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忠誠的歷史故事
關于忠誠的歷史故事
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yǎng),用諒解去護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忠誠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忠誠的歷史故事篇一:68年沒有分開過一天的夫妻,死亡時間也只差幾小時
George和Dorothy Doughty在1946年結婚。Dorothy的前夫的二戰(zhàn)中死亡,和她前夫在一個團的George就寫了一封吊唁信安慰這個悲傷的新寡婦。如此一來二去,很快就在通信中擦出了愛的火花。據說他們從沒有一天離開過彼此,從結婚到生子再到五個孫子和2個曾孫的出生,一天都沒有分開過。George91歲的時候因為胸腔感染住院,92歲的Dorothy在幾天后也因為帶狀孢疹住進了同一個醫(yī)院。Dorothy去世時George還處于昏迷狀態(tài),在對老伴的死毫無意識的情況下,他也在10小時后撒手人寰。
忠誠的歷史故事篇二:苦等主人9年的忠犬
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或是看過《忠犬八公的故事》),就不贅述。八公是一條日本的秋田犬,也是東京大學一位教授的寵物。每個工作日的下班時間,八公都會在澀谷車站歡迎主人下車,然后一人一狗一起走路回家。然而,1925年的一天,大學教授得了腦溢血死亡,八公并不懂主人已死還是一直在車站等著主人回來。八公在澀谷車站等了九年,最終成為日本人眼中忠誠的典型。在他死后,人們在澀谷車站前面為它豎立了一塊雕像。上圖是教授的妻子和火車站工作人員在八公死后不久發(fā)現(xiàn)它的尸體。
忠誠的歷史故事篇三:在奧斯維辛為陌生人而死的修道士
Maximilian Kolbe是圣方濟各會教士,他所在的教堂為成千上萬的逃亡者提供避難所,其中包括二戰(zhàn)時期的猶太人。最終在1941年被捕、監(jiān)禁,并在后來關進了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同年7月,有三個男人逃出。作為懲罰,SS指揮官命令抓10個男人活活餓死防止更多人想逃。Kolbe不是被選中的人,可是當有一個人向他祈求幫忙的時候他自愿站出來頂替那個男人。在接受懲罰的整個過程中,他都冷靜地領導其他人祈禱,三個星期之后只有他活了下來。最后,指揮官命令人給他注入苯酚致死。他也自愿地把手抬起來給人注射,自此成為了圣人一樣的人物。
忠誠的歷史故事篇四:申包胥
春秋時代是“亂臣賊子”迭出的時代,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涌現(xiàn)出申包胥這樣一個執(zhí)著、忘我的愛國忠臣,正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個那個時代,更照亮了中國歷史。
當好友伍子胥言“我必覆楚”時,申包胥則謂“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興之。”申包胥沒有阻止伍子胥實現(xiàn)他的“義”,而是去踐行一個更大的“義”——對國家的忠誠。
在楚國國都陷落、昭王出奔,申包胥“不受命”就一個人來到秦國請求援助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秦哀公沒有立即答應,于是“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終于打動了“素沉湎,不恤國事”的秦哀公??梢?,申包胥對于國家的忠誠是執(zhí)著而又熱烈的,到了完全不顧自己生死的地步。
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興楚成功后,申包胥簡單的以“非為身、非為名、非賣勇”婉拒昭王的賞賜并退隱。從申包胥先前的作為來看,斷不會貪圖名利,且楚昭王是一個較為賢明仁善的君王,申包胥功成身退,可知不是出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原因,而是出于真心。這表明申包胥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盡自己的一份職責,是出于對祖國的真心的忠誠。而在時隔近三十年后,又不辭勞苦出使越國,為越國滅吳做出了貢獻。
在那個“禮樂崩壞”,臣弒君、子弒父的時代,在那個各國人才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施展抱負紛紛游走他國的年代,申包胥始終盡忠于自己的祖國——楚國,以自己的行為詮釋了“忠”的涵義,為后世確立了一個忠臣的典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