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如何調整心理
黑格爾說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可以為我們的思想插上一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沒有了想象,我們的思想就飛不高、飛不遠,我們的心靈就不會豐富,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多彩;而聯想又幫我們在錯綜復雜的事件之間找到聯系,讓我們在千頭萬緒中找出頭緒,在千變萬化中找到根本。另外,想象和聯想也讓我們的演講創(chuàng)作得到升華,讓我們的演講主題更深刻,讓我們的思維材料更豐富,讓我的演講構思更靈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演講者如何調整心理,歡迎借鑒參考。
一、專注所說法
專注自己的說話,就是把注意力全部專注在你要演講的內容上,而不是放在聽眾怎么評價我,對我形成什么樣的印象上。其實演講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面向聽眾,專注所說。專注自己的說話,其實也是注意力轉移的一種方法。我們常常是面對聽眾會緊張,但自己說話不會緊張,所以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講話本身上,而無暇顧及聽眾的反應,無暇關注聽眾,自然就會減輕緊張程度。
二、調節(jié)動作法
你在臺上緊張的時候,會發(fā)現你的渾身肌肉緊縮著,繃得緊緊的,這個時候你換個動作,換個姿勢,會直接減輕你的緊張程度?;蛘呤俏站o雙拳,握得不能再緊之后放松,這樣反復練習,多做幾下身體就會慢慢放松下來。還有一種土辦法,有些主持人參加我的培訓時告訴我,剛開始也沒有人教他們怎么克服緊張,每當緊張的時候就用力地掐自己,就能馬上分散或轉移注意力。朋友們的這些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不妨嘗試一下。
三、呼吸調節(jié)法
適度的深呼吸有助于緩解緊張、焦躁、煩悶的情緒。演講者在臨場發(fā)生怯場時,可以運用深呼吸法進行心理和生理調節(jié):演講者全身呈放松狀態(tài),目光轉移到遠方景物,做緩慢的腹式深呼吸,根據情況做五到十次,甚至更多次。很多運動員、歌星、主持人,他們在上場時也做深呼吸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叫注意力轉移法。原來把注意力放在擔心上,現在不過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深呼吸上,以此來讓自己放松平靜下來。
四、創(chuàng)作上的心理素質
在演講創(chuàng)作中需要哪些心理素質呢?大體說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一是聯想與想象。在演講創(chuàng)作中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演講創(chuàng)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說明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昭示給人們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個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講辭在文體上更像是論說文或議論文。所以形象思維在演講創(chuàng)作中只是暫時的、階段性,占主導地位的是邏輯思維。但是形象思維在演講創(chuàng)作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在演講創(chuàng)作中也起著邏輯思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陳述、形象的描繪等等,離開了形象思維同樣完不成任務。
五、目光訓練法
初學演講者往往害怕與聽眾進行眼神的交流,于是出現了低頭、抬頭、側身等影響演講效果的不正確的姿勢。演講者正視演講對象,這不僅是出于演講者的禮貌,更重要的是演講者與聽眾全方位互動交流的需要。初學演講者不妨按以下方法來訓練:找人與自己對視,并且在此過程中不要講話?;蛘咭部梢韵裎以诔鯇W演講時一樣,我經常在早上散步的時候,故意從那些參加晨練扭秧歌的大媽面前走過,我用眼神與她們對視交流,想象在對她們進行演講。每次在坐地鐵的時候,人群往上走我就看著他們的眼睛往下走,想象如果在對他們發(fā)表演講,我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眼神與他們交流。在“中國公眾演說特訓營”的培訓班上我也都要求學員做目光對視訓練。平時在底下養(yǎng)成習慣了,上臺看聽眾也就非常自然了。
六、求真的心理素質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一篇演講的真正的感動力并不在于演講當前所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在個別事例可以納入的法律、規(guī)則、原則之類普遍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作為國家的規(guī)行法,或是作為倫理的、法律的或宗教的箴規(guī)、情操、教義等等,原已采取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黑格爾所說的“真正的感動”,并不是演講當前針對的那個目的(個別具體事例),而是可以納人、導致、引出“普遍規(guī)范”的一種“普遍的形式而獨立存在”,這就是普遍規(guī)律的東西,亦就是真理。
追求真理應該是我們每一個演講者演講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揚真理的演講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講,才會是名垂青史的演講。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講》如此,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也是如此。這一切都是演講者追求真理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對真理追求的內在思想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要想產生這些名垂青史的演講傳世之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演講前必須要做好為追求真理而演講的心理準備。不要去面對聽眾無病呻吟,也不要為了某種目的去嘩眾取寵,否則你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演講家。
七、預講練習法
與前面的幾種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多講多練,積累成功的經驗。講一次不行,講十次,三十次,五十次,肯定會越來越能夠把握自己。
預講練習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為了糾正語音,鍛煉遣詞造句能力,訓練形體語言,演講者可以自撰一個演講題,或模仿名家的演講,在僻靜處獨自演練。著名演講家,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林肯,青年時代就經常模仿律師、傳教士的演講,獨自一個人對著森林和玉米地反復練習。
第二種,為了參加正式的演講比賽或在規(guī)格較高的會議上發(fā)表演講,有必要進行試講。這種試講最好邀請一些親朋好友充當聽眾,一則可以模擬現場氣氛,二則可以聽取親朋好友的意見和建議。
我本人也經常在早晚散步的時候練習演講,更多的時候在正式演講之前,我會在辦公室里對著一面大鏡子練習。這樣能夠更好地調整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大量的預講練習可以幫助演講者建立充分的自信,而且還便于自己更好地去發(fā)揮,避免因準備不充分或不適應演講環(huán)境而引起的驚慌失措。中國有句古語叫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
八、提綱記憶法
初學演講者常常把能夠背誦演講稿作為準備充分的標志。背誦記憶,對于初學演講者可能是一種必要的準備方式。但是,背誦依賴的是機械記憶,逐字逐句的記憶不僅耗費演講者大量的時間,而且容易造成演講者心理麻痹。實際的演講過程中,一旦因怯場、聽眾騷動,設備等突然出現故障而打斷了演講者的思路,機械記憶的鏈條往往就被截斷,演講者腦海中會一片空白,導致演講停頓。此外,單純的背誦記憶,還極易形成機械單調的“背書”節(jié)奏,喪失了演講應該具備的激情和人情。
著名政治家、演講家丘吉爾,年輕時也常常背誦演講稿而后發(fā)表演講。在一次國會會議的演講中,丘吉爾突然忘記了下面的一句話,他不斷重復最后一句話仍然無濟于事,最后只得面紅耳赤地回到座位上。從此,丘吉爾放棄了背誦演講稿的準備方式。
對于大多數的演講來說,我們提倡用提綱要點記憶法。提綱要點記憶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就有關演講的主題、論點、事例和數據等做好演講筆記,最后整理成翻閱方便的卡片。然后,對筆記或卡片上的材料深思、比較并補充,整理出一份粗略的演講提綱,提綱注明各段的小標題。最后,在各段小標題下面按序補充那些重要的概念、定義、數據、人名、地名和關鍵性詞句。至此,一份演講提綱基本完成。在整理演講材料和編排綱目的過程中,演講者應反復思考和熟悉了解自己的演講內容,而在演講時僅僅將演講提綱作為提示記憶的依據。
九、表達的心理素質
有了演講的動機,進行了良好的演講創(chuàng)作,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演講的表達,也就是把演講推入到最后的實施階段。這一時期對演講者心理素質的考驗更為嚴峻。“演講是需要勇氣”的,這種勇氣到了演講的表達階段顯現得更為突出。這時演講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幾種心理準備。
1、鼓起勇氣克服怯場
怯場是人人都有過的經歷,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在初登講臺時也是心口發(fā)慌,兩腿發(fā)抖。古羅馬的雄辯家西塞羅曾在一次講演后說:“演講一開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蒼白,四肢和整個心靈都在頗抖。”后來他成為著名的演講家,我們也一定會從不能到能,而且我們要知道演講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氣,勇敢登臺,相信你已向成功邁出了第一步,勝利已離你不遠了。
2、情緒飽滿登臺演講
演講者一定要想方設法在登臺演講前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以飽滿的情緒登臺演講。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一個充滿了感情的演說者,常常使聽眾和他一起感動,哪怕他所說的什么內容都沒有。”而且,飽滿的情緒也能吸引聽眾、感染聽眾、打動聽眾,因此我們在登臺以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給聽眾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讓聽眾對你的演講充滿信心。
3、學會與聽眾溝通
演講是一種雙向交流,因此,演講者在登上講臺之后,就要學會與聽眾交流,隨時注意聽眾的反饋信息,并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講才會是適時的、得體的,也才會是成功的。
演講者千萬不要自恃自己高于聽眾,不論你知識多么豐富,閱歷如何廣博,準備怎樣周詳,但是千萬不要忘了“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聽眾中并不乏真知灼見,在演講中,演講者與聽眾往往也是可以“講、聽相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