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假的嗎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傳了幾千年,但是很多人都開始問,這故事是杜撰出來的吧?是不是假的呢?這些難道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答案。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真相
根據(jù)最早的,真實性最高的《左傳》和《國語》。這倆部史書中在記載勾踐的人生事跡的時候,并沒有關(guān)于臥薪嘗膽的記載。
一般來說,臥薪嘗膽這是一個好事,尤其是在越王勾踐贏了之后,這更是一件好事,按照古人的習(xí)慣,這種事情都是會記載的。但是,這倆部書并沒有任何關(guān)于臥薪嘗膽的記載,所以說,臥薪嘗膽存在的真實性大大降低。
那臥薪嘗膽是怎么出來的呢?
這還得先要說起司馬遷的《史記》了,司馬遷在記載越王勾踐的時候,他曾說了這么一句:“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
但是,司馬遷也沒有在里面記載和傳說中臥薪嘗膽一樣的故事。
直到后來,文學(xué)慢慢發(fā)展,人們也開始了想象和夸張。然后,臥薪嘗膽這個故事也就慢慢傳開了,人們也慢慢以為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事實。
尤其是在明末馮夢龍所寫的《東周列國志》,在里面,他詳細(xì)的描寫了勾踐臥薪嘗膽的事情,也大力的渲染。
同時呢,也有專家說,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是真實存在的。
只是說,這個臥薪嘗膽和我們所了解的臥薪嘗膽不一樣,和一直流傳的臥薪嘗膽更是不一樣。
他沒有在硬柴上睡覺,沒有用此來激勵自己。而是他本身就有病,“臥薪”是眼睛遭受了折磨,而不是在硬柴上睡覺。
當(dāng)然,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這段歷史離我們又遠(yuǎn)。所以……這件事還是一個謎,越王勾踐到底有沒有臥薪嘗膽?估計只有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年代,我們才會知道。
越王勾踐向吳國復(fù)仇的舉措
春秋后期,越國遭受吳國重創(chuàng),勾踐知恥后勇,發(fā)憤圖強(qiáng)。勾踐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不僅有志向有決心,還付出了實際努力,其中一個重要措施是大力發(fā)展養(yǎng)豬業(yè)。越國當(dāng)時養(yǎng)豬的規(guī)模很大,有專門的飼養(yǎng)人員,也有“豕山”這樣大型的養(yǎng)殖場所,“雞山、豕山者,勾踐以畜雞豕。”(《越絕書》卷八)
至于勾踐號召養(yǎng)豬的目的,一是為了鼓勵生育,增加人口。
無論生男生女,都有獎勵,“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國語?越語上》)春秋之際,食用豬肉并不像今天這樣普遍,一般老百姓吃頓肉不容易,只有過年過節(jié)或者古稀之后才能享受,所以孟子說:“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勾踐拿豬來獎勵老百姓生育,足見復(fù)仇決心之大。養(yǎng)豬的另一個目的是強(qiáng)兵。直白點說,就是改善士兵們的伙食,提高戰(zhàn)斗力,為討伐吳國做充分準(zhǔn)備,“將伐吳,以食士也。”(《越絕書》卷八)在那個物質(zhì)相對貧乏的年代,一塊塊肥肉,可以強(qiáng)壯一支軍隊。
勾踐獻(xiàn)給夫差的美女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yù)。 后來被越王勾踐先給了吳王夫差,成為了政治工具。
文種就這樣一副討好相,來到了吳王面前,假裝恭敬地說:“您亡國的臣民勾踐讓我大膽地告訴您,他愿意做您的奴仆,并把他賢良淑德、美貌如花的妻子獻(xiàn)給您作為侍妾。懇求君王接納。”吳王一向不夠謹(jǐn)慎,容易產(chǎn)生驕矜之心。這次打敗了勾踐,便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再加上文種演技高超,騙過了他,所以他想要答應(yīng)文種。但是站在吳王一旁的伍子胥可不是吃素的,他的謀略與見識不比范蠡差。他看準(zhǔn)了這是一場陰謀,便開口阻止道:“王,您不要答應(yīng)他。勾踐這人鬼點子多,小心有詐。”吳王覺得有道理,便譴回了文種。
這等于是主動送上門去的,人家都不要。文種悻悻地回到了勾踐身邊,稟報了當(dāng)時的情況。勾踐覺得再次受到了侮辱,一氣之下拔出劍來想把妻子兒女殺了,并把國家的寶物都銷毀,拼死與夫差再來一次武裝較量。就算越地被占領(lǐng)了,他吳國也別想撈到什么好東西。沖動是魔鬼啊,這樣的鹵莽行為幸而被文種制止。文種說:“我了解到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我們可以用重金賄賂他,讓他幫我們在吳王面前說說好話,也許事情還有轉(zhuǎn)機(jī)。”勾踐覺得甚是,便讓文種送了許多金銀財寶和美艷佳人給嚭。 嚭拿人錢財,替人消災(zāi)。他從此竭力使吳王相信勾踐臣服之心是多么的真誠,致使吳王又給了文種一次見面的機(jī)會。
后來沒有辦法,估計越王勾踐還是把自己的老婆送給了吳王夫差,其實夫差也沒有動勾踐的老婆,但是,這種羞辱,卻在勾踐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那么后來勾踐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心壯志,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畢竟忍者神龜,你去,你行嗎?反正我不能忍。
猜你喜歡: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假的嗎
上一篇:法家思想的缺點是什么
下一篇: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