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叫韓國為南朝鮮
“韓國”這個名稱是近代以來啟用的,就在中韓建交以來中國還叫他是“南朝鮮”,也就是他之前的名字叫朝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為什么不叫韓國為南朝鮮,一起來看看吧。
稱為韓國的原因
在韓國的歷史上,他的國名曾是“百濟、新羅、高句麗、高麗”等等國號,就像中國古代一樣曾用“唐朝、宋朝、晉國、明朝”等等,但是每個名稱的由來都是有根源的,那么韓國為什么叫“韓國”呢?
作為中國的東北人對朝鮮族了解最多,在歷史上最早的記錄是中國史籍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夷”是指除中原以外的民族,在周朝的時候周人為了記述歷史就把中原以東的眾部落稱為東夷,事實上只有一個部落自稱為“夷”,東夷,即東邊的夷人。
“夷”,古山東話中音同“人”,原意為“一人負弓”。商周時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實際是尸或者人字,和弓無關。但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夷”字“從大從弓”。據(jù)說東夷人最早發(fā)明弓箭,擅長射箭。 因此,有所謂“東夷”為東邊的弓箭手說法。
西周時期的韓國
在整個西周時期,東方諸夷都是周王朝的勁敵。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現(xiàn)了“東夷”的稱謂。 文獻記載周對東方的戰(zhàn)爭,不同時期出現(xiàn)了東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稱謂,這些稱謂,實際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時期對東方勁敵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東夷,指中國東邊的民族。當周朝伐殷時,東夷人逐漸移向滿洲和韓半島,在中國的戰(zhàn)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同周朝人發(fā)生沖突。由于戰(zhàn)爭不斷,中原對他們的不斷驅趕,而且夷人屢戰(zhàn)屢敗,這導致他們大部向滿洲南部和朝鮮半島遷移。
金庠基在《韓徙貊移動考 》中,根據(jù)《詩經(jīng)·韓奕》篇和王符的《潛夫論》等文獻的研究,詳細描述了古韓族人的移動,并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岐周之西向陜西韓城遷移; 第二個階段從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帶;第三個階段再從那里朝韓半島一帶移動。 因此,半島的韓和中原的韓應該是同源的,關系較大。
東夷族中就有韓族。在朝鮮半島有他們的土著居民韓族。韓國的國名來源 于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辰韓、馬韓、弁韓等“三韓”部落。“Han”在古韓語中表示“大”或“一”的意思。從中韓史籍中記載古朝鮮半島東南部的三韓部落,馬韓為原住民,辰韓、弁韓來自中國,弁韓臣屬辰韓。
馬韓是中國周朝箕子朝鮮南遷的遺民與辰國融合而成。后來逐漸成為土著居民。
辰韓,大量的歷史資料說辰韓是秦朝時逃亡過來的中國人,有關辰韓的史籍在韓國《三國遺事》等古籍中有轉載:“〈后漢書〉云: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來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相呼為徒,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為秦韓。”中國史書《三國志·魏書》和《后漢書·東夷列傳》都有這樣的記載: “辰韓者,古之辰國也,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馬韓割東界地與之,其名國為郡,弓為弧、賊為寇,有似秦語,故或名之秦韓、有城柵屋室,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車。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弁韓與其它兩韓部落一樣都是在公元前108年檀君朝鮮滅亡后的混亂和北方人民的南遷中成立。《三國志·魏志·東夷傳》:“ 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種,一曰馬韓 ,二曰辰韓 ,三曰弁韓 。”
元傅若金 《送幻上人還高麗》詩:“梵宇通 遼海 ,僧居屬弁韓 。”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 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韓國”,此系“韓國”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
公元元年后的韓國
公元元年前后,朝鮮半島進入三國時代,在這之后近兩千年的時間里,金氏新羅、王氏高麗、李氏朝鮮先后統(tǒng)一朝鮮半島,從未以韓國為號。但“韓”仍然作為其政權的別稱,如高麗太祖王建曾聲稱“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yè)”。
1882年簽訂的《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中,便稱朝鮮人民為“韓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開戰(zhàn)的詔書中也說“拯韓民于涂炭”,而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則有“征韓論”。
在韓國1897年前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之前,中國以及當時的朝鮮人自己也在一般性的文書中把朝鮮國家簡稱為韓。如韓王、韓民等等。所以韓字的使用也是由來已久了。
1897年10月12日,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第二天在敕令中稱:“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及高麗時吞并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tǒng)合三韓……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遂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于是韓國這一名稱被重新啟用,直至今日。
在我國歷史上就有韓國,但是韓國由于土地小,統(tǒng)治者的管理不周導致亡國,后來又復國,但是依然在歷史上的痕跡并不大。據(jù)說,韓國也是夷族的一部分,是韓族在中原留下的一支,與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猜你感興趣:
為什么不叫韓國為南朝鮮
上一篇:朝鮮和韓國什么時候分開的
下一篇:朝鮮為什么會有朝鮮半島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