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道德經(jīng)典故事_古代道德經(jīng)典小故事(2)
傳統(tǒng)道德經(jīng)典故事4:張儉選布
遼國的圣宗皇帝御駕云州(今山西大同),他要在云州轄界的莽野山林中狩獵。所經(jīng)之處,地方官員紛紛拿出所能搜尋到的最貴重的禮品奉獻給皇上??稍浦萏毤沽?,實在無物可獻。
不過,誰也沒有料到兩袖空空的云州節(jié)度使在圣駕蒞臨之后,不僅泰然自若,而且露出得意的神色。屬下猜測,他一定手握寶器了。
“皇上,臣下無能,”節(jié)度使拜見圣宗說,“臣下境內(nèi)無物可獻。”
“難道連人都沒有嗎?”圣宗不高興了。
節(jié)度使忙叩首道:“臣下正要稟告,新科進士、幕官張儉堪稱大遼瑰寶,愿獻于皇上。”
以人為寶,一句氣話竟成了真,這是圣宗始料不及的。但這畢竟是個很新奇的事情,圣宗立即召見張儉。
張儉晉見,圣宗看他行止樸質(zhì)無華,先喜愛了幾分。接著,圣宗要他講講當前治國的緊要問題,張儉不假思索,口若懸河,說出三十余條。
就像久無收獲的覓寶者無意中遇到了夢寐以求的寶藏,圣宗看著眼前這個粗衣布履的年輕人,欣喜若狂了,甚至對狩獵都失去了興趣。他當即收下了云州節(jié)度使的這件“寶物”。
張儉能力超人,一路升遷,直至做到左丞相,但他依然像做云州幕僚時一樣溫 良謙和,依然像寒窗苦讀時一樣勤儉素樸。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飯只吃一種菜,俸祿只要有節(jié)余,就去周濟親朋故友。
這可苦了朝上的百官。遼國國力日漸雄厚,奢侈之風也在朝野興起,官員比著穿錦緞華服,可進宮后望著班前左丞相的粗布舊袍,總令他們忑忐不寧。
這種場面是很滑稽的,可了解張儉的人都知道,他是在以身施教,諷喻下屬官員,讓他們擯棄奢華。
這年冬天出奇的冷,張儉上朝奉事,圣宗見他又穿上那件破舊的棉袍上殿,便密令侍者暗中用火夾在張儉的棉袍上烙穿了一個洞作為記號,看他是不是總穿這一件,也好借此為他換上一件新袍。
第二天上朝,圣宗一眼看到張儉棉袍上的烙洞。他還是沒換啊,圣宗不禁慨嘆一聲。
一連數(shù)日,張儉都穿著破棉袍上朝,圣宗忍耐不住了:
“張儉,你為什么年年總穿這件舊棉袍?”
“因為還能穿呀,”張儉說,“這件棉袍已穿了三十年,每年天暖后將它翻洗干凈,入冬取出穿上,抵御風寒與新袍無二,因而無需再換新袍了。”
“可朝中大臣都著華服,你身為丞相,卻舊袍披身,他們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張儉向圣宗躬身施禮,禮罷,莊重地對圣宗道:“皇上授臣重任,是讓臣輔佐皇上安邦定國。現(xiàn)在朝野上下奢華之風甚濃,再這樣下去,就會傷及大遼國體。我身為丞相,只能有制止奢風之責,怎么還能隨波逐流也學奢華呢?”
圣宗感動了,他更感覺到張儉這件“瑰寶”的貴重。國之幸也!他在內(nèi)心呼喊著。
“丞相以國為重,甘于清貧,令天下人敬仰。”圣宗很想將贊美之辭都賜給張儉,但他還是決定實現(xiàn)他早已謀劃好的計策。“可你的舊袍上有了一個洞,再穿上它有損朝廷的禮儀,還是做件新的吧。你現(xiàn)在就到內(nèi)府庫房,里面所有的物品任你選取。”
皇上的旨意是不能違背的,何況是一片好意呢,張儉只好隨侍者到內(nèi)府。
很快,張儉捧著三端(古時的布帛長度單位)布回到殿上謝恩。
圣宗不解地:“張儉,內(nèi)府庫上沒有錦緞了嗎?”
“錦緞的色彩把臣的眼睛都映花了。”
“那你為什么只選了這點點布?”
“臣已習慣布袍,做一件足已。”
圣宗聽罷,長嘆一氣,感慨地:“天下為官者若都如張儉丞相以勤儉為本,國家何愁不強盛,百姓何愁不富足啊!”
中華民族自古就將勤儉作為衡量人的第一品行。奢華是敗國敗家的溫 床 ,唯有勤儉是治國治家的瑰寶。張儉身在高位,將勤儉身體力行,實為難能可貴。
傳統(tǒng)道德經(jīng)典故事5:蘇武牧羊
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為求得漢與匈奴兩國的長久和平,漢武帝回應匈奴單于求和的愿望,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副中郎將張勝為副使,及隨從?;荨⑹勘儆嗝鍪剐倥?。
臨行,漢武帝親手將代表漢朝使者身份的旌節(jié)授予了蘇武。“旌節(jié)”是一根七八尺長的竹竿,頂部略彎,上面掛著一串毛絨球。蘇武接過旌節(jié),深感責任的重大。
到匈奴后,蘇武的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就在即將完成出使的任務時,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漢與匈奴交 戰(zhàn)時,有一個叫衛(wèi)律的漢使投降了匈奴。衛(wèi)律的部下虞常早就對衛(wèi)律投降匈奴之舉不滿,認為蘇武的到來是殺衛(wèi)律歸漢的好機會,恰好副使張勝與他是老友,便將殺衛(wèi)律的計劃告訴了張勝。張勝贊賞虞常的行動,拿出許多錢物支持他。不料,計劃泄露,單于逮捕了虞常,交 給衛(wèi)律審問。
張勝見事情敗露,才將真情告訴蘇武。
蘇武哀嘆著說:“我是必定要受牽連了??晌沂菨h朝的使者,如果讓我上匈奴的大堂去受審,等于侮辱了漢朝,還有什么臉面回去見家鄉(xiāng)父老,不如死去。”說罷,拔出刀就要自殺,張勝、常惠趕緊將刀奪下。
虞常經(jīng)受不住衛(wèi)律的酷刑,供出了張勝。張勝是漢朝副使,自然連累到正使蘇武。
單于命衛(wèi)律去叫蘇武受審。蘇武見自己要被漢朝的叛臣押去受審,不愿受辱,拔出佩劍向自己身上砍去。衛(wèi)律忙抱住蘇武,奪下刀??商K武已受重傷,昏死過去。
蘇武醒來后,單于欽佩他的骨氣,想叫他像衛(wèi)律一樣投向匈奴,便派人伺候他,勸他投降。
一日,衛(wèi)律提審虞常、張勝,叫蘇武陪審。衛(wèi)律當庭先殺虞常,又逼迫張勝跪地投降。隨后,衛(wèi)律將劍指向蘇武,厲聲道:
“你若不投降,就殺掉你!”
蘇武迎著劍鋒冷笑道:“你有膽量殺漢使,就殺吧。”
衛(wèi)律一驚,在蘇武凜然的目光下只好收起寶劍。“先生,”他堆起笑容對蘇武道,“降了吧,像我一樣,封王封地,雖身在大漠,仍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若死在匈奴,葬身荒原,關山萬里,漢天子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片忠心呢?”
蘇武輕蔑地:“你身為漢使,卻投降匈奴,我羞與你這樣無德無義的小人說話。”
蘇武寧死不失氣節(jié)的精神震動了單于的心,他決心要降服這個不屈的漢朝臣子。
蘇武被投進了地窖,沒有食物,沒有棉裘,只有北國荒原漫天的風沙和飛雪。他睡在冰冷陰潮的地下,渴了吃被風吹進來的雪,餓極了就嚼吞氈毛。
蘇武沒有死,更沒有屈服。單于震怒了,將蘇武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他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漢朝去!”
北海荒無人煙,奇冷無比。單于不給糧食,蘇武就掘野鼠洞里的草籽充饑。無人與他作伴,他就與羊兒對語。他所不能忘懷的是武帝授予他的旌節(jié),日夜握著它,艱難地捱度著漫長的歲月。
公羊生不出小羊,單于等的是蘇武的投降,但是直到他死也沒有等來這個消息。
漢武帝曾多次征伐匈奴,要救回蘇武,但都沒有結(jié)果,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匈奴分裂,幾經(jīng)交 涉,蘇武才握著旌節(jié)回到闊別十九年的漢朝都城長安。
旌節(jié)早已禿了,但漢朝使者的精神依在。
漢昭帝下令為蘇武備下祭品。蘇武執(zhí)旌節(jié)到先帝廟祭拜漢武帝靈位,將旌節(jié)鄭重地交 到漢武帝靈前。
蘇武牧羊,守節(jié)十九載,傳承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永守節(jié)操的美德,成為我國最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之一。
傳統(tǒng)道德經(jīng)典故事:6司馬光砸缸
天藍了,風暖了,梨花開了,柳樹吐出了嫩芽,孩子們的笑聲也更歡快了。院子里充滿了生機。
司馬光和小伙伴們捉起了迷藏。院子里有假山,有大樹,有藤蘿架,有修剪整齊的灌木,哪兒都是藏身的好去處。
司馬光看中了那口缸,圓圓的口,鼓鼓的肚,像尊彌勒佛橫臥在假山下。缸口比他高,藏進去,誰也找不到。他扒住缸口,踮踮腳往里看。真令他失望,里面盛著滿滿的水。他不知這是大人們?yōu)榉阑饻蕚涞摹K缓枚愕搅鴺浜竺妗?/p>
“瞎子摸到樹,我也能跑,”司馬光心里想,“誰也別想捉住我。”
扮蒙眼瞎的是個小胖墩兒,摸起人來憨態(tài)逗人。小伙伴們被逗得禁不住都顯出身子喊起來,本應安靜的院子一片喧鬧。
“瞎子,瞎子,我在這兒!”
“瞎子”瘋狂了,小伙伴們的喊聲更大了。一個瘦瘦的小伙伴干脆站到假山頂上喊:
“我在假山上,你敢摸上來嗎?”
真是樂極生悲。這個瘦瘦的小伙伴興奮過度,腳下一滑,從山石上摔下來,正落到那個大肚子的水缸里。“撲通”一聲,人便沒有了蹤影。
小伙伴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故嚇呆了,俄而,院中響起一片哭聲,唯有司馬光跑到缸前想著救出落水的小伙伴。
把水放出來,他想到這是唯一的辦法。怎么放?推倒缸?他推了,可推不動。
院中的哭聲更大了。司馬光聽不到哭聲,卻隱隱約約聽到缸里微弱的呼喊聲。他知道,必須立即把水放出來,否則缸里的小伙伴會難受死的。他還沒想到真正意義的死,但小伙伴的難受已讓他著急。
情急中,他想到了砸缸,缸砸開了,水不就流出來了嗎?
他飛快地在院中尋找石頭。在墻下找到一塊,可以讓他勉強抱起來。他不再猶豫,抱著石頭跑到缸前。一定是救人心切迸發(fā)出超人的力量,他竟將石頭舉過頭頂,向缸砸去。
“通”地一聲,缸被砸出一個洞,水突突地涌流出來。
小伙伴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