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wèi)國、晉國、鄭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下面學(xué)習(xí)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姬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姬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gè)姓占《百家姓》總數(shù)504姓的82%,由這411個(gè)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姬姓是名副其實(shí)的“萬姓之祖”。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陽氏顓頊、高辛氏帝嚳,周朝始祖后稷、勾吳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fā)、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滿、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鄭莊公姬寤生、晉文公姬重耳、吳王闔閭,以及神醫(yī)扁鵲、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職、子產(chǎn)姬僑、禪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際可、新中國前外交部長姬鵬飛等。
姬姓歷史發(fā)展
源流發(fā)展
源于黃帝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又稱姬軒轅。[5] 《史記·五帝本紀(jì)》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6-7] 《史記·三代世表》記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nóng),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發(fā)大封諸侯時(shí),姬姓國有53個(gè),當(dāng)時(shí)可以說遍地姓姬。
外姓更改
公孫姓恢復(fù)。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為褒魯節(jié)侯,奉周祀侯二千戶,本系魯頃公姬仇之裔,更姓為公孫氏,后來又恢復(fù)為姬姓。
周姓恢復(fù)。根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南北朝陳時(shí),尚書右仆射周弘正,召附王偉,避侯景諱,改為姬姓;梁時(shí)直閣、南豐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為姬。
宗姓所改?!独m(xù)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記載: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屬河南省),章宗時(shí)(1190~1208)避睿宗諱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堯),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并改宗氏為姬姓。
雍姓所改。金國時(shí)澤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為避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名諱,改姓為姬,名志真,其后世沿用姬姓。
少數(shù)民族
白族姬姓,為“雞氏族”諧音所變。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吨袊沤裥帐洗筠o典》云:“據(jù)傳清朝造冊登記時(shí),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國人姓氏所改。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也有姬姓 。
滿族姬姓,為近代才才有,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格格氏,滿語為Gege Hala,漢義“姐姐”,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為古靺鞨族母系氏族社會(huì)時(shí)期就出現(xiàn)的原始姓氏。靺鞨族以傳統(tǒng)漁獵為生,后成為靺鞨族黑水部,史稱黑水靺鞨,在唐朝時(shí)期隸屬于黑水都督府的管轄之下。到了宋朝時(shí)期,黑水靺鞨演變?yōu)橥觐伈?,即生女真,格格氏即其分支之一,世居黑龍江沿岸地區(qū)。清朝中葉以后,格格氏所冠漢姓即為姬氏 。
少數(shù)民族姬姓的分布范圍、人口都遠(yuǎn)不及黃帝姬姓。
得姓始祖
黃帝,華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是中國遠(yuǎn)古時(shí)期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與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稱為中華始祖。黃帝為少典之子,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出生、建都于有熊,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tǒng)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發(fā)明指南車,定算數(shù),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xué),且在他統(tǒng)治期間有了文字。黃帝有嫘祖、女節(jié)、麗娛、嫫母四位夫人。
遷徙演化
遷徙
周朝以及姬姓諸侯國滅亡之后,姬姓族人幾乎都要被迫遷徙,姬姓在歷史上較大的遷徙有:
第一次: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初,周公之子伯禽代其就封魯國,伯禽帶領(lǐng)姬姓族人從陜西西安到山東曲阜創(chuàng)建魯國,當(dāng)為姬姓第一次大遷徙。
第二次:周成王期間,周公、召公分陜而治,周公居?xùn)|都洛邑(今洛陽),部分王室姬姓族人隨遷。
第三次: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遷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室成員大多隨之遷徙。
第四次:周公之子滑伯所建的滑國滅亡之后,其后裔四散。
第五次:前256年,周朝滅亡之后,王室成員變?yōu)槭?,四處逃散,散居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區(qū)。
第六次:前255年,西周國被秦所滅,遷周文公姬咎于悉狐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西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第七次:前249年,魯國滅亡之后,姬姓族人四散,隱居各地。此支姬姓人繁衍最盛。
第八次:前249年,東周國被秦所滅,遷東周君于陽人聚(今河南省汝州西北),部分東周國王族隨之遷徙。
第九次:明朝大移民,分別由山西省遷居河南、山東、河北、浙江、陜西各地,其后裔又有轉(zhuǎn)遷到臺(tái)灣、香港、新加坡等地。
演化
在當(dāng)今《百家姓》上,姬姓名列第297位,人口約54萬余,僅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33%左右。[14]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姓所以別婚姻,區(qū)別家族;氏是統(tǒng)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體與分支的關(guān)系[18] 。西周初年大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 53 個(gè)?!蹲髠鳌吩唬悍?、蔣、邢、茅、胙 、祭,周公之裔也。又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
秦滅周后,周王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被遷為家人,其后代始姓周,極大的分化了姬姓人數(shù)。同樣,姬姓封國封邑滅亡之后,其王族后代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就出現(xiàn)了吳、魯、魏、胡、楊、蔡、韓、霍、蔣、鄭、毛、衛(wèi)、閻等姓,相反姓姬的人卻不多了。
根據(jù)《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在唐朝開元年間,因“姬”與唐玄宗李隆基之“基”同音,為避諱,姬姓改為周姓,這一來,又分散了姬姓家族的力量。
分支
中國許多姓氏起源于姬姓,在現(xiàn)今按人口排名前四百的姓氏中直接起源于姬姓的有120多個(gè),其中部分姓氏有多個(gè)源頭,但多以姬姓為主要源頭:
王姓、張姓、楊姓、周姓、吳姓、李姓、孫姓、胡姓、朱姓、林姓、鄭姓、郭姓、管姓、魯姓、蔡姓、霍姓、康姓、毛姓、曹姓、衛(wèi)姓、畢姓、魏姓、滕姓、楊姓、蔣姓、韓姓、唐姓、詹姓、何姓、梁姓、于姓、孟姓、許姓、萬姓、常姓、武姓、喬姓、賀姓、賴姓、龔姓、文姓、智姓、傅姓、沈姓、彭姓、呂姓、蘇姓、盧姓、賈姓、刁姓、閻姓、余姓、潘姓、杜姓、戴姓、汪姓、田姓、任姓、方姓、石姓、廖姓、鄒姓、陸姓、孔姓、崔姓、秦姓、江姓、史姓、顧姓、侯姓、邵姓、召姓、龍姓、段姓、雷姓、錢姓、易姓、李姓、劉姓、黃姓、謝姓、馮姓、董姓、程姓、袁姓、虞姓、邢姓、茅姓、單姓、甘姓、耿姓、焦姓等。
姬姓人口分布
中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均有姬姓人員,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山西、陜西、河北、蘇北、淮北,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湖北省老河口、襄陽,湖南省芷江,貴州省臺(tái)江縣,云南省瀘水、河口、隴川,四川省合江縣,福建省寧德市、吉林省四平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甘肅省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福??h,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盟等地。姬姓族人主要為漢族,滿、回、白、壯、苗、水、布依、僳僳族等多個(gè)民族也有姬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