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皇帝拓跋宏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為元宏。下面是有南北朝皇帝拓跋宏,歡迎參閱。
南北朝皇帝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撫養(yǎng)并代為攝政。一個目光遠大、氣度恢宏的少數(shù)民族改革者。魏孝文帝姓拓跋,名宏,又名元宏,鮮卑拓跋產(chǎn)人,是北魏王朝自拓跋*起的第六個皇帝。他在執(zhí)政期間,對北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習俗等各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推動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和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歲的時候,獻文帝就把皇位讓給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漢武帝的老辦法,“立其子殺其母”,就是在立兒子做太子的同時,殺掉太子的母親,以此來防止呂后那樣的悲劇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這樣被殺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的第6位國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撫養(yǎng)。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間,政權一直由太皇太后馮氏把持。
公元490年,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漢化改革。孝文帝當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洛陽。
南北朝皇帝拓跋宏歷史功績
魏晉南北朝時代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這期間北魏孝文帝的漢化。北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的政權,鮮卑人一直過著游牧生活,以畜牧業(yè)為主要勞動。到鮮卑族拓跋部崛起,進入黃河流域,統(tǒng)一北方以后,國家收入轉為主要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靠剝削為廣大農(nóng)民維持統(tǒng)治。因此,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就成了當務之急??墒窃邗r卑人中,平民既不畜牧也不耕作,大多是游手好閑的浮食之人,不僅貴族人家,就連一些奴仆也衣食精美,主要依靠剝削擄掠北方的廣大漢族地區(qū)。為了反抗鮮卑族的統(tǒng)治,民眾紛紛揭竿而起,即使在魏孝文帝統(tǒng)治時期,史書記載的人民暴動事件也有十幾起。由于鮮卑族畢竟比漢族落后,因此矛盾的中心是一個相對落后的民族,如何統(tǒng)治比它先進得多的民族。這一問題,也是決定北魏政權生死興亡的關鍵。
魏孝文帝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他決心利用漢族地主統(tǒng)治者的經(jīng)驗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他先是接受了漢族大臣的建議,實行俸祿制,均田制和三長制,可是由于鮮卑貴族的保守勢力的反對,收效不大。這就使魏孝文帝認識到,必須想出一個辦法,徹底擺脫貴族保守勢力的束縛和影響,而在平城這個地區(qū),非但地處偏僻,農(nóng)業(yè)落后,不利于對廣大國土的統(tǒng)治,并且這里是鮮卑貴族的老窩,對改革的牽制等較大。要想擺脫這些保守勢力,就只有遷都,到漢族政治、文化等較發(fā)達的地方去,接受汊族文化的影響,實行漢化政策,以改變鮮卑舊俗。魏孝文帝經(jīng)過慎重考慮,選中了洛陽。于是他以興兵南伐為借口,將首都遷到了洛陽。
遷都洛陽以后,魏孝文帝立即著手進一步改革。禁止鮮卑貴族穿胡服,一律改穿漢族服裝。接著,魏孝文帝又下令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30歲以上的官員一時難改,可以講鮮卑語,暫不受處罰,可是30歲以下的官員在朝廷上必須講漢語,否則就要降職。后來又規(guī)定,誰講鮮卑語,就撤職。
穿漢服,講漢話,促使鮮卑人與漢人的交往日益增多,許多人已逐漸被漢族的生活方式同化。在這個基礎上,魏孝文帝又進一步推行漢化政策,如改鮮卑貴族復姓為漢族單性,改變鮮卑人的籍貫,規(guī)定死后不得歸葬塞北;同時主張同漢族聯(lián)姻,直至完全依照南齊的制度,擬定北魏的官制禮儀,設立樂官,修訂法律,改革官職名稱,使北魏的政治制度同南齊幾乎沒有什么兩樣。而拓跋族原有的制度則一概廢除。
魏孝文帝為了革新,推行漢化政策,需要一批支持他的有才干的人。于是他制訂了許多發(fā)現(xiàn)、提拔推薦人才的規(guī)定,他把能否推薦人才,作為考核官吏的一條重要標準。對于有才華的人,魏孝文帝能放下皇帝的架子,尊重他們的意見。對于南齊投降過來的官吏也很信任,因此不少南齊漢族地主投奔北魏,并被委以重任。
推行的漢化政策,使北魏經(jīng)濟開始復蘇,均田制得到進一步推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政治上以先進的統(tǒng)治方式代替殘暴落后的統(tǒng)治方式,緩和了北方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使北魏取得了一個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文化上也隨之發(fā)展起來,先進的封建文化代替了落后的習俗,促進了北方各少數(shù)民族向封建社會過渡。在文學藝術上則給中華民族留下了魏碑和佛像石窟兩大瑰寶。魏孝文帝不囿于民族偏見,敢于承認自己的落后,沖破阻力,接受先進的文化,學習先進的政策制度和統(tǒng)治經(jīng)驗,以改造片刻民族中落后的東西。促進了當時以鮮卑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大融合,對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因此,孝文帝不僅是一個目光遠大,氣度恢宏的改革者,也是民族融合的歷史長河中的積極推進者。
南北朝皇帝拓跋宏人物生平
皇興元年八月戊申日(農(nóng)歷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拓跋宏生于當時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宮。是獻文帝拓跋弘之長子,母親李夫人,中山大族李惠之女。拓跋宏未生之時,獻文帝的嫡母馮太后臨朝,獻文帝皆聽命于母后;拓跋宏降生之后,馮太后才歸政,并親自撫養(yǎng)皇長子宏。
皇興三年(469年)六月辛未日,年僅三歲的皇長子拓跋宏被立為皇太子?;逝d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禪即帝位,改年號為延興。由于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為太子時,生母即被賜死,由祖母馮太后一手撫養(yǎng)成人。
孝文帝初即位,太上皇拓跋弘仍然總攬朝政。當時,北魏連年水旱,租調(diào)繁重,官吏貪暴,百姓流離,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連綿不斷。延興元年(471年)九月,青州高陽民封辯聚眾千余人,自稱齊王。十月,沃野、統(tǒng)萬二鎮(zhèn)敕勒族叛魏,朔方民曹平原率眾攻破石樓堡,殺軍將;十一月,司馬小君起兵于平陵。延興二年(472年)二月至三月,東部敕勒與連川敕勒相繼謀叛,北入柔然;七月,光州民孫晏、河西民費也頭聚眾反。延興三年(473年)二月,北魏朝廷發(fā)布詔令,規(guī)定凡縣令能肅清一縣“劫盜”的,兼治二縣,同時享受二縣令的待遇;能肅清二縣“劫盜”的,兼治三縣,三年后升遷為郡太守。二千石官吏也是這樣,三年后升遷為刺史。太上皇拓跋弘攬政數(shù)年,還先后采取了一些獎勵廉吏、嚴懲貪污、減輕租賦、勸課農(nóng)桑等相應措施,但都收效不大,局面一直沒有多大改變。據(jù)統(tǒng)計,僅從孝文帝即位的延興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年)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動、反叛事件就達二十幾起之多,北魏政局處于嚴重動蕩之中。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孝文帝剛滿十歲時,太上皇拓跋弘被馮太后毒死,馮太后乃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二次臨朝稱制,改年號為太和。馮太后足智多謀,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具有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和才能,自太和元年(477年)以后,開始在社會風俗、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進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有意識地進行漢化。太和七年(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絕“一族之婚,同姓之娶”,從婚姻上改革鮮卑舊俗,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下詔班制俸祿;太和九年(485年)、十年(486年),馮太后又以拓跋宏的名義親自主持頒行了重要的均田制和三長制,給北魏社會帶來重大的變化。孝文帝拓跋宏自幼在馮太后的撫育、培養(yǎng)下長大成人,對祖母十分孝敬,性又謹慎,自太后臨朝專政,他很少參決朝政,事無大小,都要稟承馮太后旨意。
猜你喜歡:
1.南北朝皇帝拓跋浚
2.北朝孝文帝皇帝
4.北朝皇帝拓跋浚
南北朝皇帝拓跋宏
上一篇:南朝齊武帝蕭蹟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