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姜子牙簡介
姜太公姜子牙簡介
姜子牙是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尊為“百家宗師”。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姜子牙人物簡介
姜子牙(約公元前1156年-約前1017年),本命姜尚,別稱姜太公、太公望,字子牙,生于東海之濱,商末周初人。姜子牙先祖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從其封姓,故以呂為氏。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姜子牙是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tǒng)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牧野之戰(zhàn)紂兵大敗,紂王登臺自焚而死,從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人物生平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后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后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呂尚曾經(jīng)窮困,年老時,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臣。”西伯于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與太公談?wù)摵笪鞑笙?,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圣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jīng)很久了。”因此稱呂尚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有人說,太公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太公就離開了。四處 游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周西伯。有人說,呂尚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時,西伯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呂尚之名而召請他。呂尚也認為“聽說西伯賢德,又一貫尊重關(guān)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西伯,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呂尚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文王武王之師。
周西伯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后,暗中和太公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quán),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quán)謀和奇計,所以后代談?wù)撚帽篮椭艹碾[秘權(quán)術(shù)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周西伯為正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后,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的文王。西伯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guī)模建設(shè)豐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jié)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武王想繼續(xù)完成文王的大業(yè),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云集響應(yīng)。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呂尚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tǒng)領(lǐng)眾兵,集結(jié)船只,遲者斬首。”于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武王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太公同寫了《太誓》。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又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風雨突至。群臣恐懼,只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于是出兵。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師,進伐商紂。商紂軍隊徹底崩潰。商紂回身逃跑,登上鹿臺,于是被追殺。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wèi)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fā)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發(fā)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權(quán)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wù),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chuàng)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采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東去自己的封國,邊行邊住,速度很慢??蜕嶂械娜苏f他:“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恐怕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國。正遇萊侯帶兵來攻,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人是夷族,趁商紂之亂而周朝剛剛安定,無力平定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太公死時一百余歲,其子丁公呂伋繼位。
姜子牙封神
姜子牙當年將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獨自己沒有封,并謙稱自己是“泰山石敢當”。商朝末年,姜子牙佐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封于齊,被后人列于仙班之首,尊為兵家鼻祖,天齊至尊。
姜子牙釣魚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jīng)綸、壯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業(yè)。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后,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陜西寶雞市陳倉區(qū)磻溪鎮(zhèn))住了下來。此后,他每日垂釣于渭水之上,等待圣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里,離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愿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后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干,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yīng)聘,并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fā),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齊地,實現(xiàn)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便源于此。
姜子牙的故事
覆水難收
姜尚早些時候只知道釣魚,家里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尚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后來姜尚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尚破鏡重圓,但姜尚早已經(jīng)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尚于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人物評價
孔子:“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李商隱:“武故時非無臣也,然其卒佐武,有牧野之誓,白旗之懸,果何人哉?非太公望不可也。”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nèi),功后成於外。”
郝經(jīng):“沨沨乎大哉,齊之風乎!表東海者,其太公乎?顯與西土,而國之東乎。不顯惟德,祗稱其功乎。敬勝乎怠,神道之充乎。心存不忘,堯、舜之中乎。乃武乃文,圣德之同乎。于乎不能忘,三代之隆乎。”
胡布:“子牙獵渭水,葉夢為帝師。望重名益崇,太公俟子來。殷授太阿柄,興王闡鴻基。一怒天下安,熊羆實佐之。如何上古書,《誓命》無一辭?圣道薄武功,用變當天時。窮兵非得已,兇術(shù)尚誰咨。黃帝革不享,揚威樹旄旗。堯民服四罪,干戈寖已隳。孔圣鄙軍旅,尚力德已衰。修德保宗社,教民戰(zhàn)無違。熙熙安耕鑿,此道寧可期。”
陳志歲:“兵權(quán)與奇計,何妨出屠酤。白發(fā)感知遇,壯心翻勝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魚。人世重功業(yè),貴謀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順勢但一呼。”(《江南靖士詩稿·姜子牙》)
黃道周:“太公尚父,霸王之輔。漁獵以歸,修德用武。學擅陰陽,韜分龍虎。黃鉞白旄,揮之如麈。伐取商殘,開篤周祜。后世談兵,宗之為祖。”
看過姜太公姜子牙簡介的人還看了:
1.姜子牙的簡介
3.姜子牙簡介資料