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
近幾年來,小學科學是一個綜合了學科、活動、環(huán)境等教育要素的有機整體,在小學六年級進行科學教育對于推動我國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篇1
淺析小學科學插圖有效教學
摘 要: 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實例,具體闡述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如何以插圖為教學突破口,采取引導學生閱讀插圖、概述圖意、質疑文本、演示圖例、插圖作業(yè)等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學生經歷的生活體驗,進行有效的教學,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科學 插圖 有效教學
插圖是小學科學教材中最重要和最常見的直觀教學文本形式。它能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感知事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事物變化的過程,有利于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給學生以直觀的感性認識。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和挖掘插圖提供的信息進行有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yǎng)。
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1課《一切都在運動中》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學會用參照物的概念來判斷物體是否在運動;能依據(jù)不同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相對運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了解“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結論也不同”等抽象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一切都在運動中”的科學世界觀。這些知識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的。但教材中提供的圖片大多是學生經歷過的生活場景,這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就從圖片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插圖教學為突破口,靈動地演繹教材中的插圖,較好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插圖教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素養(yǎng)呢?我就結合《一切都在運動中》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以圖激趣,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主要推動力。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重要的。在開始教學時,我通過“找茬兒”的游戲(找出教材中第一組圖之間有什么不同或有何變化)導入新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判斷物體的運動方法”,為“參照物”這一抽象概念的引入做好準備,激發(fā)學生觀察的動機和探究興趣,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下面教學做好鋪墊。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內容靈活采取如魔術、拼圖、小實驗,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示圖意,導入新授。
二、閱讀插圖,有效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
教材中的每幅圖片都是經過編者精心選擇,有著特定的內涵文本資源,但學生通常只注意到畫面中最感興趣的局部,觀察呈無序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由近及遠,由主到次地觀察插圖,引導學生重點觀察畫面信息量最集中的部分,由關注色彩、形象過渡到關注圖意,學會看懂每一幅圖。教材的圖片通常以組圖形式出現(xiàn)。所以,在會看單幅圖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圖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圖文結合地閱讀文本,了解插圖的編排順序等就更為重要。
在這課第二組插圖的教學中,學生對“判斷拔河比賽輸贏的參照物是繩子上的紅領巾還是地上的白線”有分歧。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中解釋參照物的一段話,重點關注和理解“參照物是事先假定為不動或靜止的物體”這句話的意思,請學生對照教材中的表述找出插圖中符合要求的參照物,然后再通過討論達成共識。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文本,鼓勵學生討論探究,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解釋疑點,強調重點,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趨于準確、完整和深化。
養(yǎng)成有順序、有目的地觀察,圖文對照地去閱讀和理解文本資源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堅持才能達到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效果。
三、概述圖意,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表述圖意、闡明自己的看法和回答提出的問題。這是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在這課第三組插圖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參照物的概念來講一講對“乘電梯”、“坐輪船”和“江中竹排”三幅圖的理解,描述圖中各物體的相對運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引發(fā)學生自尋標準,展開多思維角度的運動判斷,以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參照物的知識,從而進一步明確判斷物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關系,揭示出不同標準下的運動判斷結果是不同的。如有同學在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或錯誤時,可及時請其他同學來加以糾正和補充,盡量讓學生畫出示意圖來幫助自己闡明觀點。這樣可使學生對“運動”、“參照物”有更完整的理解。
在概述圖意的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評價,大家暢所欲言,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通過評價自己,評價他人來鍛煉自己,發(fā)展自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四、觀圖質疑,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不斷啟發(fā)學生多思善問,引導他們大膽質疑,善于質疑,敢于從教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地圍繞文字、插圖等文本提出疑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后,我都要留些時間給學生提問。在課后提問時,有一個學生對拔河比賽插圖質疑。“圖片上的這條白線不能判斷輸贏。”“那你們拔河比賽時是怎么辦的呢?”“應該在中心線的兩邊各畫上一條白線,過了這兩邊的白線才能判定誰輸誰贏。”這是一個非??少F的質疑,雖然與本課教學不大相關,但我還是不失時機地對他大加贊賞,以保護他敢于質疑的精神,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學習。一般來說,在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之后,可以讓學生圍繞某一科學小實驗質疑,提出自己的猜想、簡單明了的實驗或檢驗方案。這種做法可以在教材的圖例實驗和概念教學中大量運用。
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學生堅持質疑、探究,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
五、演繹圖例,有效感知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
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和運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對過程的認識僅靠平面圖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完全不夠的,更需要通過對事物發(fā)展、變化和運動過程的演示來揭示其變化的形式和規(guī)律?,F(xiàn)代多媒體技術給我們提供了有效地演示手段。所以,在教學地球轉動的插圖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地球不停自轉和公轉的過程,使學生懂得由于地球的轉動,地面上的物體每天都在隨著地球的轉動而運動,從而了解運動的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讓學生獲得“物體運動”的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初步確立“一切都在運動中”的世界觀。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來理解毛澤東的“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句,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除了多媒體演示外,我們還可以開展與教學有關的活動來演繹插圖所展示的內容,使學生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幫助學生體驗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六、完圖練習,有效拓展概念的運用空間
小學科學課中沒有多少書面作業(yè),對教材中已有的填圖、拼圖和繪圖等形式的作業(yè),教師應有效地結合教學,并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以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和理解、認知程度。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模仿教材有關內容來完成填圖、拼圖和繪圖類的作業(yè)。在本課教學最后,我布置了看圖填空、動手繪制或課外收集與運動有關的圖片等作業(yè),讓學生活學活用課堂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理解和運用科學概念的能力。我們還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作圖比賽、科學實驗設計比賽等活動,使課堂中所學知識永久地融匯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
實踐證明:插圖教學能充分地將學生引入生活的情境中,重現(xiàn)學生的生活和體驗,幫助學生逐步架起由具象到抽象的橋梁,拉開學生抽象思維由遠到近,由表及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序幕,有效地發(fā)揮教育應有的催化作用,促使學生由感性認知到邏輯思維的質的飛躍。作為科學教育的實踐者,我們要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一切教學資源,靈動演繹,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探究科學的機會。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篇2
淺談農村小學科學教學
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是提高未來公民科學素質的奠基工程,對于小學科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項不可推卸的任務。
一、科學課程在農村開設現(xiàn)狀
在農村由于缺乏科學文化知識,某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損失,甚至有時還會導致一些意外事件發(fā)生。長期以來,大多數(shù)的基礎教育普遍存在重升學輕素質的問題,導致科學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廣大的農村的兒童對科學以及科學課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科學啟蒙教育,它的價值是和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其他基礎學科無法替代的,如果不重視農村地區(qū)的科學教育,就等于在扼殺農村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
1.科學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與城市小學一樣,大多數(shù)郊區(qū)、農村學校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把科學課列在副科之列,因為不是主課,其地位自然明顯低于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所謂的主科,許多地方都存在著對科學課的擠課、占課現(xiàn)象。
2.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狀況很不容樂觀。多數(shù)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是兼職,幾乎沒有專業(yè)背景,這樣的非學科專業(yè)背景直接影響課程的實施質量;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多為中師,??萍皩?埔陨蠈W歷較少,本科更少,這樣更無法保證教師素質符合課程要求。
3.教學把握不當。首先,是教學內容方面,顯得凌亂,深淺難易把握不夠恰當。存在體系落后、不重視整體框架和結構的問題,有些書本知識嚴重老化,再加上不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既不能適應經濟、科學和社會發(fā)展,也難以轉向其它科學領域。其次,在教學模式方面,不注意將書本知識與科學實踐聯(lián)系起來,忽視科學教育過程的復雜性,不通過科學研究進行學習。這樣的科學教育,難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直觀、想象與懷疑的態(tài)度,難以在學生思想和態(tài)度的訓練方面作出指導。 再次,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采取的主要還是講授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學生記”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背科學、學科學。有時甚至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企圖把更多的新的科學知識塞進學生的腦子里。很難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加強科學教育,并不是堆積知識,而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以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
4.教育經費缺乏,教學資源跟不上、教學配套設施缺乏。這是包括城市小學在內的普遍性問題。對于農村小學來說經費就更是一個突出問題了。由于經費的缺乏,會產生很多的連鎖反應。
由于經費缺乏,教師少有參加教學研究和培訓活動的機會。學校僅有的一點辦公經費也只夠給教師買粉筆和文具。由于經費問題,一般的教研活動也很少開展,更沒有資金也不可能去從事課題研究,教師學習的機會就更少,師資很難提高。
眾所周知,農村的信息大多不夠通暢,教學資源相對較少,學生查閱資料相當困難。有限的教學資源僅僅局限于教師、教科書和校內有限的圖書資料。在所選用的教材中有很多查閱資料的活動但由于缺乏圖書館和網絡,即使是教師查閱資料也不容易,更談不上學生了,有時只好不了了之。
沒有經費投人,教育設施奇缺當然難以適應和進行現(xiàn)代的科學教學。許多教室里基本的教學設施就是課桌和黑板,教室沒有電源插座,就算有也是好多都是壞的,根本談不上用電視進行錄像教學,和網絡、多媒體教學。更有甚者連彈簧秤、天平、溫度計和試管這些最常用的、基本的實驗儀器學校也沒有配備。這讓搞科學教學的教師感到非常困難,要不就花費大量時間自己去制作儀器和準備材料,如果沒有精力和能力去做,就干脆帶學生讀課本,這樣很多的科學教學就變成了一種“走過場”。
二、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提升科學課的學科地位
科學課在我國是2001年由自然課改過來的一門新課程,與原有的自然課相比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老師的授課方式上都完全發(fā)生了轉變,各地教材不統(tǒng)一,課時不統(tǒng)一。這對我們教授科學的教師來說是一種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的嚴峻挑戰(zhàn),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深刻理解科學學習的內涵,真正樹立以學生發(fā)展中心的觀念;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具有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形成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能力。要知道這門課程的學習與傳統(tǒng)的學科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過去的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老師講的話就是權威就是答案。而科學課程的講授就需要老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學生要積極與教師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老師要正確處理一滴水和一桶水的關系,這已經不是過去一滴水與一桶水的年代了,要知道現(xiàn)在老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應該是一條河,這條河里的水隨時都是流動著的,是新鮮的。所以老師要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危機意識,真正意識自己的知識結構單一,能力有限,正視自己的不足,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沒有經驗可以摸索;知識不夠可以學習。在不斷探索、不懈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熟悉科學教育的流程與要求。通過自身的學習,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來更好的指導學生的科學學習。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以促進未來國民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加強我國在科技競爭中的地位。”因此,加強科學課程改革,首先須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上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下到各小學校長及科任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科學教育提高到關系國家興衰、民族命運的高度來認識,不再把科學課當成副科。而要確??茖W課的學科地位。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科學課程教師專業(yè)水平
實施科學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觀念給語文、數(shù)學等所謂的主科教師在培訓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而給科學教師帶來的卻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學課沒人愿上,沒人會上。針對面前農村現(xiàn)任科學教師專業(yè)水平較低、學歷不高和專業(yè)局限的狀況,必須加強農村科學教師的師資培訓。要把轉變教師觀念貫穿與培訓的全過程,讓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權威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移到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要適應和滿足科學教育的需要,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培訓機構必須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各種素養(yǎng),提高教師的教學、指導能力。
3.因地因校制宜,提倡科學學習的多樣化
科學課程是國家與學校合作管理的課程,國家主要對課程的地位、課時安排進行規(guī)定,而課程的開發(fā)必須由學校來完成。學校課程要符合科學課程的性質,也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應該具有可行性與實效性。在農村,各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二辦學模式、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生源水平與市級學校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各個學校在開設科學課的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原則是:一切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鼓勵師生自己的特色實施該課程。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在科學學習上有各自的差異,所以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也可有各自特點。農村學校尤其要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時制宜,充分挖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學習資源。校內外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生活中都包含著科學問題和科學道理,這些都是豐富的教學素材??茖W教師如果加以很好地利用,這對課程資源相對缺乏的郊區(qū)和農村地區(qū)是非常有用的。
4.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人,切實改進農村教學設備。
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經費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門能夠多向農村教育投人資金,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購置一些教學儀器和設備,幫助農村建立一些網絡資源,那么農村在小學科學教學方面的一些困難就會得到有效緩解。
小學六年級科學教學論文篇3
小學科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運用
課堂提問是目前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有人稱提問是教師的常規(guī)武器,可以使孩子產生疑問,促進思維的提升??茖W課堂上,我們一直提倡基于促進學生思維的教學,而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主要形式。教師從問題的精心設計,有計劃、因地制宜地實施,到對學生的及時評價,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保證了教學效果。當前學校實行素質教育,花更少的時間培養(yǎng)孩子更強的能力,課堂效率顯得尤為重要。而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提問幾乎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故提高課堂提問效率,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習慣值得深入探究。
小學科學課堂中,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能夠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設計課堂研究的方法及步驟,進而進行實驗。在這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師生問答、激發(fā)生生問答討論的形式,不斷引導學生的思考,將學生的想法落實到課堂探究中。這些促進學生思維的課堂行為,可以說都是通過不斷深入的提問達到效果的。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教師要在課堂中將提問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需要從多個方面來深入思考:
一、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
學生在課堂上的親身經歷,最好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重演。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認識發(fā)生論,揭示個體認知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即按照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順序發(fā)展的特征。7-11歲的兒童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能夠根據(jù)具體的表象進行推理,能根據(jù)內在的相似之處進行對比和分析。我們要引起學生對認知對象的認同感,就必須要創(chuàng)設生動、自然、貼切的情境,給教學內容賦予生命的意義,從而促進孩子們將自己的經驗世界與認知對象發(fā)生互動,使“同化和順應”過程得以順利完成。
生活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源泉,對于生活中科學現(xiàn)象的思考是促進學生探究的動力。雖然我們無法將生活現(xiàn)實搬到課堂上來,但我們可以借助來自生活經驗的二手資料、多媒體圖片、視頻等等,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他們對科學現(xiàn)象的思考,讓學科學變成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親身經歷之于科學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情境來源于生活中的場景,生活中的問題產生了科學探究。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生活經驗,設計好教學情境,從中而來的問題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保持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
二、好的問題設計是基礎
在課堂設計中,一般可以先設計主線的問題,這些會涉及本課的重點內容。然后再根據(jù)主題,逐步拓展,形成分支的小問題,這樣逐層分解,逐層遞進,更有利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花費大量時間精心備課,當然對于課堂的提問更是斟酌再三。針對科學課不同的課型,問題的設計也不盡相同。
1.知識型: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一些知識。這部分知識以學生接受為主,教師或講述或通過多媒體手段來介紹。這樣的課型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盡量考慮到借問題引起孩子對本課內容的興趣,并保持一段時間。
2.觀察型:孩子在這樣的課中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一些物體的特征和作用。這種課設計的問題需要從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出發(fā)點出發(fā),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設計出具有層次的問題。并且通過提問不斷激發(fā)學生之間的不同想法,讓觀察更全面。
3.探究型:重在引導孩子探究未知問題。其提問方式應圍繞著各個年齡段孩子思維的發(fā)展水平,從孩子的角度來設計問題,本著從簡單到復雜的觀點來設計。在合適的時間提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引發(fā)孩子思維的發(fā)散和聚合。開放性問題能夠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及聆聽別的不同意見,但是封閉性問題仍然是必需的,它能夠讓教師了解孩子目前的知識發(fā)展水平,并以此來做出策略的改變等。就拿《尋找有生命的物體》這課來說,問題設計就是由表及里的。①我們剛才在美麗的校園里尋找有生命的物體,同學們找得都很認真,特別是第幾組、第幾組,那同學們都找到了嗎?②小組內有沒有意見?將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在組內消化;全班呢?③這些有生命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引發(fā)孩子的討論;④為什么喝水是有生命物體必備的條件?進一步引領孩子探討事物的本質,一步步了解有生命的物體所具有的特征。
三、問題的實施是關鍵
1.提出問題的時機
在課堂上,孩子的思維是跟著教師的問題走的,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合適的問題對孩子的思維和整個課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孩子在多次這樣的思考后,會逐漸形成這樣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會自然地去思考。
2.根據(jù)孩子的反應調整提問
首先,得給孩子充分的思考時間,并且孩子的思維都是不可預測的,特別是在課堂生成中,孩子的回答往往能夠改變課堂的順序,讓課堂變得更精彩。在《冷熱與溫度》一節(jié)公開課中,教師提問:熱水變冷的過程溫度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同學們預測一下。課堂進入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學生好像不是很理解,可能四年級的孩子對于規(guī)律這個詞還沒有較清楚的認知,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復雜的問題分解,如在后面多增加幾個選項,“熱水變冷的過程中溫度是均勻下降的,還是先快后慢,還是先慢后快,還是沒有什么明顯的規(guī)律呢?”雖然學生的一致反映是均勻下降,但是顯然他們已經理解了老師所提問的問題了。
3.把握問題難度,啟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思維
課堂提問時,按照孩子的認識特點,抓住主要內容,精心設計提問,先提出較容易回答的問題,使全班大部分孩子能回答出來,這樣有利于增強孩子回答問題的信心,掃除心理上的障礙,促使孩子積極動腦。所以教師提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能引起孩子的求知欲,提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能太深讓孩子摸不著邊。我在教授“簡單的機械”這一單元,復習課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學過的簡單機械有哪幾類?”孩子們答到,“筷子、剪刀…”剛開始,我還挺生氣的,怎么這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對呢。上了幾個班下來,都是這樣,我開始從自身尋找原因。在上新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說到,“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新的機械”,孩子們都知道他們都是機械,然而五年級的孩子還沒有什么總結能力,他們只能說出具體的例子,而不是說出一類物體。一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問題,讓我對孩子有了誤解,我深感慚愧。
4.對孩子回答的評價
對孩子的回答做出評價是必需的。小學生階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老師對他的評價,一從表現(xiàn)好得到老師的表揚中來,二從回答問題老師對他的評價來判斷。教師在課程中不經意的評價往往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三年級的小D是個調皮的小男生,剛開始學習科學,每次都顯得特別興奮,跟附近的小朋友聊一聊,四處看看,甚至有次班級有老師在后面聽課,他都不能控制自己。我很生氣,但是并沒有把他拉過來教訓他一頓。因為這樣做向他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老師除了罵他,并不能把他怎么樣,怎么辦呢?一次課上偶然的機會,我表揚小D回答問題講得很完整,在一小段時間之內,他表現(xiàn)非常好,小眼睛自己盯著老師,還在認真思考著。于是我“投其所好”,繼續(xù)不斷提問他,并且對他的回答做出及時的反饋:“想法與眾不同”、“今天表現(xiàn)比以前好”、“是今天最認真思考的同學”等等。在老師的肯定和關注中,小D每次都認認真真上完了科學課,下課還圍著老師問問題,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5.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孩子,分層提問
課堂提問時,要注意是否面向全體學生,不能總是面對有能力回答的學生,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恰當?shù)胤峙洳煌y度的問題,盡量讓學生回答一些努力一下能解決的問題。而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孩子回答,可以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層次高一些的學生,教師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探究問題給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以激發(fā)他們的內在潛能。所以對于課堂提問的使用,應使班級孩子都有被提問的機會,不能使個別差生認為自己隔離在班級之外,加重自卑心理。
例如,我經常會請很少甚至從不舉手的同學起來回答一些設計好的簡單的問題,大多數(shù)同學在答對問題的喜悅與老師的表揚鼓勵下,都能夠稍微提升一點對自己的自信。班里還有些孩子說話比較拖沓,此時,我也會耐心聽他講完再點評,并且在此過程中還引導其他同學尊重別人,所以這些孩子從未出現(xiàn)過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之類事情??傊?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以及孩子的實際水平和適當?shù)臅r機,恰到好處地選擇提問方式和問題,使課堂提問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種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則需要有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孩子去探索、猜想、發(fā)現(xiàn),讓孩子在問題的解決中學習,使孩子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課堂提問也可以是師生互問、生生互問,讓孩子在積極思維、質疑爭辯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