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考試網>學歷類考試>高考頻道>高考科目>高考歷史>

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

時間: 德豪21 分享

  高中歷史高考圖表題是歷史材料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圖形材料是量化了的歷史材料,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重要載體,是表現形勢、環(huán)境、資源、產業(yè)、事物、發(fā)展過程等內容的重要信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

  第I卷(選擇題54分)

  一、 選擇題(每一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共54分)

  1、學者叢日云在從多種維度來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異及兩者的個性之后,將其概括為“一”與“多”。并認為古代中國的政治主體對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將其納入“一”的框架,面對有悖于“一”的秩序,就會激發(fā)出改造與整合它使之歸于“一”的沖動。古代中國有悖于“一”這個秩序的制度是

  A.郡縣制 B.郡國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

  2、史學家錢穆在論及唐代的科舉時說:“唐代門第勢力正盛,在那時推行考試,應考的還是有許多是門第子弟。門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許多政治掌故,一旦從政,比較有辦法。如是積漸到晚唐,大門第逐步墮落,應考的多數是寒窗苦讀的窮書生。他們除卻留心應考的科目,專心在文選詩賦,或是經籍記誦外,國家并未對他們有所謂教育。門第教訓也沒有了,政治傳統(tǒng)更是茫然無知。“錢穆認為唐代的科舉制

  A.摧毀了門閥政治 B.擴大了政權基礎

  C.促進了社會公平 D.與人才培養(yǎng)脫節(jié)

  3、學者哈羅德·伊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中這樣評價梭倫:“他相信,違背公正必然要擾亂公眾的生活。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于是,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了。”梭倫改革時,“權威的根基就被摧毀”主要得益于

  A.實行財產等級制 B.廢除債務奴隸制

  C.實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會議

  4、羅馬法規(guī)定:在宣判前,即使證據確鑿,也只能稱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稱為罪犯。這一規(guī)定

  A.推動羅馬法由習慣法向成文法轉變

  B.體現出羅馬法追求執(zhí)法程序的正義

  C.確保了羅馬境內全體居民權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羅馬法精神的本質內涵

  5、1890年,普魯士政府的全部候補官員中有40. 4%是貴族,1900年為44.6%,到1914年時,這一比例達到了55. 5%。這反映出近代德國

  A.顯露革命苗頭 B.政治近代化滯后

  C.軍國主義強盛 D.沒有代議制特征

  6、“有衡”對于政治文明來說,猶如人壩之于河水。沒有均衡,就沒有制度。美國1787年聯(lián)邦憲法確立了一套“地域和體制的雙向平衡機制”。體現了地域平衡機制的是

  A.三權分立制 B.國會議員名額分配制

  C.國會兩院制 D.聯(lián)邦制

  7、如果要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你可以選擇的實地考察路線是( )

  A.虎門銷煙遺跡——天津義和團遺址——北京故宮

  B.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遺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武昌起義紀念館——圓明園遺址

  D.中共“一大”會址——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威海甲午海戰(zhàn)紀念館

  8、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然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xié)以謀我。”上述言論針對的是( )

  A.領事裁判權B.居住及租地權

  C.片面最惠國待遇D.“門戶開放”政策

  9、“一時間,從通都大邑到窮鄉(xiāng)僻壤,從垂暮老人到黃髫稚子,無不喊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的口號。”報據上述表述可以推斷,該時期指的是

  A.新文化運動時期B.五四運動時期

  C.國民大革命時期D.土地革命時期

  10、根據統(tǒng)計,國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組織的大戰(zhàn)役有:南昌會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1939年冬季攻勢、桂南戰(zhàn)役、綏西作戰(zhàn)和棗宜會戰(zhàn)等。這七次戰(zhàn)役規(guī)模相當大,地域涵蓋華東、華北、華中和西南地區(qū),每次日軍投入的兵力均在8—10萬,中國軍隊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萬以上。……兩年間,國民黨軍隊共斃俘日軍263,251人,同時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傷亡。”材料要說明的觀點是1938—1940年間

  A.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國民黨積極抗戰(zhàn),給日軍沉重的打擊

  C.國共合作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勝利

  D.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抗戰(zhàn),給日寇沉重的打擊

  11、有人評價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說它是俄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短短8天內,俄國變成了一個 ‘自由’的國家”。這里評價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綱”發(fā)布 C.十月革命 D.蘇共二十大

  12、巴黎公社形成了異于“三權均衡”的“人民監(jiān)督”這一新型的權力制約機制。在馬克思看來,公社的“人民監(jiān)督”像一個“倒金字塔”結構,與人民選舉的正“金字塔”結構形成了權力對稱,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敗和權力失衡。這表明巴黎公社(  )

  A.實現了權力的絕對監(jiān)督 B.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

  C.選舉權與監(jiān)督權相矛盾 D.堪稱為科學社會主義典范

  13、1970年美國總統(tǒng)外交政策咨文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預備與北京建立對話。我們不能接受其意識形態(tài)觀點,或者共產主義中國必然在亞洲施展霸權的理念。但是我們也不希望對中國施加一種國際立場,否定了它的合法國家利益。”這段咨文主要表達的信息是

  A.強調中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 B.中美關系開始趨于正?;?/p>

  C.美國愿意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 D.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外交政策

  14、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到20世紀末,中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數據統(tǒng)計表。這反映出(  )

新中國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
政府間國際組織(個)213752
非政府國際組織(個)716771163
  A.中國外交中意識形態(tài)色彩淡化 B.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

  C.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多邊外交 D.中國沖破了兩極格局

  15、有學者指出21世紀全球將出現“大國群體體系”:美國支配下的北美、一體化的歐洲、日本和中國居突出地位的東亞、印度稱雄的南亞、橫跨北非和中東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帶,其中北美、歐洲、東亞三大群體將起決定性作用。該學者認為

  A.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趨勢 B.大國決定著世界格局的發(fā)展方向

  C.國際體系朝著多元多體方向發(fā)展 D.世界各地發(fā)展的不均衡逐漸加大

  16、下表(數據楊國昌著《(當代世界經濟概論》)所反映現象的合理推論是

  美國進出口貿易情況表(單位:億美元)+為順差,-為逆差

年代1950196019701973
與日本的貿易+2.4+2.0-15.9-19.4
與西歐國家的貿易+2.0+10.7-5.8-17.8
  A.促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B.強化了美國對西歐和日本的同盟關系

  C.經濟多極化有力地沖擊著美蘇兩極格局

  D.加速歐共體變成經濟兼政治性質的組織

  17、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國之令典。”大臣陸贄也認為:“商農工賈,各有所專,凡在食祿之家,不得與人爭利。”唐憲宗令:“百姓商旅諸色人中,有被分外無名賦斂者,并當勒停。”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商人逐利風氣盛行 B.承認官商的社會地位

  C曾短暫放棄抑商政策 D.政府重視商業(yè)的社會價值

  18、明朝中期,蘇州東城“皆習機業(yè),工匠各有專能,匠有常主(機戶),計日受值”。這一現象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

  A.私營手工業(yè)發(fā)達B.官營手工業(yè)興盛

  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D.家庭手工業(yè)普及

  19、某學者寫道:“衰落是一個容易使人上當的詞,因為它包含了兩個相去甚遠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減弱,一是內部力量的衰敗……拿16世紀的意大利來說……在外部因素使其喪失了經濟強國的地位之后,內部文化仍可達到巔峰。”這里所說的“外部因素”是指8

  A.商業(yè)革命的影響 B.價格革命的影響

  C.電氣革命的影響 D.工業(yè)革命的影響e

  20、1815年英國議會頒行“谷物法”,規(guī)定只有在小麥價格超過每夸特(計量單位)80先令(貨幣單位)時,才準許進口谷物(現實中小麥價格一般在50~60先令之間); 到1846年英國議會又宣布廢除“谷物法”。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工業(yè)革命的完成 B.國際市場谷物價格的低廉

  C.經濟危機的爆發(fā) D.重商主義的推行

  21、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tǒng)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和“統(tǒng)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階級衰落

  22、造成下列圖中C點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D.“大躍進”運動的展開

  23、“一五”計劃中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建設,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現代化的基礎,構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國的“鋼筋鐵骨”。在這一計劃中,工業(yè)建設方面的最大特點是( )

  A.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 B.優(yōu)先發(fā)展輕工業(yè)

  C.輕重工業(yè)同時進行 D.優(yōu)先發(fā)展高科技產業(yè)

  24、某文獻寫道:“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該文獻可供研究

  A.南京臨時政府的政策 B.新文化運動的主張

  C.新中國初期的社會改革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法治建設

  25、.馮天瑜《中華文化史》中載:“電燈、自來水初出現時,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懼,擔心用電會‘遭雷殛’。……后來則非常歡迎電燈,稱其‘賽月亮’,‘頗便行人’;開始市民‘謂(自來)水有毒質,飲之有毒,相戒不用’,后來則‘通裝水管,飲濯稱便’”。上述材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

  A.思想觀念的改變是近代化原動力B.國人對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過程

  C.當時國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電燈、自來水自身存在明顯不足

  26、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以各地行禮自為風氣,或仍沿前清舊習,或濫用縟節(jié)繁文、新舊龐雜、漫無標準為由,準備核定頒布《婚禮草案》,其中心是:矯正奢侈,消弭詐偽,破除迷信,提倡質樸,并酌情采納舊的禮儀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該《婚禮草案》( )

  A.表明婚姻關系納入到法制軌道 B.拋棄了舊式婚禮的程序

  C.消除了新舊婚制間的尖銳沖突 D.是新舊婚俗調和的產物

  27、.《故都雜詠》中寫道:“嘖嘖沿街賣報聲,成天奔走送新聞;秀才不出門前去,一樣全球消息靈。”材料表明近代報紙

  A.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 B.豐富了大眾的娛樂生活

  C.宣傳民主革命政治主張 D.加速了社會新聞的傳播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6分)

  28、(11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無數的中國人為爭取民主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和艱難探索。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在近110年時間里,……中華民族危難深重,外遭帝國主義的侵略,內受封建主義的壓迫,人民根本沒有民主權利。……回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進行了百折不撓的斗爭和艱難探索,但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真正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權利。

  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新中國成立后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fā),實行有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民主。

  材料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正在不斷健全、完善和發(fā)展。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民主制度不斷健全,民主形式日益豐富,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在與時俱進,不斷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

  材料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上了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道路。時至今日,“中國模式”作為一種獨特的發(fā)展道路,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青年評論家俞可平說,中國采取“增量民主”的辦法,“增量民主”表征為漸進的積量變?yōu)椴糠值馁|變……2008年2月7日德國《新德意志報》中的文章說:“中國定將實現一種特殊的民主,這種民主將考慮到這個大國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點。這種亞洲‘社會主義民主’所涉及的是史無前例地繼續(xù)思考,不是抽象的復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

  ——《中國新聞網》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國“人民根本沒有民主權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國民族資產階級為建立民主政治進行了哪些斗爭和探索?(4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49~1956年期間,新中國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3分)

  (3)綜上所述,談談你對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認識。(4分)

  29、.(22分)關于中外近代史的開端,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有一批人鑒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危亡的感情使他們感覺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才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把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史應從1860年代的洋務運動開始。我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基于社會結構的轉型這一角度的。

  材料二:我國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編》的第一章是“16世紀資本主義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時期東方中國和日本”。

  (1)有學者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有學者認為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推斷這兩種觀點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結合史實分別加以說明。(10分)

  (2)試從政治結構轉型的角度,說明“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4分)

  (3)推斷材料二兩種教材關于世界近代史開端各自所用的史觀,分別分析其史實依據。(6分)

  (4)據材料并結合對以上問題的回答,談談你對歷史分期的認識。(2分)

  30、(13分)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現代中國實現現代化的三個關鍵時間點。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是實行計劃管理與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指令性計劃與指導性計劃相結合、計劃管理以市場為基礎的管理體制。1953年國家轉入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并宣布向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過渡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緊運行(注:大意是指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加速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推進,為了與這種經濟緊運行和逐步單一的公有制相適應,在管理體制方面,也逐漸由以市場為基礎的計劃與市場相結合轉向計劃經濟。到1956年底,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生產要素市場基本消亡,產品市場也在國家的計劃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計劃為主、指導性計劃為輔的計劃經濟體制。

  ——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

  材料二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確實包含許多因素:勞動力、土地、資金、資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機、合理的發(fā)生作用,還是取決于制度安排。這就是為什么同樣一個中國,(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國情和自然稟賦并無質的差異,但發(fā)展程度卻有天壤之別。

  ——宋魯鄭《從西方丑聞看中國崛起》

  材料三 1949年以來,中國努力推進現代化的藍圖,是先建設社會主義并進而實現共產主義。它始終是決策的指南。??經過蘇聯(lián)的斯大林主義、1956年后中國的烏托邦主義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鄧小平推行的務實主義的探索,現在已經有人在議論,認為中國將可能成為當代實現現代化的一個樣板。鄧并不放棄社會主義作為最終目標,但對大量的市場經濟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說,新的體制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結合”。

  ——[美]吉爾伯特·羅茲曼《中國的現代化》

  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體制變化的主要表現,說明其變化的原因。(6分)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促進1978年后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制度安排”的具體表現。(3分)

  (3)據材料三,指出鄧小平“務實主義探索”的突出表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影響。(4分)

  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答案

  選擇題 1---5 B D A B B 6----10 B B C C B

  11---15 A B C A C 16----20 C D C A A

  21---25 A C A C B26 –27 D D

  28、(1)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探索: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4分)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3分)

  (3)認識:新中國成立是民主政治實現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民主政治建設必須符合本國國情;民主政治建設不是一帆風順的;民主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必須相適應。(任答四點即可) (4分)

  29、(1)鴉片戰(zhàn)爭:革命(侵略與反侵略、民族主義、民族危機、社會形態(tài)改變)的角度。(1分)鴉片戰(zhàn)爭打開了列強侵略中國的大門,一系列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被迫中斷,并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分)

  洋務運動:近(現)代化(文明)的角度。(1分)洋務運動引進西方的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推動了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創(chuàng)辦新式海軍和學堂;選派留學生,開近代教育先河。(4分,答對2點即可)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4分)

  (3)1962年教材:革命史觀(1分)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新時代。(2分)1992年教材:全球(整體)史觀(1分)16世紀,新航路開辟,世界從分散孤立走向統(tǒng)一整體。(2分)

  (4)歷史分期可以從不同的史觀或角度來標示或劃分;歷史事實是客觀的,但史學家對歷史分期的敘述和認識卻帶有主觀色彩。(2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答對1點即可)

  30、(1)變化表現:由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經濟體制轉變?yōu)橥耆挠媱澖洕?2分)原因: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國民經濟建設的加速;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2分,任答2點即可)

  (2)“制度安排”: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科技教育體制的調整。(3分)

  (3)表現: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下,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2分)影響: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

  (4)認識: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立足國情,順應潮流,及時改革與調整;正確處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2分)(任答2點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

2.2017年高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

3.2017年全國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4.2017高考文綜歷史真題

5.2017年浙江文綜高考地理題

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

高中歷史高考圖表題是歷史材料的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圖形材料是量化了的歷史材料,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重要載體,是表現形勢、環(huán)境、資源、產業(yè)、事物、發(fā)展過程等內容的重要信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浙江高考歷史真題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浙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2017陜西歷史高考試卷
    2017陜西歷史高考試卷

    備戰(zhàn)歷史高考,教師要堅持有的放矢、各個擊破的原則,力求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會記記熟;在答客觀題時注意策略,爭取多得分;在答主觀題時,掌握方法,知道怎么

  • 2017年歷史四川高考題
    2017年歷史四川高考題

    適應高考命題趨勢,應注重歷史規(guī)律性知識的總結,是掌握粗線條的時間線索和主要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掌握準確審讀和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及解釋和評價歷

  • 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
    2017年江蘇高考歷史試卷及答案

    歷史高考試卷題目強調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對教材所述的歷史知識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發(fā)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成

  • 2017全國卷2歷史高考題
    2017全國卷2歷史高考題

    主體能動性是人類所特有的功能,這一功能在歷史高考材料解析題的解題過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關于2017全國卷2歷史高考題的內

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