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探究論文范文
數學教育探究論文范文
在數學教育中有機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使其和諧、自然地生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數學教育探究論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教育探究論文范文篇一
《德育教育與數學教育》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使其和諧、自然地生長,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將數學教學與美結合,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環(huán)境保護的結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關鍵詞: 數學教學生態(tài) 德育教育 學習興趣 愛國教育 環(huán)保教育
數學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數學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里,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角色中走出來,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美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松的、美不勝收的課堂里遨游,欣賞學習數學的美。成功的教育需要快樂的氛圍,生動的知識,有針對性的教育……教育家赫爾巴德曾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數學教學中有機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fā)展,使其和諧、自然地生長。在授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要發(fā)展學生愛國主義情操,樹立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及道德生活,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及高尚的道德生活體驗。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生態(tài)德育教育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數學教學與美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
在課堂上給學生舉一些富有美感的例子,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記憶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黃金數0.618時,在明確它是現實世界中美的表現后,可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許多著名的建筑,如巴特農神廟、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埃菲爾鐵塔等的設計中都隱藏著黃金比例0.618。人們還發(fā)現,一些名畫的主題大都在畫面的0.618位置,弦樂器的琴馬放在琴弦的0.618處,樂曲中較長的一段等于總長度的0.618。人體自身也和0.618密切相關,對人體解剖很有研究的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發(fā)現,人的肚臍位于身長的0.618處;咽喉位于肚臍與頭頂長度的0.618處;肘關節(jié)位于肩關節(jié)與指頭長度的0.618處;人體存在著肚臍、咽喉、膝蓋、肘關節(jié)四個黃金分割點。又例如:在講到無窮多的概念時可以用下面的詩句來舉例,如唐詩《題百鳥歸巢圖》:“一只一只復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鳳凰何少鳥何多?食盡人間千萬石。”鄭板橋見人賞雪吟詩,戲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讀來妙題橫生,學生不但會仿佛看到美麗的鳳凰和壯麗的雪景,而且能體會到無窮的概念。老師舉例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去自己舉例,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對已有事物的探索精神。這些都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美可以帶動興趣,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教學與美的結合,出示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想一想,就能有收獲”,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他們不同的特長,在學習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美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數學之美,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快樂,這樣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能讓學生更扎實地學到知識,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fā)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能夠因興趣而學,而思維,而質疑,而探索,而創(chuàng)新。
二、注重數學教學與愛國教育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學校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老師要在學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其實數學教科書中很多內容都可以很好地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聯系,將兩者完美結合,這是上好一堂成功課程的關鍵。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入圓周率的學習:先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和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人數學家求得的結果早一千多年。祖沖之在科學發(fā)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還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也可以通過對趙爽的介紹來引入勾股定理的學習。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余字,我們要學習的勾股定理便來源于此。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等的證明。
介紹一些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并講述他們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謂是一舉多得。又如在學習計算面積時,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數據,如世界第二大瀑布黃果樹瀑布,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還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基尼斯記錄。然后去讓學生計算黃果樹瀑布主瀑布的面積,這樣學生不僅能學會計算面積,而且能增強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自豪感。也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業(yè)、農業(yè)、衛(wèi)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經過比較、分析,進行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高年級教學“百分數”時,可以介紹中國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積5%的土地,養(yǎng)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從而進行國情教育。這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激勵學生為祖國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是十分有效的。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巧妙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就要求教師善于搜集當代社會與數學緊密聯系的新穎信息,要求教師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能積累許多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例子。其實,這樣的例子并不難找,只需我們平時廣泛閱讀書報,時時留心有關數據、某些材料,加上藝術的語言,通過互動式的教育方法,以及生動的圖片展示,就可成為鮮活的例子。教師平時結合國情,在人口、土地、糧食、礦產、環(huán)境等國情資料中尋找接合點,編擬富有現實意義的應用問題,這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注重數學教學與環(huán)境保護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與環(huán)境的矛盾也變得日益突出,環(huán)保成了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環(huán)境保護牽涉每一個地球人,環(huán)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教師更是擔負起了環(huán)境保護教育的重任。
新聞、媒體、網絡上有著大量的環(huán)保方面的數據,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充分地利用這些數據去進行環(huán)保教育。
如在學習百分數一節(jié)時,可以先展示馬爾代夫、水城威尼斯、我國的上海等美麗富饒的地方的圖片,轉而引出由于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和毀滅森林,使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內增加了25%而引發(fā)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如果按目前CO2濃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氣中CO2含量將增加一倍。據聯合國發(fā)布的評估報告,那時全球平均氣溫會比現在上升1.0―3.5℃,這將引起極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從而淹沒大片經濟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氣溫升高也影響畜牧業(yè)的發(fā)展。非洲40%的土地歸牧民所有,但氣溫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旅游業(yè)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連、秦皇島、青島、北海、三亞濱海旅游區(qū)海岸線將后退31―366米,沙灘損失24%,北戴河沙灘損失60%。進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不想讓這些美麗的地方消失,就要學會保護環(huán)境,減少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這樣通過現在與將來的對比,可以深深地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保的重視,列出一組組數據來顯示氣候變暖給地球帶來的變化,也可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和學習百分數。
又如在環(huán)境保護的教育方面,可以這樣開頭:“一次性筷子又稱衛(wèi)生筷,是人類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和社會服務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被視為一種文明標志。然而,它的生產,是一種野蠻的掠奪行為,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fā)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紙等。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1支煙產生的煙霧需一個房間的空氣來混合,人才不會受傷害。”等等。這樣的例子可以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同時又可調節(jié)數學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學會保護環(huán)境。
環(huán)境問題,關系到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保護環(huán)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教師以育人為本,更要在教學中自覺地、有目的地進行有效的環(huán)境教育。教學時我們可以用實際去使學生展開討論,引發(fā)學生思考,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無小事,環(huán)保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不隨地吐痰、吐口香糖、扔煙頭,垃圾、空飲料瓶、食品包裝袋放入垃圾箱,不亂扔廢舊電池、塑料袋、一次性飯盒等一次性用品,帶寵物外出注意撿拾糞便,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植被,等等。一些節(jié)約行為也是為保護環(huán)境,如節(jié)約用電就可以減少因發(fā)電而產生的污染;節(jié)約紙張,少用一次性紙杯、木筷,就可以減少樹木砍伐,等等。引導學生漸漸知道這些小事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關鍵是平時做個有心人,做個熱心人,時時用心、處處留意,實實在在地為保護環(huán)境作出努力。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體會數學與美、數學與愛國、數學與環(huán)境保護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著眼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面向廣闊的社會生活,主動發(fā)展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而老師在這里面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我相信,只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通過師生間互動式的教學方式,通過一些鮮活的例子,生動的畫面,以及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很好的德育教育。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數學教育探究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