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藝術類論文 > 藝術理論 > 從《小說月報》看王蘊章和惲鐵樵藝術編輯思想的不同

從《小說月報》看王蘊章和惲鐵樵藝術編輯思想的不同

時間: 若木633 分享

從《小說月報》看王蘊章和惲鐵樵藝術編輯思想的不同

  《小說月報》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從1910年創(chuàng)刊到1920年12期,后期從1921年第12卷第一期到1932年毀于戰(zhàn)火。從1910年創(chuàng)刊開始到1912年由王蘊章主編,他留學南洋后,由張元濟提議,讓惲鐵樵接替王蘊章成為《小說月報》的第二任主編。他從1912年至1917年間主編了《小說月報》的第三卷至第八卷,王蘊章留學歸來后,又接著主編《小說月報》的第九、十、十一卷,至1920年被迫辭去《小說月報》的主編。由于兩人的編輯觀念和所處時期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的編輯風格。

  1、編輯主張不同

  《小說月報》第一任編輯是王蘊章,字莼農,別號西神殘客,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工書法,通詩詞,詞章名手,雅好楹聯(lián),擅作小說,曾發(fā)表小說《碧血花傳奇》、《香骨桃傳奇》、《鴛鴦被》《玉魚緣》等,喜愛戲劇,其修養(yǎng)、嗜好與當時的讀者有著較多一致性。他的編輯主張主要體現在《小說月報》創(chuàng)刊號即1910年第1卷第1號的《編輯大意》之中。他預想的《小說月報》是《繡像小說》的進一步發(fā)展,是“以譯名作、綴述舊聞、灌輸新理、增進常識為宗旨”“材料豐富,趣味濃深”的一份雜志,“廣說部之范圍,助報余之采擷”。但在實際編輯過程中并未能完全貫徹其中,由于他自身的喜愛與當時的流行風氣導致他后期選用的作品多是“哀情”、“苦情”、“言情”的“禮拜六”小說與“擬酬和于西昆,風流末歇”的詩詞。

  第二任編輯是惲鐵樵,別號黃山、冷風、焦木,他中英文功底都很扎實,在課余時間翻譯英國小說,產生一定影響。1909年,商務印書館負責人張元濟賞識其古文翻譯才能,聘他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在接手《小說月報》后著力改造,他在1912年第3卷第7號《本社特別廣告》上表明了自己的文學主張:“內容側重文學,詩、古文、詞,諸體皆備。長短篇小說及傳奇、新劇諸欄,皆精心撰選,務使清新雋永,不落恒蹊。間有未安,皆從割愛。故能雅馴而不艱深,淺顯而不俚俗,可供公暇遣興之需, 亦資課余補助之用。”體現在《小說月報》內容中,言情小說比例大大降低,道德倫理題材大增,其中有些小說突破了傳統(tǒng)小說“勸善懲惡”的主題,將視野轉向社會變革的宏大主題,像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血花一幕》、《工人小吏》即是明證,這種觀點也確立《小說月報》純文學的嚴肅立場。正是在這種關注現實人生、追求雅正的編輯方針指導下,他一方面刊登各種文學體裁的作品,盡量適應各個層次讀者閑暇時的閱讀需要,另一方面明顯增多的古詩詞又滿足了一部分舊式文人和遺老的閱讀,最終《小說月報》進入繁榮期。由此可見兩者編輯主張的不同,王蘊章追求趣味性和娛樂性;而惲鐵樵則追求純正、嚴肅、簡潔。

  2、編輯形式不同

  (1)雜志的封面和插圖不同

  就民初的雜志來說,像《小說時報》、《禮拜六》等都流行以時裝美女甚至妓女照片做封面和插圖。而《小說月報》主編王蘊章、南社成員,學識淵博,善駢文、書法,喜填詞度曲,以詞章寫小說,尤善傳奇、雜記,從一開始他就倡導封面要“選擇綦嚴,不尚俗艷,專取名人書畫以及風景古跡,足以喚起特別之觀念者……”,在前2卷多采用典雅的中國畫,以至于學生時代的鄭逸梅拿到《小說月報》花蝶水彩畫后,便覺得它“筆墨風華流暢,趣味盎然”,立刻“奉為至寶”,成為他閱讀小說雜志的開始,這體現出《小說月報》獨特的定位。但受當時風氣影響,王蘊章也逐漸采用了諸如“北京之名妓謝卿卿、李銀蘭小影”做插圖,他甚至發(fā)表通知:“如有將詩詞雜著、游記隨筆、以及美人攝影、風景寫真惠寄者,本社無紉感動,一經采用,當酌贈本報若干冊以答雅意,惟原件概不退還。”到他再次主編時,《小說月報》中插圖又有所變化,出現了書法、古畫、拓本等,體現出濃厚的士大夫審美意識,引起遺老們的強烈喜愛。

  而惲鐵樵接手主編《小說月報》后,在《本社特別廣告》中發(fā)表公告:“本報自本期起, 封面插圖, 用美人名士風景古跡諸攝影, 或東西男女文豪小影, 其妓女照片, 雖美不錄。”《小說月報》封面和插圖更多的是中西各大文豪、名士像雨果、司各特、狄更斯和大漢報主筆張女士等人的照片,緊跟形勢潮流,體現出現實性。前后兩位編輯所采用的插圖與封面的不同體現出一個偏向通俗與雅正之間,一個堅持雅正。

  (2)欄目設置方面不同

  王蘊章在《小說月報》1910年第1卷1號創(chuàng)刊號上明確指明“本報各種小說皆敦請名人分門擔任,材料豐富,趣味濃深,其體裁則長篇、短篇、文言、白話、著作、翻譯,無美不搜;其內容則偵探、言情、政治、歷史、科學、社會各種皆備。末更附以譯叢、雜纂、筆記、文苑新智識、傳奇、改良新劇諸門類,廣說部之范圍,助報余之采擷。每期限于篇幅,雖不能一一登載,至少必在八種以上。”由于對戲劇的愛好,他在雜志的創(chuàng)刊號上安排了“改良戲劇”一欄,并一直保持到他編輯雜志的第一個時期結束(第2卷第12期)。當他再次主編時,他在九和十卷里又設立了“小說俱樂部”“小說題畫”、“小說補殘”、“游戲文”等欄目,大量刊登鴛鴦蝴蝶派小說。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后人指責他是屬于鴛鴦蝴蝶派。

  而惲鐵樵所編輯的六卷《小說月報》在欄目設置上相比王蘊章編輯時出現了許多變化。他取消了“譯叢”欄目,又先后增加了“傳奇”、“附錄”、“軼聞”、“游記”、“詩話”、“雜俎”、“棋譜”、“本社來函撮錄”等欄目。到1916年,惲鐵樵認為:“本卷體例,重新修整,實較前此為妥。先時分欄曰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其余則曰筆記、曰雜俎,此蓋以長短篇小說為正文,余為附錄也。然正文恒少,附錄轉多,閱者疑焉。雜俎、筆記分類亦復未允。且長短篇題曰小說,將謂后者非小說乎?標簽曰《小說月報》,內容有小說有非小說,此不可也。”1916年第在7卷第1號將長短篇體裁歸類名稱調整為“瑣言”,1917年第8卷11期小說欄“寓言”取代了“瑣言”;1917年7月刪除了“寓言”,“新著”和“叢譯”開始出現,強調的是小說翻譯和創(chuàng)作的分野。從兩任編輯欄目設置來看,王蘊章的欄目相對比較龐雜,可以說范圍很廣;而惲鐵樵的欄目設置相對較為集中,但他的欄目設置一直處在變動之中,這主要體現出他對小說概念的認識的變化。而這種欄目設置與變化也與編輯們的思想變動聯(lián)系密切。從內容與形式來看,王蘊章編輯《小說月報》期間展現出編者“以雜志為百科式通俗教育的企圖”,呈現“現代的知識與資詢的消費化”與傳統(tǒng)的“道德教化的娛樂化”兩種特質交錯的畫面,透露了編者個人懷舊品味的傾向;惲鐵樵主編《小說月報》期間呈現出關注社會現實人生與追求雜志的教化與雅正傾向。

  3、對讀者的重視程度不同

  《小說月報》1910年創(chuàng)刊后深受讀者歡迎,一時間成為民初影響極大的文學刊物。正如雜志創(chuàng)刊前的廣告所說,“識字者讀白話可求通順,粗解文理者,可期文理進步”。 王蘊章主編期間,并沒有太注意讀者,他更注重《小說月報》的功用“灌輸新理、增進常識”。在后期的編輯生涯中,受惲鐵樵的影響,他注意與讀者溝通,與“同志”唱和,并以“鼓勵小說家之興會,增進閱讀諸君之興趣”為宗旨。在第9卷第4號創(chuàng)設“小說俱樂部”,還推出續(xù)寫小說等形式,在第9卷第9號還出現這樣的通知:“本報自九卷九號起,增添史外、瀛談、詩話、奕話、奩艷、雜俎,各門材料,以佐愛讀諸君興趣。”在第9卷第11號創(chuàng)辦“寒山社詩鐘”。如此以來通過一些欄目把一些作者、讀者聯(lián)系起來,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各自的積極性。

  相比較而言,《小說月報》的編輯惲鐵樵更注重讀者的參與性。他在《小說月報》第7卷第2號刊登了《答某君書》一文說:“弟思一小說出版,讀者為何種人乎?如來教所謂林下諸公其一也;世家子女之通文理者其二也;男女學校青年其三也。”正是注意到學生是刊物的讀者,所以格外要求嚴格,“可供公暇遣興之需, 亦資課余補助之用”。在他主編期間,特設了“本社來函撮錄”,方便讀者與編輯之間的交流,增進刊物的改革。讀者還就欄目設置提出了建議,“故宜創(chuàng)設別體之言情小說,務在救正流行諸本之弊”,“宜注重國學的科學小說”,“宜增設滑稽史也”,《小說月報》“宜擴充篇幅也”。“短篇小說宜兼收并蓄,弗宜專持一體”,欄目“分門別類宜有定則,尤不宜過多。”原因在于“近時各小說雜志,每喜多分門類,夸多斗靡,自詡豐富,最易令人生厭”。正是在讀者的主動參與下,《小說月報》的內容經常處于變化之中,也正是由于惲鐵樵特別重視讀者的意見,根據讀者的意見改革欄目設置,小說月報的銷售量大增。這也成為后期《小說月報》學習的一個重要經驗。

  4、編輯意識不同

  惲鐵樵主編《小說月報》期間,嚴把質量關、獎掖后進。他從選稿、編輯、復信、批稿費,事無巨細,一絲不茍。惲鐵樵特別重視文學的質量, “佳者雖無名新進亦獲厚酬, 否則即名家亦擯而勿錄”,他認為“小說之為物, 其力量大于學校之課程奚啻十倍。青年腦筋對于國文有如素絲, 而小說力量偉大又如此, 則某等濫竽小說界中者, 執(zhí)筆為文, 宜如何審慎將事乎。”他依據為學生選擇國文課本的認真和嚴格來進行編輯, 以致讀者感覺到“《小說月報》自先生主持筆政后, 文調忽然一變。窺先生之意, 似欲引觀者漸有高尚文學之思想, 以救垂倒之文風于小說之中。”這是對鴛鴦蝴蝶派的陳詞濫調、無病呻吟小說的反撥,對提高小說價值,繁榮小說創(chuàng)作,是很有貢獻的。

  此外,他在來稿中發(fā)現人才,無門派觀念,除把稿件決定刊用外,很快復信進行鼓勵。對于青年的創(chuàng)作都給予大力獎掖, 魯迅的第一篇古文小說《懷舊》就曾得到他的多則批語, 予以高度贊揚;葉圣陶、張恨水等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也都曾受到他的鼓勵, 成為名家。可見惲鐵樵的文學伯樂慧眼之才,突出了他具有鮮明的編輯意識、較強的職業(yè)道德情操。

  當然這兩任編輯風格的變化與時代和編輯的理念密切相關。王蘊章主編《小說月報》時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多是一些純粹的舊派文人、南社成員和小說家,讀者多是一些封建遺老,他們的文化思想相對保守,因而《小說月報》的裝幀設計、編輯內容更多體現出傳統(tǒng)文人的逸趣與閑適,以及向外學點洋玩意的自得心態(tài)。正是意識到時代的發(fā)展、讀者群體的變化,創(chuàng)作者以惲鐵樵為核心,以管達如、孫毓修、張毅漢等人為成員,多是些關注現實的倡導者,惲鐵樵才嚴格把握質量關,主張著譯小說要以“變國俗”為宗旨,取舍稿件以“雅潔”為標準。正是考慮到《小說月報》“可供公暇遣興之需, 亦資課余補助之用”,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把消遣與教化、審美性三者并重,這也體現出兩位編輯不同的編輯風格。

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