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曹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曹姓起源
曹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曹姓在中國的來源眾多,主要有:黃帝時代,《史記》說其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是屬于以圖騰崇拜為姓的姓氏。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介紹百家姓曹姓姓氏源流,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曹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夏禹賜封陸終第五子(一說第六子)安為曹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大禹治水時,陸終第五子(另說為第六子)安正逢其時,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賜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為牢,看押奴隸的官,這在當(dāng)時以鎮(zhèn)壓奴隸為主要職能的奴隸主政權(quán)中并非小官。安后來以官為氏。這是曹姓得姓之始。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顓頊帝曾孫吳回之孫安被封在曹國,屬于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曾孫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國。周時,武王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挾于邾國(今山東省曲阜東南)。戰(zhàn)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之后,邾人有的以國為氏,改為朱氏;有的仍以曹為氏,是為曹氏。
源流三
出自姬姓。相傳周武王克商后,為了鞏固周王朝的政權(quán),便實(shí)行大分封,在封商舊臣曹挾于邾的同時,把自己的弟弟振鐸封于曹邑,為曹伯,建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故地在今山東省菏澤、定陶、曹縣一帶,都于陶丘(今山東省定陶西南,北齊時以定陶為曹州,今有曹縣)。公元前487年為宋景公所滅,振鐸的后代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曹振鐸即為曹姓的受姓始祖。
曹國共26任君,10伯16侯,立國636年。其世系為:
曹叔姬振鐸,西周曹國始封之君,父姬昌,兄姬發(fā)。卒,子太伯脾立。
曹太伯姬脾,曹國國君。曹叔振鐸子,繼曹叔而立。卒,子仲君平立。曹仲君曹平,曹國國君,太伯脾子,繼太伯而立。卒,子宮伯侯立。
曹宮伯曹侯,曹國國君,仲君平子,繼仲君而立。卒,子孝伯云立。
曹孝伯曹云,曹國國君,宮伯侯子,繼宮伯而立。卒,子夷伯喜立。
曹夷伯曹喜,曹國國君,孝伯云子,繼孝伯而立。卒,弟幽伯疆立。
曹幽伯曹疆(公元前?—公元前826),曹國國君,孝伯云子,夷伯喜弟。繼夷伯而立。前835一前826在位。周宣王二年(曹幽伯九年,公元前826),其弟鮮(一作蘇)殺幽伯自立,是為戴伯。
曹戴伯曹鮮(公元前?—前796),一作蘇。曹國國君。孝伯云子,幽伯疆弟。殺幽伯而自立。前826一前796年在位。周宣王三十二年(曹戴伯三十年,公元前796)卒,子雉(一作兕)立,是為惠伯。
曹惠伯曹雉(公元前?—前760),一名兕。西周春秋之際曹國國君。戴伯鮮子,繼戴伯而立。前796一前760年在位。周平王十一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卒。子石甫立。
曹君曹石甫(公元前?—公元前760),春秋曹國國君?;莶糇?,繼惠伯而立。公元前760年在位。既立,其弟武殺而代之,是為穆公。
曹穆公曹武(公元前?—公元前757),春秋曹國國君?;莶糇?,石甫弟。殺石甫而代立。前760一前757年在位。周平王十四年(曹穆公三年,公元前757),卒,子終生立,是為桓公。
曹桓公曹終生(公元前?—公元前720),春秋曹國國君。穆公武子,繼穆公而立。前757一前702年在位。周桓王十八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卒。太子射姑(一作夕姑)立,是為莊公。
曹莊公曹射姑(公元前?—公元前671),一名夕姑。春秋曹國國君。桓公終生子,繼桓公而立。前702一前671年在位。周惠王六年(曹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卒,太子羈立。
曹君曹羈,春秋曹國國君。莊公射姑子,繼莊公而立。前671一前670年在位。既立,戎(我國古代稱西方的民族)伐曹。羈奔陳。曹赤(一作夷,赤為戎之外孫)歸曹,是為僖公。
曹僖公曹赤(公元前?一公元前662),一名夷。春秋曹國國君。繼曹羈而立。公元前670一公元前662年在位。周惠王十五年(曹僖公八年,公元前662),卒。子班立,是為昭公。
曹昭公曹班(公元前?—公元前653),春秋曹國國君。僖公赤子,繼僖公而立。公元前662一公元前653年在位。周惠王十八年(曹昭公二年,公元前659),赤狄攻邢,邢潰。乃與齊、宋之師救之,敗赤狄。邢遷于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又與齊、宋之師為之筑城。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參與齊桓公會諸侯與周太子鄭盟,以定周太子之位。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卒。子共公襄立。
曹共公曹襄(公元前?—公元前618),春秋曹國國君。昭公班子。繼昭公而立。公元前653一公元前618年在位。周襄王八年(曹共公七年,公元前645),與齊、宋、魯、陳、衛(wèi)、鄭、許之君盟于牡丘(齊邑,今山東省聊城東北)。謀救徐伐楚。與齊師伐厲(楚與國,今湖北隨縣東北)以救徐。十一年(前642),與衛(wèi)、邾助宋襄公平齊亂,以納齊太子昭。十二年(公元前641),不服宋,宋師圍之。十六年(公元前637),晉公子重耳出亡在外過曹,公欲觀其駢脅(肋骨相連如一骨)。曹大夫僖力諫,不聽。二十一年(公元前632),晉伐曹,執(zhí)公。后釋之。公乃會諸侯于許。周頃王元年(公元前618)卒。子壽立,是為文公。
曹文公曹壽(公元前?—公元前595),春秋曹國國君。共公襄子,繼共公而立。前618一前59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多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周定王十二年(曹文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95),卒。子廬(一作疆)立,是為宣公。
曹宣公曹廬(公元前?—公元前578),一名疆。春秋曹國國君。文公壽子,繼文公而立。公元前595一公元前578年在位。周簡王八年(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晉謀伐秦,征師于諸侯。晉、齊、宋、衛(wèi)、魯、鄭、曹、邾、滕之君會于京師。晉率諸侯伐秦時,廬卒于師。庶弟(一作庶子)負(fù)芻殺太子自立,是為成公。
曹姓圖冊成公曹負(fù)芻(公元前?—公元前555),春秋曹國國君。宣公廬庶弟(一說為庶子)。繼宣公而立。前578一前555年在位。是時晉、楚爭霸,曹屢參與晉會諸侯,隨晉而征戰(zhàn)。周靈王十七年(曹成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5),晉以衛(wèi)石買、孫蒯違盟擅取曹重丘(今山東省茌平西南),執(zhí)之。晉平公會諸侯伐齊,圍臨淄,負(fù)芻卒于伐齊軍次,子滕(一作勝)立,是為武公。
武公曹滕(公元前?—公元前528),一名勝。春秋曹國國君。成公負(fù)芻子,繼成公而立。前555一前528年在位。既立,屢次參與晉會諸侯之盟及征戰(zhàn)。周景王十七年(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卒。子湏(或作頃)立,是為平公。
曹平公曹湏(公元前?—公元前524),或名頃。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繼武公而立。前528一前524年在位。周景王二十一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卒。子悼公午立。
曹悼公曹午(公元前?—公元前515),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繼平公而立。前524一前515年在位。周敬王五年(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為聲公。悼公卒于宋,歸葬之。
曹聲公曹野(公元前?—公元前510),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演子,悼公午弟。繼悼公而立,前515一前510年在位。周敬王十年(曹聲公四年,公元前510),乎公之弟通殺公而自立,是為隱公。
曹隱公曹通(公元前?—公元前506),春秋曹國國君。武公滕子,平公湏弟。繼聲公野而立。前510—前506年在位。周敬王十四年(曹隱公四年,公元前506),參與晉于召陵(今河南省郾城東)會諸侯之盟,謀伐楚。是年,聲公之弟露殺公自立,是為靖公。
曹靖公曹露(公元前?—公元前502),春秋曹國國君。平公湏子,聲公野弟。殺隱公通而自立。前506一前502年在位。周敬王十八年(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卒。子伯陽立。
曹伯曹陽(公元前?—公元前487),春秋曹國末代國君。靖公露子,繼靖公而立。公元前502一公元前487年在位,既即位,好田獵之事。曹鄙人公孫疆亦好田獵,獲白雁而獻(xiàn)給曹陽,且言田弋之說,曹陽便喜歡上了他,并與他商討政事,使為司成。公孫疆說服曹陽背晉伐宋。周敬王二十二年(曹伯陽三年,公元前498),衛(wèi)伐曹,克郊(今山東省菏澤境)而還。三十二年(公元前488),鄭大夫以宋人有曹,乃鄭之患,不可不救。冬,鄭師救曹,侵宋。三十三年(公元前487),宋破曹,俘君而殺之,曹亡。
國的后裔都姓曹,以曹伯為始祖。舊時定陶故城之北有大阜,名仿山,上有曹伯廟,額曰“西周舊國”,地方官歲時祀之。因曹姓是上古皇姓著姓,舊時菏澤、定陶二邑,凡曹姓納糧,每升較他姓減三文?!犊h志》載,定陶為古曹國,曹伯墓在北門外,十七世皆葬于此。
源流四
曹姓黃帝后裔源自山東南移,對于曹姓的姓源,《姓纂》是這樣說的:“顓頊玄孫陸終第五子安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為楚所滅,遂復(fù)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鐸封曹,亦為曹氏,為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由此看來,曹姓,最初是顓頊的后代,雖然也是黃帝一系的血統(tǒng),但在宗系上卻跟黃帝隔得遠(yuǎn)了些。后來由周文王的兒子振鐸所創(chuàng)的曹氏,則是黃帝的姬姓嫡系后裔,跟黃帝的關(guān)系,算起來近得多,不過,殊途同歸,天下曹姓都是發(fā)源于黃帝,卻是個不爭的事實(shí)。
曹姓跟朱姓的關(guān)系,顯然也十分密切,朱姓是發(fā)源于周代的邾國,邾國則是由曹姓之人所建立。根據(jù)《姓纂》的記載,當(dāng)時的情形很可能是這樣的;周武王把顓頊的玄孫陸終的第五個兒子安封在邾國,后來邾國為楚所滅,于是,安的子孫有的復(fù)姓為曹,有的則以國為氏,改姓了朱。如果真是如此,則姓曹的人當(dāng)中,應(yīng)該有一部分跟姓朱的人是同宗。
這兩支曹姓的發(fā)源地,當(dāng)然也有不同。傳自顓頊帝的一支,是發(fā)源于山東省鄒城市的東南一帶;傳自黃帝姬姓的一支,則是發(fā)源于山東省的定陶縣一帶。兩支曹姓的發(fā)源之地雖然不同,卻相距不遠(yuǎn),都在山東省境內(nèi)。所以,曹姓可以說最早全是來自山東。
源流五
源自少數(shù)民族曹姓,1)匈奴族曹姓?!稌x書》載記有匈奴右賢王曹轂屯馬蘭山。又載有貳城胡曹寅獻(xiàn)馬3000匹,以寅為鎮(zhèn)北、并州刺史。公元413年,北魏初吐京胡首領(lǐng)曹龍、張大頭等率部眾兩萬人,入蒲子(今山西省隰縣),推曹龍為大單于。公元416年6月,并州胡人數(shù)萬落叛逃后秦,人平陽,曹弘被推為大單于?!稌x書·世祖紀(jì)》有山胡曹仆渾,是投降漢人的匈奴族,演變?yōu)椴铰浠?/p>
2)滿族曹姓。索佳氏改曹氏、索氏,分布于鄂爾坤、俄漠和、界凡、長白山、馬爾敦、大凌河等地。鄂托氏,后改為曹氏,分布于赫圖阿拉、葉赫、烏喇地方。
3)蒙古族曹姓。曹光明,鎮(zhèn)江人。曹。春林,法庫人。曹都,巴林右旗人。曹里鷹,原為民勤漢人,遷阿拉善族,起蒙古各察來臺。
4)藏族曹氏。大通縣大通川土千總戶曹通溫布,番族,以曹為姓,清乾隆九年以功授職。
5)瑤族曹姓。泰國德伊兌村十二姓之一,原住南京,遷潮州府河楊河。元末大亂,又遷貴州,再轉(zhuǎn)遷泰國北部山區(qū)。
6)阿昌族曹姓。曹老莘,隴川縣芒東寨經(jīng)師。曹秉薄,原為漢人,明洪武二年遷騰越,又到綺羅、羅文沖關(guān)璋,娶阿昌族女哄氏而成為阿昌族。一支遷路西縣高埂田為阿昌族。一支遷蘿卜壩成為傣族。一支到隴川縣小新寨成為景頗族載瓦支。
7)布朗族曹姓。勐臘縣倚邦土千總曹當(dāng)齋,清雍正七年(1729年)從征普思逆夷,殺賊有功,給土千總。
8)昭武九姓的曹國。進(jìn)入中原地區(qū)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國人,后依漢族人化習(xí)俗,以國名漢化為姓氏稱曹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秦姓所改。獻(xiàn)帝建安二十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哈尼族、納西族、回族、錫伯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曹氏,世代相傳至今。
其它源流說
曹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關(guān)於曹姓的起源,歷代史書有較為詳盡的記載。
總括來說,以出於顓頊帝和黃帝姬姓兩支為多。
一;古代曹姓的后裔,在公元前十一世紀(jì)周武王克商后,受封於邾國(今山東鄒縣),后被楚國所滅。古之邾國的貴族一直以國為氏。邾國后為楚國所滅后,安之子孫,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則復(fù)姓為曹。
二;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開創(chuàng)曹氏,為黃帝姬姓嫡系的后裔,與黃帝世系關(guān)系密切。公元前11世紀(jì),叔振鐸被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山東定陶西南),成為始封之君,也成為曹氏的始祖。后來被宋景公所滅,其子孫以「曹」為氏。
三;據(jù)《新唐書》,是少數(shù)民族「昭武九姓」(見「何」氏)之一。隋唐時期,西北突部落建有康居國,其支庶分出小國「曹」國,在今烏玄別克斯坦撤馬爾罕東北部。古代曹國在史書上頗有記載,在歷史上,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出於對中士文明的景仰,古曹國中先后有數(shù)萬人通過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線的古絲綢之路進(jìn)入中原,定居之后,就以曹為姓。
曹姓遷徙分布
曹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位,屬于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七百九十一萬,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60%左右。先秦時,曹姓主要活動在甘肅、山東和江蘇北部。秦漢時,曹姓已分布于長江以北各省和華東地區(qū)。唐初和唐末,中原有兩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進(jìn)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進(jìn)入了兩廣。清初曹姓進(jìn)入了臺灣地區(qū)。
宋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這兩省曹姓大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國呈現(xiàn)北部冀豫、東南皖贛浙兩大曹姓聚集地區(qū)。
明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5%,列為第三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長值為負(fù)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體一直在中原和山東,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嚴(yán)重的沖擊,人口減少十分明顯。明朝時期,江蘇為曹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9.3%。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山東、浙江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國重新形成了魯、蘇、浙、贛、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區(qū)。
當(dāng)代曹姓的人口已達(dá)730余萬,為全國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59%。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江蘇、安徽、山東、湖北、湖南,五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曹姓總?cè)丝诘?0%。全國重新形成了冀豫魯、皖蘇、川鄂湘三塊曹姓高密度聚居區(qū)。曹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四川中部和西部、青海東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qū)、內(nèi)蒙古中部、陜寧北部、山西、京津、河北大部、山東西部、河南南部、安徽大部、鄂贛北部,曹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88%以上,有的比例高達(dá)2%,這部分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0%,居住了大約37%的曹姓人群。在四川東部、湘渝貴、云南北部、廣東北端、陜甘寧南部、河南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大部、蘇滬浙閩、山東東部、河北東:北、遼寧、吉林大部、內(nèi)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南部,曹姓一般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44%一10.88%之間,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2%,居住了大約53%的曹姓人群。
曹姓郡望堂號
郡望
曹姓在長期發(fā)展中,形成許多郡望,最著名的當(dāng)數(shù):
譙郡:東漢末年從沛郡分出置郡。治所在亳州(今安徽省亳州)。治轄相當(dāng)于今天的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間的地方。彭城郡:西漢時設(shè)置,東漢時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治轄大約在今天的山東省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東南部。
高平郡:晉時設(shè)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金鄉(xiāng)。治轄相當(dāng)于今天的山東獨(dú)山湖、金鄉(xiāng)、巨野、鄒城之間的地方。后來有多次變遷。漢時設(shè)置了巨野縣,在今天的山東西南部、萬福河北岸。
巨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西漢置縣,治所在今山東省巨野。
堂號
清靖堂:又稱“無為堂”,西漢曹參,在蕭何死了以后,繼蕭何為宰相。他一本蕭何時的辦法,所謂“蕭規(guī)曹隨”。“省刑法,薄稅斂,無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頌他說:“載以清靖,民以寧一。”
此外,曹姓的主要堂號還有:“譙國堂”、“敬思堂”、“崇孝堂”、“寧壽堂”、“無為堂”“武惠堂”等。
猜你喜歡:
1.曹姓的來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