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波斯帝國的介紹
波斯帝國是位于西亞伊朗高原地區(qū)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chuàng)阿契美尼德王朝,終于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那么你了解波斯這個帝國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提供的波斯帝國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介紹波斯帝國的滅亡原因
波斯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國從美索不達米亞橫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灣,勢力擴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蘇薩。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統(tǒng)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tǒng)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和中國西部(時值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蔥嶺西部地區(qū)(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噴赤河和瓦罕之路一帶,這里是波斯帝國的東北部地區(qū),與塞種人相接壤),西至巴爾干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埃塞俄比亞。包括70個民族,5000萬人口,近700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臘——波斯戰(zhàn)爭后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興起于歐洲巴爾干地區(qū)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在波斯,歷史上有多個帝國先后建立、興盛、和衰亡。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tǒng)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并于前550年擊敗了當時統(tǒng)治波斯的米底王國,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39年,居魯士二世占領巴比倫。
到了岡比西斯二世時代則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后王朝。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大流士在前519年揮軍東進印度河平原,西面則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馬其頓、希臘,但卻因馬拉松戰(zhàn)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敗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來(前480年)再度對希臘用兵,可惜最終未竟全功。
阿契美尼德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編輯]希臘化時期(前330年-前141年/前129年) 前334年—前330年間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三世的大軍擊敗大流士三世,波斯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亞歷山大的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一世經(jīng)過繼業(yè)者戰(zhàn)爭最終在前312年自立塞琉古帝國,以塞琉西亞和安條克為中心,統(tǒng)治波斯地區(qū)。
這一時期波斯成為東西方的交流的一個樞紐: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亞河中地區(qū)和印度,佛教從印度孔雀王朝傳來,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
塞琉古帝國的后期在前247年東部的帕提亞和大夏(巴克特里亞,今阿富汗的北部)獨立之后,東部被大夏所擾和安息帝國西征,在前190年之后,西面又面臨羅馬共和國的征伐,最終在阿爾沙克王朝米特里達梯一世時期喪失了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大片領土。最終被羅馬共和國于前63年將其徹底滅亡。
波斯帝國的簡介
波斯帝國興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國。波斯人屬印歐語系的一支,約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葉從中亞一帶遷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爾斯地區(qū)—),有十個部落(六個農(nóng)耕,四個畜牧)。曾一度處于米堤亞統(tǒng)治之下。前550年,居魯士領導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亞王國,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說始于前558),定都蘇薩,是為波斯帝國之始。繼而向外擴張,征服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敘利亞等地,又向東占領大夏(巴克特里亞)、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落馬薩蓋特人作戰(zhàn)時居魯士失敗被殺。其子岡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發(fā)生高墨達政變,(前522),返國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鎮(zhèn)壓高墨達政變和各地起義,奪得政權;實行鞏固中央集權的改革;繼續(xù)擴張領土,帝國疆域東起印度河,西至愛琴海及非洲東北部(埃及)。前五世紀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時),波斯不斷西進導致持續(xù)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zhàn)爭,最后以波斯失敗告終。波斯的統(tǒng)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斷反抗,境內(nèi)經(jīng)常爆發(fā)反波斯統(tǒng)治的起義。前四世紀以降,國勢轉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獲獨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徹底打敗,前330年被殺,波斯帝國滅亡。古代波斯是東方專制政體的典型,帝國期間西亞各地奴隸制經(jīng)濟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波斯文化多受兩河流域文化影響,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藝術有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廳、浮雕和壁畫等均甚著名。帝國都城有蘇薩、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和??税吞鼓?。產(chǎn)生于伊朗高原的瑣羅亞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時被定為國教,并廣泛傳播;后傳入中國,稱為襖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國的興起
波斯帝國興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國,波斯人屬印歐語系的一支,約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葉從中亞一帶遷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爾斯地區(qū)),有十個部落(六個農(nóng)耕,四個畜牧)。曾一度處于米堤亞統(tǒng)治之下。波斯這個詞已被用了數(shù)個世紀,主要是西方,用來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區(qū)從前以“Persis”和“Parsa”聞名。這兩個詞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這個地區(qū)的印歐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們被亞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發(fā)生在公元前844年亞述國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
公元前2千年代與波斯人同屬印歐語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的興起波斯人是與米底人一起來到伊朗高原的,他們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灣的地方。他們有10個部落,其中6個從事農(nóng)業(yè),4個從事畜牧業(yè)。在其興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國。 米底人曾臣服于亞述帝國。據(jù)希羅多德,在亞述統(tǒng)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來反抗亞述人統(tǒng)治的。公元前672年,它爭得獨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米底王國,都愛克巴坦那。在他的筆下,米底國家的形成乃是社會契約的產(chǎn)物。不過,從他的記述可以看出,米底國家實際上仍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產(chǎn)物。王權是在解決紛爭(即階級矛盾)中形成的。隨著王權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暴力機器(軍隊、法庭),形成了脫離人民的國家機關。
米底王國曾強大于一時,它統(tǒng)治了伊朗高原的廣大地區(qū)(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亞等地)和小亞的部分地區(qū)。公元前7世紀后期,它同新巴比倫王國結盟滅了亞述帝國,分得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它還同小亞的呂底亞王國爭奪對安那托利亞的統(tǒng)治權,最后雙方締結了和約。
公元前558年,出身于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居魯士二世在波斯稱王(在位時間為前558—530年),都帕賽波里斯。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舉兵反抗米底統(tǒng)治。公元前550年,波斯人戰(zhàn)敗米底人,取得獨立,并滅了米底王國,愛克巴坦那也成了波斯的首都之一。原屬米底統(tǒng)治的埃蘭、帕提亞、基爾卡尼亞、亞美尼亞等可能在公元前549—548年之間也相繼歸降了波斯。征服米底不僅擴大了波斯人統(tǒng)治的范圍,增強了波斯的實力,而且使以前還不為世人所知的波斯,一下子便躍上了世界歷史的廣闊舞臺。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為阿契美尼斯;當時整個波斯地區(qū)還是在米底王國的統(tǒng)治之下。阿契美尼斯死后,他的兒子泰斯帕斯繼任王位,并在米底王國斯基泰時期帶領阿契美尼德脫離米底王國的統(tǒng)治。泰斯帕斯死后將土地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塞魯士一世和阿里亞拉姆尼斯。他們死后將王位分別傳給他們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和阿爾沙米斯。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繼承岡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并在其后承襲了亞薛米斯的王位,重新聯(lián)合阿契美尼德王國。
居魯士隨后開始擴張領土。他首先公開反叛米底王國,并在公元前550年將其徹底消滅。其后,他與巴比倫結盟,以確保王國的后方不會受威脅。
公元前546—539年之間,居魯士先后征服了東部伊朗和中亞的許多地區(qū):巴克特里亞(大夏)、馬爾吉安那、花剌子模、索格地亞那、格德羅西亞、薩塔吉地亞、阿拉霍西亞、德蘭吉安那、薩克人的地區(qū)、阿富汗等地,其統(tǒng)治范圍在東方接近了印度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的西部地區(qū)。居魯士死時,波斯帝國的東部和東北部疆域已經(jīng)包括阿姆河兩岸的巴克特里亞(Bactria,中國史書先后稱為“大夏”、“吐火羅”)和花拉子模,由居魯士之第巴爾迪亞統(tǒng)治。居魯士之子登位后,繼承父志繼續(xù)擴張。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發(fā)動對東方塞種人的征伐,把疆界推過阿姆河,到達錫爾河兩岸。
波斯帝國將其國土劃分為20個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繳納一定的貢賦,其中有7個郡在中亞:例如第7省轄興都庫什山以南之犍陀羅地區(qū),第12省轄大夏,第16省轄安息(帕提亞)、中亞地區(qū)花拉子模和粟特(索格迪亞納)。波斯帝國最東方的據(jù)點在與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相鄰的、中亞地區(qū)費爾干納盆地。波斯人在該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魯士城。
公元前547—546年,波斯人同小亞強國呂底亞王國發(fā)生戰(zhàn)爭。呂底亞是一個十分富庶的國家,在其強盛時,曾控制了希臘世界和東方之間的海上和陸上貿(mào)易。米底王國滅亡后,它于公元前547年出兵卡帕多細亞(原屬米底,現(xiàn)已歸波斯人統(tǒng)治),從而引發(fā)了與波斯人之間的戰(zhàn)爭。居魯士率軍還擊,打敗了呂底亞,俘虜了它的國王克列伊索斯。不久,波斯人又借鎮(zhèn)壓呂底亞人起義之機,征服了小亞西海岸各希臘人城邦。消滅呂底亞后,塞魯士乘著巴比倫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之時揮軍向其進攻。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城陷落,居魯士入城,并握住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倫人的身份來統(tǒng)治這個地方。自此,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勢力擴至埃及邊界。
居魯士死后,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任王位。岡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國都孟菲斯,更將法老擄至蘇薩。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被俘(后因參與反對波斯人的起義而被殺)。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波斯帝國,其版圖比埃及新王國和亞述帝國大得多。此后,他還曾出兵遠征利比亞和努比亞,均不順利。據(jù)希羅多德,岡比西斯遠征利比亞的軍隊毀于沙漠風暴;而遠征努比亞的軍隊則敗于準備不足。于是埃及爆發(fā)了反對岡比西斯的起義。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岡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鎮(zhèn)壓了起義。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國內(nèi)部發(fā)生叛亂,岡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師回朝,卻死在途中。其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續(xù)率兵回國,并成功平定叛亂,更最后獲得王位。
波斯帝國剛建立不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王權與貴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銳。據(jù)《貝希斯吞銘文》,“當岡比西斯在埃及時,人民開始叛亂。在國內(nèi)、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現(xiàn)了很多謠言?!倍攲任魉箤葋喓团葋喌恼鞣獾酱煺蹠r,終于引發(fā)了高墨塔暴動。暴動于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發(fā)于波斯國內(nèi)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爾卡德里什山。暴動者打著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狄亞(據(jù)《貝希斯吞銘文》;而據(jù)希羅多德則為司美爾迪斯)的旗號起兵。暴動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響應:“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諸省都騷動起來,從岡比西斯轉而傾向于他。他(高墨塔)奪取了王國。”高墨塔自立為王,號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擁戴他而拋棄岡比西斯。他還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賦稅”。從“人民”手中奪走了“牧場、牲畜、奴仆、房屋……?!惫?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個波斯貴族一起密謀,殺死了高墨塔及暴動的其他領導者,鎮(zhèn)壓了各地起義。暴動歷時7個月。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為阿爾沙米斯的孫兒,同時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奪得王位后對內(nèi)采取了嚴厲的措施以穩(wěn)定政局。大流士上臺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兩度起義反對他的統(tǒng)治,他嚴厲地鎮(zhèn)壓了起義,并將鎮(zhèn)壓高墨塔暴動和兩次人民起義的情況用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等三種語言(均為楔形文字)刻在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貝希斯吞銘文。為了鞏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臘人稱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擴充了他的私人衛(wèi)隊的級別----萬人近衛(wèi)軍。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拋開不談,他對波斯所做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地方。在他統(tǒng)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這地區(qū)獲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計劃被實行以促進貿(mào)易和商業(yè)的發(fā)展。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對外他則積極推行擴張。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大片地區(qū)納入疆土。東部的戰(zhàn)役鞏固了由賽勒斯獲得的利益并將廣大的印度次大陸北部變?yōu)榱瞬ㄋ箍刂频氖》葜?。其后,他又揮軍至亞細亞與希臘之間的赫勒斯滂海峽。向西的擴展從大約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開始在小亞細亞沿海岸攻打希臘的殖民地。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但于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臘時的馬拉松戰(zhàn)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接續(xù)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繼承人,決定繼續(xù)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臘征服之旅”而聞名,那是一場以發(fā)生在塞莫皮萊、薩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戰(zhàn)斗而出名的戰(zhàn)役。并于公元前485年成功鎮(zhèn)壓在埃及發(fā)生的一場叛亂。其后,他對希臘發(fā)出多次進攻;最初獲勝,占領希臘北部地區(qū)。但在之后的幾場戰(zhàn)役中均失利,馬多尼奧斯更于普拉提亞一役中戰(zhàn)死。希臘的城邦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動并擊敗了薛西斯,標志者波斯帝國衰落的開始。自此,由于他的自尊在失敗后刺激了他,薛西斯決定引退。他將集中力轉移在宮廷生活,在他最后的幾年里,他把從貿(mào)易和稅收里獲得的龐大財產(chǎn)全部花費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數(shù)都未能完成。薛西斯時代的波斯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里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于每個都城。最后于公元前465年被謀殺。
波斯帝國的簡史
游客在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附近的波斯波利斯參觀“萬國門”遺址。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宮城遺址,宮城始建于公元前518年,前后共建造50多年。這里有舉世聞名的宮殿群和精美雕像,后來在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時被燒毀。1979年,波斯波利斯宮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居魯士死后,其子岡比西斯二世繼任王位。岡比西斯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攻破其國都孟菲斯,更將法老擄至蘇薩。埃及國王普薩美提克被俘(后因參與反對波斯人的起義而被殺)。他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個地跨西亞北非的波斯帝國,其版圖比埃及新王國和亞述帝國大得多。此后,他還曾出兵遠征利比亞和努比亞,均不順利。據(jù)希羅多德,岡比西斯遠征利比亞的軍隊毀于沙漠風暴;而遠征努比亞的軍隊則敗于準備不足。于是埃及爆發(fā)了反對岡比西斯的起義。公元前524年末或523年初,岡比西斯回到埃及首都孟斐斯,鎮(zhèn)壓了起義。公元前522年,阿契美尼德王國內(nèi)部發(fā)生叛亂,岡比西斯二世急忙班師回朝,卻死在途中。其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續(xù)率兵回國,并成功平定叛亂,更最后獲得王位。波斯帝國剛建立不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乃至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王權與貴族的矛盾都十分尖銳。據(jù)《貝希斯吞銘文》,“當岡比西斯在埃及時,人民開始叛亂。在國內(nèi)、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省出現(xiàn)了很多謠言?!倍攲任魉箤葋喓团葋喌恼鞣獾酱煺蹠r,終于引發(fā)了高墨塔暴動。暴動于公元前522年3月14日爆發(fā)于波斯國內(nèi)的庇里什瓦德地方的阿爾卡德里什山。暴動者打著岡比西斯的弟弟巴爾狄亞(據(jù)《貝希斯吞銘文》;而據(jù)希羅多德則為司美爾迪斯)的旗號起兵。暴動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響應:“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它諸省都騷動起來,從岡比西斯轉而傾向于他。他(高墨塔)奪取了王國?!备吣粤橥?,號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和各被征服地的人民)擁戴他而拋棄岡比西斯。他還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賦稅”。從“人民”手中奪走了“牧場、牲畜、奴仆、房屋……?!惫?22年9月,出身阿黑明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同其他六個波斯貴族一起密謀,殺死了高墨塔及暴動的其他領導者,鎮(zhèn)壓了各地起義。暴動歷時7個月。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為阿爾沙米斯的孫兒,同時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他奪得王位后對內(nèi)采取了嚴厲的措施以穩(wěn)定政局。大流士上臺后,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曾兩度起義反對他的統(tǒng)治,他嚴厲地鎮(zhèn)壓了起義,并將鎮(zhèn)壓高墨塔暴動和兩次人民起義的情況用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等三種語言(均為楔形文字)刻在貝希斯吞山崖上,此即著名的貝希斯吞銘文。為了鞏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 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臘人稱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擴充了他的私人衛(wèi)隊的級別----萬人近衛(wèi)軍。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拋開不談,他對波斯所做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地方。在他統(tǒng)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這地區(qū)獲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計劃被實行以促進貿(mào)易和商業(yè)的發(fā)展。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對外他則積極推行擴張。他成功把印度次大陸的北部大片地區(qū)納入疆土。東部的戰(zhàn)役鞏固了由賽勒斯獲得的利益并將廣大的印度次大陸北部變?yōu)榱瞬ㄋ箍刂频氖》葜弧F浜?,他又揮軍至亞細亞與希臘之間的赫勒斯滂海峽。向西的擴展從大約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開始在小亞細亞沿海岸攻打希臘的殖民地。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其女婿馬多尼奧斯進攻色雷斯和馬其頓,但于公元前490年在入侵希臘時的馬拉松戰(zhàn)役中失利。
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86年去世。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接續(xù)作王,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繼承人,決定繼續(xù)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臘征服之旅”而聞名,那是一場以發(fā)生在塞莫皮萊、薩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戰(zhàn)斗而出名的戰(zhàn)役。并于公元前485年成功鎮(zhèn)壓在埃及發(fā)生的一場叛亂。其后,他對希臘發(fā)出多次進攻;最初獲勝,占領希臘北部地區(qū)。但在之后的幾場戰(zhàn)役中均失利,馬多尼奧斯更于普拉提亞一役中戰(zhàn)死。希臘的城邦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動并擊敗了薛西斯,標志者波斯帝國衰落的開始。自此,由于他的自尊在失敗后刺激了他,薛西斯決定引退。他將集中力轉移在宮廷生活,在他最后的幾年里,他把從貿(mào)易和稅收里獲得的龐大財產(chǎn)全部花費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數(shù)都未能完成。薛西斯時代的波斯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帕賽波里斯,波斯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蹕于每個都城。最后于公元前465年被謀殺。
在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附近的波斯波利斯,昔日龐大的波斯帝國宮殿群廢墟仍靜靜矗立在拉赫馬特山腳,接受游人“朝拜”。
波斯大流士的改革
關于大流士其人,在他奪取政權以前的情況,人們所知甚少。從《貝希斯吞銘文》知道,他的父親是維斯塔司帕。據(jù)希羅多德,他曾作為岡比西斯的侍從遠征埃及。在參予謀殺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7人中最后一個參加的。他主張實行君主專制統(tǒng)治,并奪取了政權。
帝國版圖如此遼闊,民族成份極其復雜,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各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極不平衡,而波斯的統(tǒng)治階級又十分年輕、國家機器十分薄弱。因此,統(tǒng)治并不穩(wěn)定。為了鞏固波斯帝國,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在歷史上稱作大流士改革。
他加強王權,確立了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形式。他神化自己的權力,說是阿胡拉馬茲達恩賜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權、軍權、司法權,建立起王室經(jīng)濟。國王之下設有辦公廳,內(nèi)有通曉帝國內(nèi)各種語言的人,以了解情況。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況,以加強控制。他還建立特務組織,刺探各地情報(主要是了解各地總督和高級軍官的情況)。
他將全國劃分為20個行省(稱薩特拉庇亞,波斯不在其內(nèi)),設總督(稱薩特拉庇)治理。總督初時不管軍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稅他規(guī)定了各行者應納稅的數(shù)量。
他將全國劃分為五個大軍區(qū),每個軍區(qū)下轄若干省軍區(qū)。軍事長官和總督互不相屬,使其互相牽制。波斯軍隊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兵、象兵、海軍、工兵等組成。戰(zhàn)時還可從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軍隊的指揮官多為波斯人(戰(zhàn)時從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軍隊則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揮)。軍隊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是由1萬名波斯人組成的所謂“不死隊”。國王每年要對軍隊進行檢查,邊遠地區(qū)則由國王派人檢查。
他統(tǒng)一了鑄幣制度。他規(guī)定帝國中央鑄造金幣、行省鑄造銀幣、自治市可鑄造銅幣。金幣稱為大流克,每枚重8.4克。
他在全國建立驛道,方便軍隊的調動、國王命令下達和下情上達。加強帝國各地的聯(lián)系。在驛道沿途設有驛站,配備有人員、馬匹、糧草。最長的一條驛道起自小亞西海岸的以弗所,西至伊朗高原的蘇撒,全長2400公里,稱為“御道”。另一條著名驛道是從巴比倫經(jīng)伊朗高原至印度河。這種驛道可能是在原有大的隊商道路和亞述帝國時期的一些驛道的基礎上修建的。
他調整了波斯與各被征服地原有統(tǒng)治者之間的關系,在制定法律時盡可能參考各地原有法律;對各地宗教采取寬容態(tài)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攏各地上層人物。
他開通了尼羅河至紅海間的運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調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隊從印度河口西行到達紅海,歷時30個月,從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國的海上聯(lián)系;還在中亞修建水庫等等。
改革鞏固了波斯帝國的統(tǒng)治,但并未消除帝國內(nèi)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國內(nèi)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波斯帝國的衰亡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繼者發(fā)動的希波戰(zhàn)爭(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希波戰(zhàn)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波斯帝國被英勇捍衛(wèi)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在希波戰(zhàn)爭期間,埃及、巴比倫曾多次爆發(fā)反抗波斯統(tǒng)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的軍事力量。
希波戰(zhàn)爭可以說是波斯軍事和政治由勝入衰的轉折點,希波戰(zhàn)爭戰(zhàn)爭后波斯軍隊的威力進一步削弱,內(nèi)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戰(zhàn)爭結束后,帝國境內(nèi)被壓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斗爭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擺脫了波斯的羈絆,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與此同時,波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也不斷發(fā)生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中央集權制逐漸變得有名無實。行省總督往往兼任軍事首長,獨攬軍政大權。
接續(xù)薛西斯一世的分別是阿達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執(zhí)政只有45天,最終因喝酒過多被宮里的一個妃嬪之子殺死。在他們之后接任的是阿達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動雅典和斯巴達的戰(zhàn)爭,更最終簽署了《國王和約》,從而得以插手希臘的事務。公元前401年,小塞魯士從小亞細亞起兵叛亂,率10,000希臘雇傭兵東進制爭奪王位,被阿達薛西二世所敗;但他所雇的希臘雇傭兵卻成功退卻回希臘本土(參見色諾芬)。
此后的幾年間,阿契美尼德王國本土發(fā)生了多次的叛亂;雖然最終都獲平定,但卻大大動搖了王國本身的基礎。公元前359年,阿達薛西三世登基。由于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馬其頓其后統(tǒng)一全希臘,當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風華正茂之年,在事業(yè)的巔峰時期遇刺身亡之際,一支馬其頓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抵達亞洲。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亞歷山大跨過達達尼爾海峽。經(jīng)過格拉尼庫斯河戰(zhàn)役、伊蘇斯戰(zhàn)役和高加美拉戰(zhàn)役,摧垮了波斯帝國的軍事實力,大流士三世每戰(zhàn)必逃,終于逃到巴克特里亞后被殺。公元前330年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國正式滅亡。
在亞歷山大死后的權利爭斗中,塞琉古一世成功的奪到了亞歷山大帝國下的波斯領土。但是統(tǒng)一很短暫,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地區(qū)爆發(fā)起義并且塞琉古的王國分裂成為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兩個敵對國家。在伊斯蘭教的出現(xiàn)和6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遺跡消失了。
波斯帝國的歷史分期
在波斯,歷史上有多個帝國先后建立、興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統(tǒng)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tǒng)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39年,居魯士占領巴比倫。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向東大流士進軍印度河流域,在西線對希臘的進攻則由于馬拉松戰(zhàn)役(前490年)的失敗而功敗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來(前480年)再度對希臘用兵遭受失敗。
阿契美尼德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希臘化時期
前334年興起于歐洲東南部地區(qū)的阿爾干半島上的馬其頓人的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大軍擊敗大流士三世,波斯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亞歷山大的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敘利亞為中心,統(tǒng)治波斯地區(qū)。
這一時期波斯成為東西方的交流的一個樞紐: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國,佛教從印度傳來,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東部的安息(帕提亞)和大夏(巴克特里亞)獨立之后,東部被貴霜王朝所擾,西面又面臨羅馬帝國的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瓜分。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發(fā)源于今天的伊朗的東北部,鼎盛時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邊地區(qū),與羅馬帝國隔幼發(fā)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兩個帝國之間連年戰(zhàn)爭。同時安息帝國與東鄰貴霜王朝也是戰(zhàn)事頻傳。帝國國力衰竭,各地軍閥割據(jù)。
薩珊王朝
亞茲德的瑣羅亞斯德教神廟224年安息帝國的一個地方總督的兒子阿爾達希爾一世由于擴張地方勢力而和帝國開始戰(zhàn)爭。經(jīng)過兩年的戰(zhàn)爭,推翻安息帝國,于226年建立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后第一次統(tǒng)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薩珊帝國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zhàn),曾俘虜過一個羅馬的皇帝。
薩珊帝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等?;浇讨刑熘鹘瘫黄群?,景教則得以發(fā)展。
由于對東羅馬帝國的連年征戰(zhàn),薩珊帝國對臣民橫征暴斂,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國的攻擊,帝國終于崩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shù)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訓象等。1970年,在甘肅張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帝國崩潰后,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國,向唐王朝請求救兵抗擊阿拉伯入侵,唐朝護送其返回在今伊朗一帶建立波斯督護府,但不久終為阿拉伯所滅。
回教時期
786年-809年哈倫·拉希德統(tǒng)治時期的阿拔斯王朝諸行省混亂的薩珊帝國迅速被新興的伊斯蘭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國擊潰。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語成了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瑣羅亞斯德教,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統(tǒng)治阿拉伯帝國,而波斯人則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這期間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發(fā)展。
9世紀后,阿拔斯王朝因內(nèi)部叛亂不治而國勢日衰,割據(jù)局面形成。1037年從東北方來的塞爾柱人占領波斯,建立了強大的塞爾柱帝國。塞爾柱突厥人在伊斯法罕城興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Friday Mosque。著名的波斯數(shù)學家及詩人歐瑪爾·海亞姆(Omar Khayyam)在塞爾柱時期寫下了他的詩集《魯拜集》(Rubaiyat)。
塞爾柱人在十三世紀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權,并由來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的花剌子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統(tǒng)治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軍滅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孫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兒汗國。1295年伊兒汗國大汗入伊斯蘭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為帖木爾帝國的一部分。帖木爾死后波斯陷入混亂和割據(jù)。
伊兒汗國時期,是中國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發(fā)展的時期。不少精通中國天文、歷法、醫(yī)藥的學者隨旭烈兀來到波斯進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國明朝的太監(jiān)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多次到達波斯。鄭和在斯里蘭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爾語、波斯語三種文字寫成。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在明朝的經(jīng)堂教育中廣被使用。
薩非王朝
薩非王朝(又譯薩法維王朝)是一個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其建國的英主伊斯邁爾一世統(tǒng)一波斯,并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zhàn)爭不斷。1588年阿拔斯大帝繼位,遷都伊斯法罕,與奧斯曼帝國講和,趕走烏茲別克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波斯灣中的小島巴林,使波斯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歐洲人的“大博弈”
1907年英俄協(xié)議之后的波斯1722年俄國的彼得大帝聯(lián)合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國內(nèi)又爆發(fā)了遜尼派教徒為抵抗被迫強制信奉什葉派的暴動,薩非王朝滅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爾王朝的統(tǒng)治下,被北面的俄國和東面以印度為基地的英國所蠶食,其領土中分出了英國勢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國勢力的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戰(zhàn)略競爭被稱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及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戰(zhàn)的俄國、奧斯曼帝國(1299~1922)、英國(經(jīng)阿富汗)和德國(經(jīng)奧斯曼帝國)均向波斯派出軍隊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戰(zhàn)后波斯北部被英國駐軍控制。1925年12月禮薩·汗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而直到冷戰(zhàn)期間,英國及蘇聯(lián)還一直對波斯保持影響力。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
諸民族
波斯帝王們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權與敘利亞各民族的關系融洽起來。敘利亞各民族曾頑強不屈地先后反對過亞述和巴比倫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眼中,波斯人簡直就是大救星。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國之后,腓尼基商人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內(nèi)陸貿(mào)易區(qū),同時,在地中海上,在與其商業(yè)競爭對手希臘人的斗爭中,他們也爭取到了波斯的支援。與腓尼基人一樣,亞洲希臘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過,是不馴順的子民;而敘利亞的腓尼基人卻幫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青睞。3個敘利亞腓尼基城邦國家阿臘杜斯、提爾和西頓,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國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擔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會介入敘利亞事務。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亞的腓尼基人和敘利亞的腓尼基人并入他們的帝國,相反在公元前6世紀末葉,他們與迦太基人訂立了反希臘協(xié)定,當時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領導之下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陣線。
猶太人
巴比倫尼亞的猶太人社區(qū)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為這些離鄉(xiāng)背井的猶太人從未饒恕過曾放逐他們的巴比倫人。他們組成了親波斯人的少數(shù)派,在多數(shù)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的巴比倫尼亞,這個少數(shù)派對波斯人尤為可貴。盡管居魯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慮,通過“與巴爾攜起手來”,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倫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無濟于事。居魯士二也允許所有希望離開的猶太人返回在猶太的故園,并重建他們在耶路撒冷的神廟。在??税退{(今稱哈馬丹)的檔案中,可以查到居魯士二世的敕令,這一敕令繼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進一步確認。要么是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么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許其巴比倫猶太管家尼希米暫時離開首都蘇薩,他負有前往猶太重新為耶路撒冷城設防的使命。大流士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都曾為在他們授權下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準過預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
阿拉米人像猶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樣,也從波斯帝國獲益不淺。在亞述統(tǒng)治時期已經(jīng)開始的阿拉米語言文字的傳播,在波斯人治下又獲長足發(fā)展。在敘利亞,迦南語(希伯來語)逐漸被阿拉米語所取代。在敘利亞,迦南語僅僅是禮拜儀式用語,作為日常用語,它只在地中海西岸地區(qū)的腓尼基人殖民世界中運用。阿拉米語言繼續(xù)與阿拉米字母同時向東傳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實用。與七八個世紀以前的烏加里特人一樣,波斯人從蘇美爾-阿卡德語庫中選擇了一些字組成一套字母。大流士一世在貝希斯敦石崖上用3種文字記錄其武功時,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時,又用表達方式既傳統(tǒng)又龐雜的蘇美爾體楔形文字刻下了埃蘭文和阿卡德文譯文。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與烏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簡潔明了的字母組成的字母大潮的沖擊,這種字母早在公元前最后一千紀初葉已在腓尼基流行起來。到公元前330年,絕大多數(shù)波斯帝國官方文件都已運用阿拉米語言文字,不過,也許這些字母仍按波斯語發(fā)音,即組成一個阿拉米字的字母組合,讀起來好象是這個阿拉米字的波斯語譯音。
米底人
敘利亞的幾個主要民族因此而滿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與波斯人有血緣關系的米底人卻感到不那么幸福。正如他們在公元前522年起義中表現(xiàn)出來的那樣,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民族,而波斯人則曾是他們的臣民。不過,盡管米底人桀騖不馴,波斯人還是再次允許他們做了米底-波斯帝國的伙伴,這個帝國比過去的米底帝國遼闊得多,也強盛得多。埃蘭人也許有些受寵若驚,因為他們的國都蘇薩升格為帝國首都。東北部講伊朗語的民族在帝國亡國之后,堅持了長達3年的抵抗運動,反對馬其頓統(tǒng)治者,以此顯示他們對波斯帝國的深情厚誼。東部的游牧民族西徐亞人曾與居魯士二世為敵,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后,似乎也很忠實于帝國。當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歐洲的希臘作戰(zhàn)時,由他們據(jù)守戰(zhàn)略要地。公元前330-前328年,他們還支援過農(nóng)居的鄰邦反抗亞歷山大大帝。
西亞人
不過,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3個民族表現(xiàn)出與波斯統(tǒng)治勢不兩立,即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亞洲希臘人。在公元前522年這個關鍵時期,巴比倫人不只進行了一次起義,而是兩次。公元前484年,他們再度起義。不過,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軟地將起義鎮(zhèn)壓下去,從此以后,直到他們最終被亞歷山大解放時為止,巴比倫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讓巴比倫人脫離他們的控制,巴比倫是波斯帝國的糧倉和工廠,也是帝國內(nèi)陸交通網(wǎng)上的樞紐。而在另一方面,占領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國的一大負擔,正如它曾成為亞述人的負擔一樣。埃及距離法爾斯比離亞述更遠。在反抗其大陸上的亞洲主人時,它可以接受來自海上的希臘人的增援。雖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敗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統(tǒng)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們曾兩度取得獨立。當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時,距波斯帝國自身的傾覆已僅僅只有十幾年時間。
波斯帝國是短命的帝國,但是它的宗教寬容政策產(chǎn)生了歷久不衰的效果。這一政策順應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調合這一趨勢,亞述人和巴比倫人的放逐政策促進了這一趨勢的形成。一個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國統(tǒng)治集團的成員,卻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當?shù)氐霓r(nóng)民仍會繼續(xù)供奉它們,外來移民也不可能忽視它們。在前以色列王國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華的禮儀被向東帶入巴比倫尼亞,向南帶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羅河第一瀑布下面的邊防要塞。公元前5世紀,在這個地方,一支為波斯人服務的猶太駐軍同時供奉著愛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華,這支軍隊的士兵都是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倫的厄運而躲入埃及的猶太人后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猶太社區(qū)與撒馬利亞區(qū)酋長珊巴拉特保持著友好的通信往來。在波斯人統(tǒng)治時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屬于撒馬利亞區(qū)。從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斷,他是巴比倫流放者的后裔,如果從他兒子的名字(達拉亞和謝勒邁亞)上看,他們都是耶和華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時,撒馬利亞的居民已嚴格地專一信奉耶和華,除《摩西五經(jīng)》外,他們不承認任何手寫文書為經(jīng)典,也不承認有非手寫經(jīng)典存在。但是,當巴比倫尼亞猶太人社區(qū)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達耶路撒冷時,珊巴拉特與他發(fā)生了沖突。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進行其決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國政府不明智地徹底改變了它的普遍寬容的政策。這個不尋常的討好態(tài)度破壞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條行為規(guī)范。這是一次被動的國家行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動行為來,這個被動行為卻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后果。這不能不說是一次歷史的嘲弄。[1]
統(tǒng)治
古代波斯是東方專制政體的典型,帝國期間西亞各地奴隸制經(jīng)濟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波斯文化多受兩河
波斯帝國宮城遺址
流域文化影響,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藝術有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廳、浮雕和壁畫等均甚著名。帝國都城有蘇薩、波斯波利斯、巴比倫和??税吞鼓?。產(chǎn)生于伊朗高原的瑣羅亞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時被定為國教,并廣泛傳播;后傳入中國,稱為襖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內(nèi)(大約公元前550-前525年)輕而易舉地將黎凡特地區(qū)從政治上統(tǒng)一起來,為這塊飽經(jīng)磨難的地區(qū)實現(xiàn)它急需的和平與秩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波斯帝國給黎凡特地區(qū)帶來了它渴望之極的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比起亞述人來,波斯人的征服戰(zhàn)爭不那么殘暴,對于廣大被征服地區(qū)的行政管理也不那么富有壓迫性。與亞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權時,寧愿使人們最低限度地感到他們的存在。他們給現(xiàn)存的地方政權以行政自由。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監(jiān)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權的工作。最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們尊重、保護其臣民的宗教信仰——這項開明的政策的確換來了對波斯人統(tǒng)治的承認。
在這龐大的帝國里,各地區(qū)之間經(jīng)濟發(fā)展很不平衡。帝國東部(伊朗、中亞),奴隸制不很發(fā)達,有些地區(qū)耕種小塊份地的村社農(nóng)民還大量存在,他們是波斯軍隊的主要來源;而帝國西部(巴比倫尼亞、亞述、腓尼基、埃及及小亞希臘城邦等),有的已有兩千多年發(fā)展的歷史,且有很多商品生產(chǎn)較發(fā)達的城市,這些地區(qū)的人民是帝國貢稅的主要承擔者。
如果考慮到大流士一世和至少地的直接繼任者薛西斯在其銘文中顯示出,他們已經(jīng)接受了與瑣羅亞斯德教類似的宗教,波斯帝國政府對外族宗教所持的寬容態(tài)度就更值得稱道,更顯得與眾不同了,因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真諦是戰(zhàn)斗性,而非寬容?,嵙_亞斯德以這種精神摒棄了講伊朗語諸民族的傳統(tǒng)宗教,用一種新家教取而代之?,嵙_亞斯德認為他的使命是傳播對一個善良之神——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的信仰。他對光明之神的信仰是忠貞不二的。我們不知道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對瑣羅亞斯德教的信仰究竟有多深,他們也并未公開聲稱自己是瑣羅亞斯德的信徒,他們甚至沒有提到過他的名字。那位先知大約比大流士一世要早出生一個世紀,他的傳教地區(qū)似乎是在講伊朗語諸民族定居的東北地區(qū)(今日的呼羅珊、蘇聯(lián)的中亞地區(qū)和阿富汗、烏茲別克地區(qū))。
對波斯帝國政府來講,它遼闊的領土仍使交通通訊成為一個壓力很大的問題。修建了通衢六道,沿途為政府的信使準備了可供換騎的驛馬。雖然上述措施加速了陸路通訊速度,大流士一世仍然認為,必須利用水路在帝國各端間建立聯(lián)系。他派一名卡里亞水手西拉克斯從帝國最東端的省份出發(fā),到最近的印度河流域沿水路前行,他受命穿過印度河和印度洋,到達埃及的紅海海岸。當西拉克斯準確無誤地完成了使命時,大流士便吞并了印度河地區(qū)。要么是在此之前,要么是在此之后,他使從尼羅河三角洲最東側支流到蘇伊士灣之間的運河竣工,這條運河是法老尼科二世開始開鑿的。薛西斯想重演尼科二世環(huán)航非洲的偉績,但他的船隊不是從紅海出發(fā),而是從地中海啟航。航行以失敗告經(jīng)。大流士和薛西斯的海洋野心并未被他們的后繼者繼承下來。
大流士一世不僅從全國各行省搜刮大量的白銀和其他貢賦,而且有自己直轄的王室奴隸制大莊園。據(jù)1969年公布的帕賽波里斯泥版文獻,在大流士統(tǒng)治的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00年),王室大莊園發(fā)給奴隸(“庫爾塔斯”)①的糧食(主要是大麥)總數(shù)為16,212.7勃爾(1勃爾等于10公升),每月平均為1351勃爾;留用的大麥種子為1707勃爾;發(fā)給作牲畜和禽鳥飼料用的大麥共3818勃爾;發(fā)給官吏的面粉為2211勃爾。從這些已發(fā)現(xiàn)和公布的關于王室大莊園開支的情況可以看到,王室大莊園的奴隸數(shù)量、耕地面積、牲畜頭數(shù)和管理官吏是相當多的。這里的勞動者,庫爾塔斯,大都是被波斯征服的各族人民,他們沒有人身自由,沒有財產(chǎn),靠領取給養(yǎng)生活,但他們大都有自己的家庭。波斯統(tǒng)治者可隨意將庫爾塔斯從一個地方調到另一個地方去勞動。除了王室大莊園外,還有貴族官僚奴隸制大莊園,它們也剝削庫爾塔斯的勞動。王室和貴族官僚所擁有的大莊園遍布全國各地,構成帝國經(jīng)濟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巴比倫時期出現(xiàn)的富有商家——埃吉貝家族和穆拉樹家族等,這時更加富有了。他們在許多城市都設立錢莊,貸款給官僚貴族,取得大量的利息。他們還從包稅、貿(mào)易中獲得空前的利潤。
在藝術方面,波斯帝國留下了寶貴遺產(chǎn)。帝國從各被征服民族征調勞動者和建筑材料,用以興建宮室,裝點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倫、希臘各民族的藝術成就,構成自己獨特的雄偉壯麗的風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宮殿建筑在巨石壘成的高臺上,有大王聽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廳,柱高7.62米,以圣牛、角獅和人面形為柱頭(見彩圖波斯波利斯王宮謁見大廳)。高臺階陛側面的壁上浮雕萬人不死軍、廷臣和各被征服民族進奉貢物的行列。蘇薩的宮殿遺址有彩色釉磚的墻壁,上面描繪大王的侍衛(wèi)和各種野獸。這一切都旨在表現(xiàn)帝國的偉大和大王的尊嚴。金屬細工在波斯也是一種高度發(fā)展的工藝,藝術家們以槌壓的方法制成各種異獸形金片裝飾宮殿的門和用具。
波斯文明
波斯帝國簡史
貝希斯敦銘文近景
波斯是眾多古代文明中發(fā)展程度較高的民族,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帝國時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紀才開始興盛起來的,這并非是曲解了波斯的歷史,事實上帝國時代中的波斯還包括了波斯帝國(公元三世紀開始)的前身。從三世紀開始,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國的名號出現(xiàn)于歷史舞臺,直至公元十七世紀。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這片土地曾經(jīng)被許多發(fā)源于地中海區(qū)域的勢力所統(tǒng)治,但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恢復了屬于本民族的自由與榮耀,并發(fā)展成為一個橫跨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的帝國?,F(xiàn)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經(jīng)屬于當年古波斯帝國的版圖。然而接連不斷的戰(zhàn)爭削弱了波斯帝國的實力,為了奪取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控制權,與強大的羅馬帝國交戰(zhàn)了數(shù)年。直到公元364年,羅馬人才和波斯人簽訂了一份和平條約。
后來,當羅馬帝國分裂之后,波斯人將他們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戰(zhàn)爭中。他們的新敵人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拜占庭王朝(Byzantine )。波斯人開始從拜占庭的邊境地區(qū)-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發(fā)動了持續(xù)不斷的猛攻。波斯人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終于在公元619年來臨了。波斯帝國完全征服了整個埃及地區(qū)和高加索山脈。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對拜占庭首都的圍攻戰(zhàn)中,以慘敗而告終。拜占庭人趁機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開始入侵波斯帝國的領土。多年來的無休爭戰(zhàn),事實上已經(jīng)為這兩個原本實力強大的文明敲響了喪鐘。公元628年,在雙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際,統(tǒng)治者們終于同意簽訂了遲來以久的和平條約。在這之后,被戰(zhàn)爭極大削弱的波斯帝國被來自東方的穆斯林軍團攻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勢力在短短十年內(nèi)征服了波斯帝國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國的領土。這個新的伊斯蘭王國被稱作-伊朗(Iran)。然而這一片熱土仿佛永遠無法實現(xiàn)和平,在此后的數(shù)百年中,不斷有新的侵略者出現(xiàn)。首先是塞爾柱人(Seljuks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來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軍團,再后來則是土庫曼人(Turkomans )。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紀才出現(xiàn)。與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樣,伊朗人最終收復了自己的領土。波斯這個詞已被用了數(shù)個世紀,主要是西方,用來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區(qū)從前以“Persis”和“Parsa”聞名。這兩個詞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這個地區(qū)的印歐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們被亞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發(fā)生在公元前844年亞述國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賽勒斯二世(公元前559-529),美索不達米亞一系列統(tǒng)治者的后裔,是個寬大和被崇敬的君主,并且被古波斯人稱為他們的父親(后來的親子關系測試表明他是他們“所有”人的父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元前550年一次成功的反抗阿卡米力斯領主的斗爭和繼承了米堤亞王國后,賽勒斯鞏固了他在伊朗高地的統(tǒng)治并向西延伸到了小亞細亞。在公元前539年10月,巴比倫,古時代偉大的城市,被他的波斯軍隊攻下。
在賽勒斯的繼承人死后,一個將軍,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同時也是阿卡米力斯家族的王子,鎮(zhèn)壓了很多次反叛和其他挑戰(zhàn)者后登上了王座。大流士模仿賽勒斯成為一個很有個性和充滿活力的統(tǒng)治者,并且他擁有一個讓人很容易記住的名字。為了鞏固他的位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臘人稱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擴充了他的私人衛(wèi)隊的級別----萬人近衛(wèi)軍。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拋開不談,他對波斯所做的貢獻是最偉大的地方。在他統(tǒng)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這地區(qū)獲得新生,并且很多出色的計劃被實行以促進貿(mào)易和商業(yè)的發(fā)展。貨幣鑄造、重量和量度被標準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陸地和海上路線。大流士也繼續(xù)擴展這個帝國,東部的戰(zhàn)役鞏固了由賽勒斯獲得的利益并將廣大的印度次大陸北部變?yōu)榱瞬ㄋ箍刂频氖》葜弧O蛭鞯臄U展從大約公元前516年開始,大流士開始在小亞細亞沿海岸攻打希臘的殖民地。
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兒子和繼承人,決定繼續(xù)波斯在西面的征服,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臘征服之旅”而聞名,那是一場以發(fā)生在塞莫皮萊、薩拉密斯和布拉底的戰(zhàn)斗而出名的戰(zhàn)役。雖然成功的與埃及講和并鎮(zhèn)壓了巴比倫的起義,希臘的城邦卻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動并擊敗了薛西斯,標志者波斯帝國衰落的開始。由于他的自尊在失敗后刺激了他,薛西斯決定引退。在他最后的幾年里,他把從貿(mào)易和稅收里獲得的龐大財產(chǎn)全部花費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數(shù)都未能完成。薛西斯的死是波斯影響力的最終轉折點,他的一些繼承者偶然才顯現(xiàn)的活力和能力實在太罕見,無力阻止最終的崩潰,波斯波利斯最后在公元前330年四月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在亞歷山大死后的權利爭斗中,色流斯一世成功的奪到了亞歷山大帝國下的波斯領土。但是統(tǒng)一很短暫,印度地區(qū)爆發(fā)起義并且色流斯的王國分裂成為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兩個敵對國家。在伊斯蘭教的出現(xiàn)和6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遺跡消失了。
帝王世系
泰斯帕斯,阿契美尼斯之子
居魯士一世,泰斯帕斯之子
岡比西斯一世,塞魯士一世之子
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 (ruler of Anshan 約前559年 –前550年 征服米底王國)
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高墨達 Smerdis (Bardiya),據(jù)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 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大流士一世, brother-in-law of Smerdis 及阿爾沙米斯之孫,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薛西斯一世, 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阿達薛西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薛西斯二世,阿達薛西一世之子,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大流士二世,half-brother and rival of 薛西斯二世,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阿達薛西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阿達薛西三世,阿達薛西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阿爾塞斯,阿達薛西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