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手勢如何巧妙運用
手是人體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勢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體態(tài)語言形式。由于雙手活動幅度較大,活動最方便、最靈巧,形態(tài)變化也最多,因而手勢的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強,最能表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優(yōu)美得體的手勢,能產生極大的魅力,激發(fā)聽眾的熱情,加深聽眾對演講內容的理解,使演講獲得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演講手勢如何巧妙運用,歡迎借鑒參考。
演講,同時存在兩種語言:一是口頭的有聲語言,一是身體的態(tài)勢語言。手勢則是態(tài)勢語之一,演講時使用的頻率很高,作用也很大。因此,用好手勢對于演講十分重要。所謂手勢語就是演講者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變化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態(tài)勢語言。只要進入了“演講狀態(tài)”,手勢就會出現。那么,恰當巧妙地運用手勢則會為你的演講增添光彩。
手勢語言有多種復雜的含義,一般可分四類,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其形象化、具體化的手勢為情意手勢,也叫感情手勢。表示抽象的意念的手勢叫象征手勢。模形狀物,給聽眾一種具體、形象感覺的手勢叫形象手勢,也稱圖示式手勢。指示具體對象的手勢稱為指示手勢。有人總結,常見的演講手勢有上舉、下壓和平移等幾類,各類中又分單手、雙手兩種。每種又可以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手向上、向前、向內往往表達希望、成功、肯定等積極意義的內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達批判、蔑視、否定等消極意義的內容。如空中劈掌表示“堅決果斷”,手指微搖表示“蔑視”活“無所謂”,雙手攤開表示“無可奈何”等等。右手緊握拳頭從上劈下表達憤慨、決心。
講話的手勢大有講究,但不是靠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而是在講壇上,隨著演說的內容、聽眾的情緒、場上的氣氛,在演講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噴射”出來的。至于選擇單式手勢還是復式手勢,則要看內容的要求,會場的大小,聽眾的多少,表情達意的強弱而定。手勢語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規(guī)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約,也無需“導演”的引發(fā)。它象體操動作一樣,絕不是用一個模子套出來的,它需要自己創(chuàng)造。但對于初學者總會有一個模仿的過程,如聽演講、看電影時,注意揣摩,作點“積累”,這樣在演講時就可以順手拈來了。
用手勢表明觀點手勢語雖然比較抽象,但與口語恰當配合,意味就明確了。演講中,在闡釋觀點、表明態(tài)度時,輔之以一定的手勢,可以使演講內容得到強化,主旨更為突出,給人印象深刻。例如,郭琴同學的演講《為自己喝彩》中就有這樣的手勢:
有人說想唱就唱是一種張狂,有人說欣賞自我是一種幼稚,還有人說放飛夢想是一種荒誕,難道事實真是如此?(手心向下,胳膊微屈,手掌稍向前伸,表示不贊成這些言論)也許,理想和現實相去甚遠,我們才無法讓自己釋懷;也許,平淡的生活總在交替輪回,我們的斗志已日益磨碎;也許,屢屢的挫折與失敗,使我們早已喪失了激情。(右手輕輕撫胸,平靜地陳述和說明)可是,不想流于平庸,卻又在消極中沉沒;不想人云亦云,卻又走不出禁閉的心牢;不想隨波逐流,卻又蜷縮在窠臼里嘆息,這樣活著,不累嗎?(右手掌前伸,上下略晃動兩次,表示疑惑并希望得到聽眾認可)我想,與其這樣自暴自棄、一度沉淪,還不如相信自己,為自己喝彩!(拳頭緊握,高舉,向前擺動一下,展示自己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態(tài)度)為自己喝彩,就是要……演講者的意圖很明顯,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失望、消極心態(tài),她認為,肯定自己,正視自己,為自己喝彩才是健康的姿態(tài)。手勢的運用強化了她所表達的觀點,質疑是為了警醒,否定是為了提倡,使演講主題鮮明,頗得演講要義。
用手勢宣泄情感有的手勢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說話時的感情,加深聽眾對語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這種手勢帶有演講者強烈的感情色彩,特別是交心的境界,個人的愛憎、喜厭、褒貶便自然流露。例如,鮑升濤競選班長時的演講就使用了不少這類手勢:
為什么?為什么我們非要戴上“差班”的帽子而不思進取?(兩手掌往下擺,掌心朝上,稍微用力,表示不滿)有人說熱動2班一沒人才,二不團結。很多人默認了。但是我要說,這是逃避,是窩囊,是自甘人后!(臂微屈,手掌向下壓,表示強烈反對)……同學們,我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積極進取的班級。我相信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只要我們每個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就沒有我們熱動2班做不了的事,也沒有我們熱動2班過不了的坎!(握緊拳頭,揮動兩到三次,顯示挑戰(zhàn)、精誠團結、勇往直前的意味)手勢語可以從視覺上給觀眾造成情感上的沖擊。鮑升濤同學的演講,從內容上看,說到了同學們的心坎上,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而從他使用的手勢來看,快速、有力,情感宣泄淋漓盡致。當同學們的聽覺與視覺都被調動起來了,其感染力、號召力是可想而知的。
用手勢展現美感藝術性是演講的一個特征。演講者在臺上演和講,其聲和其形就給了觀眾一個形象刺激,如果聲音動聽,態(tài)勢優(yōu)雅,就能夠帶來不同感官、不同程度的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情感上的愉悅。換言之,演講就具備了藝術性。例如,陳佳怡的演講《十八歲》中這樣結尾:
這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食指直指,其余手指內屈,表示涉及“知識”這個話題,提醒聽眾注意)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就如同鳥無翅膀,花朵無養(yǎng)料,戰(zhàn)士手中沒有槍一樣,縱有凌云之志,也必定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緊緊地抓住時間駿馬的韁繩,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熱情去進取,去拼搏,去開拓。(手掌伸開,抬至胸前,然后向前上方用力揮動,表示號召)我們的十八歲,應該是進取的十八歲,拼搏的十八歲,開拓的十八歲!(拳頭向下用力揮動,表示果斷)十八歲的朋友們,最后,還是讓我們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來共勉吧:“人的生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腐朽,一種是燃燒,我不愿意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兩手掌由胸前向上、向外張開,表明自己的選擇)這個結尾值得我們借鑒。演講者的手勢與全身協調,與情感協調,與口語協調,手勢簡約明快,雅觀自然,有聲語與手勢語皆美。既體現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又展示了手勢的形象性和觀賞性。
手勢不在乎多,而在于簡練、在于有表現力。因此,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演講者,既要注意培養(yǎng)和加強這種非語詞表現力,又要適當控制這種表現力,總的原則是干脆利索、大方美觀、自然協調和因人制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