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教育論文 >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范文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范文

  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其今后的發(fā)展,如何在小學階段完成其品德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篇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

  那么,如何將品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呢?

  一、在閱讀課文中尋找最佳“結合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挖掘課文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元素,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應該是融為一體的,沒有離開語言文字的思想內容,也沒有缺乏思想內容的語言文字。小學語文教材選用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運用生動的語言塑造了各種具體形象,或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就要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啟發(fā)學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詞造句的,讓學生感知課文內的具體情節(jié),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讓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小學三年級語文的《三袋麥子》,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與中心思想密切相關的語句,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 “開心喊道”、“迫不及待”、“捧起”、“看了又看”、“全種下”、“舔了舔”、“神秘”、“興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加推敲,讓他們想想這些語句表現(xiàn)了小豬、小牛、小猴的什么思想,并深入領會作者的匠心所在,從他們三個的動作中體會小豬、小牛、小猴高興的心情和不同的做法,從而體會土地爺爺稱贊小猴“你真聰明,你真能干”的思想情感。

  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發(fā)揮了課文的感染作用:不貪吃,把少變多,讓別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2.聯(lián)系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

  在語文課上,教師要憑借教材,堅持正面啟發(fā)、誘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在領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fā),從而進一步受到課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小學五年級語文《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文中的“湯姆的爸爸”和“湯姆”進行比較。當湯姆釣到一條從未見過的大鱸魚時,爸爸指了指手表對湯姆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現(xiàn)在是晚上10點——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那么你呢?讓學生想想假如自己是湯姆時會怎樣做,從而教育學生要學習湯姆與湯姆爸爸,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二、在作文教學中,把握最佳時機,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作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機滲透道德教育。

  1.審題中,明確寫作目的,體現(xiàn)德育要求

  審題是作文的關鍵。學生能否正確地審題,決定著作文的成敗。審題正確,寫出來的文章就扣題,就能達到這篇作文預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審題有誤,寫出來是文章就會離題,就失去了這篇作文的意義。例如語文教材中有一個作文訓練——“寫家鄉(xiāng)一處你喜愛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點細致描寫”,如果讓學生拿到題目就寫,也許大部分學生只會僅僅描寫某種景物,顯得比較單調。古人云:“文以意為主,文為意而發(fā),意在文之中。”我覺得在這三點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寫。所以,在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要求學生不僅要說出那處景物有什么特點,而且要帶學生觀察景物,一定要說出為什么喜愛這處景物。有了教師的指導,學生就緊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學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選材中,選擇真實材料,把握德育契機

  葉圣陶老先生一再強調作文要用自己的話來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小學生也是社會上的人,他們難免會受社會上各種思潮的影響,思想難免會被其左右。比如讓學生寫《國旗下的講話》,事先教師要學生回憶平時校長、輔導員、大隊長在國旗下的講話內容,如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愛護公物教育等,鼓勵學生選擇自己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甚至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真實材料來寫。這既是讓學生學會記憶,又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漸統(tǒng)一起來。

  3.在評論中,進行師批生改,強化德育效果

  如:六年級習作《成長的煩惱》教學中,學生王綠威個子矮,他把自己個子矮的煩惱寫出來與同學分享,同學一看較真實,因此修改也較認真。一個同學修改時對王綠威說:“你不要煩惱,天生我才必有用。多吃牛奶,你才11歲,還要長高。”王綠威聽后很高興。一篇文章無論寫得是好是壞,它總要反映作者對某件事、某個人的看法,所以,評論一篇文章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小學生道德品質的評論過程。通過互評互改,學生的心靈會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啟迪中得到升華。

  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的途徑很多,我們應該勇于發(fā)掘、善于發(fā)掘,把握每個思想教育的機會,充分發(fā)揮教學的特殊功能,使我們的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以適應新世紀的要求。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篇二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1.以人為本,以知導行

  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是原課程“品德”與“社會”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它強化了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社會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強調教育與兒童的社會生活相結合正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新課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自己也希望能成為公眾的焦點,學習的榜樣,讓榜樣起帶頭和示范作用,去感染學生。

  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這一主題中《偉大的先人》時,活動前,組織學生調查收集相關資料,①問周邊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司馬遷,對他們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學生至少詢問五個人,并做好記錄。②匯報統(tǒng)計調查的情況(知道孔子、司馬遷的百分比),然后引導學生整理和歸納統(tǒng)計結果。由此,思考為什么孔子、司馬遷離我們那么久了,還有那么多人知道他們、紀念他們?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有關他們的介紹,并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問題。在引導學生走進中華民族的杰出人物至圣先師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和他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教育事業(yè)的不朽偉績;認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偉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頑強的毅力,非凡的學識,為中華民族留下保貴的遺產——《史記》。而在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像司馬遷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堅忍不拔的努力著,奮斗著,為后人留下寶貴的財富和光輝的形象。如:李時珍27年完成《本草綱目》、司馬遷19年編寫《資治通鑒》、孫思邈10年寫了《齊民要術》等等。這些具體事例,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自己去收集相關資料,然后,通過討論、交流,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紛呈的故事,一曲曲蕩氣回腸的贊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也會從內心深處嚴格要求自己,以先人為榜樣,從小事做起。

  2.加強實踐,知行合一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要求“組織兒童到現(xiàn)場觀察與當事人交流,使兒童對所關注的問題能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觀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強調再調查活動中,“要指導兒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記錄,對調查進行總結、歸納并相互交流”。因此,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空間也不應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參與社區(qū)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fā)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人格不斷臻于完善。我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中的第二單元《追根尋源》的主題活動時,組織學生從生活周圍,書報、雜志、互聯(lián)網、電視、廣播中,了解并收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探究歷史,探究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事物的來龍去脈,同時體驗和感悟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在盡可能地通過建立現(xiàn)實和歷史的結合點,讓學生拉近現(xiàn)實和歷史距離的同時,我們也通過中外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較與聯(lián)系中認識到我國的文化特色,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文明古國的認同。

  活動前,我向學生提出調查活動的目標:①查找有關反映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故事、傳說、資料。②以“走進遠古時代”為主題,全班將收集和整理的資料、故事進行表演、交流。③出示圖片,刀更火種,人拉犁,車拉犁——讓學生觀察人們的耕作時怎樣一步一步進步的,也可以以此為研討主題,讓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進行探究。④讓學生結合本地情況,了解本地人們還有那些有關種植和養(yǎng)殖方面的經驗總結。⑤學生以小組或自由結合組為單位,結合自己所調查和查找的資料,共同研討應怎樣向世界介紹中國的試四食文化,推薦哪些食品,講解那些食品中的事故等。⑥查找中西方食文化進行比較;活動中,學生置身與具體的場景,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興趣。有的學生試著用石塊敲打制作石器工具;用木棍試著模仿古人鉆木取火;用一些舊牛皮紙,報紙等試著做遠古人類穿的衣服等;有的當“小記者”與周邊居民進行“焦點訪談”;有的當“攝影記者”,拍下了一張張照片,進行分析。 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縮短了大社會與小課堂的距離,縮短了社會現(xiàn)實和學生思想認識的距離?;顒雍?,學生們紛紛就自己的調查活動進行了匯報,展示交流自己經過實踐探索所取得的收獲,既與同學分享,也讓大家互相學習。

  3.立足實際,以行促知

  社會課的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還是個實踐活動過程。沒有知識的行動是盲目的行動,而完全沒有實踐行動的知識,不是牢固的知識,而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觀念,通過實踐的深化、檢驗,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的道德行為和習慣先導,而道德行為更離不開社會實踐。在品德與社會課中,我利用學校旁邊農民在養(yǎng)淡水魚,組織學生參觀,向農民技術人員打聽養(yǎng)魚的一些知識,其中使學生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我們衣食住行的來之不易,深切體會到愛惜、珍惜生活資料的重要,養(yǎng)成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品質。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們的家里都有農田,他們在家里都能夠見到這些作物的生長過程,有很多同學還能幫助家里做很多農活。從整地、播種、除草、施肥到收割這一過程學生很清楚,但操作學生卻沒經歷,于是在作業(yè)中,我常要求學生利用星期日的時間,跟隨父母親到山上去參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并記錄下父母親的勞動過程,勞動中的一些技術特長等,有的學生記錄自己跟父母親一起種地,以及父母親對他介紹種地的一些知識和栽陪的技術,有的記錄跟父母一起插秧的過程,有的記錄跟父母一起去采野果的經歷等等。并把品德與社會課中結合講解課本的內容,讓學生朗讀自己的記錄,做為班上學生交流討論的資料??傊艺J為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是開放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在教學中,運用課內外相結合,如與班隊會相結合,與舉辦專題講演、故事會、營火晚會相結合,還可以舉辦夏令營,走出去請進來等結合。也可嘗試滲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思想理念,并在這種思想理念指導下,使我們品德與社會課動起來,成為學生真正喜歡、喜愛的課。使我們品德與社會課成為一個平臺,學生在這平臺上大顯身手,展示自我的選擇性。使得這個平臺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石,由于有了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行成。

  總之,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育教學中實踐的作用也異常關鍵,通過適當適量的社會實踐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可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進而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梢?,弘揚人的實踐性,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學校德育的明智選擇。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篇三

  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

  [摘要]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中小學校作為最主要的教育陣地應充分挖掘學校德育教育的渠道,努力提高德育的實效,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中小學 德育教育 教育途徑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要求:“扎實推進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江澤民同志也曾經指出:“各級黨委和教育部門必須重視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對學生的教育,特別是思想品德教育,一點放松不得”。“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現(xiàn)在,我就中小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談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潛移默化的育人環(huán)境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努力使學校墻壁也說話。”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容忽視。確實,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美的心理品質,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奮發(fā)向上的志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的美好品質,養(yǎng)成愛護公物、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為此,學校應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把學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陣地。如:我校在院內建立專門的德育櫥窗,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敬校愛校教育;使操場四周的圍墻變成繪有各類啟思益智壁畫的文化墻,在醒目的位置修建莊嚴的升旗臺,在顯眼地方寫上校訓、校風,讓廣大師生在犀行校訓、校風的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起愛校、愛集體的責任感;樓道內精心設計了《熱愛祖國》、《了解家鄉(xiāng)》等各類圖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內張貼學生《守則》、《規(guī)范》、名人畫像、格言、標語班訓和莊嚴的國旗,以名人事跡激勵學生,以名人格言引導學生,以標語班訓要求學生……這樣,通過環(huán)境建設,讓校園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說話,讓校園中的每個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的優(yōu)秀思想品德得到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得以養(yǎng)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施教主體表率育人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沒有皂權的獨斷專行,卻有皇權一樣的讓人頂禮膜拜”。學生由于年紀小,見識少,對于是非、善惡、美丑等還沒有成熟的觀念和切身的體會。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標準。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因此,學校必須特別重視德育工作主力軍——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和表率作用。學校應重視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和業(yè)務培訓,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同時,教師要深刻認識自己的職業(yè)特點,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要遲到,自己就要早到;要求學生升旗時嚴肅認真,自己也要嚴肅認真;要求學生明理誠信,自己就要“說話算數”;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平時就要禮貌待人……這樣,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帶好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對抽象的規(guī)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讓學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樣中受到啟迪和教育。這不僅增強了教師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實效性,而且讓學生在教師表率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教師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三、學科教學滲透育人

  課堂教學不僅是實施知識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要通過各科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感悟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道德觀。這就要求教師在各科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內在思想因素,根據學科特點和教材實際找準文化知識和德育結合點,上課時找準德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科教學和德育的有機結合,發(fā)揮學科教學的育人功效。

  如教學思想品德課《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時,可讓學生分別模擬盲人過馬路、瘸子挑擔、啞巴求救……使他們體驗到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正常人多得多,從而明白為什么要同情和幫助殘疾人,產生同情殘疾人的良好愿望,并養(yǎng)成自覺幫助殘疾人的良好行為。由于思品課德育因素豐富,且一事一理,因此我們可以在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激勵學生情感,并在實際生活中指導其具體行動。

  德育與智育高度結合的學科應屬語文,對優(yōu)美的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學生產生弘揚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情感。另外,篇篇課文都蘊含豐富的德育內容:《草原之歌》《美麗的小興安嶺》《桂林山水》等可用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教育;《周的睡衣》《一件棉衣》《一夜的工作》教育學生要有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黃繼光》感受民族英雄的可敬形象;《桂林山水》《林海》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感受資本主義的冷酷與不平等,體會我們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學習,創(chuàng)造更美好未來的志向,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心……  再如數學課中,在引導學生認識“圓”時,可讓學生知道圓周率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經過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來的,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另外,我們可利用體育課培養(yǎng)競爭意識、拼搏精神,滲透集體主義教育;利用《社會》滲透愛國愛鄉(xiāng)教育;利用《自然》《科技》滲透愛自然、愛科學教育……

  這樣,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學校各科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健體的同時,受到教育和熏陶,從而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教師還要主動自覺研究所任學科的德育規(guī)律,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滲透方法,并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文道結合。

  四、開展活動,行為育人

  課外教育活動由于范圍廣泛,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特點,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發(fā)揮特有的作用。“各種法定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革命領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建黨紀念日、紅軍長征、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學、入隊、入團、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都蘊藏著寶貴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為此,學校要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多種主題鮮明的活動。如可抓住歡度國慶的有利契機,在國慶前夕開展“歌唱祖國”歌詠比賽,組織《迎國慶手抄報比賽》,組織學生觀看“百部優(yōu)秀愛國影片”,用革命先烈為新中國英勇獻身的實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年九月“推普宣傳周”組織上街宣傳、校內比賽等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利用周會課和各種集會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并在平時狠抓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守公德、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還可經常組織演講會、故事會,開展體育、書畫、征文等比賽活動。組織夏令營、冬令營、革命圣地游、紅色旅游、綠色旅游以及各種參觀、瞻仰和考察等活動,把深刻的教育內容融入到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之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建設成就教育未成年人。

  這樣,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所受到的感染和陶冶,所受到的激發(fā)和磨煉遠遠超過教學,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學校要一手抓課堂教學,一手抓課外活動教育,做到兩手同時抓,兩手都要硬,讓課外教育活動真正發(fā)揮其德育作用。

  五、構建社會德育網絡,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避免“5+2=0”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一是辦好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管理能力。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讓家長們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識、掌握與學校德育相適應的家教方法,按國家培養(yǎng)目標、教育方針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強化校內教育功能(諸如加強少先隊工作、主題班隊活動、優(yōu)化思品課教學、其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會化的途徑之一,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會的偉大,有利于學生用實踐知識驗證課本知識,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三是設立校外活動站。以居民小組或村委會為單位,按地域劃分,設立校外活動站,聘請共青團、婦聯(lián)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師和村長擔任校外輔導員。這支活動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平時幫助、指導家長管教孩子,收集社會、家長對學校的建議,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學校,也把學校的階段性德育教育內容、要求及時傳遞給家長,配合學校實施和檢測學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現(xiàn)。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隨著形勢發(fā)展,學校更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積極探索和不斷改進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的實效,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有關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推薦:

1.小學德育教育相關論文范文

2.小學德育教育畢業(yè)論文范文

3.小學德育論文范文大全

4.小學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5.中學生品德教育研究論文

6.小學生思想教育論文

7.小學德育畢業(yè)論文范文

15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