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伎各階段的發(fā)型區(qū)別在哪里
藝伎就像我們國內的娛樂圈,其中也有輩分之分,晚輩與長輩之間,是通過發(fā)型來區(qū)分的,那么,藝伎各階段的發(fā)型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日本藝伎各階段的發(fā)型區(qū)別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藝伎各階段的發(fā)型區(qū)別
在成為學員之前,年輕的女子要將她的頭發(fā)留長,以便以后能夠梳成舞伎樣式的精致盤頭。年輕的女子至少要梳5種不同的發(fā)型,每一種都代表學員時期的不同階段。比如,一位新晉級的舞伎的發(fā)型稱為wareshinobu,這種發(fā)型綁有兩圈紅色發(fā)帶,代表她的純真。而成人舞伎的發(fā)型稱為ofuku。在以前,只要她的初夜被賣出,或者當舞伎有了第一次性經驗,就會改變成這樣的發(fā)型。但如今這只代表時間的變化。通常,當學員年滿18歲,或者工作滿3年時,就會改變發(fā)型。
藝伎學員一般每周都在發(fā)型師那里花費大量的時間打理頭發(fā)。她們睡覺時使用的是特殊的枕頭。在這種枕頭中央有一個空洞,這樣便可以在睡覺的同時保持盤頭的造型。當一名舞伎成為真正的藝伎時,她需要將紅色衣領換成白色衣領;同時,也得將她的舞伎樣式的和服換成藝伎的樣式。
后者的和服樣式略為簡單,也更容易打理。藝伎的和服衣袖比舞伎的短,也不需要穿著高跟木屐來防止它拖地。藝妓通常腳著 zori,有點像人字拖鞋。所穿和服的腰帶比較短,簡單地打成一個結。在工作了若干年之后,藝伎有權利舍棄之前傳統的濃妝艷抹,轉而選擇“西式”的淡妝。藝伎會在shimada的發(fā)型上佩帶不同的發(fā)飾,她們一般不用自己的頭發(fā)來做發(fā)型,而是通過戴各種不同的假發(fā)來得到想要的發(fā)型。
這些精致的發(fā)型和不同的和服標志著藝伎在其職業(yè)生涯中的不同階段。賣淫一度在日本是合法的,因而這些裝束也成為了區(qū)別藝伎和妓女的標志。如果一場宴會中,藝伎和妓女同時在場,那么只需要觀察一下發(fā)型、和服或者妝容,就可以立即知道她是什么身份。
日本藝伎的真實生活
由于現代蕓妓并不從事性工作,在譯為漢語時,為了避免對此的聯想,很多習慣譯為“藝伎”,將漢語“伎”古代稱以歌舞為業(yè)女子的釋義用在其中,比如《藝伎回憶錄》。
1900年的藝伎照 日本藝伎產生于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游走在京町界外,俗稱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yè)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藝伎的形象,是日本男人幻想中最完美的女人形象。她們有著強烈的道德約束和各項精湛的技藝,更不允許在從業(yè)期間與任何客人發(fā)生性關系。她們除了要能歌善舞之外,還要知道國內外的資訊和花邊新聞,也要學會怎么在冷場的時候轉移話題??梢哉f,這個職業(yè)需要十足的“外交官”能力。
正在畫白的藝伎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藝妓要把臉涂得那么白呢?傳統的化妝手法只能畫出黑、白和紅三種顏色。
原來,藝伎之所以都是大白臉,是因為在過去照明設備只有蠟燭,光線較暗,在昏暗的燈光下,臉色也會稍微發(fā)黃一些。把臉涂白能與她們身上的和服形成強烈對比,只有化成這樣,才能顯得更漂亮。而且,白色的底妝更顯眼角紅妝和櫻桃小口嫵媚動人。
正在畫脖子的藝伎 由于藝伎的和服衣領要開的很大,所以裸露的部分要與臉的顏色一樣。不過,脖子后面有三道故意的留白,是為了更加彰顯性感,給大家一張彩色的圖感受下。
一名藝伎在輔助另一名同伴整理腰帶 藝伎腰帶的質地為織花或繡花的綢緞,通常單條織造而不加裁剪,用時裹于腰胸之間,在背后打結,結眼考究,有200多種。腰帶后中部有一小墊襯,用以撐住腰帶的褶飾。
藝伎在訓練藝伎舞
藝伎舞不僅僅是舞蹈,更注重禮儀和藝術,給人一種尊貴的享受。在藝伎舞中,扇舞更是一個被人們熟知的經典。圖中,1960年京都的一個藝伎培訓班,老師在指導扇舞。
作為藝伎,不僅要能歌善舞,更要有極高的修養(yǎng)。寫寫字神馬的,也都不在話下。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藝伎,三味線(三弦變種)也是必須會演奏的樂器之一。三味線是有中國傳過去的三弦改良而成。 三弦的音箱一般以蛇皮包覆,而三味線的音箱,則多以貓皮或狗皮制成。
不僅僅要會演奏三味線,還要會打杖鼓和太鼓。杖鼓也是是中國古代細腰鼓類樂器,東傳高麗和日本。杖鼓在清代后在中原幾乎消失。
茶道也是藝伎的必修課之一。如今想在日本享受正宗的藝伎表演的話,都是茶館代為邀約的。所以藝伎的茶藝,也不再話下。
無論是百年前的藝伎,還是如今的,8點多起床后,就要開始排練,為晚上的宴席做充足的準備,畢竟舞臺上不允許出錯的。
猜你感興趣:
5.日本藝伎妝容特色
6.日本藝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