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簡介
19世紀末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以埃塞俄比亞的勝利告終,此戰(zhàn)對西歐殖民主義勢力是一次有力反擊,為整個非洲反殖民統治的斗爭樹起了一面旗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簡介,希望你喜歡。
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分析
中文名稱: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
參戰(zhàn)部隊:意大利,埃塞俄比亞
戰(zhàn)爭結果: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主權的完整
時 間:1895年~1896年,1935年~1941年
地 點:埃塞俄比亞
人 物:馬科涅諾公爵 E.德博諾 P.巴多利奧
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詳情
第一次抗意戰(zhàn)爭(1895~1896)
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于1889年即位后,統一并擴大了領土,奠定了今日埃塞俄比亞的版圖。孟尼利克二世于1889年5月2日與意大利簽訂了《烏查利條約》。條約規(guī)定,埃塞俄比亞北部若干地區(qū)劃歸意大利,而意大利則按附約給埃塞俄比亞3萬支槍和28門大炮,以及200萬里拉。條約中最重要的是后來引起爭議的第17條。該條的阿姆哈拉文本說,埃塞俄比亞在與其他歐洲國家交涉時,“可以向意大利國王陛下政府請求協助”,而意大利文本卻將“可以”寫作“同意”,并又進而曲解為“必須”,據此單方面強行宣布對埃塞俄比亞實行“保護”。1893年,孟尼利克二世宣布將在《烏查利條約》簽訂5年之際予以廢除。1894年7月,意大利不宣而戰(zhàn),并在半年內侵占了古城阿克蘇姆及提格雷省首府馬卡累。1895年,孟尼利克二世宣布廢除《烏查利條約》,并發(fā)布《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奮起保衛(wèi)祖國。兩個月后,孟尼利克二世麾下已形成一支配備10萬支來福槍、400門加農炮的軍隊。1895年12月,埃軍在阿拉吉平頂山首次擊敗意軍并收復馬卡累城。
1896年3月1日,孟尼利克二世親自率軍在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阿杜瓦戰(zhàn)勝意軍。意大利政府被迫于10月26日同埃塞俄比亞簽訂《亞的斯亞貝巴和約》,放棄了把埃塞俄比亞作為它的保護國的要求,承認其作為主權國家的完全獨立,并賠款1000萬里拉。
第二次抗意戰(zhàn)爭(1935~1941)
埃塞俄比亞第一次抗意戰(zhàn)爭以后,以B.A.A.墨索里尼為首的意大利法西斯頭目聲稱,意大利“必須在東非謀求殖民事業(yè)的未來”。1934年12月,意大利在意屬索馬里同埃塞俄比亞邊界線蓄意制造邊境武裝沖突。意一方面利用談判妄圖迫使埃就范,另一方面在厄立特里亞和意屬索馬里兩個殖民地調集大軍,準備發(fā)動侵埃戰(zhàn)爭。
埃塞俄比亞向國際聯盟發(fā)出呼吁。但英、法政府對意大利一味妥協縱容,美國政府也實行“中立”。英法政府還秘談商定:排除一切可能與意大利發(fā)生沖突的行動,不實行軍事制裁,不進行海軍封鎖,不關閉蘇伊士運河。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侵略軍不宣而戰(zhàn)。埃塞俄比亞在海爾·塞拉西一世領導下,奮起保衛(wèi)祖國。戰(zhàn)爭初期,意軍處處受到埃塞俄比亞軍民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墨索里尼于11月中旬撤換指揮官D.波諾,任命P.巴多利奧元帥前往指揮。意軍從南北兩方加緊進攻,并使用了毒氣。埃塞俄比亞方面由于盲目堅持正規(guī)的陣地戰(zhàn),在1936年初的坦皮恩戰(zhàn)役中遭到重大挫折。5月5日,意軍攻陷亞的斯亞貝巴,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海外。
埃塞俄比亞人民和一部分愛國封建主在首都陷落后,繼續(xù)堅持游擊戰(zhàn)爭。在意軍占領期間,埃塞俄比亞因屠殺、饑餓和監(jiān)禁而死亡的達76萬余人。
1941年初,海爾·塞拉西一世率領愛國武裝同英軍一道由蘇丹和肯尼亞兩個方面打回埃塞俄比亞,迅速擊敗意大利占領軍。5月5日收復亞的斯亞貝巴,1941年底,埃塞俄比亞全境基本解放。
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的起因
1870年,意大利國家剛統一,就加入了西歐殖民主義對非洲的殖民掠奪狂潮。蘇伊士運河通航以后,扼地中海—紅海—印度洋航線咽喉的非洲之角,其戰(zhàn)略地位尤為重要。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吉布提成了各個帝國主義國家競相爭奪的對象。80年代中,埃塞俄比亞為英、法、意的殖民地所包圍,三國的勢力相繼侵入埃塞俄比亞。意大利在瓜分非洲的爭奪中,因分贓不滿意,在取得厄立特里亞和索馬利蘭一部分以后,一心想吞并埃塞俄比亞。1885年,意大利軍隊在英國支持下,在馬薩瓦至貝盧爾沿岸一帶(達納基爾部族的領土)站住腳后,遂向埃塞俄比亞北部腹地推進,迫使埃塞俄比亞于1889年5月2日簽訂了不平等的《烏西亞利條約》。條約規(guī)定,埃塞俄比亞北部領土割讓給意大利。根據補充協定,埃塞俄比亞從意大利得到200萬里拉的賠償。意大利隨心所欲地解釋條約的第十七條(阿姆哈拉文本為:皇帝“可以求援于”意大利;意大利文本用“同意”一詞代替了“可以”,而該詞在羅馬則被解釋為“必須”)。埃與意簽訂條約的同年(1889年),意大利宣布將埃塞俄比亞置于其保護之下,并占領了埃塞俄比亞的北部領土(阿斯馬拉)。1890年,意大利把在紅海沿岸占領的全部領土合并為它的厄立特里亞殖民地。埃塞俄比亞人民以極大的憤怒反對意大利這一欺詐行為。麥納利克皇帝提出抗議,宣布廢止《烏西亞利條約》,同時和法國訂立協定,向法國購買軍火,用法國軍官訓練軍隊。與此同時,埃塞俄比亞人民要求停止一切內訌,鞏固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麥納利克的統治適應了這一要求,平息了國內各種分裂活動,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1893年2月12日,麥納利克向意政府宣布:從1894年5月2日起,埃塞俄比亞將不再履行《烏西亞利條約》所規(guī)定的一切義務。為了進行武裝干涉,意政府組建了一支1.4萬人的軍團,由巴拉蒂埃里指揮。1894年7月17日,意軍進入卡薩拉并對埃軍展開戰(zhàn)斗行動。
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zhàn)爭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