學時期,12世紀的經(jīng)院這學者圍繞共相性質問題展開了長期激烈的爭論。在圍繞共相問題展開討論中,形成了唯名論和實在論兩大派別。經(jīng)過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解放,哲學家們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躍,許多哲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人的崇高價值,這一時期已不再是之前對上帝不加任何選擇的頂禮膜拜。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對哲學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代哲學繼承了古代和世紀哲學的思辨精神,但同時也變現(xiàn)了前人沒有的實踐精神。通過經(jīng)驗論和唯理論的爭論把哲學推向一個新的制高點。經(jīng)過歐洲思想啟蒙運動,理性開始作為工具,以全人類利益的名義,對自然、社會、人的心靈和道德生活各個方面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19世紀中期的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以絕對理念為核心,包含了以往所有哲學體系,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最全面的哲學體系。
(二) 馬克思哲學觀的轉變
1841年,馬克思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強調自我意識是世界發(fā)展的決定力量,雖然這時的馬克思還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但他不同于黑格爾把思維與存在絕對的等同起來,也不同與青年黑格爾派把自我意識絕對化,從而停留在思想思辨的領域,忽視現(xiàn)實世界的迫切問題。馬克思注重黑格爾的辯證法,但他反對黑格爾用辯證法調和宗教與哲學的關系,最終繼續(xù)為普魯士政府服務。
隨著反封建運動的日益壯大,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越來越要求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由于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他們不敢在實際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太過猛烈的反抗普魯士政府,因此轉向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批。起初,他和布魯諾·鮑威爾寫過一些批判宗教的作品,但是他越來越感覺到僅僅在哲學領域里批判普魯士國家是遠遠不夠的,政治上的權利才是參與國家管理最重要的途徑。1842年,馬克思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提出“治療書報檢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辦法,就是廢除書報檢查制度”第一次公開地站在反對反動勢力的立場,直接參與政治斗爭。
馬克思接觸到費爾巴哈思想后,他開始向唯物主義轉變,但同時他也看到了費爾巴哈思想中的缺陷。費爾巴哈是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是人本主義者,但是他只從生物的特性去研究人,而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這樣必然會造成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唯心主義?!度R茵報》時期的馬克思以“向現(xiàn)實本身去尋求思想”的致思取向反對思辨哲學的傾向。他寫到“哲學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自然,哲學首先是通過人腦和世界聯(lián)系,然后才用雙腳站在地上。“這表示自我意識使人的主體性真正確立起來,也是實踐得以可能的前提。這一時期,馬克思還閱讀了大量的社會主義著作,這對他以后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馬克思仍然囿于黑格爾的思想,但是他已認識到國家的組織并不是合理的,這促使他開始注重社會問題和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馬克思在《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中,第一次遇到了要對物質利益發(fā)表見解,這時他已經(jīng)開始認識到階級利益的存在,認識到無產(chǎn)階級在市民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萊茵省議會關于林木盜竊的討論促使馬克思去研究經(jīng)濟問題。1844年,馬克思發(fā)表了《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完成了對黑格爾的批判和對以前哲學主張的清算,徹底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劃清界限。1846年《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的哲學基本擬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
(三)、馬克思的哲學觀 馬克思的哲學觀,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真正的哲學”,而這種“真正的哲學”,就是體現(xiàn)或實現(xiàn)馬克思哲學觀的哲學。馬克思的哲學是時代迫切的問題,是時代的精華。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哲學從一開始就強調人的重要性,人作為社會的細胞,是社會各個活動的基礎,哲學的終極命題就是關注人和所處時代的問題。1842 年《萊茵報》時期,馬克思就意識到哲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從而反對思辨哲學。他說“哲學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因此,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時代:那時哲學不僅在內部通過自己的內容,而且在外部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同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哲學、哲學家們不應該脫離人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應把哲學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研究。馬克思認為舊唯物主義所關注的只是市民社會中每個個體的人的權利。因此,馬克思認為,這種唯物主義,“至多只能達到對單個人和市民社會的直觀”。馬克思則倡導人類解放,“只有當現(xiàn)實的個人把抽象的公民復歸于自身,并且作為個人,在自己的經(jīng)驗生活、自己的個體勞動、自己的個體關系中間,成為類存在物的時候,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 馬克思后來稱之為“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這是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不同于以往的舊唯物主義,他更多強調的是現(xiàn)實的個人,以及現(xiàn)實世界中的種種關系。“哲學的研究就是要從‘人間上升到天堂’,而不是‘從天堂下降到人間’,從而達到現(xiàn)實性和超越性的統(tǒng)一。”馬克思哲學研究的核心主題是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為基礎, 努力實現(xiàn)每個人的自由和解放。用《共產(chǎn)黨宣言》中的說法,就是要建立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其中,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一生哲學研究的核心主題。
三、 馬克思哲學觀對傳統(tǒng)哲學觀的超越
(一)、全部馬克思哲學史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的過程,隨著時代的變遷,馬克思哲學總是汲取最先進、最富有活力、嘴能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營養(yǎng)餐。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二)、以往的哲學只解釋世界,而馬克思哲學更多的在于教會人們方法,教會人們如何改造世界。這是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人們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論支持。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關注的重心是外在的“頭上的”宇宙天空和抽象超驗的概念王國,馬克思則把哲學的視野拉回到內在的“腳下”世界,世俗世界和具體的經(jīng)驗的感性實踐。馬克思已無意于精神王國里的概念游戲,而是更傾心于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人等等的關系問題,更注重研究如何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更傾心于人類的解放和全面發(fā)展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
(三)、馬克思開辟了新的哲學道路。舊哲學是思想史內部的演繹變化。從古希臘哲學到經(jīng)驗哲學再到近代哲學,無一不是就思想而研究思想,新的哲學只不過是在前一代哲學基礎上思想內部的變化,但是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未能跳出思想史上的桎梏。而馬克思對于哲學的研究完全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天窗,與以往舊哲學的研究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馬克思從新的突進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馬克思關注無產(chǎn)階級大眾的貧困境遇,關注社會問題,為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奮斗。馬克思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自然而然與以往哲學只解釋世界不同。馬克思的哲學與社會關系緊密相連,馬克思深刻地認識到哲學是時代的精華,是解決人類社會中最迫切問題的基礎。最終準確地預言了資產(chǎn)階級必將滅亡,無產(chǎn)階級必將勝利。
對于馬克思哲學觀的研究在我們當今世界仍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理解馬克思哲學觀以及它的發(fā)展歷程,是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課題和使命。(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C]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1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 C]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1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的哲學觀與馬克思開辟的哲學道路》 孫正聿
[5]《馬克思的新哲學觀》—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開始劉國章
[6]《 馬克思的哲學觀與馬克思哲學的核心主題》葉汝賢王曉升
[7]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M ] 節(jié)選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下一頁分享更優(yōu)秀的<<<有關馬克思哲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